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柏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寓示着一个光辉时代的到来。那就是二十年前由极少的几个人进行的语文“外科手术式”教学改良,逐渐演变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国范围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变革实践。高中语文变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语文“差慢费低”的现象,提高阅读课的效益。上好课,做出较为科学的设计,需要我们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层面。
我个人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七个层面:
第一、科学性与人文性层面
语言是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对人文性的忽视,使活生生的语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暗淡了德育的光采和美育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扭曲语文本体所必然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离开语言实践语言训练去弘扬人文,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导致削弱乃至否定语文本体。弘扬人文,首先就要认识到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有强烈的人文意识,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情感,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实践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学生心灵上建构起牢不可破、永不遗忘的“母语情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最大的失落,正是这种最基础、最直接、最易接受的思想教育的失落。
在主张加强人文性的时候,不要忘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序列化,做到目标与目标间的系统完整。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规律可寻的。张志公先生认为:“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当然,也不能理解得太死,要求一环套一环,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固定。因为语文教学中有这种现象:往往一个内容不可能一次学好,而是要反复学,循环学,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这个特点应该考虑到。如何从学习语言的实际出发,来选择内容,安排序列,讲究方法,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那些流行于世以单纯应试为目标的“训练体系”很难说是科学的。语文教学要总结历史的经验,立足于现代人的需要,建立现代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第二、语言系统与言语活动层面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进入他周围由每个个体的听说读写构成的言语世界的同时,构建他自身的言语世界,使他获得作为言谈者显示他对世界的复杂感受和生动经验,显示他的心理和个性的生活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语言,而是“言语”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对话”才能唤醒人对语言的意识。这就决定了不能静止地学习语言,要在运动中、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语言训练中学习语言。把言语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实践、训练作为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绑在“应试教育”战车上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主要表现在言语的一体化或规范化。纳入“素质教育”轨道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个性化程度作为个性发展目标的不可替代的内容。提倡大语文教育、设置语文活动课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们符合在运动中学习语言的规律,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规律,能促进学生言语活动的丰富化、个性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层面
从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语文能力为中心,是为了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克服语文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培养的倾向,而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排斥语文知识的教学。因强调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忽视系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务实、得法、有效”的语文能力训练要以“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知识为基础。
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这是因为语文知识反映语文运用的一些规律,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增强掌握语文的自觉性。单纯为传授语文知识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和忽视系统语文知识学习的语文教学,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但不能互相代替。应当以语文能力为主导,使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第四、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
现代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来认识思维,以新的方法重新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它认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而且还是产生工具的一种机制。一方面,当语言把思维过程符号化时,语言形成本身就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概念的产生,判断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离不开语言形式的“模铸”功能。另一方面,语言也参与了意识的... -->>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寓示着一个光辉时代的到来。那就是二十年前由极少的几个人进行的语文“外科手术式”教学改良,逐渐演变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国范围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变革实践。高中语文变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语文“差慢费低”的现象,提高阅读课的效益。上好课,做出较为科学的设计,需要我们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层面。
我个人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七个层面:
第一、科学性与人文性层面
语言是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对人文性的忽视,使活生生的语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暗淡了德育的光采和美育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扭曲语文本体所必然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离开语言实践语言训练去弘扬人文,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导致削弱乃至否定语文本体。弘扬人文,首先就要认识到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有强烈的人文意识,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情感,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实践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炽热感情,唤醒溶解在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学生心灵上建构起牢不可破、永不遗忘的“母语情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最大的失落,正是这种最基础、最直接、最易接受的思想教育的失落。
在主张加强人文性的时候,不要忘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序列化,做到目标与目标间的系统完整。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规律可寻的。张志公先生认为:“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当然,也不能理解得太死,要求一环套一环,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固定。因为语文教学中有这种现象:往往一个内容不可能一次学好,而是要反复学,循环学,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这个特点应该考虑到。如何从学习语言的实际出发,来选择内容,安排序列,讲究方法,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那些流行于世以单纯应试为目标的“训练体系”很难说是科学的。语文教学要总结历史的经验,立足于现代人的需要,建立现代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第二、语言系统与言语活动层面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进入他周围由每个个体的听说读写构成的言语世界的同时,构建他自身的言语世界,使他获得作为言谈者显示他对世界的复杂感受和生动经验,显示他的心理和个性的生活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语言,而是“言语”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对话”才能唤醒人对语言的意识。这就决定了不能静止地学习语言,要在运动中、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语言训练中学习语言。把言语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实践、训练作为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绑在“应试教育”战车上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主要表现在言语的一体化或规范化。纳入“素质教育”轨道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个性化程度作为个性发展目标的不可替代的内容。提倡大语文教育、设置语文活动课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们符合在运动中学习语言的规律,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规律,能促进学生言语活动的丰富化、个性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层面
从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语文能力为中心,是为了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克服语文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培养的倾向,而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排斥语文知识的教学。因强调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忽视系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务实、得法、有效”的语文能力训练要以“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知识为基础。
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这是因为语文知识反映语文运用的一些规律,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增强掌握语文的自觉性。单纯为传授语文知识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和忽视系统语文知识学习的语文教学,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但不能互相代替。应当以语文能力为主导,使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第四、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
现代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来认识思维,以新的方法重新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它认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而且还是产生工具的一种机制。一方面,当语言把思维过程符号化时,语言形成本身就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概念的产生,判断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离不开语言形式的“模铸”功能。另一方面,语言也参与了意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