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核武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盘棋,舒方信出去办事,舒方德和舒萱就在旁边观战,似乎也能算是一家人凑在一起热闹。
此时此刻,舒高立是既高兴,又担心。
舒高立并未接受舒方德和章炳麟的劝说加入光复会,也几番表态不接受这种思想,但他明白自己的几个儿子不是在新华会,就是在光复会,而且都是重要骨干。
想到宋彪和舒萱已经日渐好到了差不多能谈婚论嫁之时,舒高立心里就特别的担心,可他什么也不能说,只希望宋彪自己多加慎重,反正如今已经是关东王,犯不着真和朝廷反目。
从私人的角度而言,他实际上也很喜欢宋彪这个年轻人,或者说是这位东三省总督,他一贯是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来评价宋彪,而且觉得特别符合。
舒高立年纪大了,下了两盘棋就有困意,这就回去休息,舒方德继续陪宋彪下棋,舒萱则在旁边观棋。
舒萱有各种让宋彪感觉确实是好媳妇的那些优点,唯独在下棋不语这件事上做的不好,她倒不是喜欢支招的那种人,而在旁边着急,看舒方德吃掉宋彪一个马,她就哎呀的惋惜一声,看宋彪吃掉舒方德一个炮,她也哎呀的再惋惜一声。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
美女在旁边惋惜感叹的干着急,宋彪和舒方德就会相视一笑的觉得好玩,如果是一个丑八怪和八婆,两人估计早就一脚将对方踹到大门外。
眼看舒萱不懂下棋的瞎着急,宋彪和舒方德故意打起了不断对换棋子的狠招法,因为两人水平都属于不是很高明的那一类,基本半斤八两,到最后就各剩下一对相士和几个小卒,反而将舒萱看笑了。
舒方德忍不住的感叹道:“军座,这可就是真正的残局了啊。”
宋彪嗯了一声,道:“下棋是越到残局越凶险,国家则是越到残局越可怜。”
舒方德笑道:“军座何来这样的感叹?”
宋彪道:“你看清政府现在的样子,难道不觉得他们可怜吗?连银本位的货币体系都无法建立,得看外国洋人的脸色行事。赵尔巽的这件事要说起来也谈不上办错,可还不是清政府得负责道歉陪罪,还要赔钱。”
舒方德恨道:“所以说,这样的政府早垮台早好。”
宋彪却道:“早垮台也不是好事,接手的人要是实力不足,还不是一样可怜。你看东三省浪人之事就能明白,军事实力才是外交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虚的,日本要是有几十万陆军握在手里,咱们将浪人都抓起来,那不就是等于给他把柄敲诈我们吗?”
舒方德默默点头,道:“军座所言甚是啊。”
他心里明白,宋彪之所以会有如此一说,正因为光复会内部在这段时间明显有点急躁了,随着东北新军的实力扩张到十几万的规模,光复会的陶成章、徐锡麟等人都认为只要东北新军起兵南下,满清就会覆灭。
这些人的想法没有错,只是没有想到十几万陆军可以守住东三省的尊严,却受不住整个中国的尊严和利益。
哪怕东北新军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之后,想要继续扩张的可能性也不大,再扩下去,清政府就真的无法承受了,指不定宁可冒着开战的风险也要和宋彪摊牌。
可是,东北新军的士官规模还能继续增加,士官比例进一步提高,不断培养更多的士官生,让更多的老兵接受士官培训,囤积更多的军事物资,建立更完善的军工业体系,为迅速扩军做好一切准备。
除此之外,东北新军还能通过继续增加更多更优秀的重炮、火炮、机枪,匹配更多马力来提高作战能力,提高对外敌的威慑力。
所以,宋彪此时的“稳”是非常重要的,他再“稳”两年,中国则有救矣。
至于清朝之亡,对于深知东北新军目前战力水平的宋彪和舒方德而言,他们心里都明白清朝之亡从东北新军第一轮四期训练结束之后就已经注定了,绝无半点悬念。
宋彪所设立的四期训练是很特别的军事训练体系,专门针对中国、俄国这样的国家来考虑,东北新军通过第一轮的四期训练,大力扩增了3255名优秀士兵,通过半年之内的三批次士官速成班,大面积的增加了基层士官的数量,为新一轮的扩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换而言之,东北新军的扩兵是有节奏的一年半一次,随着清政府所能容忍之内的四镇加本部的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旅、三个炮兵旅都扩张完毕,后面就要继续大幅度的增加基层士官储备。
在东三省各地,东北新军通过参谋三处构建了全面的民兵体制,在各地继续采取类似于第一期的民兵训练,在各地巡防部队则采取一二期训练。
一旦宋彪决定出兵关内,东北新军就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增加两到三倍各地巡防部队可以快速集结重组成多个预备步兵团,在各省形成有效布防,稳定东三省的局势同时防止日俄干涉新军入关。
有这样的东北新军做支撑,宋彪在面对清政府之时不管是处理任何事都有充足的底气,哪怕是在处理奉票风波之事上,他晚上还是在舒家的别院里住下来,第二天上午才漫不经心的给张之洞回电,说是等几天再做答复,先给他时间考虑一下。
事关整个东三省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货币之事,奉票风波也确实不能急于处理。
这几天,宋彪就让东北银行、调研局、远东银行分开各提一套解决奉票问题的论案,等三套论案都提交到他的办公室里,他再结合利弊,同张康仁、舒方信、容星桥等人秘密协商了多次,这才最终给张之洞做了一个系统的答复。
既然奉票作为白银代用货币的自由流通特性已经无法阻止那对宋彪、东三省和远东财团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件利弊参半之事变得更为有利于他们。
所以,宋彪提出的解决之策就大致分为几点,一是要先惩戒赵尔巽和杨士襄,给予外国银行和远东银行一定赔偿以先平息奉票风波;二是正式建立银本位的全国流通货币,设立清圆为统一税收和外贸结算货币单位,户部银行负责印刷和铸印银圆,不足之处可由东北银行代为操办,各省官办银行根据所拥有的银圆保证金,统一分配银圆券和铜圆券,户部银行抽取5%为印钞税;三是奉票已是既成事实且涉及外资银行难以改变,应当正式允许在全国流通,大清银圆和关东银圆在含银率上统一,相互对等结算以关东银圆和奉票为大清银圆的补充,运用于租界、通商埠口,利用外资缓解国内白银不足之现状。
宋彪所提出的三点基本是容星桥和远东财团的论案,这个论案看起来最为公平实际上也最利于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的平衡点在于一旦全国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清圆,而非奉票。
随着东三省的工业进一步扩大,层次提高,东三省相对于全国就是白银流入区域,全国的白银都可以通过清圆的流通性在贸易中自然流入东三省,使得东三省在经济发展中和整个中国的大市场进一步融合。
宋彪的提案倒是恰恰击中了清朝廷所渴求的要害,清政府不是不想在全国推行大清银圆,奈何地方总督实权在握,在庚子之乱后已经基本不受节制,所以才会有满清权贵借立宪组建满人内阁借机夺回实权之事。
大清银圆推行不利,关键在于地方总督不支持,地方和中龘央的利益也无法调停,宋彪的方案总体利于地方,但于清政府中龘央也不能说是一无所得,全国各省5%的印钞税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税源,正愁无钱继续扩建北洋军抵挡东北新军的满清权贵们岂能不心动?
宋彪将回电发给张之洞后,估计清政府至少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争论此事,而他既希望通过,也并不在意这事能否立刻通过,这就准备去一趟山东和刚到青岛的德国dwm公司的军方代表——新任德国驻华武官洽谈军工业合作之事。
宋彪正要起身,这才从袁世凯那里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原来因为他在奉票风波之事上拖拉的有点厉害,加上东北新军近期剪辫子的士兵忽然激增,清政府以为前面的大学士之事没有处理妥当,宋彪还是要造反了,惊慌失措,近期居然有人提议封其为藩王之事。
大意是要封宋彪为安辽王,另外再由朝廷安排东三省总督,三省督抚一律受其节制。
这是一种说法,有人提议而已,可朝廷也确实是在很认真的讨论,赞同的人不少,反对的人更多,张之洞提了一个折中的意见是封为一等公,赐紫缰、皮条,加授三眼花翎,补授东阁大学士。
另一位军机大臣鹿传霖则提议索性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但不赐太监、朱轮。
袁世凯对此不发一言,他可能是比较嫉妒吧,但他却是极少数将军机处内部商量的这个事情通知给宋彪的人。
盘棋,舒方信出去办事,舒方德和舒萱就在旁边观战,似乎也能算是一家人凑在一起热闹。
此时此刻,舒高立是既高兴,又担心。
舒高立并未接受舒方德和章炳麟的劝说加入光复会,也几番表态不接受这种思想,但他明白自己的几个儿子不是在新华会,就是在光复会,而且都是重要骨干。
想到宋彪和舒萱已经日渐好到了差不多能谈婚论嫁之时,舒高立心里就特别的担心,可他什么也不能说,只希望宋彪自己多加慎重,反正如今已经是关东王,犯不着真和朝廷反目。
从私人的角度而言,他实际上也很喜欢宋彪这个年轻人,或者说是这位东三省总督,他一贯是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来评价宋彪,而且觉得特别符合。
舒高立年纪大了,下了两盘棋就有困意,这就回去休息,舒方德继续陪宋彪下棋,舒萱则在旁边观棋。
舒萱有各种让宋彪感觉确实是好媳妇的那些优点,唯独在下棋不语这件事上做的不好,她倒不是喜欢支招的那种人,而在旁边着急,看舒方德吃掉宋彪一个马,她就哎呀的惋惜一声,看宋彪吃掉舒方德一个炮,她也哎呀的再惋惜一声。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
美女在旁边惋惜感叹的干着急,宋彪和舒方德就会相视一笑的觉得好玩,如果是一个丑八怪和八婆,两人估计早就一脚将对方踹到大门外。
眼看舒萱不懂下棋的瞎着急,宋彪和舒方德故意打起了不断对换棋子的狠招法,因为两人水平都属于不是很高明的那一类,基本半斤八两,到最后就各剩下一对相士和几个小卒,反而将舒萱看笑了。
舒方德忍不住的感叹道:“军座,这可就是真正的残局了啊。”
宋彪嗯了一声,道:“下棋是越到残局越凶险,国家则是越到残局越可怜。”
舒方德笑道:“军座何来这样的感叹?”
宋彪道:“你看清政府现在的样子,难道不觉得他们可怜吗?连银本位的货币体系都无法建立,得看外国洋人的脸色行事。赵尔巽的这件事要说起来也谈不上办错,可还不是清政府得负责道歉陪罪,还要赔钱。”
舒方德恨道:“所以说,这样的政府早垮台早好。”
宋彪却道:“早垮台也不是好事,接手的人要是实力不足,还不是一样可怜。你看东三省浪人之事就能明白,军事实力才是外交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虚的,日本要是有几十万陆军握在手里,咱们将浪人都抓起来,那不就是等于给他把柄敲诈我们吗?”
舒方德默默点头,道:“军座所言甚是啊。”
他心里明白,宋彪之所以会有如此一说,正因为光复会内部在这段时间明显有点急躁了,随着东北新军的实力扩张到十几万的规模,光复会的陶成章、徐锡麟等人都认为只要东北新军起兵南下,满清就会覆灭。
这些人的想法没有错,只是没有想到十几万陆军可以守住东三省的尊严,却受不住整个中国的尊严和利益。
哪怕东北新军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之后,想要继续扩张的可能性也不大,再扩下去,清政府就真的无法承受了,指不定宁可冒着开战的风险也要和宋彪摊牌。
可是,东北新军的士官规模还能继续增加,士官比例进一步提高,不断培养更多的士官生,让更多的老兵接受士官培训,囤积更多的军事物资,建立更完善的军工业体系,为迅速扩军做好一切准备。
除此之外,东北新军还能通过继续增加更多更优秀的重炮、火炮、机枪,匹配更多马力来提高作战能力,提高对外敌的威慑力。
所以,宋彪此时的“稳”是非常重要的,他再“稳”两年,中国则有救矣。
至于清朝之亡,对于深知东北新军目前战力水平的宋彪和舒方德而言,他们心里都明白清朝之亡从东北新军第一轮四期训练结束之后就已经注定了,绝无半点悬念。
宋彪所设立的四期训练是很特别的军事训练体系,专门针对中国、俄国这样的国家来考虑,东北新军通过第一轮的四期训练,大力扩增了3255名优秀士兵,通过半年之内的三批次士官速成班,大面积的增加了基层士官的数量,为新一轮的扩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换而言之,东北新军的扩兵是有节奏的一年半一次,随着清政府所能容忍之内的四镇加本部的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旅、三个炮兵旅都扩张完毕,后面就要继续大幅度的增加基层士官储备。
在东三省各地,东北新军通过参谋三处构建了全面的民兵体制,在各地继续采取类似于第一期的民兵训练,在各地巡防部队则采取一二期训练。
一旦宋彪决定出兵关内,东北新军就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增加两到三倍各地巡防部队可以快速集结重组成多个预备步兵团,在各省形成有效布防,稳定东三省的局势同时防止日俄干涉新军入关。
有这样的东北新军做支撑,宋彪在面对清政府之时不管是处理任何事都有充足的底气,哪怕是在处理奉票风波之事上,他晚上还是在舒家的别院里住下来,第二天上午才漫不经心的给张之洞回电,说是等几天再做答复,先给他时间考虑一下。
事关整个东三省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货币之事,奉票风波也确实不能急于处理。
这几天,宋彪就让东北银行、调研局、远东银行分开各提一套解决奉票问题的论案,等三套论案都提交到他的办公室里,他再结合利弊,同张康仁、舒方信、容星桥等人秘密协商了多次,这才最终给张之洞做了一个系统的答复。
既然奉票作为白银代用货币的自由流通特性已经无法阻止那对宋彪、东三省和远东财团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件利弊参半之事变得更为有利于他们。
所以,宋彪提出的解决之策就大致分为几点,一是要先惩戒赵尔巽和杨士襄,给予外国银行和远东银行一定赔偿以先平息奉票风波;二是正式建立银本位的全国流通货币,设立清圆为统一税收和外贸结算货币单位,户部银行负责印刷和铸印银圆,不足之处可由东北银行代为操办,各省官办银行根据所拥有的银圆保证金,统一分配银圆券和铜圆券,户部银行抽取5%为印钞税;三是奉票已是既成事实且涉及外资银行难以改变,应当正式允许在全国流通,大清银圆和关东银圆在含银率上统一,相互对等结算以关东银圆和奉票为大清银圆的补充,运用于租界、通商埠口,利用外资缓解国内白银不足之现状。
宋彪所提出的三点基本是容星桥和远东财团的论案,这个论案看起来最为公平实际上也最利于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的平衡点在于一旦全国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清圆,而非奉票。
随着东三省的工业进一步扩大,层次提高,东三省相对于全国就是白银流入区域,全国的白银都可以通过清圆的流通性在贸易中自然流入东三省,使得东三省在经济发展中和整个中国的大市场进一步融合。
宋彪的提案倒是恰恰击中了清朝廷所渴求的要害,清政府不是不想在全国推行大清银圆,奈何地方总督实权在握,在庚子之乱后已经基本不受节制,所以才会有满清权贵借立宪组建满人内阁借机夺回实权之事。
大清银圆推行不利,关键在于地方总督不支持,地方和中龘央的利益也无法调停,宋彪的方案总体利于地方,但于清政府中龘央也不能说是一无所得,全国各省5%的印钞税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税源,正愁无钱继续扩建北洋军抵挡东北新军的满清权贵们岂能不心动?
宋彪将回电发给张之洞后,估计清政府至少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争论此事,而他既希望通过,也并不在意这事能否立刻通过,这就准备去一趟山东和刚到青岛的德国dwm公司的军方代表——新任德国驻华武官洽谈军工业合作之事。
宋彪正要起身,这才从袁世凯那里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原来因为他在奉票风波之事上拖拉的有点厉害,加上东北新军近期剪辫子的士兵忽然激增,清政府以为前面的大学士之事没有处理妥当,宋彪还是要造反了,惊慌失措,近期居然有人提议封其为藩王之事。
大意是要封宋彪为安辽王,另外再由朝廷安排东三省总督,三省督抚一律受其节制。
这是一种说法,有人提议而已,可朝廷也确实是在很认真的讨论,赞同的人不少,反对的人更多,张之洞提了一个折中的意见是封为一等公,赐紫缰、皮条,加授三眼花翎,补授东阁大学士。
另一位军机大臣鹿传霖则提议索性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但不赐太监、朱轮。
袁世凯对此不发一言,他可能是比较嫉妒吧,但他却是极少数将军机处内部商量的这个事情通知给宋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