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亡箴言之二 (2/2)
800小说网 52wx.net,笔名百代过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幻是相对于物质的物质性而言的,虚幻也是一种存在。世界是物质寓于虚幻之中,生命则是虚幻寓于物质之中。
死亡固然使人痛苦,但痛苦同样可以蔑视死亡。
生命是执著的,执著于存在,执著于不存在,执著于把不存在变为存在。
生命是一个大矛盾,它是存在着的不存在。
个人有个人的人生目标,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使之尽可能的延续下去,不至于过早的消亡。但生命消亡的必然性,使人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生命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生活和现实全都退到了一边,似乎全成了无意义的假象,只是生命借以展现自身的形式罢了。人们把注意力投在更深的思索上,企图为生命寻找一个更高的目标和更神圣的归宿,借以安慰自己,但都从根本上失败了。人们发现,生命即不神圣,也不崇高,从大处说,它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种现象,处于不断自生自灭之中,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从小处看,它就是人的全部生存现实,这就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了。
每个人都面临两种死亡: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但后者具有某种偶然性,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我们绝大部分精力都是用在如何生上,很少去考虑死,即使有时不得不想到,也是努力避免,这就是我们对死的态度,也是对生的态度。
每个人都在重复着从生到死的过程,但每个重复者,又都认为这种重复是全新的,只有今天才具有别样的意义。
生命即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又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
童年是生命最纯粹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命离现实最远,离永恒最近,流逝和变化还没有侵入他们的心灵。
生命完全是自我的,很少会给他人留下余地。
如果没有能发声的嘴巴,能倾听的耳朵,就不会产生用嘴巴说,用耳朵听的需要。耳朵和嘴巴是第一位的,产生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的需要是第二位的。是先有了能听的耳朵,能发声的嘴巴,才会产生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的需要,才会产生相应的语言,而不是交流的需要才产生了语言。当然,没有耳朵和嘴巴,人类也会进化出别样的交流方式,但那与我们现有的生存方式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生命是一个无比的高度,社会与时代只是它无足轻重的外观。
生命短暂实在是人的一大幸福,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相对安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假如人的寿命和地球一样长,那么,他就不知要经历多少毁灭的痛苦,末日的恐怖。他不是因为自身生命的衰竭而死亡,而是由于外力的不可避免不可逃脱的毁灭性打击而死亡,他将亲历世界的毁灭,看到末日怎样在某一时刻降临,那将是一种大痛苦,大绝望,大悲哀,超过我们今天所有的。
什么都是可以习惯的,包扩死亡。许多人因为习惯而渐渐适应了死亡这样一种结束方式。习惯,把人生最不能忍受的,变成了能够忍受的、可以忍受的。
生是表象,死是根本,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也是一种表象,一种生的最后表象。
如果人死后真的有一个灵魂居住的世界,如果死后真的有来生,那么,它也一定是可理解的,可解释的,明白清晰的“唯物”的“科学”的。
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死了,世界还存在着,所谓世界末日,不过是人类的末日。但人类愿意把自己的末日叫成世界末日,以自己等同于是世界。
我无数次的想象我死后的世界,想象着世界象背景一样离我越来越远,终止于模糊。或者象一幅画,当我活着时,我是画中的人物,而死让我从画中跌落。活着时在画中,死时在画外,而此时,我这个画外人却不能欣赏这幅世界图画了。
当我直接面对生命时,许多看似很有价值的东西就都被否定了。而当我从纯粹的生命中抽身出来,这些东西又都恢复了价值,纷纷附着在生命之上。
凡是会思索的生命,最终都会思索生命的意义,这不是出于什么理性,而是生命的一种本能,一种功能。至于意义本身永远只是一种被寻找的东西。
一切外在的东西,并不能改变生命的什么,它们只能改变生命的感觉,但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生命的感觉当成了生命本身。
有时候觉得生命是完美光润的珍宝,有时又觉得它是破破烂烂的垃圾,但究竟是什么,无法可知,有的只是对它的感觉。
幻是相对于物质的物质性而言的,虚幻也是一种存在。世界是物质寓于虚幻之中,生命则是虚幻寓于物质之中。
死亡固然使人痛苦,但痛苦同样可以蔑视死亡。
生命是执著的,执著于存在,执著于不存在,执著于把不存在变为存在。
生命是一个大矛盾,它是存在着的不存在。
个人有个人的人生目标,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使之尽可能的延续下去,不至于过早的消亡。但生命消亡的必然性,使人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生命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生活和现实全都退到了一边,似乎全成了无意义的假象,只是生命借以展现自身的形式罢了。人们把注意力投在更深的思索上,企图为生命寻找一个更高的目标和更神圣的归宿,借以安慰自己,但都从根本上失败了。人们发现,生命即不神圣,也不崇高,从大处说,它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种现象,处于不断自生自灭之中,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从小处看,它就是人的全部生存现实,这就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了。
每个人都面临两种死亡: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但后者具有某种偶然性,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我们绝大部分精力都是用在如何生上,很少去考虑死,即使有时不得不想到,也是努力避免,这就是我们对死的态度,也是对生的态度。
每个人都在重复着从生到死的过程,但每个重复者,又都认为这种重复是全新的,只有今天才具有别样的意义。
生命即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又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
童年是生命最纯粹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命离现实最远,离永恒最近,流逝和变化还没有侵入他们的心灵。
生命完全是自我的,很少会给他人留下余地。
如果没有能发声的嘴巴,能倾听的耳朵,就不会产生用嘴巴说,用耳朵听的需要。耳朵和嘴巴是第一位的,产生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的需要是第二位的。是先有了能听的耳朵,能发声的嘴巴,才会产生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的需要,才会产生相应的语言,而不是交流的需要才产生了语言。当然,没有耳朵和嘴巴,人类也会进化出别样的交流方式,但那与我们现有的生存方式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生命是一个无比的高度,社会与时代只是它无足轻重的外观。
生命短暂实在是人的一大幸福,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相对安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假如人的寿命和地球一样长,那么,他就不知要经历多少毁灭的痛苦,末日的恐怖。他不是因为自身生命的衰竭而死亡,而是由于外力的不可避免不可逃脱的毁灭性打击而死亡,他将亲历世界的毁灭,看到末日怎样在某一时刻降临,那将是一种大痛苦,大绝望,大悲哀,超过我们今天所有的。
什么都是可以习惯的,包扩死亡。许多人因为习惯而渐渐适应了死亡这样一种结束方式。习惯,把人生最不能忍受的,变成了能够忍受的、可以忍受的。
生是表象,死是根本,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也是一种表象,一种生的最后表象。
如果人死后真的有一个灵魂居住的世界,如果死后真的有来生,那么,它也一定是可理解的,可解释的,明白清晰的“唯物”的“科学”的。
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死了,世界还存在着,所谓世界末日,不过是人类的末日。但人类愿意把自己的末日叫成世界末日,以自己等同于是世界。
我无数次的想象我死后的世界,想象着世界象背景一样离我越来越远,终止于模糊。或者象一幅画,当我活着时,我是画中的人物,而死让我从画中跌落。活着时在画中,死时在画外,而此时,我这个画外人却不能欣赏这幅世界图画了。
当我直接面对生命时,许多看似很有价值的东西就都被否定了。而当我从纯粹的生命中抽身出来,这些东西又都恢复了价值,纷纷附着在生命之上。
凡是会思索的生命,最终都会思索生命的意义,这不是出于什么理性,而是生命的一种本能,一种功能。至于意义本身永远只是一种被寻找的东西。
一切外在的东西,并不能改变生命的什么,它们只能改变生命的感觉,但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生命的感觉当成了生命本身。
有时候觉得生命是完美光润的珍宝,有时又觉得它是破破烂烂的垃圾,但究竟是什么,无法可知,有的只是对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