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核武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仅是战争和生意场上需要冒险,种地也是要冒险,宋彪在4月份就于抚顺、通化、浑江等地大规模的种上了东北大豆,此时还没有合适的统一良种,但得益于东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东北大豆在日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后几十年间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随着油脂工业的发展,大豆正在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粮食贸易产业,东北大豆从1904年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此后的销量每年都在激增,到了1930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已经占据了全球大豆出口市场的70%,并且是英德法等国的油脂工业的主要支柱。
东北想要致富,大豆是第一件事,其次才是煤铁资源。
不过,东北大豆是春大豆,这和黄河、长江流域的夏大豆不同,所以在5月份之后就无法种植,但为了长期挑选和培育良种,宋彪还是很冒险的在沈阳城南的东岗子一带种了六百场地的大豆,并且有一半是精心选用了美国豆种。
开完军事例会,宋彪先去远东士官学校的场地查看宿舍的营建情况,又抽时间和马德尼道夫将军就俄国推荐他担任东三省总督的事情进行了第二次的磋商,直到下午才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去浑河对面的东岗子查看田地的种植情况,在这今天气最为炎热的夏季,春大豆已经长的有小半人高。
虽然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农牧学专家,老郭头就在这里临时管着庄稼地,他家的老三郭立夏一直在家里务农,除了管米行的事,也在这里打点庄稼,选了十里八乡的庄稼能手在这里伺候六百拘地的东北大豆。
宋彪非常喜欢做一个军人,也只喜欢做军人,他骑着马带着自己的警卫营百余名骑兵在田埂里漫步轻行,一眼望去,无垠的大豆田里碧绿葱葱,令人心情愉悦。
在这里,他所能感觉到的是整个东北的未来
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通常在每吨40英镑左右,比小麦价格高出2。3倍,这种价格差取决于很多因素,直到21世纪也保持着这种价差。
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东北,春小麦的亩产量和春大豆的亩产量相差并不大,前者亩产在150斤至400斤之间(清制,596克),后者亩产在120斤至250斤之间,因为在种植技术上的差距相对20世纪后期更大,既有小麦亩产600斤这样的例子,也有亩产不足百个甚至更低的情况。
在种植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对技术水平普遍都较高的地主和富农而言,种大豆所能得到的收益会好很多,也更稳定,还能换来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的外汇。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菜篮子工程一样,对于大豆、花生、蔬菜这种经济类种植物,决定利润的通常不是产量,而是稳定的销路和低廉的运输成本。
随着日本生丝产业和印度茶叶的迅速发展,中国能够换取外汇,能够让白银、黄金流入国内的支柱产业已经非常之少,全国各地几乎都是以外汇流出和贸易逆差为主流,唯独东北在此后几十年间一直保持着外汇流入的顺差,这是东北经济在民国时期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日治时期,满洲国迅速工业化的根本。
在鼎盛时期,也就是日治之时,东北大豆每年出口三百万吨,在全球国际大豆市场曾经雄踞80%的市场份额。
现在就算是想要重新将中国的生丝和茶叶产业重新扶持起来,一是耗时日久,二是也难以再夺回多少国际市场,中国的新希望就只能是大豆和煤铁资源,通过短时期的出口大豆和煤铁资源换取外汇,增加国内资金和财富,这才是富国的一个根本之道。
宋彪骑在马背上仰望着天空,心中有着太多的感慨,这些本该不是他的工作,他也不喜欢去做这些事,可除了他之外,他也找不到哪个中国人还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他并不懂经济,对此也没有幸福,可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一贯能将问题化繁为简,他相信要发展经济无非就是一句话的问题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贸易逆差转向贸易顺差,让白银和黄金流入中国。
对一个金本位时代而言,衡量一个国家是穷是富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看你的黄金储备总量到底有多少。
大豆就是中国和东北未来的软黄金。
宋彪眼前的这一片实验田就是他的希望之所在。
田园里的风光是如此漂亮,东北又是如此之富饶,大片的良田一望无垠,不像江南直隶那样一寸田都要分为几家,这里具备大规模农业发展的根基。
宋彪在心里感叹着,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感,悄然一牵马缰回头,和身边陪同而行的舒方德道:“回去之后替我安排去青泥洼的行程,我准备去租界一趟,提前给米久诺夫和容星桥发电,让他们准备在洋行接我。”
舒方德微微点头,又问道:“军座,您这一次要去几天,如今各项军务都很紧急,还有俄国人推荐您出任东三省总督之事,我看近期也要是有结果了吧,您恐怕是不适合长去青泥洼啊?”
宋彪抬手示意舒方德不用担心,道:“没关系,我不会去几天。至于我是否会成为东三省总督之事,这倒是急不得的,俄国人现在的野心还是太高,明摆着是要我当傀儡,替他们分割东北做准备,他们想的倒是很美。我要是真的太着急了,那就会上了俄国人的当。我现在手里有兵权,也有钱和弟兄,枪炮弹药充足,就算当不上东三省总督,照样能够在东尖坐稳江山,怕什么呢?”
舒方德笑道:“军座果然高见。”
宋彪稍加思量,道:“回去吧,正好让蒋雁行也过来一趟我有事要吩咐给他办理。
舒方德继续点头,这就跟着宋彪一起返回东陵卫营区。
此时的舒方德虽然只有24岁,跟在宋彪身边已经是和蒋方震一样的重要参谋,蒋方震负责军务舒方德则负责各方面的杂务,这两人的优势都是出身较好,国学功底相比蒋雁行等人都高出一截,特别是舒方德,家中本就是江浙宁波的富伸名门。
舒方德祖父舒恺福是上海滩最早的一批英商洋行买办,舒恺福有三子,长子舒高全也是英美洋行买办,次子舒高立和三子舒高佑都在美国一所教会大学留学都是读神学和医学。
舒高立和舒高佑回国后,前者在在江南制造局翻译管任职三十年,也算是国内科技领域的翻译大师,精通英法两国外语,家中子女大多都有在国外深造的机会,后者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神学院教员和牧师,也是上海较为著名的医生。
舒方德的三位兄长都是在英国留学,只有他是在日本留学军事,两个妹妹舒萱、舒隽则都在美国读女子学院,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颇是以才女佳丽著称前者是上海圣约翰大学之中少有的外语和外国文学教员后者在报社担任女编辑还写过电影剧本,出版过诗歌选集和短篇散文集。
在跟随宋彪一路返回军... -->>
不仅是战争和生意场上需要冒险,种地也是要冒险,宋彪在4月份就于抚顺、通化、浑江等地大规模的种上了东北大豆,此时还没有合适的统一良种,但得益于东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东北大豆在日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后几十年间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随着油脂工业的发展,大豆正在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粮食贸易产业,东北大豆从1904年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此后的销量每年都在激增,到了1930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已经占据了全球大豆出口市场的70%,并且是英德法等国的油脂工业的主要支柱。
东北想要致富,大豆是第一件事,其次才是煤铁资源。
不过,东北大豆是春大豆,这和黄河、长江流域的夏大豆不同,所以在5月份之后就无法种植,但为了长期挑选和培育良种,宋彪还是很冒险的在沈阳城南的东岗子一带种了六百场地的大豆,并且有一半是精心选用了美国豆种。
开完军事例会,宋彪先去远东士官学校的场地查看宿舍的营建情况,又抽时间和马德尼道夫将军就俄国推荐他担任东三省总督的事情进行了第二次的磋商,直到下午才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去浑河对面的东岗子查看田地的种植情况,在这今天气最为炎热的夏季,春大豆已经长的有小半人高。
虽然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农牧学专家,老郭头就在这里临时管着庄稼地,他家的老三郭立夏一直在家里务农,除了管米行的事,也在这里打点庄稼,选了十里八乡的庄稼能手在这里伺候六百拘地的东北大豆。
宋彪非常喜欢做一个军人,也只喜欢做军人,他骑着马带着自己的警卫营百余名骑兵在田埂里漫步轻行,一眼望去,无垠的大豆田里碧绿葱葱,令人心情愉悦。
在这里,他所能感觉到的是整个东北的未来
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通常在每吨40英镑左右,比小麦价格高出2。3倍,这种价格差取决于很多因素,直到21世纪也保持着这种价差。
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东北,春小麦的亩产量和春大豆的亩产量相差并不大,前者亩产在150斤至400斤之间(清制,596克),后者亩产在120斤至250斤之间,因为在种植技术上的差距相对20世纪后期更大,既有小麦亩产600斤这样的例子,也有亩产不足百个甚至更低的情况。
在种植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对技术水平普遍都较高的地主和富农而言,种大豆所能得到的收益会好很多,也更稳定,还能换来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的外汇。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菜篮子工程一样,对于大豆、花生、蔬菜这种经济类种植物,决定利润的通常不是产量,而是稳定的销路和低廉的运输成本。
随着日本生丝产业和印度茶叶的迅速发展,中国能够换取外汇,能够让白银、黄金流入国内的支柱产业已经非常之少,全国各地几乎都是以外汇流出和贸易逆差为主流,唯独东北在此后几十年间一直保持着外汇流入的顺差,这是东北经济在民国时期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日治时期,满洲国迅速工业化的根本。
在鼎盛时期,也就是日治之时,东北大豆每年出口三百万吨,在全球国际大豆市场曾经雄踞80%的市场份额。
现在就算是想要重新将中国的生丝和茶叶产业重新扶持起来,一是耗时日久,二是也难以再夺回多少国际市场,中国的新希望就只能是大豆和煤铁资源,通过短时期的出口大豆和煤铁资源换取外汇,增加国内资金和财富,这才是富国的一个根本之道。
宋彪骑在马背上仰望着天空,心中有着太多的感慨,这些本该不是他的工作,他也不喜欢去做这些事,可除了他之外,他也找不到哪个中国人还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他并不懂经济,对此也没有幸福,可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一贯能将问题化繁为简,他相信要发展经济无非就是一句话的问题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贸易逆差转向贸易顺差,让白银和黄金流入中国。
对一个金本位时代而言,衡量一个国家是穷是富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看你的黄金储备总量到底有多少。
大豆就是中国和东北未来的软黄金。
宋彪眼前的这一片实验田就是他的希望之所在。
田园里的风光是如此漂亮,东北又是如此之富饶,大片的良田一望无垠,不像江南直隶那样一寸田都要分为几家,这里具备大规模农业发展的根基。
宋彪在心里感叹着,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感,悄然一牵马缰回头,和身边陪同而行的舒方德道:“回去之后替我安排去青泥洼的行程,我准备去租界一趟,提前给米久诺夫和容星桥发电,让他们准备在洋行接我。”
舒方德微微点头,又问道:“军座,您这一次要去几天,如今各项军务都很紧急,还有俄国人推荐您出任东三省总督之事,我看近期也要是有结果了吧,您恐怕是不适合长去青泥洼啊?”
宋彪抬手示意舒方德不用担心,道:“没关系,我不会去几天。至于我是否会成为东三省总督之事,这倒是急不得的,俄国人现在的野心还是太高,明摆着是要我当傀儡,替他们分割东北做准备,他们想的倒是很美。我要是真的太着急了,那就会上了俄国人的当。我现在手里有兵权,也有钱和弟兄,枪炮弹药充足,就算当不上东三省总督,照样能够在东尖坐稳江山,怕什么呢?”
舒方德笑道:“军座果然高见。”
宋彪稍加思量,道:“回去吧,正好让蒋雁行也过来一趟我有事要吩咐给他办理。
舒方德继续点头,这就跟着宋彪一起返回东陵卫营区。
此时的舒方德虽然只有24岁,跟在宋彪身边已经是和蒋方震一样的重要参谋,蒋方震负责军务舒方德则负责各方面的杂务,这两人的优势都是出身较好,国学功底相比蒋雁行等人都高出一截,特别是舒方德,家中本就是江浙宁波的富伸名门。
舒方德祖父舒恺福是上海滩最早的一批英商洋行买办,舒恺福有三子,长子舒高全也是英美洋行买办,次子舒高立和三子舒高佑都在美国一所教会大学留学都是读神学和医学。
舒高立和舒高佑回国后,前者在在江南制造局翻译管任职三十年,也算是国内科技领域的翻译大师,精通英法两国外语,家中子女大多都有在国外深造的机会,后者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神学院教员和牧师,也是上海较为著名的医生。
舒方德的三位兄长都是在英国留学,只有他是在日本留学军事,两个妹妹舒萱、舒隽则都在美国读女子学院,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颇是以才女佳丽著称前者是上海圣约翰大学之中少有的外语和外国文学教员后者在报社担任女编辑还写过电影剧本,出版过诗歌选集和短篇散文集。
在跟随宋彪一路返回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