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林家栋的镇长生涯 (2/2)
52文学网 www.52wx.net,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乾隆年间,已经是拥地数千亩的大家族了。据一个研究过连战家族史的崖山人推测,他很有可能就是连战的先人。当然这是无法考证的事情,毕竟,属于未来的事情。可惜,大明在台湾复国,直接将连氏家族打回到解放前。按照连氏家族的打算,是要聚拢家族财物回到大陆的。但是,大明连同新华夏已经掌握了制海权,普通舰船根本无法进出台湾,连氏如何能够潜逃?
只能将家族发扬光大的重任放在了新华夏。作为家族的次子,原本就是不可能继承大量家业的。因此,才被他的父亲派到新华夏来考察一下情况,以备家族咨询。
在新华夏半欢迎、半强迫的情形下,与华夏人的拓荒队一起来到了凤凰城。凤凰城的炎热天气让连成于很不适应。不过看到了凤凰城的选址,却让连成于顾不上炎热造成的不适应。这些地方看着干燥,但是植被茂盛,显然,不缺少地下水。即使是远离河流的地方,崖山人轻松的从地下挖掘出了引水渠,四通八达,对于灌溉十分便利。关键是土壤全是腐殖土,十分肥沃,亩产量不会低于台湾的中上等良田。如果在此拥有数千亩的土地,想要再现连氏家族的辉煌并不困难。
至于天气,都是次要的。他们完全可以在别处安家,农忙时安排家人前来收拾即可。富豪之家,哪个是单纯靠土地生活的?农田只是维持基业的最后手段罢了,这就是汉人最推崇的所谓的耕读传家。
而且,新华夏与汉人都是同文同宗的血脉同胞,让连成于等人并没有在异国他乡的感觉,适合他们居住与生活。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新华夏到底是否限制土地的购入数量?经过与凤凰镇镇长林家栋的多次沟通,他已经明白,新华夏确实不限制大家拥有土地的数量,只因为新华夏拥有的土地,几乎是无限的,当然是相对于较少的人口来说的。
并且,边上就有一户张姓人家可以现身说法。他们是来到新华夏的第一批汉人移民。他们只是普通移民。刚开始根本没有什么钱,不过新华夏有一个让人可以“钻的”漏洞,那就是耕作一年以上的上等熟地是10两银子,而紧邻河边的上等荒地,也不过5两银子一亩。这是什么概念?只要辛勤耕作一年,就可以以此置换2倍面积的荒地。那两年后呢?三年后呢?
不过,新华夏有规定,熟地置换荒地只能在新定居点进行。再原有定居点附近是没有这个优惠政策的,甚至是不允许老移民继续开垦荒地的。
这就是汉人老移民也会踊跃参加新殖民点最重要原因。不过这也是新华夏刺激老移民迁徙的手段,皆大欢喜。
连成于知道新华夏竟然有这个明显的“漏洞”,整个人都几乎要颤抖了,一年十亩,两年20亩,三年40亩,四年80亩。连成于用手压住自己的胸膛,天哪,不能再算了,心脏几乎要受不了了。
而且,通过与新华夏当地的最高领导林家栋多次联系,发现新华夏真是一个前所未有自由的国度。当官的一点都不会摆官架子。只要你照章办事,你即使当众骂他也拿你没办法。他可就看到张姓移民就因为修建的水渠占用了自家的田地,指着林家栋的鼻子骂。林镇长虽然生气,却只能捏着鼻子,给他家补偿了相应的、甚至略多的土地才了事。
连成于终于放下心来,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台湾。
连成于来到新华夏自然不是个例,带来的影响也是出乎新华夏意料的。大量的台湾富豪举家前往新华夏,给新华夏带来了大量资金。更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家族的次子来到新华夏,被戏称为“次子东征”(因为新华夏在台湾的东面)。
在当初,64年底国民总数已经达到六万人,然后国民数就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增长十分缓慢,完全靠自然增长,当然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年均4%的超高自然增长率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只是崖山人急啊。
不过,在67年,华夏国民数有了极大的跃升。一是之前两次朝鲜战争获得的两万八千多朝鲜俘虏,大半通过了汉语水平测试,成为新华夏国民。从南洋与台湾又增添了3万新移民,他们自然也通过了汉语考试,成为新华夏国民。这样,新华夏国民数直接到了12万人。另外还有近两万五千名的清军俘虏,也将很容易转化为新华夏国民。(未完待续)
乾隆年间,已经是拥地数千亩的大家族了。据一个研究过连战家族史的崖山人推测,他很有可能就是连战的先人。当然这是无法考证的事情,毕竟,属于未来的事情。可惜,大明在台湾复国,直接将连氏家族打回到解放前。按照连氏家族的打算,是要聚拢家族财物回到大陆的。但是,大明连同新华夏已经掌握了制海权,普通舰船根本无法进出台湾,连氏如何能够潜逃?
只能将家族发扬光大的重任放在了新华夏。作为家族的次子,原本就是不可能继承大量家业的。因此,才被他的父亲派到新华夏来考察一下情况,以备家族咨询。
在新华夏半欢迎、半强迫的情形下,与华夏人的拓荒队一起来到了凤凰城。凤凰城的炎热天气让连成于很不适应。不过看到了凤凰城的选址,却让连成于顾不上炎热造成的不适应。这些地方看着干燥,但是植被茂盛,显然,不缺少地下水。即使是远离河流的地方,崖山人轻松的从地下挖掘出了引水渠,四通八达,对于灌溉十分便利。关键是土壤全是腐殖土,十分肥沃,亩产量不会低于台湾的中上等良田。如果在此拥有数千亩的土地,想要再现连氏家族的辉煌并不困难。
至于天气,都是次要的。他们完全可以在别处安家,农忙时安排家人前来收拾即可。富豪之家,哪个是单纯靠土地生活的?农田只是维持基业的最后手段罢了,这就是汉人最推崇的所谓的耕读传家。
而且,新华夏与汉人都是同文同宗的血脉同胞,让连成于等人并没有在异国他乡的感觉,适合他们居住与生活。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新华夏到底是否限制土地的购入数量?经过与凤凰镇镇长林家栋的多次沟通,他已经明白,新华夏确实不限制大家拥有土地的数量,只因为新华夏拥有的土地,几乎是无限的,当然是相对于较少的人口来说的。
并且,边上就有一户张姓人家可以现身说法。他们是来到新华夏的第一批汉人移民。他们只是普通移民。刚开始根本没有什么钱,不过新华夏有一个让人可以“钻的”漏洞,那就是耕作一年以上的上等熟地是10两银子,而紧邻河边的上等荒地,也不过5两银子一亩。这是什么概念?只要辛勤耕作一年,就可以以此置换2倍面积的荒地。那两年后呢?三年后呢?
不过,新华夏有规定,熟地置换荒地只能在新定居点进行。再原有定居点附近是没有这个优惠政策的,甚至是不允许老移民继续开垦荒地的。
这就是汉人老移民也会踊跃参加新殖民点最重要原因。不过这也是新华夏刺激老移民迁徙的手段,皆大欢喜。
连成于知道新华夏竟然有这个明显的“漏洞”,整个人都几乎要颤抖了,一年十亩,两年20亩,三年40亩,四年80亩。连成于用手压住自己的胸膛,天哪,不能再算了,心脏几乎要受不了了。
而且,通过与新华夏当地的最高领导林家栋多次联系,发现新华夏真是一个前所未有自由的国度。当官的一点都不会摆官架子。只要你照章办事,你即使当众骂他也拿你没办法。他可就看到张姓移民就因为修建的水渠占用了自家的田地,指着林家栋的鼻子骂。林镇长虽然生气,却只能捏着鼻子,给他家补偿了相应的、甚至略多的土地才了事。
连成于终于放下心来,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台湾。
连成于来到新华夏自然不是个例,带来的影响也是出乎新华夏意料的。大量的台湾富豪举家前往新华夏,给新华夏带来了大量资金。更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家族的次子来到新华夏,被戏称为“次子东征”(因为新华夏在台湾的东面)。
在当初,64年底国民总数已经达到六万人,然后国民数就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增长十分缓慢,完全靠自然增长,当然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年均4%的超高自然增长率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只是崖山人急啊。
不过,在67年,华夏国民数有了极大的跃升。一是之前两次朝鲜战争获得的两万八千多朝鲜俘虏,大半通过了汉语水平测试,成为新华夏国民。从南洋与台湾又增添了3万新移民,他们自然也通过了汉语考试,成为新华夏国民。这样,新华夏国民数直接到了12万人。另外还有近两万五千名的清军俘虏,也将很容易转化为新华夏国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