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伪钞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88万吨,钢1.5万吨,这么多钢铁都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显然江南省和浙江省的老百姓们用的并不多,大部分钢铁都被用于工业设备的生产和制造了。其中前几年的钢铁大部分都被修建铁路和制造枪炮消耗了。
到了1859年时,随着上海至丹徒铁路第三阶段提前竣工,当年剩下了大量的钢铁材料。
这些钢铁材料在国内依然是紧缺的。不论是北方清军,还是南方太平军,他们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刀枪火炮,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他们大规模扩军,却没有专门的大型钢铁厂。经常从上海和欧美各国的商人手中购买钢铁。
如果不是李卫国严格控制上海海关,恐怕每年江湾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都会被人买走。
对待这种当前的战略物资。李卫国既不会卖给清军,也不会卖给湘军和淮军,更不会卖给太平军,满足了沪军的需求后,他将目光放到了海军造船厂上面。
李卫国自从成立了东海舰队后,自然就要建设造船厂,就算不造船也得给东海舰队的战舰进行维护。
沪军一共有两座造船厂,一座位于高仓庙附近,临近江南制造局,称江南船政局,有干船坞八座,五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两座,可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另一座位于杭州湾内,称杭州造船厂,有干船坞十二座,五千吨级两座,四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四座,同样可以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也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不过,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并不是李卫国想要的,尽管这已经是国内造船厂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但李卫国并不满足,他需要的不是风帆战舰,而是蒸汽铁甲战舰。
当然了,现在最强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建造蒸汽铁甲战舰的能力,充其量就是木质铁壳蒸汽战舰。
铁壳就是一层铁皮,但铁甲不同,它是装甲,比铁壳厚得多,1859年法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解开了铁甲舰时代。
所以,李卫国也不甘落后,他召集了所有造船精英们,发布了研制铁甲舰任务目标。
在制定铁甲舰设计理念方面,李卫国纠结了好一阵子,他是知道铁甲舰发展方向的,从风帆战列舰的直系后代——船旁列炮铁甲舰,到在船中间用装甲围成炮房的船腰炮房铁甲舰,然后就是船面旋台铁甲舰,还有近海防御铁甲舰,它们都有生存的意义,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李卫国是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建造现代意义上的无畏战列舰,但问题在于一旦无畏舰提前半个世纪出现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欧美列强发现,以他们的远见和强大海军工业能力,很快就会发现无畏战列舰的强大,并且迅速开始仿制,然后大规模建造。
这样一来,李卫国提前建造一艘无畏战列舰出来,顶多就是疯骚个两三年时间,图一时之乐,接下来随着欧美各国列强都大规模建造无畏战列舰,那么凭李卫国眼下的实力,肯定拼不过各国列强,等于给别人做嫁衣了。
所以,李卫国纠结了,他是不肯吃亏的人,最终放弃了直接建造现代无畏战列舰的想法,转而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大清的国情,制定建造近海防御铁甲舰方案,因为短时期内,李卫国的东海舰队还是近海防御性舰队,所以发展近海防御铁甲舰是最划算的。
李卫国不可能事事躬身亲为,他制定了方针和政策,下达了任务,还得有人去执行。
而这个执行的人最起码得听懂李卫国的意思,也的有这个能力。
好在李卫国在多年前就成立了翻译局,专门翻译欧美各国的各种文献资料,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科学,还有数理化工农学科,样样俱全。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如今翻译局已经有翻译人员六千五百多人,可翻译五十多种语言的文字。
当年翻译局内的顶梁柱都是从香港、澳门和南洋高薪聘请来的华侨华裔翻译人才,也有懂得汉语的各国洋人参与。如今本土的华人数量增加了不少,其中不乏很多佼佼者。
当年的翻译局在容闳的管理下,帮助李卫国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如今翻译局内多了不少能人名士,比如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李善兰和华蘅芳,科学家徐寿等,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加入了翻译局,如今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人才。
其中华蘅芳出生于官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善兰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随后二人一起被李卫国征召,加入翻译局。而徐寿是华蘅芳同乡,经华蘅芳引荐给李卫国,也一起加入了翻译局,一边努力学习,一边为沪军做事,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徐寿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在数学、化学及力学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被李卫国任命为江南制造局武器总监和江南船政局船政总监,负责研制和改良沪军的各种武器和装备,成绩斐然。
原本历史上的徐寿是在1865年才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不过李卫国的到来改变了徐寿的命运,在李卫国的不断督促和刻意培养下,徐寿于1859年2月3日完成了中国第一艘自己设计和制造的蒸汽轮船,只不过它不叫黄鹄号了,而是叫蛟龙号。
历史上的黄鹄号的长不过17米,排水量也才25吨,航速只有可怜的6节,续航力只有100海里,实在是太鸡肋了。
如今在李卫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江南船政局直接建成了长42米,宽8米,吃水4.6米,排水量1120吨,航速11节的蒸汽轮船蛟龙号。
只不过蛟龙号不是战斗舰,并没有配备武器,这只是一艘验证蒸汽轮船,为将来研制蒸汽战斗舰打基础,做准备而已。
李卫国给徐寿下达了研制近海防御铁甲舰的任务,并将原理和粗糙的设计草图交给徐寿。
尽管徐寿已经非常博学了,也能大致理解李卫国的意思,但还需要实际验证,毕竟理论和实际差距巨大。
对此,李卫国也不急,他给了徐寿五年时间,五年后他要见到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下水。(未完待续)
88万吨,钢1.5万吨,这么多钢铁都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显然江南省和浙江省的老百姓们用的并不多,大部分钢铁都被用于工业设备的生产和制造了。其中前几年的钢铁大部分都被修建铁路和制造枪炮消耗了。
到了1859年时,随着上海至丹徒铁路第三阶段提前竣工,当年剩下了大量的钢铁材料。
这些钢铁材料在国内依然是紧缺的。不论是北方清军,还是南方太平军,他们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刀枪火炮,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他们大规模扩军,却没有专门的大型钢铁厂。经常从上海和欧美各国的商人手中购买钢铁。
如果不是李卫国严格控制上海海关,恐怕每年江湾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都会被人买走。
对待这种当前的战略物资。李卫国既不会卖给清军,也不会卖给湘军和淮军,更不会卖给太平军,满足了沪军的需求后,他将目光放到了海军造船厂上面。
李卫国自从成立了东海舰队后,自然就要建设造船厂,就算不造船也得给东海舰队的战舰进行维护。
沪军一共有两座造船厂,一座位于高仓庙附近,临近江南制造局,称江南船政局,有干船坞八座,五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两座,可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另一座位于杭州湾内,称杭州造船厂,有干船坞十二座,五千吨级两座,四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四座,同样可以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也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不过,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并不是李卫国想要的,尽管这已经是国内造船厂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但李卫国并不满足,他需要的不是风帆战舰,而是蒸汽铁甲战舰。
当然了,现在最强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建造蒸汽铁甲战舰的能力,充其量就是木质铁壳蒸汽战舰。
铁壳就是一层铁皮,但铁甲不同,它是装甲,比铁壳厚得多,1859年法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解开了铁甲舰时代。
所以,李卫国也不甘落后,他召集了所有造船精英们,发布了研制铁甲舰任务目标。
在制定铁甲舰设计理念方面,李卫国纠结了好一阵子,他是知道铁甲舰发展方向的,从风帆战列舰的直系后代——船旁列炮铁甲舰,到在船中间用装甲围成炮房的船腰炮房铁甲舰,然后就是船面旋台铁甲舰,还有近海防御铁甲舰,它们都有生存的意义,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李卫国是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建造现代意义上的无畏战列舰,但问题在于一旦无畏舰提前半个世纪出现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欧美列强发现,以他们的远见和强大海军工业能力,很快就会发现无畏战列舰的强大,并且迅速开始仿制,然后大规模建造。
这样一来,李卫国提前建造一艘无畏战列舰出来,顶多就是疯骚个两三年时间,图一时之乐,接下来随着欧美各国列强都大规模建造无畏战列舰,那么凭李卫国眼下的实力,肯定拼不过各国列强,等于给别人做嫁衣了。
所以,李卫国纠结了,他是不肯吃亏的人,最终放弃了直接建造现代无畏战列舰的想法,转而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大清的国情,制定建造近海防御铁甲舰方案,因为短时期内,李卫国的东海舰队还是近海防御性舰队,所以发展近海防御铁甲舰是最划算的。
李卫国不可能事事躬身亲为,他制定了方针和政策,下达了任务,还得有人去执行。
而这个执行的人最起码得听懂李卫国的意思,也的有这个能力。
好在李卫国在多年前就成立了翻译局,专门翻译欧美各国的各种文献资料,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科学,还有数理化工农学科,样样俱全。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如今翻译局已经有翻译人员六千五百多人,可翻译五十多种语言的文字。
当年翻译局内的顶梁柱都是从香港、澳门和南洋高薪聘请来的华侨华裔翻译人才,也有懂得汉语的各国洋人参与。如今本土的华人数量增加了不少,其中不乏很多佼佼者。
当年的翻译局在容闳的管理下,帮助李卫国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如今翻译局内多了不少能人名士,比如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李善兰和华蘅芳,科学家徐寿等,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加入了翻译局,如今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人才。
其中华蘅芳出生于官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善兰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随后二人一起被李卫国征召,加入翻译局。而徐寿是华蘅芳同乡,经华蘅芳引荐给李卫国,也一起加入了翻译局,一边努力学习,一边为沪军做事,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徐寿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在数学、化学及力学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被李卫国任命为江南制造局武器总监和江南船政局船政总监,负责研制和改良沪军的各种武器和装备,成绩斐然。
原本历史上的徐寿是在1865年才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不过李卫国的到来改变了徐寿的命运,在李卫国的不断督促和刻意培养下,徐寿于1859年2月3日完成了中国第一艘自己设计和制造的蒸汽轮船,只不过它不叫黄鹄号了,而是叫蛟龙号。
历史上的黄鹄号的长不过17米,排水量也才25吨,航速只有可怜的6节,续航力只有100海里,实在是太鸡肋了。
如今在李卫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江南船政局直接建成了长42米,宽8米,吃水4.6米,排水量1120吨,航速11节的蒸汽轮船蛟龙号。
只不过蛟龙号不是战斗舰,并没有配备武器,这只是一艘验证蒸汽轮船,为将来研制蒸汽战斗舰打基础,做准备而已。
李卫国给徐寿下达了研制近海防御铁甲舰的任务,并将原理和粗糙的设计草图交给徐寿。
尽管徐寿已经非常博学了,也能大致理解李卫国的意思,但还需要实际验证,毕竟理论和实际差距巨大。
对此,李卫国也不急,他给了徐寿五年时间,五年后他要见到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下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