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重生之民国岁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城防副司令、六十七师师长黄维。
在沈修文印象中黄维,还是后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消灭的著名的黄维兵团。
而这个时代的黄维不过三十三四的样子,长相十分的儒雅。当黄维看到黄琪翔亲自来迎接,连忙从马背上滚落下来,一路小跑到黄琪翔的面前,敬礼道:“黄长官亲自迎接,卑职实在愧不敢当。”
黄琪翔却是满脸笑意道:“培我,你是新任松江城防副司令,代行司令职责,我这个前任当然应该迎接喽。”
黄维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尴尬,但还是连忙毕恭毕敬道:“黄长官,您是陈长官的老师,更是卑职的前辈。至于职务,卑职是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望黄长官千万不要介怀。”
“好。培我还是当年的悟我,虽然字改了,但是性情未改。来,来,来,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独立二十旅的旅长,也是你的参谋长沈修文。”黄琪翔哈哈大笑道。看的出来,他对黄维这位本家还是相当看重的。
跟在黄琪翔身后的沈修文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步,敬礼道:“沈修文见过学长。”
尽管后世对黄维的印象模糊,但是现在沈修文对黄维可是一清二楚。黄埔一期毕业,早年的战绩虽比不上胡宗南、俞济时、宋希濂以及自己的大哥,但却是极受陈诚的赏识,在土木系中的地位仅次于罗卓英。本来,黄维还在德国学习,自从上海开战后,提前回国,临危受命接替在罗店血战中重伤的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森,带领六十七师生生守住了罗店一个星期。
黄维也是久闻沈修文这位学弟的大名,在增援的路上他也刚刚听闻沈修文的独立二十旅在松江歼灭了六千日军,击毙日军少将坂井德太郎的彪炳战绩。初次和沈修文见面,黄维在震惊沈修文年轻的同时,并没有任何轻视,一本正经地回礼,对沈修文的战绩表示了什么诚恳的赞誉。
黄维此次不但率部增援并且主持松江的防务,而且还带来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长相斯文的黄维,做起事来十分雷厉风行。回到指挥部,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同时宣布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当即扣押了撤职查办的六十七军一零八师师长张文清。
扣押张文清,金奎璧等人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是听说要让他和六十七军所有旅以上军官回南京述职,顿时都跳起来了,这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性格暴躁的吴骞更是拍着桌子扬言到带着部队离开松江。
“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谁敢抗命,按叛军论处,就地缴械。”面对六十七军军官的反弹,黄维一改斯文的书生模样,异常强硬的说道。
这下底下顿时没有声音了。如今的东北军早已四分五裂,要地盘没地盘,这个时刻对抗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在民族大义面前,本来就声名狼藉的东北军,不会得到任何的同情。更何况为了自己将来考虑,也只能接受命令,保住各自目前的地位。
沈修文倒是落到实惠,六十七军近两千的百战老兵编入独立二十旅,不但解决了他原来的烦恼,而且正好补充了独立二十旅之前的战损。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同情六十七军遭遇,毕竟比起阵亡的吴克仁和其他将士来说,活着的人不管怎么样都要幸运的多。
送走了黄琪翔和六十七军旅以上军官后,黄维立刻把沈修文招到指挥部。
“沈旅长,虽然目前日军暂时停止对松江的进攻,但是从整个战局来看,松江他们是志在必得的。我刚刚接到前线总指挥部的情报,进攻嘉善的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二十三旅团已经停止进攻,转而东进,很有可能是冲着松江来的。”黄维不无忧虑地说道。
“学长,我也接到下面部队的报告,进攻三十一号铁路桥的藤本联队目前也已经向米市渡转移。如果十八师团的第二十三旅团的确是冲我们来的话,看来这次日军是想集中两个师团主力全力攻占松江。”沈修文也皱着眉头说道。
“上峰命令我们务必守在松江三天,确保淞沪战场主力退守国防线。从今天晚上开始,日军肯定会对松江全力攻击。沈旅长,松江的情况你比我了解,咱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三天的时间里牢牢地扎在松江。”黄维恳切地看着沈修文说道。
“学长,按照目前形势,和您当初守卫罗店的情况差不多,只有死守别无他途。”沈修文苦笑着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沈修文也一直考虑,先前挫败第六师团,完全是凭借第六师团的轻敌而出奇制胜。如今自己的底牌都已经亮了出来,日军也在积极的调兵遣将,自己的这点小聪明已经无处可耍,只能和日军硬碰硬的对决。
“好。那就把松江当成第二个罗店。现在咱们俩分一下工,你们独立二十旅负责向南门进攻的第六师团,我的六十七师据守西关。”
沈修文没想到一脸书生样的黄维不但杀伐决断,而且竟有如此豪气。而且主动把阻击相对完整的第十八师团的进攻揽到自己六十七师的头上。
独立二十旅刚刚收编了六十七军的残兵,人数和装备都要比六十七师胜上一筹,让六十七师去面对十八师团,沈修文有些过意不去。但他刚想张口,黄维却摆手阻止了他,反而略带歉意道:“我的六十七师刚刚休整完毕,大部分都是刚补充的新兵。东门和北门还要偏劳你们独立二十旅。”说着,黄维还特地加重语气道:“特别是北门,将来可是我们撤退的通道,一定要力保不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城防副司令、六十七师师长黄维。
在沈修文印象中黄维,还是后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消灭的著名的黄维兵团。
而这个时代的黄维不过三十三四的样子,长相十分的儒雅。当黄维看到黄琪翔亲自来迎接,连忙从马背上滚落下来,一路小跑到黄琪翔的面前,敬礼道:“黄长官亲自迎接,卑职实在愧不敢当。”
黄琪翔却是满脸笑意道:“培我,你是新任松江城防副司令,代行司令职责,我这个前任当然应该迎接喽。”
黄维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尴尬,但还是连忙毕恭毕敬道:“黄长官,您是陈长官的老师,更是卑职的前辈。至于职务,卑职是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望黄长官千万不要介怀。”
“好。培我还是当年的悟我,虽然字改了,但是性情未改。来,来,来,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独立二十旅的旅长,也是你的参谋长沈修文。”黄琪翔哈哈大笑道。看的出来,他对黄维这位本家还是相当看重的。
跟在黄琪翔身后的沈修文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步,敬礼道:“沈修文见过学长。”
尽管后世对黄维的印象模糊,但是现在沈修文对黄维可是一清二楚。黄埔一期毕业,早年的战绩虽比不上胡宗南、俞济时、宋希濂以及自己的大哥,但却是极受陈诚的赏识,在土木系中的地位仅次于罗卓英。本来,黄维还在德国学习,自从上海开战后,提前回国,临危受命接替在罗店血战中重伤的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森,带领六十七师生生守住了罗店一个星期。
黄维也是久闻沈修文这位学弟的大名,在增援的路上他也刚刚听闻沈修文的独立二十旅在松江歼灭了六千日军,击毙日军少将坂井德太郎的彪炳战绩。初次和沈修文见面,黄维在震惊沈修文年轻的同时,并没有任何轻视,一本正经地回礼,对沈修文的战绩表示了什么诚恳的赞誉。
黄维此次不但率部增援并且主持松江的防务,而且还带来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长相斯文的黄维,做起事来十分雷厉风行。回到指挥部,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同时宣布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当即扣押了撤职查办的六十七军一零八师师长张文清。
扣押张文清,金奎璧等人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是听说要让他和六十七军所有旅以上军官回南京述职,顿时都跳起来了,这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性格暴躁的吴骞更是拍着桌子扬言到带着部队离开松江。
“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谁敢抗命,按叛军论处,就地缴械。”面对六十七军军官的反弹,黄维一改斯文的书生模样,异常强硬的说道。
这下底下顿时没有声音了。如今的东北军早已四分五裂,要地盘没地盘,这个时刻对抗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在民族大义面前,本来就声名狼藉的东北军,不会得到任何的同情。更何况为了自己将来考虑,也只能接受命令,保住各自目前的地位。
沈修文倒是落到实惠,六十七军近两千的百战老兵编入独立二十旅,不但解决了他原来的烦恼,而且正好补充了独立二十旅之前的战损。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同情六十七军遭遇,毕竟比起阵亡的吴克仁和其他将士来说,活着的人不管怎么样都要幸运的多。
送走了黄琪翔和六十七军旅以上军官后,黄维立刻把沈修文招到指挥部。
“沈旅长,虽然目前日军暂时停止对松江的进攻,但是从整个战局来看,松江他们是志在必得的。我刚刚接到前线总指挥部的情报,进攻嘉善的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二十三旅团已经停止进攻,转而东进,很有可能是冲着松江来的。”黄维不无忧虑地说道。
“学长,我也接到下面部队的报告,进攻三十一号铁路桥的藤本联队目前也已经向米市渡转移。如果十八师团的第二十三旅团的确是冲我们来的话,看来这次日军是想集中两个师团主力全力攻占松江。”沈修文也皱着眉头说道。
“上峰命令我们务必守在松江三天,确保淞沪战场主力退守国防线。从今天晚上开始,日军肯定会对松江全力攻击。沈旅长,松江的情况你比我了解,咱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三天的时间里牢牢地扎在松江。”黄维恳切地看着沈修文说道。
“学长,按照目前形势,和您当初守卫罗店的情况差不多,只有死守别无他途。”沈修文苦笑着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沈修文也一直考虑,先前挫败第六师团,完全是凭借第六师团的轻敌而出奇制胜。如今自己的底牌都已经亮了出来,日军也在积极的调兵遣将,自己的这点小聪明已经无处可耍,只能和日军硬碰硬的对决。
“好。那就把松江当成第二个罗店。现在咱们俩分一下工,你们独立二十旅负责向南门进攻的第六师团,我的六十七师据守西关。”
沈修文没想到一脸书生样的黄维不但杀伐决断,而且竟有如此豪气。而且主动把阻击相对完整的第十八师团的进攻揽到自己六十七师的头上。
独立二十旅刚刚收编了六十七军的残兵,人数和装备都要比六十七师胜上一筹,让六十七师去面对十八师团,沈修文有些过意不去。但他刚想张口,黄维却摆手阻止了他,反而略带歉意道:“我的六十七师刚刚休整完毕,大部分都是刚补充的新兵。东门和北门还要偏劳你们独立二十旅。”说着,黄维还特地加重语气道:“特别是北门,将来可是我们撤退的通道,一定要力保不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