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半空烟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是人人尽知的南宋爱国诗人,曾官于南郑(今汉中)、成都、蜀州(今崇州)、嘉州(今乐山)等地,主张抗金,诗歌多忧国感怀、誓靖边塞之作,诗文以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名,而又一部入蜀记,更见其对蜀中的情深意切,他公余之暇,读杜诗、访杜迹,每每感怀少陵。所有这些,人们才将他们二人也塑于此,以陪祀杜甫,唤作“异代升堂”
3
终于见到真正意义上的杜甫草堂了,虽然它并不是原迹,只是今天仿制的产物。草堂周围依杜诗“舍南舍北皆春水”意境,在此开凿有溪流环绕,并植有楠、樟、竹、茅、芦、迎春花等。首先进入一道柴门,正合杜诗“柴门不正逐江开”句,然后里面就是一个简朴而清幽的小院落(只是如今游人众多,已并不清幽)。通往茅草屋的小径,左植松四棵,右植桃五株。这样的茅草屋我幼时在家乡见过,都是以竹笆墙、茅草顶、穿斗式结构,长三间布局。中为堂屋,置有榻,两侧皆为卧室,东头是厨房,简洁、明亮。原来杜甫的茅草屋可能比今天的要粗陋得多,毕竟这种仿制的古建筑,有现代审美观和因之而生的人工痕迹。
杜甫祖籍京兆少陵(今陕西西安东南),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因“安史之乱”一家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岁末抵达成都,经好友彭州刺史高适和邻居帮助,才选择在这里建草堂而居,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携家离蜀东下荆楚,其间,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在蜀中共生活了五六年时间)。关于这里是否为杜甫草堂原址,我也存有疑问。后据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杜甫草堂史话,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诗人韦庄应西川节度使王建(唐亡后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之聘为西蜀奏记,翌年寻得杜甫草堂旧址“命芟夷结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成其处”后世逐年修建和扩充的,可以确证这里为杜甫草堂原址。
杜甫居于草堂时,作诗很多,保存至今的就有二百四十余首,常以诗酒自娱,或与高适、严武等好友诗酒唱和,或凭吊名胜古迹。然而,诗人始终心系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从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枯棕、登楼等,即可看到诗人这种思想情感。
草堂管理处将此地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在茅屋西边,依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境,用原本的一个小土山,进行美化而成景点“西岭”隔竹树林,有山石与飞瀑相呼应。然而,毕竟已时隔一千二百多年,从草堂窗里不能直观真正的“西岭千秋雪”了,多少有一些遗憾。光阴飞逝,古人已矣,空嗟“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罢。
4
根据导游图,从茅屋景区再折向花径,访大雅堂。大雅堂据说原是草堂寺故址,用原来的大雄宝殿改建的。迎面有一墙磨溱壁画,以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将他青年、壮年到晚年的故事一一再现。大雅,即“四诗风、雅、颂”之大雅,是诗歌的正声,以此名之,乃为其内置有我国历史上十几个著名的大诗人而来,而杜诗也素有“大雅”之称。这些著名的大诗人计有屈原、陶渊明、陈子昂、李白、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十二人。其中,屈原像系一乌木刻成,形容清癯而沧桑,李白乃用汉白玉雕像,呈半醒半醉状,尚侧卧而举杯。其余多由铸铜塑成,大小不一,或伫或行,服饰各异。创作者抓取这十二位诗人的个性和神态,用形象的雕塑语言,凝固诗人们的千古绝唱。雕塑取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愤和执着,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和超然,取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和悲怆,取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凄凉和潇洒;取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清新和超脱;取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取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的郁愤,取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取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苦,让人们不禁心往神驰。
反复流连于此,不忍即去。从大雅堂经浣花祠(浣花祠是纪念杜甫之后一女丈夫浣花夫人的建筑)到茅屋景区,其间须经过“花径”那里有一影壁,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大字,很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我在“情系草堂”馆,就看到过毛泽东的一幅照片,照片上,毛主席面向影壁,作沉思状,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而诗人和伟人,留给我们的,又岂止一帧背影呢?
其它的,有“唐风遗韵”有“杜诗木刻廊”等,匆匆览过。我倒是曾专注于历代杜甫诗集藏品掇英。杜甫传世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后世进行整理、订正、分类、注释和编篡,出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杜集版本,据此馆藏介绍,这里最为珍贵的有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残存其六),还有一部宋刻杜工部草堂诗笺也弥足珍贵,其它的有元代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勤有堂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重刻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等多种,什么杜律、少陵诗钞、杜诗镜铨、钱注杜诗、杜臆等等,更不胜枚举。
5
纵观大诗人杜甫一生,可谓郁郁不得志,且滇沛流离,忧患累日。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远祖是西晋名将杜预,祖父杜审言也是唐则天朝时著名诗人,曾官膳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父杜闲也做过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母亲亦系名门望族,如此,杜甫必当“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而“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始终想为唐王朝效命,不然,他何苦不学王维超然而避世?他不能!杜甫于55岁时在夔州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登高,南宋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其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谓沧桑不已。诗人回顾一生,艰难苦恨,穷困潦倒,国难家愁,齐集于笔下,全诗回旋顿挫,沉郁悲凉。然而沉郁悲凉者,非杜甫一人,历朝历代,多的不是!就是“大雅堂”中那十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可以用共同的词一言概之:无奈!无奈何,这些诗人们!无奈何,古今多少事!
杜甫于大历三年岁末,在岳州感时伤怀,写下了另一千古绝唱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寄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而我们又岂止是感叹?又岂止是扼腕?我们恨不能与之凭轩涕泗同流!
2007年6月10日于邛崃
也是人人尽知的南宋爱国诗人,曾官于南郑(今汉中)、成都、蜀州(今崇州)、嘉州(今乐山)等地,主张抗金,诗歌多忧国感怀、誓靖边塞之作,诗文以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名,而又一部入蜀记,更见其对蜀中的情深意切,他公余之暇,读杜诗、访杜迹,每每感怀少陵。所有这些,人们才将他们二人也塑于此,以陪祀杜甫,唤作“异代升堂”
3
终于见到真正意义上的杜甫草堂了,虽然它并不是原迹,只是今天仿制的产物。草堂周围依杜诗“舍南舍北皆春水”意境,在此开凿有溪流环绕,并植有楠、樟、竹、茅、芦、迎春花等。首先进入一道柴门,正合杜诗“柴门不正逐江开”句,然后里面就是一个简朴而清幽的小院落(只是如今游人众多,已并不清幽)。通往茅草屋的小径,左植松四棵,右植桃五株。这样的茅草屋我幼时在家乡见过,都是以竹笆墙、茅草顶、穿斗式结构,长三间布局。中为堂屋,置有榻,两侧皆为卧室,东头是厨房,简洁、明亮。原来杜甫的茅草屋可能比今天的要粗陋得多,毕竟这种仿制的古建筑,有现代审美观和因之而生的人工痕迹。
杜甫祖籍京兆少陵(今陕西西安东南),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因“安史之乱”一家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岁末抵达成都,经好友彭州刺史高适和邻居帮助,才选择在这里建草堂而居,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携家离蜀东下荆楚,其间,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在蜀中共生活了五六年时间)。关于这里是否为杜甫草堂原址,我也存有疑问。后据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杜甫草堂史话,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诗人韦庄应西川节度使王建(唐亡后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之聘为西蜀奏记,翌年寻得杜甫草堂旧址“命芟夷结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成其处”后世逐年修建和扩充的,可以确证这里为杜甫草堂原址。
杜甫居于草堂时,作诗很多,保存至今的就有二百四十余首,常以诗酒自娱,或与高适、严武等好友诗酒唱和,或凭吊名胜古迹。然而,诗人始终心系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从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枯棕、登楼等,即可看到诗人这种思想情感。
草堂管理处将此地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在茅屋西边,依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境,用原本的一个小土山,进行美化而成景点“西岭”隔竹树林,有山石与飞瀑相呼应。然而,毕竟已时隔一千二百多年,从草堂窗里不能直观真正的“西岭千秋雪”了,多少有一些遗憾。光阴飞逝,古人已矣,空嗟“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罢。
4
根据导游图,从茅屋景区再折向花径,访大雅堂。大雅堂据说原是草堂寺故址,用原来的大雄宝殿改建的。迎面有一墙磨溱壁画,以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将他青年、壮年到晚年的故事一一再现。大雅,即“四诗风、雅、颂”之大雅,是诗歌的正声,以此名之,乃为其内置有我国历史上十几个著名的大诗人而来,而杜诗也素有“大雅”之称。这些著名的大诗人计有屈原、陶渊明、陈子昂、李白、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十二人。其中,屈原像系一乌木刻成,形容清癯而沧桑,李白乃用汉白玉雕像,呈半醒半醉状,尚侧卧而举杯。其余多由铸铜塑成,大小不一,或伫或行,服饰各异。创作者抓取这十二位诗人的个性和神态,用形象的雕塑语言,凝固诗人们的千古绝唱。雕塑取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愤和执着,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和超然,取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和悲怆,取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凄凉和潇洒;取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清新和超脱;取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取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的郁愤,取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取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苦,让人们不禁心往神驰。
反复流连于此,不忍即去。从大雅堂经浣花祠(浣花祠是纪念杜甫之后一女丈夫浣花夫人的建筑)到茅屋景区,其间须经过“花径”那里有一影壁,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大字,很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我在“情系草堂”馆,就看到过毛泽东的一幅照片,照片上,毛主席面向影壁,作沉思状,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而诗人和伟人,留给我们的,又岂止一帧背影呢?
其它的,有“唐风遗韵”有“杜诗木刻廊”等,匆匆览过。我倒是曾专注于历代杜甫诗集藏品掇英。杜甫传世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后世进行整理、订正、分类、注释和编篡,出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杜集版本,据此馆藏介绍,这里最为珍贵的有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残存其六),还有一部宋刻杜工部草堂诗笺也弥足珍贵,其它的有元代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勤有堂刻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重刻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等多种,什么杜律、少陵诗钞、杜诗镜铨、钱注杜诗、杜臆等等,更不胜枚举。
5
纵观大诗人杜甫一生,可谓郁郁不得志,且滇沛流离,忧患累日。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远祖是西晋名将杜预,祖父杜审言也是唐则天朝时著名诗人,曾官膳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父杜闲也做过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母亲亦系名门望族,如此,杜甫必当“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而“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始终想为唐王朝效命,不然,他何苦不学王维超然而避世?他不能!杜甫于55岁时在夔州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登高,南宋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其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谓沧桑不已。诗人回顾一生,艰难苦恨,穷困潦倒,国难家愁,齐集于笔下,全诗回旋顿挫,沉郁悲凉。然而沉郁悲凉者,非杜甫一人,历朝历代,多的不是!就是“大雅堂”中那十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可以用共同的词一言概之:无奈!无奈何,这些诗人们!无奈何,古今多少事!
杜甫于大历三年岁末,在岳州感时伤怀,写下了另一千古绝唱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寄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而我们又岂止是感叹?又岂止是扼腕?我们恨不能与之凭轩涕泗同流!
2007年6月10日于邛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