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存于茶汤”
无论是饮者还是禅师,在品味“苦”的同时,也能思悟世事艰辛、苦乐年华的人生况味。在独享“静”的同时,也能参透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处世哲理。在感受“凡”的同时,也能领略见微知著、凡中求真的智慧思想。在玩味“放”的同时,也能体悟自我解脱、物我两忘的逍遥境界。
茶赋有云:“文人墨客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文人嗜茶,不可无或缺也;文人于茶,乃精神之粮耳”
综上所述,茶有四味,皆入禅味:
一曰“苦”禅门以此联系到佛理四谛,以苦为首。生老病死是苦,孤独鳏寡是苦,忧愁悲哀是苦,厌恶憎恨是苦,灾难凶祸是苦,得失取舍是苦一言以蔽之曰:七情六欲皆是苦。佛法弘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观念,只有勘破生死,大彻大悟,才能脱离苦海,顺风顺水地驶向豁达洒脱、心外无物、天人合一的彼岸。
二曰“静”禅门认为:“佛性本来清静”“动是烦恼根,一动不如一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禅门有语:“世间万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静,万籁俱寂,深邃而宁谧。海有海心,海心静,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详。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静,与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樱花,死如落红。天人合心,人心静,心如碧潭,静如清泉”
三曰:“凡”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刻地存在于道中,小中可以见大,平中可以见奇,窥一斑而知全豹。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念由心生,境由心造。其实,禅正是从细微而平凡的日常琐事中感悟宇宙奥妙与人生哲理的。慧海禅师曰:“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也就是说,凡人只要在刹那间顿悟,便可由凡入圣,立地成佛。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也曾说过:“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诚哉斯言,一语中的,通过简单的烧水点茶,佛家就可以感悟出大千世界的道理来。
四曰“放”显云法师曰:“人生在世,几乎所有的苦恼都来自于或‘拿不起’,或‘放不下’,或二者兼有之。于情于事,于权于利,于人于己,皆是如此。”佛曰:“放下才能解脱。”心逐外物,人就会失去自主,为物欲所左右,自然为邪;心外无物,斩断妄念的羁绊,人心也就超脱了,自然为正。香磬禅师曰:“世人的求享乐、争名利,都无意味。一切皆是虚幻,是自寻烦恼。”
只有放得下,才能像归宗志芝禅师诗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只有放得下,才能像演仁居士诗云:“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只有放得下,才能像东坡居士词曰:“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喧嚣红尘之外,月明风清之夜,闲来无事之时,煎煮一壶香茗,静观水沸茶热,独享芬芳氤氲,留得唇齿散香。憔悴的心灵在踏过万水千山之后,慢慢得以淘洗和净化,终归从容优雅、心旷神怡、安闲空寂。
轻掸一襟灰尘,赵州禅师吩咐曰:“且吃茶去!”
法存于茶汤”
无论是饮者还是禅师,在品味“苦”的同时,也能思悟世事艰辛、苦乐年华的人生况味。在独享“静”的同时,也能参透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处世哲理。在感受“凡”的同时,也能领略见微知著、凡中求真的智慧思想。在玩味“放”的同时,也能体悟自我解脱、物我两忘的逍遥境界。
茶赋有云:“文人墨客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文人嗜茶,不可无或缺也;文人于茶,乃精神之粮耳”
综上所述,茶有四味,皆入禅味:
一曰“苦”禅门以此联系到佛理四谛,以苦为首。生老病死是苦,孤独鳏寡是苦,忧愁悲哀是苦,厌恶憎恨是苦,灾难凶祸是苦,得失取舍是苦一言以蔽之曰:七情六欲皆是苦。佛法弘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观念,只有勘破生死,大彻大悟,才能脱离苦海,顺风顺水地驶向豁达洒脱、心外无物、天人合一的彼岸。
二曰“静”禅门认为:“佛性本来清静”“动是烦恼根,一动不如一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禅门有语:“世间万物皆有心。天有天心,天心静,万籁俱寂,深邃而宁谧。海有海心,海心静,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详。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静,与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樱花,死如落红。天人合心,人心静,心如碧潭,静如清泉”
三曰:“凡”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刻地存在于道中,小中可以见大,平中可以见奇,窥一斑而知全豹。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念由心生,境由心造。其实,禅正是从细微而平凡的日常琐事中感悟宇宙奥妙与人生哲理的。慧海禅师曰:“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也就是说,凡人只要在刹那间顿悟,便可由凡入圣,立地成佛。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也曾说过:“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诚哉斯言,一语中的,通过简单的烧水点茶,佛家就可以感悟出大千世界的道理来。
四曰“放”显云法师曰:“人生在世,几乎所有的苦恼都来自于或‘拿不起’,或‘放不下’,或二者兼有之。于情于事,于权于利,于人于己,皆是如此。”佛曰:“放下才能解脱。”心逐外物,人就会失去自主,为物欲所左右,自然为邪;心外无物,斩断妄念的羁绊,人心也就超脱了,自然为正。香磬禅师曰:“世人的求享乐、争名利,都无意味。一切皆是虚幻,是自寻烦恼。”
只有放得下,才能像归宗志芝禅师诗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只有放得下,才能像演仁居士诗云:“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只有放得下,才能像东坡居士词曰:“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喧嚣红尘之外,月明风清之夜,闲来无事之时,煎煮一壶香茗,静观水沸茶热,独享芬芳氤氲,留得唇齿散香。憔悴的心灵在踏过万水千山之后,慢慢得以淘洗和净化,终归从容优雅、心旷神怡、安闲空寂。
轻掸一襟灰尘,赵州禅师吩咐曰:“且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