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大芝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出生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芝英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是永康市最大的集镇,地图上位于永康中心,是工业强镇之一,文化古迹很多,有颇具历史的厅、堂、宅、院、坊、庄等等可惜,对于我等俗人是置身其中却视而不见的不甚明了,从小我只知道:“芝英大,祠堂多”陌生人若问:你是哪里人?听到回答后一定感叹:哦,大地方。是的,我们芝英人不像别人,说人家“乡下人”我们说那些边远小村子为:“小地方”我们赶集上街说“到街路”
芝英镇前些年曾经被改称芝英街道,这样子我们其实都是不喜欢的,还是恢复古镇好,这样感觉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
我是纯正的芝英人,我的爷爷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那些老一辈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识,都说爷爷奶奶是非常的“人情好”爷爷他是当年的工商联合会主席,为共产党革命事业出钱出力,当然是因为历史原因,一辈子没享受到福利,挣了很多钱财也没留下自己的房产和财产,记得那时候总没认真去倾听他那带遗憾的述说:“我再讲两句,再讲两句”但他到老还坚持看报,看新闻,总是令年少的我敬佩的,奶奶是天下最温和的人,一辈子没大声过一句,他们还教会我们正确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等,那都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
我是70后,在如今的网络世界里,是被称为老人的了,我的小学1年级和2年级是在“天房小学”读的,也就是“思文公祠”我的教室就是如今的老年活动室,当年的天房小学中间的大舞台是对着祠堂大门口的,还记得小小的我在那里跳绳比赛赢得了奖状呢!
3年级的时候我被抽调到培英小学,称是小体班,是因为小时候的我腿脚修长吗?可惜,在培英小学我没接受过任何体育训练,一样的只是上课读书。而小小的我不能再和邻居、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学,也不能上学前放学后在天房门口先玩耍一阵了。对了,我的教室在培英小学的2楼,抬眼可以看见应祖锡的故居,那时是乡镇的办公场所,小时候就知道有一句“芝英应祖锡,做官做外国”感觉他的房子,那亭台楼阁真的充满神秘。
我上培英小学必须绕过多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陌,要路过“方口塘”沿,走过长长的石板街,穿过市基,再走过后市基的菜场,一走就是6年,直到中学毕业。
那时的方口塘水清鱼跃的,清清凉凉的水渠水一直新鲜注入,再从正街也就是石板街一路而下,一直穿过整个芝英再融入溪流。每当下雨我们小孩子是都不愿打伞的,正街有宽宽的屋檐可以避雨,我们的小脚丫可以踩着石板缝的水,一路噼噼啪啪的,我们的小手可以与晶莹的屋檐水对打嬉戏,如今青石板早已不在了,但雨滴屋檐依旧。
芝英的正街是始建于明代,鹅卵石砌成的市集与石板铺就的长街,正街的店铺的门面那是孩子眼中神奇、古老的味道,一块块长长木板拼凑。方口塘边的“小宗祠堂”外地人开了豆腐坊,是常常被老妈支去买豆腐的,正街的一小副食店,坚守几十年的老板兴杰终于歇业了,小时候总要去买油盐酱醋等等,虽然看似陈旧落伍的老板和店铺,但那是令人放心购买的小店。还有他的亲戚,那弹棉被的夫妻店也早换成机器工作,在我们小时候就另外造起了高楼了。一直以来石板街上那些芝英小麦饼的店铺依然生意欣荣,皮薄又有韧性,外形讨巧,每当节假日那是一定涨价还得预约,得排队,得有面子才拿得到的,石板街给了他们财富,石板街虽然早早成了水泥路,但我们依然这样称呼。市基中心旁边的正街其实是单面街,有走廊有屋檐的,无论风霜雪雨还是烈日焦阳,店铺都可安心经营,这真是以前人民了不起的设计。店铺对面的一排栏杆是父辈们称的“凉棚凳”每当市基上方戏台伊呀呀呀的开戏,每当元宵节观看烟火热闹,那... -->>
我出生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芝英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是永康市最大的集镇,地图上位于永康中心,是工业强镇之一,文化古迹很多,有颇具历史的厅、堂、宅、院、坊、庄等等可惜,对于我等俗人是置身其中却视而不见的不甚明了,从小我只知道:“芝英大,祠堂多”陌生人若问:你是哪里人?听到回答后一定感叹:哦,大地方。是的,我们芝英人不像别人,说人家“乡下人”我们说那些边远小村子为:“小地方”我们赶集上街说“到街路”
芝英镇前些年曾经被改称芝英街道,这样子我们其实都是不喜欢的,还是恢复古镇好,这样感觉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
我是纯正的芝英人,我的爷爷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那些老一辈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识,都说爷爷奶奶是非常的“人情好”爷爷他是当年的工商联合会主席,为共产党革命事业出钱出力,当然是因为历史原因,一辈子没享受到福利,挣了很多钱财也没留下自己的房产和财产,记得那时候总没认真去倾听他那带遗憾的述说:“我再讲两句,再讲两句”但他到老还坚持看报,看新闻,总是令年少的我敬佩的,奶奶是天下最温和的人,一辈子没大声过一句,他们还教会我们正确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等,那都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
我是70后,在如今的网络世界里,是被称为老人的了,我的小学1年级和2年级是在“天房小学”读的,也就是“思文公祠”我的教室就是如今的老年活动室,当年的天房小学中间的大舞台是对着祠堂大门口的,还记得小小的我在那里跳绳比赛赢得了奖状呢!
3年级的时候我被抽调到培英小学,称是小体班,是因为小时候的我腿脚修长吗?可惜,在培英小学我没接受过任何体育训练,一样的只是上课读书。而小小的我不能再和邻居、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学,也不能上学前放学后在天房门口先玩耍一阵了。对了,我的教室在培英小学的2楼,抬眼可以看见应祖锡的故居,那时是乡镇的办公场所,小时候就知道有一句“芝英应祖锡,做官做外国”感觉他的房子,那亭台楼阁真的充满神秘。
我上培英小学必须绕过多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陌,要路过“方口塘”沿,走过长长的石板街,穿过市基,再走过后市基的菜场,一走就是6年,直到中学毕业。
那时的方口塘水清鱼跃的,清清凉凉的水渠水一直新鲜注入,再从正街也就是石板街一路而下,一直穿过整个芝英再融入溪流。每当下雨我们小孩子是都不愿打伞的,正街有宽宽的屋檐可以避雨,我们的小脚丫可以踩着石板缝的水,一路噼噼啪啪的,我们的小手可以与晶莹的屋檐水对打嬉戏,如今青石板早已不在了,但雨滴屋檐依旧。
芝英的正街是始建于明代,鹅卵石砌成的市集与石板铺就的长街,正街的店铺的门面那是孩子眼中神奇、古老的味道,一块块长长木板拼凑。方口塘边的“小宗祠堂”外地人开了豆腐坊,是常常被老妈支去买豆腐的,正街的一小副食店,坚守几十年的老板兴杰终于歇业了,小时候总要去买油盐酱醋等等,虽然看似陈旧落伍的老板和店铺,但那是令人放心购买的小店。还有他的亲戚,那弹棉被的夫妻店也早换成机器工作,在我们小时候就另外造起了高楼了。一直以来石板街上那些芝英小麦饼的店铺依然生意欣荣,皮薄又有韧性,外形讨巧,每当节假日那是一定涨价还得预约,得排队,得有面子才拿得到的,石板街给了他们财富,石板街虽然早早成了水泥路,但我们依然这样称呼。市基中心旁边的正街其实是单面街,有走廊有屋檐的,无论风霜雪雨还是烈日焦阳,店铺都可安心经营,这真是以前人民了不起的设计。店铺对面的一排栏杆是父辈们称的“凉棚凳”每当市基上方戏台伊呀呀呀的开戏,每当元宵节观看烟火热闹,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