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大唐遗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器形庄重的茶盖碗、茶艺简便盖碗茶,很受世人喜爱。茶盖碗与盖碗茶起源自什么时代?‘三件头’的盖碗号称‘三才’,其天才碗盖、人才茶碗、地才盏托,想必原本不是一夜之间就凑成一家的。它们分别是何时何地?出自何人之手?如何凑到一块的?古人是如何发明了‘盖碗茶’的?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其茶具之历史也同样悠久。
古代中国人起居,先后有‘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两种方式。
汉代及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古代的女子为家主及客人奉茶或酒食,是要将器皿等物放在案上(就是一种较大的带足的木制矮脚托盘),并要‘举案齐眉’的送到席地而坐的男人面前。(在韩剧中可以看到现代韩国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或称马扎、绳床”亦称交床(宋代有带靠背的‘交椅’),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可用于临时放置物品,日本茶道至今仍有此用具,陆羽在茶经中说‘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胡床传入后逐渐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俱(桌椅板凳等等)。卧具床、榻、箱、柜等等也渐渐变高。中原汉人开逐步从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
隋唐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足而坐,高型家俱迅速发展到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俱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俱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到了宋代,高形家俱普及到民间的普通百姓之家。
唐代的‘茶道大行’(可参阅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封演’大约是与陆羽同时代的人)。在富贵人家,人们可以在桌前,坐在靠背椅、月牙凳上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的喝茶了。(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中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唐人饮茶,大约是不必再有举案齐眉、席地而坐之事了。若是家主一人饮茶,女子大约是可以直接端一杯茶放于桌上。
最初,饮茶所用的茶碗、茶盏、茶盅、茶杯,没有配套的盏托与杯盖。
后世流行的‘盖碗茶’的‘三件头’组合,完整出现的年代尚无法详细考证。
唐代‘李匡乂’撰写的考据辨证笔记资暇录记载:“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小托盘)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
根据李匡乂的考证,盏托在唐代既已出现,崔宁之女所为‘以腊环子之央’之事,是乃不必以指触盅,而仅持托既可饮茶。(其实,茶盅倾覆的原因是与茶盅的造型有关,盅,没有把的小杯子,腹深而足小,头重而脚轻,故比觞爵碗盏易于倾覆。)
尽管,后世茶人多从李匡乂之说。现代考古则证明茶盏托子的历史更早。现代考古材料证实盏托的出现早于唐代,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的‘青瓷耳杯托盘’。浙江是青瓷的故乡,大约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已在上虞小仙坛一带生产。‘耳杯’本系酒具之一,又称为‘羽觞’,因椭圆形杯体两侧装饰有两横耳,后人称之为耳杯。(在茶风初开的时代,酒具与茶具大概是通用的。盏托的出现应该被看做是茶具与酒具的分化,因为,酒可稍温然无需热饮,故不必衬托;而茶需烹煮及热饮,故需利用托盘防烫手。)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东汉既有单耳杯的青瓷托盘,亦有... -->>
器形庄重的茶盖碗、茶艺简便盖碗茶,很受世人喜爱。茶盖碗与盖碗茶起源自什么时代?‘三件头’的盖碗号称‘三才’,其天才碗盖、人才茶碗、地才盏托,想必原本不是一夜之间就凑成一家的。它们分别是何时何地?出自何人之手?如何凑到一块的?古人是如何发明了‘盖碗茶’的?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其茶具之历史也同样悠久。
古代中国人起居,先后有‘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两种方式。
汉代及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古代的女子为家主及客人奉茶或酒食,是要将器皿等物放在案上(就是一种较大的带足的木制矮脚托盘),并要‘举案齐眉’的送到席地而坐的男人面前。(在韩剧中可以看到现代韩国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或称马扎、绳床”亦称交床(宋代有带靠背的‘交椅’),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可用于临时放置物品,日本茶道至今仍有此用具,陆羽在茶经中说‘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胡床传入后逐渐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俱(桌椅板凳等等)。卧具床、榻、箱、柜等等也渐渐变高。中原汉人开逐步从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
隋唐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足而坐,高型家俱迅速发展到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俱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俱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到了宋代,高形家俱普及到民间的普通百姓之家。
唐代的‘茶道大行’(可参阅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封演’大约是与陆羽同时代的人)。在富贵人家,人们可以在桌前,坐在靠背椅、月牙凳上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的喝茶了。(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中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唐人饮茶,大约是不必再有举案齐眉、席地而坐之事了。若是家主一人饮茶,女子大约是可以直接端一杯茶放于桌上。
最初,饮茶所用的茶碗、茶盏、茶盅、茶杯,没有配套的盏托与杯盖。
后世流行的‘盖碗茶’的‘三件头’组合,完整出现的年代尚无法详细考证。
唐代‘李匡乂’撰写的考据辨证笔记资暇录记载:“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小托盘)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
根据李匡乂的考证,盏托在唐代既已出现,崔宁之女所为‘以腊环子之央’之事,是乃不必以指触盅,而仅持托既可饮茶。(其实,茶盅倾覆的原因是与茶盅的造型有关,盅,没有把的小杯子,腹深而足小,头重而脚轻,故比觞爵碗盏易于倾覆。)
尽管,后世茶人多从李匡乂之说。现代考古则证明茶盏托子的历史更早。现代考古材料证实盏托的出现早于唐代,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的‘青瓷耳杯托盘’。浙江是青瓷的故乡,大约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已在上虞小仙坛一带生产。‘耳杯’本系酒具之一,又称为‘羽觞’,因椭圆形杯体两侧装饰有两横耳,后人称之为耳杯。(在茶风初开的时代,酒具与茶具大概是通用的。盏托的出现应该被看做是茶具与酒具的分化,因为,酒可稍温然无需热饮,故不必衬托;而茶需烹煮及热饮,故需利用托盘防烫手。)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东汉既有单耳杯的青瓷托盘,亦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