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筹办胡秋青再赴蒙古所需银两、人手,以及用冯伯灵的镇江游击将军大印出具给辽阳的行文,苏翎又在镇江城内耽搁一日,直到第二日清晨,一切才俱都备齐。
胡秋青将前往辽阳城换取往沈阳一带的通行文书腰牌,再奔赴蒙古。这一次苏翎特意从振武营中调集二百骑兵跟随胡秋青,名正言顺地打起振武营的大旗。这二百人都是振武营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按余彦泽的评价,这二百人随时可以加入千山堡的队列,这一次也算是一种检验。胡秋青另带着几十匹骡马,驮负的银子被遮掩得严严实实。为方便胡秋青在草原上收购马匹,这些银子都是紧急收集起来的碎银,以至胡德昌为方便存储巨量白银而私自开设的银炉整整忙了一日一夜,将胡秋青要的银子全部铸成十两、五两一锭。
苏翎与胡秋青带队在驿道上分向而行,直奔宽甸堡。
抵达宽甸堡外,苏翎先在黑甲骑兵营内巡视一番,见一切按部就班,并无要事,这才进入宽甸堡内,返回苏府。
这还未坐稳,赵毅成便进得门来,问道:“大哥,那些印书的工匠如何安置?”
“已经到了?”苏翎端起桌上的茶壶,见还是温的,便倒出一杯,一口喝下。
“三个时辰前到的。”赵毅成说道。
这些印书的工匠,赵毅成倒是知道苏翎曾对胡德昌交代过,不过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苏翎并未细说究竟要来何用。这回这些远道而来的工匠们来了十几人,还运回一大堆木箱、托架之类的,显然是这些工匠们赖以谋生的家什。
这也亏得胡德昌手伸得长,这连人带工具可都给弄到了。只是要这些人做什么,赵毅成目前还没想明白。
“有领头的么?”苏翎问道。
“有一个胡德昌派去的人,叫吴俊轩的。据他说,这些工匠都是他寻到并一直带过来的。”
“让他过来吧。”苏翎说道。说完。又侧头想了想。向祝浩说道:“你去请陈芷云过来一趟。”
“是。”祝浩说完。便走出门去。
那个叫吴俊轩地。大约不到四十地年纪。穿着一件青色棉袍。一张脸看上去倒是生地白白净净。像是书生模样。这一进到厅内。头虽低着。却是一眼便瞧倒两位着铠甲地武官坐在前方。那吴俊轩略一犹豫。便双腿一曲。跪了下去。
“起来。”苏翎微微皱眉。这宽甸堡可很有些日子没见着下跪地人了。
“是。”吴俊轩低声答道。随即站起。低头看着地面。等候吩咐。
“你跟着胡德昌有多久了?”苏翎问道。常年军伍生涯。让这声音自然带着些铿锵之声。那吴俊轩听了。头埋得更低。
“小的跟胡老爷有半年了。”
“胡老爷?”苏翎与赵毅成都是一怔,随即明白说的是胡德昌。
这老爷可不是随便叫的,辽东都司的各个卫所属官在给辽东巡抚、巡按等大人文书中,惯常的抬头便是一句“某某老爷”这没有一定的级别,称老爷便是不合规矩。当然那些大户巨贾们私下里也可这般称呼,如今大明朝可没有如洪武年间那般严格。
只是苏翎与赵毅成都很少见到属于胡德昌商贸那条线上的人,是故这听到“胡老爷”三字,都有些意外,不过,两人随后便都笑了起来。按说以胡德昌现在的身家,称呼也算合适。
“你是哪里人?”赵毅成问道。
“小人是苏州府人。”吴俊轩依旧低头答道。
听到苏州府,苏翎双眼一亮,张了张嘴,但随即又恢复常态,问道:“你怎么跟的胡德昌?”
“小的原在苏州府经商,贩些苏缎、云锦、杭罗为生,也做些茶叶、土产生意,后小的听说往日本贩货获利颇厚,一时贪心,便雇船出海。谁曾想刚出海没多远,便遇上风浪,沉了船。小的命大,在海上漂了两日,被人救起,留得一命。不过小的身家全都在那艘船上,田产都押给了别人,还欠着三千两银子,便不敢回去,一路辗转到山东谋生。这才遇到胡老爷。”
苏翎瞧了瞧吴俊轩,见其脸上倒看不出这番经历留下的痕迹,也算是福大命大之人。说这番话,大概也是经胡德昌指点过的,胡德昌毕竟事务繁忙,这回无法亲自前来办这件事。
“这事胡德昌是怎么让你办的?”赵毅成又问。
“因胡老爷要往江南买布,便让小的一起回苏州府,胡老爷说若是小的办成此事,便帮小的垫付三千两的欠债。小的受此大恩,自当尽心办事。”
重赏之下,必然不会缺人办事,胡德昌的手便是如此伸出去的。按说这一般的商人不会这般行事,但胡德昌可是背景不同,但凡苏翎交待的事,没有一件不尽心尽力,花多少银子,从不会在乎。
“你熟悉这书坊的事?”苏翎问道。
“小的家宅附近便有几家书坊,自小便看惯了的。小的还曾贩卖过几次经书、典籍刻本,不过所得不多,便未再做。”
这吴俊轩还真是商人本性,什么都要参与一下,估计与胡德昌有的一比,天生便是经商的命。
“说说你带来的这些人。”苏翎继续问道。
“是。”吴俊轩添了添略干的嘴唇,接着说下去。
“此次小的带来的人,有刻版工五名,刷印工三名,擢配工三名,装订工四名,制笔、墨工各一名,总计一十七人。另所需雕版等工具、器械一并都备齐的,还有纸、墨等也都随船运至。”
赵毅成一笑,问道:“你这岂不是搬了家书坊来?”
“正是。”吴俊轩倒没觉察出赵毅成的笑意,接着说道“这些人原本都是一家书坊的,因原主人嫌无利可图,便全都典了出去。小的便将人、物都接了来。”
“他们肯来辽东?”赵毅成追着问道。
吴俊轩再次欠身答道:“胡老爷给了三倍的酬劳,并说只需干满三年,便可回去。”
“他们不怕辽东的战事?”苏翎紧跟着问道。
“这个”吴俊轩迟疑了一下,接着说道:“将军,这些人若是有去处,自是不会赴险。这一是因胡老爷给的银子多。这些人都非苏州府本地人,比如其中的黄姓刻工,便是歙县人,家中数代都是以此为生。这些工匠,只要哪里给银子多,便会去哪里。二来,辽东虽然听闻战火不断,但既然能招募印书工匠,胡老爷自然能保全他们的性命。”
这也算是一种形势估算吧,工匠们自有自己的盘算。再说,若不能保全性命,谁还有闲工夫去印什么书?这些人虽不知道胡德昌到底是谁,但这般手笔,那自然是世家大户们的做派。且坊间传闻... -->>
筹办胡秋青再赴蒙古所需银两、人手,以及用冯伯灵的镇江游击将军大印出具给辽阳的行文,苏翎又在镇江城内耽搁一日,直到第二日清晨,一切才俱都备齐。
胡秋青将前往辽阳城换取往沈阳一带的通行文书腰牌,再奔赴蒙古。这一次苏翎特意从振武营中调集二百骑兵跟随胡秋青,名正言顺地打起振武营的大旗。这二百人都是振武营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按余彦泽的评价,这二百人随时可以加入千山堡的队列,这一次也算是一种检验。胡秋青另带着几十匹骡马,驮负的银子被遮掩得严严实实。为方便胡秋青在草原上收购马匹,这些银子都是紧急收集起来的碎银,以至胡德昌为方便存储巨量白银而私自开设的银炉整整忙了一日一夜,将胡秋青要的银子全部铸成十两、五两一锭。
苏翎与胡秋青带队在驿道上分向而行,直奔宽甸堡。
抵达宽甸堡外,苏翎先在黑甲骑兵营内巡视一番,见一切按部就班,并无要事,这才进入宽甸堡内,返回苏府。
这还未坐稳,赵毅成便进得门来,问道:“大哥,那些印书的工匠如何安置?”
“已经到了?”苏翎端起桌上的茶壶,见还是温的,便倒出一杯,一口喝下。
“三个时辰前到的。”赵毅成说道。
这些印书的工匠,赵毅成倒是知道苏翎曾对胡德昌交代过,不过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苏翎并未细说究竟要来何用。这回这些远道而来的工匠们来了十几人,还运回一大堆木箱、托架之类的,显然是这些工匠们赖以谋生的家什。
这也亏得胡德昌手伸得长,这连人带工具可都给弄到了。只是要这些人做什么,赵毅成目前还没想明白。
“有领头的么?”苏翎问道。
“有一个胡德昌派去的人,叫吴俊轩的。据他说,这些工匠都是他寻到并一直带过来的。”
“让他过来吧。”苏翎说道。说完。又侧头想了想。向祝浩说道:“你去请陈芷云过来一趟。”
“是。”祝浩说完。便走出门去。
那个叫吴俊轩地。大约不到四十地年纪。穿着一件青色棉袍。一张脸看上去倒是生地白白净净。像是书生模样。这一进到厅内。头虽低着。却是一眼便瞧倒两位着铠甲地武官坐在前方。那吴俊轩略一犹豫。便双腿一曲。跪了下去。
“起来。”苏翎微微皱眉。这宽甸堡可很有些日子没见着下跪地人了。
“是。”吴俊轩低声答道。随即站起。低头看着地面。等候吩咐。
“你跟着胡德昌有多久了?”苏翎问道。常年军伍生涯。让这声音自然带着些铿锵之声。那吴俊轩听了。头埋得更低。
“小的跟胡老爷有半年了。”
“胡老爷?”苏翎与赵毅成都是一怔,随即明白说的是胡德昌。
这老爷可不是随便叫的,辽东都司的各个卫所属官在给辽东巡抚、巡按等大人文书中,惯常的抬头便是一句“某某老爷”这没有一定的级别,称老爷便是不合规矩。当然那些大户巨贾们私下里也可这般称呼,如今大明朝可没有如洪武年间那般严格。
只是苏翎与赵毅成都很少见到属于胡德昌商贸那条线上的人,是故这听到“胡老爷”三字,都有些意外,不过,两人随后便都笑了起来。按说以胡德昌现在的身家,称呼也算合适。
“你是哪里人?”赵毅成问道。
“小人是苏州府人。”吴俊轩依旧低头答道。
听到苏州府,苏翎双眼一亮,张了张嘴,但随即又恢复常态,问道:“你怎么跟的胡德昌?”
“小的原在苏州府经商,贩些苏缎、云锦、杭罗为生,也做些茶叶、土产生意,后小的听说往日本贩货获利颇厚,一时贪心,便雇船出海。谁曾想刚出海没多远,便遇上风浪,沉了船。小的命大,在海上漂了两日,被人救起,留得一命。不过小的身家全都在那艘船上,田产都押给了别人,还欠着三千两银子,便不敢回去,一路辗转到山东谋生。这才遇到胡老爷。”
苏翎瞧了瞧吴俊轩,见其脸上倒看不出这番经历留下的痕迹,也算是福大命大之人。说这番话,大概也是经胡德昌指点过的,胡德昌毕竟事务繁忙,这回无法亲自前来办这件事。
“这事胡德昌是怎么让你办的?”赵毅成又问。
“因胡老爷要往江南买布,便让小的一起回苏州府,胡老爷说若是小的办成此事,便帮小的垫付三千两的欠债。小的受此大恩,自当尽心办事。”
重赏之下,必然不会缺人办事,胡德昌的手便是如此伸出去的。按说这一般的商人不会这般行事,但胡德昌可是背景不同,但凡苏翎交待的事,没有一件不尽心尽力,花多少银子,从不会在乎。
“你熟悉这书坊的事?”苏翎问道。
“小的家宅附近便有几家书坊,自小便看惯了的。小的还曾贩卖过几次经书、典籍刻本,不过所得不多,便未再做。”
这吴俊轩还真是商人本性,什么都要参与一下,估计与胡德昌有的一比,天生便是经商的命。
“说说你带来的这些人。”苏翎继续问道。
“是。”吴俊轩添了添略干的嘴唇,接着说下去。
“此次小的带来的人,有刻版工五名,刷印工三名,擢配工三名,装订工四名,制笔、墨工各一名,总计一十七人。另所需雕版等工具、器械一并都备齐的,还有纸、墨等也都随船运至。”
赵毅成一笑,问道:“你这岂不是搬了家书坊来?”
“正是。”吴俊轩倒没觉察出赵毅成的笑意,接着说道“这些人原本都是一家书坊的,因原主人嫌无利可图,便全都典了出去。小的便将人、物都接了来。”
“他们肯来辽东?”赵毅成追着问道。
吴俊轩再次欠身答道:“胡老爷给了三倍的酬劳,并说只需干满三年,便可回去。”
“他们不怕辽东的战事?”苏翎紧跟着问道。
“这个”吴俊轩迟疑了一下,接着说道:“将军,这些人若是有去处,自是不会赴险。这一是因胡老爷给的银子多。这些人都非苏州府本地人,比如其中的黄姓刻工,便是歙县人,家中数代都是以此为生。这些工匠,只要哪里给银子多,便会去哪里。二来,辽东虽然听闻战火不断,但既然能招募印书工匠,胡老爷自然能保全他们的性命。”
这也算是一种形势估算吧,工匠们自有自己的盘算。再说,若不能保全性命,谁还有闲工夫去印什么书?这些人虽不知道胡德昌到底是谁,但这般手笔,那自然是世家大户们的做派。且坊间传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