800小说网 52wx.net,七零年代福星高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都不想来,要不是郑双双说肖敏简直要她们来,她们哪好意思来人家家里蹭饭吃啊。
郑母的年纪其实也不大,到现如今也还没有四十岁,但是因为过度操劳,看上去竟然像个老太太。
反倒是女儿做事利利索索的,一进来就帮忙洗洗涮涮。
郑母在一旁很不安:“双双,你帮着多干点活,咱们受了肖老师这么大的恩,要知道感恩报恩。”
郑母据说很小的时候被拐卖到了云南去,到现在只是依稀仿佛记得亲人住在这一块,肖敏因为自己也是走失的关系,对母女两个也格外照拂一些。
肖敏见郑母一脸很不安的样子,忙宽抚道:“您也别太拘谨,您女儿在我们矿上干活干的又勤快又肯出力,请你们吃个饭也是应该的。”收买人心这件事情上面,没有谁比肖敏做的更好了:“我听您总说您小时候是住在这附近,不知道除了您自己的姓氏,还记得其他的东西嘛,如果我能够帮忙,能帮您找到亲人就好了。”
郑母也算是从云南一路往北飘到这里,走了不知道多少冤枉路才找到自己的家乡,没想到回来以后连亲人住在哪里都找不到了,要说当初心里没有绝望和失望是不可能的,现在她能够做的是尽量生存下去。
她想了想:“我记得小时候有个大姐姐,她总带着我,我们家门口有颗大树,一到夏天就有好多人来树底下纳凉,我爹那会儿也很少在家里……”
郑母走失的时候才六岁,其实比那会儿的肖敏大不了多少。
这会儿陈小军刚好抱着乖宝走进来,听她说起那颗大树,顺嘴说道:“您真的没有记错是我们这一带,我们大河村可是从没有过大树,一棵都没有过。”
大河村是没有树,肖敏小时候就在大河村读小学,那个时候也没有见到大树:“您是不是记错了,我们这里就没有大树,说不定是附近的村庄,如果能找到您的亲人,到时候跟上面说清楚情况,落户就容易一些,要落户了才有粮本,才能在队里干活,明年才能领工分分粮食。”
其实像郑双双母女这种情况也不太好处理,现在队里的粮食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落户,贸贸然让对方在村里落户粮本,就算是生产队长也没有这个权力。
这个时候的户籍管理还很松散,传统意义上来讲都是妻子嫁到丈夫家里以后,随着把粮本也落过去,在对方的村里干活领工分。
倒不是肖敏这个人不通融,若是土地宽松,地多人少的地方会少一些这种纠纷,但偏偏大河村这边人口也密集,山地占多数,所以精粮和油就总不够吃。
“您看您跟女儿一个姓,如果能够找到亲人,就以入赘的形式落户,您就相当于没有出嫁,落户在村里的女儿,但是您现在一个亲人都没有找到,便难办了一些,不过双双在我们矿上做事,以后要糊个温饱倒不难。”
“是啊,要不是碰到您这么好的人,我们两母女还在挖野菜,挖地里的红薯吃呢。”郑母擦着眼泪说道。
郑双双看着比母亲坚强,忙进忙出的确实是一把好手,很快就得了陈老太欢心。
老太太别看打起孙振兴来不含糊,其实就是个嘴硬心软的人,有时候看戏还能看的眼泪流出来,听郑母说起来这么凄惨的故事,又忍不住红了眼眶:“也真是可怜的紧呢,你就放心好了,哪怕落不下来粮本,双双在我们家做事,至少你们不会饿死,说起来我这个媳妇其实也是个苦命人,她自己也是小时候从京市那边走丢了才走到这里来的呢。”
郑母一听,怎么肖敏这样的也是个走丢的孩子:“她福气好着呢,碰到你这样好的一个婆婆……”
这话对陈老太的胃口,忙说:“可不是,不是我吹牛,我这个媳妇还真是有福,她进门来我家里的事情是一桩好过一桩,你别看我家现在好,几年前我们老陈家还是大河村数一数二的穷人家,现在你看看,三兄弟都盖上大瓦房了呢。”
这倒是陈老太的骄傲,确实别看陈家生的儿子多,但是陈家并不富庶,这么多年来都住着破旧的房子。
要不是三兄弟一起开窑烧砖,家里齐心协力,怎么盖的起这样的房子。
不说现在最让陈老太挂心的就是她的二儿子,一说到大瓦房自然就想起赵菊来,赵菊走了以后,有好有坏,以前有着这样一个没眼力价的吵吵着,也没有太大的矛盾,赵菊这个人虽然小心眼子吧,但是内心不坏,这个年代的妇女也没有受到过系统性教育,这也就导致了基本上都是靠父母教,父母教育的不好的就成了赵菊这个样子了。
说着话孩子们打打闹闹的跑进来,领头的是毛蛋,手里拿着根棍子做打架的姿势。
“坏蛋,吃我一剑。”一棍子戳到弟弟狗蛋的后背上头。
到底是没娘的孩子,这一冬天的乱跑乱窜,浑身上下糊的儿跟个咸鸭蛋似的,男孩子们玩起来比较凶,过家家大多都是。
被他追着打的是弟弟狗蛋,狗蛋如今也是个两岁的孩子了,嘴里流着哈喇子扭着瘦瘦的身子:“我不是坏蛋,我才不是坏蛋呢。”
乖宝看着几个哥哥玩闹觉得新鲜,也要从妈妈手上跳下来跟他们一起玩。
这个时候春妮冲了出来:“快要吃饭了,等下摆饭的时候谁要乱跑把饭菜撞泼了就给我送到姥姥家去。”毛蛋的外婆家里绝对是个反面教材,孩子们吵架才会就会提起这个外婆。
说到外婆,一旁抱着乖宝玩着的陈小军突然一拍脑袋:“娘,我怎么忘记这回事了呢,我记得咱外婆家里是不是就有棵大榕树,我记得小时候还挺喜欢坐在大榕树下面听大人聊天,好多年以前有一天打雷,就把这树给劈成两半了,说起来应该都有十几年了,你现在去问肯定没人记得的。”
说到这里,陈老太也回忆起来确实是有这回事的,她嫁人以后就很少回娘家,说到大榕树印象就更淡了一些:“是有这么一回事,可惜了郑家村那边因为被水淹了,政府就把这些人给迁到了隔壁几个村子,难怪你总找也找不到,这样说起来,你跟我还是同村的姐妹呢。”
郑母也是眼睛一亮:“老姐姐,难道你也是姓郑的”郑家村是个几十户的小村子,里面姓郑的人居多,这些人里面多多少少有点亲戚的关系,虽说郑母肯定不是陈老太的近亲,但是这么多年能碰见同族的姐妹,就是不可多得的缘分。
陈老太一拍大腿:“你爹娘叫什么名字你还记得不记得,回头我给你打听一下你的家人,看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在附近,当年郑家村那边因为一场大水都淹了,附近的村民就四散迁走了,你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瞎找找,肯定是不知道的,既然确实是有这样一个人,我让我媳妇问问,公社那边能不能安排一下你跟双双落户的问题。”
过都不想来,要不是郑双双说肖敏简直要她们来,她们哪好意思来人家家里蹭饭吃啊。
郑母的年纪其实也不大,到现如今也还没有四十岁,但是因为过度操劳,看上去竟然像个老太太。
反倒是女儿做事利利索索的,一进来就帮忙洗洗涮涮。
郑母在一旁很不安:“双双,你帮着多干点活,咱们受了肖老师这么大的恩,要知道感恩报恩。”
郑母据说很小的时候被拐卖到了云南去,到现在只是依稀仿佛记得亲人住在这一块,肖敏因为自己也是走失的关系,对母女两个也格外照拂一些。
肖敏见郑母一脸很不安的样子,忙宽抚道:“您也别太拘谨,您女儿在我们矿上干活干的又勤快又肯出力,请你们吃个饭也是应该的。”收买人心这件事情上面,没有谁比肖敏做的更好了:“我听您总说您小时候是住在这附近,不知道除了您自己的姓氏,还记得其他的东西嘛,如果我能够帮忙,能帮您找到亲人就好了。”
郑母也算是从云南一路往北飘到这里,走了不知道多少冤枉路才找到自己的家乡,没想到回来以后连亲人住在哪里都找不到了,要说当初心里没有绝望和失望是不可能的,现在她能够做的是尽量生存下去。
她想了想:“我记得小时候有个大姐姐,她总带着我,我们家门口有颗大树,一到夏天就有好多人来树底下纳凉,我爹那会儿也很少在家里……”
郑母走失的时候才六岁,其实比那会儿的肖敏大不了多少。
这会儿陈小军刚好抱着乖宝走进来,听她说起那颗大树,顺嘴说道:“您真的没有记错是我们这一带,我们大河村可是从没有过大树,一棵都没有过。”
大河村是没有树,肖敏小时候就在大河村读小学,那个时候也没有见到大树:“您是不是记错了,我们这里就没有大树,说不定是附近的村庄,如果能找到您的亲人,到时候跟上面说清楚情况,落户就容易一些,要落户了才有粮本,才能在队里干活,明年才能领工分分粮食。”
其实像郑双双母女这种情况也不太好处理,现在队里的粮食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落户,贸贸然让对方在村里落户粮本,就算是生产队长也没有这个权力。
这个时候的户籍管理还很松散,传统意义上来讲都是妻子嫁到丈夫家里以后,随着把粮本也落过去,在对方的村里干活领工分。
倒不是肖敏这个人不通融,若是土地宽松,地多人少的地方会少一些这种纠纷,但偏偏大河村这边人口也密集,山地占多数,所以精粮和油就总不够吃。
“您看您跟女儿一个姓,如果能够找到亲人,就以入赘的形式落户,您就相当于没有出嫁,落户在村里的女儿,但是您现在一个亲人都没有找到,便难办了一些,不过双双在我们矿上做事,以后要糊个温饱倒不难。”
“是啊,要不是碰到您这么好的人,我们两母女还在挖野菜,挖地里的红薯吃呢。”郑母擦着眼泪说道。
郑双双看着比母亲坚强,忙进忙出的确实是一把好手,很快就得了陈老太欢心。
老太太别看打起孙振兴来不含糊,其实就是个嘴硬心软的人,有时候看戏还能看的眼泪流出来,听郑母说起来这么凄惨的故事,又忍不住红了眼眶:“也真是可怜的紧呢,你就放心好了,哪怕落不下来粮本,双双在我们家做事,至少你们不会饿死,说起来我这个媳妇其实也是个苦命人,她自己也是小时候从京市那边走丢了才走到这里来的呢。”
郑母一听,怎么肖敏这样的也是个走丢的孩子:“她福气好着呢,碰到你这样好的一个婆婆……”
这话对陈老太的胃口,忙说:“可不是,不是我吹牛,我这个媳妇还真是有福,她进门来我家里的事情是一桩好过一桩,你别看我家现在好,几年前我们老陈家还是大河村数一数二的穷人家,现在你看看,三兄弟都盖上大瓦房了呢。”
这倒是陈老太的骄傲,确实别看陈家生的儿子多,但是陈家并不富庶,这么多年来都住着破旧的房子。
要不是三兄弟一起开窑烧砖,家里齐心协力,怎么盖的起这样的房子。
不说现在最让陈老太挂心的就是她的二儿子,一说到大瓦房自然就想起赵菊来,赵菊走了以后,有好有坏,以前有着这样一个没眼力价的吵吵着,也没有太大的矛盾,赵菊这个人虽然小心眼子吧,但是内心不坏,这个年代的妇女也没有受到过系统性教育,这也就导致了基本上都是靠父母教,父母教育的不好的就成了赵菊这个样子了。
说着话孩子们打打闹闹的跑进来,领头的是毛蛋,手里拿着根棍子做打架的姿势。
“坏蛋,吃我一剑。”一棍子戳到弟弟狗蛋的后背上头。
到底是没娘的孩子,这一冬天的乱跑乱窜,浑身上下糊的儿跟个咸鸭蛋似的,男孩子们玩起来比较凶,过家家大多都是。
被他追着打的是弟弟狗蛋,狗蛋如今也是个两岁的孩子了,嘴里流着哈喇子扭着瘦瘦的身子:“我不是坏蛋,我才不是坏蛋呢。”
乖宝看着几个哥哥玩闹觉得新鲜,也要从妈妈手上跳下来跟他们一起玩。
这个时候春妮冲了出来:“快要吃饭了,等下摆饭的时候谁要乱跑把饭菜撞泼了就给我送到姥姥家去。”毛蛋的外婆家里绝对是个反面教材,孩子们吵架才会就会提起这个外婆。
说到外婆,一旁抱着乖宝玩着的陈小军突然一拍脑袋:“娘,我怎么忘记这回事了呢,我记得咱外婆家里是不是就有棵大榕树,我记得小时候还挺喜欢坐在大榕树下面听大人聊天,好多年以前有一天打雷,就把这树给劈成两半了,说起来应该都有十几年了,你现在去问肯定没人记得的。”
说到这里,陈老太也回忆起来确实是有这回事的,她嫁人以后就很少回娘家,说到大榕树印象就更淡了一些:“是有这么一回事,可惜了郑家村那边因为被水淹了,政府就把这些人给迁到了隔壁几个村子,难怪你总找也找不到,这样说起来,你跟我还是同村的姐妹呢。”
郑母也是眼睛一亮:“老姐姐,难道你也是姓郑的”郑家村是个几十户的小村子,里面姓郑的人居多,这些人里面多多少少有点亲戚的关系,虽说郑母肯定不是陈老太的近亲,但是这么多年能碰见同族的姐妹,就是不可多得的缘分。
陈老太一拍大腿:“你爹娘叫什么名字你还记得不记得,回头我给你打听一下你的家人,看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在附近,当年郑家村那边因为一场大水都淹了,附近的村民就四散迁走了,你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瞎找找,肯定是不知道的,既然确实是有这样一个人,我让我媳妇问问,公社那边能不能安排一下你跟双双落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