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东风染碧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08年春节已指日可待,春晚又早成了炒作的话题。每一年都是这样,离春节还有好长时间,各种媒体就开始以春晚为话题作文章,什么导演啦,什么演员啦,什么节目啦,什么趣闻啦,什么轶事啦,今天一个花边,明天一个新闻,总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关于春晚的真假信息成了赚人眼球的题材,也成了大大小小的报纸必不可少的内容。每看到这些消息,我都会觉得“年”过得太快了,好像刚刚的报纸还沉浸于春晚各种节目的评价中呢,似乎那叫好声抑或是骂娘声还没散去,对即将到来的春晚节目的猜测和对加盟春晚的大腕儿的特写又已见诸报端。这些内容看得多了,就会恶作剧地想,春晚为什么不可以停办?现在还有多少观众离不了春晚?或者再进一步想,现在春晚到底是谁的年夜饭?
永远不能否认,八、九十年代的春晚确实曾经是所有中国人的年夜饭。那时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今天来说要单调许多,看电视成了人们工作学习之后的一项重要内容,好的电视节目为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了笑声和享受,也让人们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还记得那时每年的除夕,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全家人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盯着墙上的石英钟,一定会在七点半左右打开电视机,免得错过了春晚的开幕式。春晚开播时,一家人围着电视机,一边儿磕着瓜子,一边儿看着电视,一边儿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遇到精彩的节目,手不知不觉停了,嘴也不动了,哪个也不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表情跟着节目走,那个专注劲就不用提了。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总会感叹当时的节目怎么怎么精彩,可是当自己真的有机会再看当年的那些节目时,好像也没有精彩到那种程度啊!这总会让我想到鲁迅在社戏中偷蚕豆的情节,他说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蚕豆了。离开当时的具体环境,一切感觉都会改变。也许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只是当时的电视节目,更因为那种对文化娱乐的渴盼。时过境迁,今天再也没有了当时那种心情,那节目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滋味,再也走不到记忆中去了。
早已不止一年了,看春晚的心情都很矛盾。那种太哗众取宠的节目早失去了观赏的价值,长达四五个小时的节目几乎找不到什么亮点,年复一年总是换汤不换药,一张张老面孔顽强地在屏幕上晃来晃去,使尽浑身解数却很难再抓住人们的视线。即使偶尔冒出了一张新脸,但也早已被舞台风气同化,看不到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每次看了春晚就会后悔,用这么长的时间做什么不好,偏偏被这些没什么看头的东西白白地耗着。可真的一点儿不看,又觉得人家电视台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为全国观众费尽心血准备的年夜饭,自己却不赏脸,这不是不知好歹吗?再说万一今年的春晚真的像媒体宣传的那么精彩,那不是会后悔莫及吗?看吧,看过了后悔,不看吧,当时又不甘心。春晚好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年年的春晚看下来,一年年的后悔,次数多了,也渐渐生出了厌倦之心,觉得这春晚真是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已成了“鸡肋”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锲而不舍地端上桌?难道一定要所有人都对着这晚会背过脸去时才肯停办吗?现在的娱乐活动如此丰富,电视节目如此多彩,办不办春晚对观众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除夕的晚上把电视节目搞得丰富一些,可能更对观众的胃口,没必要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一窝蜂似的播各种水平的春节联欢晚会,好端端的一个大年夜,让这单一的菜肴坏了胃口,干脆连看电视的心情都没了。
自己有了这些想法,就不免与朋友们谈起,说到春晚的种种不是,说到没有再办的必要。朋友们一脸愕然地看着我,好像我成了天外来客。大家几乎都是嘲弄的口气,说什么春晚不办怎么行,这年夜饭早已重要到了我不能想象的程度。
“可是现在这么丰富的娱乐活动,何必花费那么多人力财力去干这件事呢?第一年不办可能大伙不太习惯,时间久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我一脸认真地争辩。
“你好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春晚停办了,那么多依靠春晚赚钱、赚名的单位和个人怎么办?连你都能感到春晚没了看头,比你高明不知多少倍的人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说?那是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没了春晚,电视台会少多少收入?没了春晚,那些明星大腕又失去了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出风头的机会;没了春晚,要想一夜成名更成了一个梦;没了春晚,就连通讯公司都不知要少收入多少!春晚当然得办,无论多少人不满意!那是一个点金台,懂不懂?”
自己自以为从亲身实践中得来的并不是真知!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什么都会打上商业的印记。只要存在利润,商品就有存在的价值!春晚为这许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利益,怎么可能停办?其实这样想来,春晚并不是为全国观众而办,它只是一件商品,是因为巨大的利润的存在,才有了它的年年新鲜出炉!
这也就不难理解春晚是谁的年夜饭了!
2008年春节已指日可待,春晚又早成了炒作的话题。每一年都是这样,离春节还有好长时间,各种媒体就开始以春晚为话题作文章,什么导演啦,什么演员啦,什么节目啦,什么趣闻啦,什么轶事啦,今天一个花边,明天一个新闻,总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关于春晚的真假信息成了赚人眼球的题材,也成了大大小小的报纸必不可少的内容。每看到这些消息,我都会觉得“年”过得太快了,好像刚刚的报纸还沉浸于春晚各种节目的评价中呢,似乎那叫好声抑或是骂娘声还没散去,对即将到来的春晚节目的猜测和对加盟春晚的大腕儿的特写又已见诸报端。这些内容看得多了,就会恶作剧地想,春晚为什么不可以停办?现在还有多少观众离不了春晚?或者再进一步想,现在春晚到底是谁的年夜饭?
永远不能否认,八、九十年代的春晚确实曾经是所有中国人的年夜饭。那时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今天来说要单调许多,看电视成了人们工作学习之后的一项重要内容,好的电视节目为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了笑声和享受,也让人们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还记得那时每年的除夕,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全家人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盯着墙上的石英钟,一定会在七点半左右打开电视机,免得错过了春晚的开幕式。春晚开播时,一家人围着电视机,一边儿磕着瓜子,一边儿看着电视,一边儿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遇到精彩的节目,手不知不觉停了,嘴也不动了,哪个也不再说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表情跟着节目走,那个专注劲就不用提了。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总会感叹当时的节目怎么怎么精彩,可是当自己真的有机会再看当年的那些节目时,好像也没有精彩到那种程度啊!这总会让我想到鲁迅在社戏中偷蚕豆的情节,他说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蚕豆了。离开当时的具体环境,一切感觉都会改变。也许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只是当时的电视节目,更因为那种对文化娱乐的渴盼。时过境迁,今天再也没有了当时那种心情,那节目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滋味,再也走不到记忆中去了。
早已不止一年了,看春晚的心情都很矛盾。那种太哗众取宠的节目早失去了观赏的价值,长达四五个小时的节目几乎找不到什么亮点,年复一年总是换汤不换药,一张张老面孔顽强地在屏幕上晃来晃去,使尽浑身解数却很难再抓住人们的视线。即使偶尔冒出了一张新脸,但也早已被舞台风气同化,看不到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每次看了春晚就会后悔,用这么长的时间做什么不好,偏偏被这些没什么看头的东西白白地耗着。可真的一点儿不看,又觉得人家电视台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为全国观众费尽心血准备的年夜饭,自己却不赏脸,这不是不知好歹吗?再说万一今年的春晚真的像媒体宣传的那么精彩,那不是会后悔莫及吗?看吧,看过了后悔,不看吧,当时又不甘心。春晚好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年年的春晚看下来,一年年的后悔,次数多了,也渐渐生出了厌倦之心,觉得这春晚真是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已成了“鸡肋”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锲而不舍地端上桌?难道一定要所有人都对着这晚会背过脸去时才肯停办吗?现在的娱乐活动如此丰富,电视节目如此多彩,办不办春晚对观众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除夕的晚上把电视节目搞得丰富一些,可能更对观众的胃口,没必要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一窝蜂似的播各种水平的春节联欢晚会,好端端的一个大年夜,让这单一的菜肴坏了胃口,干脆连看电视的心情都没了。
自己有了这些想法,就不免与朋友们谈起,说到春晚的种种不是,说到没有再办的必要。朋友们一脸愕然地看着我,好像我成了天外来客。大家几乎都是嘲弄的口气,说什么春晚不办怎么行,这年夜饭早已重要到了我不能想象的程度。
“可是现在这么丰富的娱乐活动,何必花费那么多人力财力去干这件事呢?第一年不办可能大伙不太习惯,时间久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我一脸认真地争辩。
“你好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春晚停办了,那么多依靠春晚赚钱、赚名的单位和个人怎么办?连你都能感到春晚没了看头,比你高明不知多少倍的人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说?那是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没了春晚,电视台会少多少收入?没了春晚,那些明星大腕又失去了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出风头的机会;没了春晚,要想一夜成名更成了一个梦;没了春晚,就连通讯公司都不知要少收入多少!春晚当然得办,无论多少人不满意!那是一个点金台,懂不懂?”
自己自以为从亲身实践中得来的并不是真知!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什么都会打上商业的印记。只要存在利润,商品就有存在的价值!春晚为这许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利益,怎么可能停办?其实这样想来,春晚并不是为全国观众而办,它只是一件商品,是因为巨大的利润的存在,才有了它的年年新鲜出炉!
这也就不难理解春晚是谁的年夜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