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紫玉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益忙道:“甥儿的假期将届,大概还有个两三天可以耽搁,甥儿一定尽心就是。”
“两三天怎么行?郑州的王刺史那儿我找人通知他,叫他多苦一点,你在这儿多留个十天半月,这个绝没问题,每天你就到我这儿来,我罢朝之后,就回来跟你商量。”
这一点李益是千肯万肯的,因为在郑州,有了姨丈去打个招呼,王刺史绝对不会说个不字,而且到任后,知道了自己有了这一门贵亲,王刺史会逢迎巴结,办事就容易多了。
对李益自己而言,这也是个机会,参与中枢大计,虽是居于幕后调度,但是只要存点私心,创制几项新策,将来非他李益不可,则晋身青云之途,又可以缩短不少。
卢方见他没有反对,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就为我草一封私函,我叫卢安为你送到郑州去,现在我们出去吃饭。见了那几个家伙,你别拘束,该说甚么,你尽管直言无忌,让他们也知道我卢某人有个好外甥,以后就不会往我身边塞入了。”
卢闰英见李益受到父亲如此器重,心中的高兴自然不待言,笑着道:“好极了,表哥,你早上来教我弹琴,下午再邦爹处理公务。”
卢方道:“英儿!你的琴不学也罢,那位洪老夫子被你气得差点没吐血,要不是因为这具琴很名贵,他真会砸碎了它!你呕了一个不够,又要来呕你表哥了!”
卢闰英红着脸道:“我知道我笨,表哥教了我一个下午,蹩出我一身臭汗来,可是多少已有点成绩,今天一个下午,我学会的比那位洪老夫子教一年还多,可见是他的教法有问题。”
李益笑道:“有些人视琴为乐中之圣,戒律特多,临奏恭谨,不敢有丝毫冒渎,那是矫枉过正,其实这本是赏心乐事,能够怡情悦性就行了,并不需要那些讲究!圣人制乐,原为化群民之性而设,何尝专为那些雅士呢?”
这番话卢方很听得进,因为他是个武人而好文,心里企向雅趣,但究竟造诣上欠缺些许,比不通的人通一点,比饱学的通儒又差得多。
因此,他最主张的就是这种中庸之道,所以他十分高兴,拍着李益的肩膀笑着道:“有学问,十郎,对于你,我真倒有相见恨晚之感,过两天我们好好聊聊。”他带了李益准备下楼,忽又回头道:“我听说你们把刘平给骂跑了,是怎么回事?”
虑闰英忙道:“爹!没有表哥的事,是我骂的,您不知道他多混帐,在我面前满口胡言!”
卢方一皱眉道:“那小子平时很知礼,不是这么的人呀,他说了些甚么?”
李益唯恐卢闰英说出真相,就要牵出霍小玉的事,虽然这这件事不必瞒人,但是当面提出来讨论总是件难堪的事;因此忙笑道:“也没甚么,不过是跟甥儿开开玩笑,以前我们也是闹惯了的,不过他忘了表妹在旁,口没遮栏”
说时用眼瞧瞧卢闰英,她自然也明白了,鼓着嘴道:“岂止是口没遮栏,简直把我们家常作平康里巷的青楼人家了,我当然要骂他。”
卢夫人一直没开口,这时才道:“英儿!有点规矩!”
卢方却颇为愕然地道:“刘平真会这样混帐吗?”
卢夫人笑笑道:“老爷!平少爷一直在长安生长的,自己也做了官,怎么会那样子没礼数呢?是咱们孩子太挑剔了。您还是别去理会吧!”
卢闰英不服气地道:“娘!您还怪我挑剔”
卢夫人温和地道:“英儿,别人我不知道,你的脾气我还会不清楚吗,你顺眼的人,骂你两句都没关系,你不顺眼的人,开一句玩笑你就会翻脸的。”
李益道:“其实希厚兄也没有什么,只是跟甥儿开开玩笑,说了两件甥儿在长安的笑话。”
卢方是个明白人,听李益这么一说,多半也了解了,笑着道:“这小子太差劲,到底不是个经过阵仗的人,攻敌之所弱,也得要看风色,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攻弱,轻骑远出,适以示己之所短,无怪乎要碰一鼻子灰了。”
转脸对卢闰英道:“以后对他还是客气一点,我知道那小子不成材,你姑丈也认为他没出息,因此你大可不必让我们知道你讨厌他。”
这番话说得很妙。似乎与所讨论的问题无关,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卢闰英红了脸,也就不再多说了。
卢方拍拍李益道:“走吧!我们出去吃饭。刘平那小子太没眼色,他真是聪明的话,就不会做这种自讨没趣的事,因此,十郎,你也别放在心上了。”
李益笑道:“甥儿怎会呢,我们以前就相识,平时大家相处得并不坏。”
卢方道:“我知道,我也约略地问过雅萍。你一直在说他的好话,他却在英儿而前说你的短,贤与不肖,由此可见。他想跟我们家亲上加亲,其实也只有我那个姊姊一个人有几分意思,跟他自己一厢情愿而已,英儿对他没好感不说,连我那姊丈对这件事都力加反对,不过你知道,我在长安,有时还用得到他这么个人。”
李益道:“甥儿明白,大人即将入阁,而本朝的体制虽沿旧隋,有些地方却颇为不同,宰相的职权,不如晋汉之季权重,也不是专责重在一二人身上,大人得蒙圣邀,自然又稍有不同,但是对其他各府部还是得应酬一番。”
卢方叹道:“是啊!本朝的江山可以说是由太宗皇帝一个人打下来的,高祖只是坐享其成而已,而太宗皇帝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乃使四方豪杰来归,武官中俱是将帅,文士中亦多相国之才,天下既定后,不能厚此薄彼,逐启多相之始,因以成规。武后时已至七八人,而中宗年代时,竟有十八人之众,所以本朝不仅三省部长可以称相,外加翰林学士、枢密使等,都是宰辅之尊。”
对朝廷官倒沿革,李益是很熟识的,因以一笑道:“本朝宰辅虽多,但也有当权与不当权之分,如玄宗开元之始的姚崇,稍后的张说以及天宝问的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姑不论贤愚,其受权之重,并不逊于秦汉晋隋”
卢方轻叹道:“你对这方面很清楚,也不必我多说了,本朝的宰相可以说是万人之上,却不是在一人之下,我内调中书,在圣上面前虽是能说两句话,却也不见得就能事事行得通。”
李益笑道:“大人好在还是由节度使上内调,自己有一部份实力,像其他那些相国元老,不过是个名义而已,真要论事办事,还不如一部尚书呢!”
卢方道:“我也不见得能怎么样,来京不过半月,大小的钉子已碰了好几个,有时想想倒是后悔有此一调,在河西任上,我根本就无须看人眼色。”
“话也不是这么说,大人至少是高升了,在河西任上,京上来个太监,您都要应酬一番,到了长安,就是国公世爵,对你都要开中门以迎,做官,无非也就是争的这一些而已。”
卢方笑笑道:“正因如此,我才碰不起钉子,而有些事,我也的确要刘平帮我跑跑。”
“是的!他在这方面倒是个干才!所以甥儿今天说他喝醉酒,无非是为他找个理由,免得断了来往。”
卢方笑道:“十郎!你是个聪明人,若是你在我身边,我就不必去应付这混帐小子了。”
李益笑道:“甥儿虽然不在大人身边,却随时都可以为大人效命的。”
卢方道:“你姨母就为我生了一个女儿,我半世功名。好容易混出这么点成就,总得找个人接下去,目前你刚放任,常找你来也不太好,那是为你的将来着想。”
李益道:“是的,甥儿明白,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多少也得自己争气,否则必会招致物议!”
卢方点点头道:“你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我已经无可为力,倒是不必为你多作铺陈,以免掩了你自己的光采,所以你现在帮我料理一下,等大势底定之后,我倒是不想多麻烦你了!”
李益微微一怔道:“大人的意思是”
卢方笑道:“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既然无须我出力,何必又落个内举之嫌,叫人说你是因裙带而成事呢!”
这句话已经是很露骨地表示了。李益这才放了心,卢方笑道:“英儿的闺房连我这个做老子的都很少能来,更别说是其他的人了,而她居然在第一次见面就邀你前去,可见她对你的印象奇佳,我祗有一个女儿,对她的终身,自然也不想免强她,她自己也很会挑人,我自然更会乐成了!”
李益道:“多谢大人器重。”
他的心里落了一块大石,知道这门亲事是定了。有了这么一个岳家,对自己目前与未来,都是大有裨益的事,何况卢闰英本身也是个可儿人。
卢方道:“十郎!既然已经讲通了,我就要请你帮忙劝劝闰英,叫她以后对刘平客气点。”
李益道:“这个甥儿有机会必然会尽力的。”
卢方笑道:“十郎,你别难为,我可不是叫英儿怎么样,我想把你的名份定了,刘平那小子就自动会死心,只是作亲戚来往而已。”
李益先前答应得较为勉强,现在听卢方这么一说,连忙道:“甥儿不是这个意思,甥儿只是在想如何措词而已,因为甥儿总不能告诉表妹说大人需要刘平,才要表妹应付他一下!”
卢方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确厉害,处处地方,他都不肯吃一点亏,只得道:“直说也无妨,只是我这做老子的不便启齿而已,你就对她说,看在姑母的面子上,别使刘平太难堪,至于她终身,我这做老子的一定会尊重她自己的选择,闰英这个孩子很倔,话不说明白,她以为我别有用心,我这做老子的就不能做人了。”
李益讪然道:“姨丈是怎么样的人,表妹一定更清楚,她不会那么想的。”
卢方苦笑道:“知女莫若父,来到长安后,有几个同僚上门来拜会,带了子弟前来,她没有一次不闹脾气的,我可实在怕了她对了!我只是一厢情愿,说了半天,还没问你的意思,你对闰英的看法如何?”
李益忙道:“表妹丽绝天人,兰心蕙质,若得侍妆闱,是甥儿三生之幸。”
卢方哈哈大笑道:“十郎,我倒不是自炫,我这个女儿无论是才色,都是顶尖之选,我也要为她找个可堪匹对的对象,路过姑臧,探访你母亲时,她也提过,当时我对你还不太清楚,所以提出的条件苛了一点!”
李益道:“也不算太苛,百万为聘,在长安而言,并不是最高的聘金。”
卢方笑道:“我也不是卖女儿,这一百万钱,我分文不要,仍是给英儿带过去。现在我看英儿的意思是非你不嫁了,你也看得中她,那就好了,过两天我叫人送百万钱到你母亲那儿去。”
李益道:“大人这是做什么?”
卢方道:“十郎,条件我早已开出去,也不是光对你一家,很多亲友面前,我都是这么说的,致聘之日,少不得要知会亲友一声,这一百万钱是要摆出来供大家看的。”
李益道:“这个甥儿知道,离家的时候,娘重提此事,叫甥儿求得大人口允后,娘就带着钱来正式下聘。”
卢方笑道:“十郎,你的家境我是很清楚的,一下子要拿出百万来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借贷自他人,或是变卖祖产,那又何苦呢,也失去我百万为聘的原意了。”
对方是一片好意,但是李益的心里,却是一种屈辱,因此连忙道:“大人的心意甥儿很感激,只是甥儿已经把钱准备好了,大人公开列出了致聘的条件,甥儿若是无此力量,就不会登门了!”
卢方不禁一怔道:“你那来的一百万呢?”
李益将头一昂道:“请大人放心,是甥儿自己赚的。”
“赚的?十郎!你的缺是刚刚放的,虽然报了到,还没正式到任视事,怎会有收益呢?”
李益道:“纵有所入,也不可能有百万之数,甥儿在启蒙之日,就曾立誓要做个好官!”
卢方只有乾笑一声道:“对极!对极!为官之道,应心在君国。志在济民,可是你是如何赚得这些钱的呢?”
李益傲然笑道:“甥儿在归省的途中,有许多应酬,多半是贺我新就任的朋友,他们致送的程仪倒也情不可却,而且也不容推却,因为他们都在江湖上着有声名的人物,甥儿自不能不顾及他们的颜面,好在甥儿尚未到任,也不属甥儿辖冶之下,受下了也不算是受赃;另外一部份则是沿途的士绅,慕名而访,求个一宇一扇的,赘见时送的礼也不少。”
卢方道:“当然!我不怀疑你的操守,只是一趟归省,就能置下百万家财,倒是不易见的事。”
李益以更骄傲的神色道:“甥儿是名士,本朝的名士还是很受尊敬的,因为这份名衔的获得较之科场功名尤难。”
卢方世故地笑一笑,然后才凝重地道:“十郎,不是我要浇你的冷水,名士只是一批失意于功名的文人罢了。”
李益也笑道:“姨丈,甥儿知道你要说什么。只是你对名士的认识还不够,名士有真有假,假名士是靠着互相捧抬,跻身斯文而沽名钓利,这些人不学无术,固可鱼目混珠于一时,但终久是会被人所弃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或以诗传,或以文胜,或以技名,必定要有真才实学而造就超人者,才站得住脚,名士之风,始于两汉,而大成于魏晋,这数百年来,也不过才几人而已,如竹林之七贤,建安之七子,始得以名传,至若晋初兰亭雅集修禊之聚,无一不是为世所重之士。”
背书引典,卢公是不如李益的,他只有叹了口气道:“十郎!我不知道前人的典故,但名士中我知道有一个今人李白,太白风流,又是怎么个结局呢?”
李益笑道:“名士有幸与不幸,运通造化,半由天生,半由己成,青莲居士若不是靠着这名士身份,跻身于斯文之列,就不会得到贺知章的赏识而推荐,至于他后来的遭遇,得罪了权贵,是自己的器量太窄,在得意时忍不住想凌辱高力士杨国忠所致,但也多亏这名士的身份救了他,如果他不是天下知名之士,恐怕早就被权贵所陷,任意加个罪名就能把他给杀了,因此他仗名士以显,得名士以保头颅,当名士有什么不好!”“诸葛亮高卧隆中,假如只想做个林泉之间的隐士,又怎能为世所知,正因为他参加名士之聚,他的才具始能为世所知,而得到刘先主三顾之请,所以名士与隐士不同,名士本就不是清高之士,祗是为名所驱役的一些才能之士,姨丈可能看不起名士,认为在长安俯拾即是,各大府第中都豢了一大批帮闲的名士,甥儿不否认这句话,但名士的流品也有高低,那些人没有立致百万的本事。”
卢方叹了口气道:“十郎!无怪有人说你辩才如泻,口舌之利,无人能匹,我算是领教了,我还没说几句话,你却把我还没有说的话都驳倒了。”
李益这才有点歉然地道:“姨丈,请恕甥儿放肆,甥儿并不是在你面前卖弄口舌,而是向你解释长安之名士不可轻视,甥儿志不在以名士为终,也看不起这些人,因为此辈中不乏有才无品之辈,但是这些人却有左右清议之力,他们本着魏晋清谈之遗风,很有力量,谁都惹不起他们,大人想必也听过甥儿初到长安后不久,就因为霍王太妃排侧之事,甥儿为了不平而与霍王府颉颃的事情吧,甥儿之所以敢不避权贵,且就是为了有那一大批名士为后盾。”
他觉得这是个机会,正好把霍小玉提出来,因为这是一件无法避免隐瞒,必须提到的问题。
卢方果然道:“听到了一些,而且听说你现在还是跟那个女孩子在一起!”
李益道:“是的!霍氏小玉孤苦无依,以身相托,甥儿义不容辞!”
卢方道:“将来是如何了断呢?”
李益道:“霍女但求身有所依,此外一无所求,因此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卢方沉吟片刻道:“你跟英儿谈过没有?”
“谈过了,就是那位希厚兄提出来的,他为了打击甥儿,才故意提起这个问题,却没有想到自己挨了一个钉子。”
卢方笑了道:“十郎!这些地方我简直佩服你了,我那个女儿我很了解,她似乎没有多大容人之量,居然会对这件事毫不在乎,连她都不在乎,我还多管什么闲事呢?不过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在迎取英儿一年后再把人接过去!未娶室先立妾似乎是本末倒置了,让人还以为我卢某的女儿是嫁不出去似的”
这使李益感到很为难,因为他这次来,已经答了霍小玉接她一起到郑州去的。
卢方这个要求并不过份,使他很难推托,可是对霍小玉又将如何交代呢?
略略踌躇了一下,李益觉得目前无须决定得这么早,且不必拒绝,一切都含糊答应好了,因为问题不是在卢方而在卢闰英身上,只要把卢闰英那边敷衍好了,任何承诺都作不得数的;因此他很技巧地道:“家母要甥儿前来,是取得姨丈姨母的首肯,然后她老人家还要亲来求姻,有什么吩咐,大人一并跟家母说好了,她老人家无不答应的。”
这不是一个肯定的回答,然而听起来,似乎完全答应了,而且比卢方要求还多。
卢方显然十分满意,含笑执着他的手,因为他们是边谈边行的,这时也走到了大厅了。
盛宴早备,客人也在一边书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了,卢方把李益为他们一一引见。
这三个都是当朝炙手可热的红人,有的却是初会。有的是以前在酬酢的场合见过一面,但也祗是匆匆一晤而已,因为李益的交往还打不进这个圈子。
席中门下省王侍郎是正二品大员,以唐代官制,也算是入阁,够资格称相了。
李益这些地方很得体,他管王侍郎,称阁老,自己却没有称卑职,而以小侄自称。
这显示他与主人的关系很近,也是向那三个人套近乎,藉以避免官场的拘束,也表示了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别的年轻人而言,这似乎比较托大,但是李益有资格托大,他的大伯李揆是这些人的前辈,他的姨丈卢方也在座,表现得过份谦卑,反而令做主人的卢方不好看。
卢方很满意,这个年轻人的应对进退恰如其份,使他感到很光采。
肃客就宴。菜很丰富,但宾主吃得很少,这餐饭本来就不是为了享口腹之欲,主要的是谈话。
谈话内容也着重在那次诛杀鱼朝恩上面,因这是一件大事,这几个人得以走红于当今全是由那件事而起的,只是他们都未曾参预,虽已由傅说中听过一些情形,到底语焉不详,因此他们问得详细。
李益说得也详细,从汾阳王召宴,帝驾与鱼朝恩闯席,到如何诛了鱼朝恩,点滴不遗。
口才好,记性也好,连席中客人说过的话,以及任何一个小的情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身经其事,而且又是主谋者,总成其举,整个情节在李益口中说来,自然比谁都详尽,因为有些事是他与黄衫客,贾仙儿,贾飞等人暗中商量,连其他身经其事的人,都不会比李益更清楚了。一段故事说完了,菜上了五六道,却只放在面前凉着,没人动一下,倒是添酒的人忙个不停,因为每个人都是听到紧张处就忍不住举盅喝一口,胡里胡涂,谁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
王阁老首先道:“老夫听说鱼朝恩一身气功,有刀枪不入之能,怎么会轻易被诛了,原来是世兄请得三位江湖中的高人来诛奸,难怪能一举成功了!”
李益笑笑道:“阁老明鉴,小侄虽与此等高人为友,却也不相信血肉之躯真有能御金刃之轫,但那天却不能不信,要不是那天贾飞兄先用网子把他给网住了,跟着黄衫客再以沸油浇下去,恐怕还是无法诛却此獠。”
卢方笑道:“湖海每多异能之士,这倒是有的,下官在河西接获圣上密旨,物色勇士以为诛奸之用,结果我找到了两个胡僧,下官也亲试其技,他们确有斧刃加身不伤之能,只是没有机会用上。”
尤侍郎笑道:“这么说来竟是李十郎掠了大人之美了。”
卢方笑道:“这倒不然,鱼朝恩奸狡异常,下官觅妥人选之后,曾专遣密使来京,圣喻说暂时勿遣彼等来朝,因鱼监耳目密布,胡僧又长相奇特,碧眼朱髯,容易引人注目,稍有异动,反而提高他的警觉,而且照敝甥的叙述看来也奈何不了他,这两个胡僧虽然身强力大,行动却十分笨拙,角监身轻如燕,恐怕反为所乘!”
王阁老抚髯笑道:“鱼逆就是仗持着身怀异能,所以才敢孤身犯险,而且在他的私邸还养着不少奇技异能之士,那天到汾阳王府赴宴,他已经微有知觉,恃着艺高胆大,不以为意,诛逆虽然成功,但是老夫以为最高的还是那位贾氏夫人预先请得御笔亲谕,赦了那些人的附逆之罪,再把他们带着远离京师,才是釜底抽薪之计,否则鱼逆虽诛,京师朝臣中跟他通声气者不少,为求自保,会同其所蓄爪牙作起乱来,祸患较之数十年前,安禄山陷京尤为严重,那次是变由外生,长安已经有了准备,圣驾尚能在匆促中西行避乱,而一些忠心朝臣,也还来得及在灵武拥太子监国勤王,这一次变生肘腋,谁都没有准备,连国本都将为之动摇了。”
这番话是李益都没有想到的,听了后一面连连称是,一面却又愤然道:“可是有很多人居然不明就里,在事后追索逆党时,还怪黄衫客伉俪庇护逆党。连小侄都受了牵累!”
王阁老笑道:“圣上是十分清楚的,只是无法明谕而已,事后老夫受命,对那些人一一晓喻,不是寝息了下来,再也没人追究了吗?”
尤侍郎不明就里问道:“圣上为什么不明谕呢?”
王阁老一叹道:“苦就苦在无法明谕,当时忠奸未辨,朝廷的虚实只有几个人清楚,如果明白说了,朝廷的实力如此薄弱,那些奸党有些奸象未露,很有可能又乱了起来,那次朝廷以雷霆的霹雳手段,猝然行之,把他们都镇住了,不敢妄动,然后再慢慢一步一步地清奸肃宄,把他们的实力次第瓦解,这一点卢大人是很清楚的,光是外藩就在这半年撤换了九个人,直到不久以前,才算尘埃落定,尽扫奸逆,也才把卢大人内调视事”
尤侍郎道:“只是委屈李十郎。如此大功,却一无封赏,还要受到牵累!”
李益笑:“这个小侄倒不在乎,而且郭老千岁也对小侄说过了,叫小侄忍耐一二,鱼朝恩把持朝政多年,蒙冤受屈的人太多,朝廷既有不能明谕的苦衷,又不能不让他们舒发一下积怨,所以必须要小侄受点委屈的。”
王阁老道:“贤侄,你的功劳是不小,圣上一直惦念在心,也确曾有意奖擢,只是有些人说话阻梗,也很难驳斥,他们说贤侄居间谋画除奸,只是因缘巧合而已,如果功归贤侄一人,其他那些准备多年的人就太吃亏了!兵部于尚书就举了个例子,他说譬如一株异果,很多人都在努力栽培灌溉守护以待其成实,摘献圣上,但是因为时机未至,大家都在等待着,那知就在将熟时,被一个不知情的人伸手摘了下来,进献圣上,领了全部的功去,岂不令大家空忙了一场!”
李益听了心中一动,才知道是自己无意间树下的敌人,于尚书职掌兵部而偏好文事,公余之暇,吟哦自乐,却又不甘寂寞,还热衷于把这种快乐分给别人,每有酬酢,总是要念两首新作以娱宾客。
诗不错,颇具古意,每多奇句,只是案牍劳形,没功夫认真推敲,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习性已成,李益倒不是对此老有何成见,却偏偏有几位于尚书的门生,把他的诗奉为圭皋,尊为词宗。李益初到长安,还不明内情,在一次酬酢上,气不过那位弟子飞扬扈跋,目中无人之态,于是引经据典把十首古风挑出了二十几处用典之失。
这一次事件对李益而言,倒是利害参半,因为他固然封住了那些家伙的嘴,使得在以后的酬酢上再也听不见于尚书的新作了,也得罪了一些人,但李益的才名也是因此而着,大家都知道了李益的多才博艺,文名因此而传,而李益的诗稿也被很多人求去,在长安市上流传开来。
于尚书风度很好,没多久就写了一封信向他道谢指正错误,在很多场合也对这位年轻人很推崇。
没想到却在紧要关头,给他来上这一手,这使李益深深地体会到处世不易。
自己虽然绝顶聪明,但是跟这些老手一比,还是棋逊一着,于老儿没有即时翻脸,而且还对他多方称颂,博得了一个谦逊的美名,一直说李益的好话,在紧要关头挑他的毛病,不仅显示了他无私的胸襟,避免了报复的口实,而且也加重了他评议的力量。
在这一瞬间,李益有着被人打了一记闷棍的感觉,而且还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阅历太差,处世仍有天真的地方。
因为在那件事之后,他自己对于尚书的胸怀也十分推崇。言谈之间,都表示出崇高的敬意。
那知道这正着了人家的道儿。
如果李益仍是一直在批评于尚书,甚至于造成水火不容的局面,倒还好得多,因为于尚书说他一句坏话,听的人至少会有个疑问,是不是在报复?
即使他批评的是十分的事实,也只有六分的力量,现在他已把于尚书捧成个最受尊敬的人,人家打他一巴掌,就是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李益开始体验到笑里藏刀这四个字的真义,他也学到了在官场中攻击对手最有力的手段了。
要打倒一个人,不要把他置于敌对的地位,必须先成为他的朋友,取得他的信任和尊敬,然后看准机会,认准要害,一下子打下去,使对方爬不起来。
这一刹那的心理转变,对李益的一生非常重要,甚至于对他的一生都是莫大的关键。
因为他忽然发觉到宦海的无情与冷酷,简直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信任的。
但是在表面上,他却不动声色,只是笑了一笑道:“于老尚书为官立朝都有方正之名,说的也是持平之论,不过举的这个例子却有欠妥当,因为那次举事不是小侄等无意间碰上,而是圣上亲自找了来的,朝野既有万全之准备而圣上却猝然以此重任,见托给几个素未谋面,从无深知的江湖人,显见得必有十万火急的理由。”
尤侍郎忙道:“是的!所以事情的发生,大家都感到很突然,除了郭秦两府的家将外,别的人一无所知,想起来也实在危险,幸好是成功了,万一失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圣上一向持重,不知道何以会有此行险之举?”
李益笑道:“天有不测之风云!”
几个人都不明白,王阁部道:“贤侄这话怎么说呢?”
李益道:“这是对于尚书的那个比喻而言的,那一枚异果虽由很多人辛勤培育灌溉呵护而成,但是大家都没把气候的突变算在里面,这一枚异果并不是在将要成熟时被小侄恰好遇上,顺手摘了以献的,而是在大雷雨的时候,小侄与那几个江湖朋友,拚冒雨淋雷殛之险,撷取以献的,事前我们虽然未会参与培护之辛勤,但是,时机不可能有待其成熟,如果不是我们及时而为,那大家的辛苦就是白费了。”
卢方道:“十郎,你再说详细一点。”
李益道:“详细的情形甥儿不清楚,不过圣上在召见甥儿,提出此举时,甥儿认为过于冒险,不可造次,圣上却说事在必行,再拖下去。恐怕就难以挽回了,因此甥儿想圣上既非好事行险的人,却毅然作此孤注一掷之决定,必然有不可延待之急要。”
王阁老连连点头道:“说得对,各方面的情形,已经启鱼监之疑,也在加强部署,那时正是岁首年节,休朝庆贺,只等年事一过,鱼监就要先发制人了”
卢方忙问道:“相爷你是可知道他要作何行动?”
王阁老道:“详细的情形,由于鱼朝恩身死而无由得知,不过由几名鱼党从逆的口中侦知,鱼朝恩准备在二月初二复朝时,密令镇边的心腹党人,谎奏边警,然后把近畿几支忠于皇室的重兵,外调镇边,再以所领之神策军入替,设若此举成实,则京师邻近诸县,尽入掌握,其事更大不可为矣!”
尤侍郎道:“边廷烽警,也可以谎奏的吗?”
卢方叹道:“何须谎奏!边乱至今未靖,蛮狄胡夷,抗命骚境,几乎是日有所起!”
王阁老惊问道:“边事如此之糟,怎么朝中一无所闻?”
卢方笑道:“朝廷制胡之策为禁其集结,所以分化其部,成为许多小部族,各册立为藩王,虽百十人之部,也以王册封,数里之地,也许为国,所以这些小变乱,不足为患,同时还暗中策动他们的部属时起叛乱,让他们自相攻伐,变生不已,乃无力寇我中原了,残败的兵卒,百十为群,奔窜逃避扰及边民是常有的事。边境的守将镇得住,就不必烦渎朝廷了,但真要渲染其事,说成边乱,也未尝不可,鱼朝恩这一着相当厉害,幸而未成事实,否则鱼党势力,遍及京畿,除他就难了,相爷这个消息是从何而得知的,倒是不可不防。”
尤侍郎道:“对呀!目前鱼朝恩的残余势力并没有清除,只是有的人跟他只是稍通声气,并未交往密切;而且多半是边关守将,为恐生变,不便加以追究,可是,这种情形却不可不防,以免死灰复燃,刻下禁军已由汾阳王的两位世子统领,但是,新拜的枢密使刘迪是前逆刘希暹的侄子,仍然是宫监,鱼的旧党,多半在他的手中”
王阁老一笑道:“刘迪这家伙不必担虑他,鱼朝恩的那计划就是他告的密,圣上大概也就是听见了这个消息,才决定了紧急行险之举,因为那时军命符节,都在鱼朝恩手中,调动军力,他是绝对有权利的,刘迪的这个枢密使也是靠着密告而得的,目前我们也动他不得,倒是李贤侄所举的理由很充分,下次于老儿再发狂论的时候,不妨顶顶他,这老儿狂得很,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接下去的谈话,就是他们在朝廷中的权柄之争的许多细节了,李益听了没多大兴趣,而他们因为李益在座,也多少有点顾忌,李益很识趣,未待席散,就称醉告退。
卢方因为话还没有谈完,倒也没有强留他,但只要他歇一下,看样子回头还有话要跟他说似的。
出了大厅,李益吁了一口气。他心中突然生出一种落寞的感觉,对自己的未来,也深深地感到格外的沉重。
今天这一席酒,使他对长安的情形又多了深一层的认识,来的这几个客人,可以说是当朝炙手可热的权贵,但是李益发现他们一个个都很浅薄,他们的地位似乎是完全靠着排挤别人而得到的。
而且他们也不是完全能把握着朝政,最多只是很多势力圈子里的一个较为强大的,但不足以强大得能完全排除掉别人的势力。
一个长安,代表着整个天下,上而一个皇帝,底下就是那么东一撮人,西一撮人,各自把持着一部份的力量。
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是个绝对有权威的人,要受着这些小势力的牵制和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党,李益知道,要想插进这一个党是很容易,因为他们已经把他视为心腹了。
但是,值得吗?雄心万丈的李益,对于这一部份的势力是很不甘心的。何况这一部份势力还不会属于他,在这一个圈子里,他即使不排在最后,也排在很后很后,除了在厅上的四个人,还有很多比这四个较低的人;李益的运气很好,但也祗占了个正六品的主簿缺,而里面的人都是正二品或从二品的大员了。
六品到二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很多的人;还要爬很长的日子,超越过很多的人。
娶了卢闰英,成了卢方的女婿,也许会爬得快一点,但是仍然要很久很久,至少是十几二十年后才能挤到跟这些人现时的地位。
在以前,李益或许会沾沾自喜,很高兴地接受了,二十年而登堂入阁,在宦海而言,已经是平步青云了。
可是现在,李益却不甘心了,他在皇帝心目中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为朝廷建过大功,在长安有了文名,这些都是他不甘雌伏的原因,何况他深入接触后,才发现这些身居庙堂的重臣要员,并不是如幼时所想像的那么神圣,那么了不起,谈吐、见识,都比他差得多。
李益考虑了很久,斟酌着要不要跨进这个圈子。
因为这是必须慎重考虑的事,踏了进去,他就成为他们的一党,可以得到照顾,但也会引来了猜忌──别的党人的猜忌打击──那是必然的现象。
不过李益对这一点并没有列为最大的顾虑,凭自己的能力,很少会被人抓住把柄,逮住破绽,而且凭自己的交往,也可以得到很多外援,像郭氏兄弟、秦朗等人,都是说得起话的人,因此,助力是大于阻力的。何况这一个圈子在目前还是掌握实权的有力人士。
可是李益稍作深思后,还是决定不加入进去的好。
这个圈子所能掌握的权力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何况宦海多变,这些人又不见得能永远抓住权,一旦表明了立场,就是身有所属,未得其利而身受其果,那就很不合算了,他忽然想起了李白的遭遇。
李白怀才不遇,虽然文名早着,却在京试时受到了杨国忠与高力士的凌辱,这不是高杨二人不识才,而是投错了人,他不该受贺知章的保荐,高力士与杨国忠并不反对李白,而是把他当作了贺知章的党人,故而才打击他。
设若李白投向高杨之党,那一定会立刻金堂玉马,不过李白的生性耿介,这是不太可能的,但他只要以名士的身分游宦长安,不偏向那一边,也会受到相当礼遇的。
高力士与杨国忠是小人,但非无才,否则玄宗皇帝也不会点他们为拔才的主考了。高杨二人固然是存着私心,多擢拔自己人,但也不会一把全收,多少还要选拔几个真才的。
以青莲之才华,何患不能脱颖而出呢?就因为他是贺知章荐举的,反倒害了他。李白的才华越高,越无法出头,谁也不会在敌对的圈子里把人才捧出来的,谁也不肯干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傻事。李益已经知道是于尚书在捣自己的鬼,而听王阁老的口气,似乎跟于尚书是敌对的,如果参加了他们这个圈子,于老儿一定攻击他更厉害了。
坐在书房,李益在心中把这些问题、利害,前后都考虑了一遍后,深深地又吁了口气。
卢方留他夜谈,八成是为了这件事,当他当面提出来时,他如何拒绝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后,李益笑了,他不但有了推托的理由,而且还想出一个打击于老儿的绝妙计策。
李益得意地笑了,在心里自言自语:“于老儿,别看你是堂堂兵部尚书,也别以为你老奸似鬼,千不该,万不该,你惹到我李十郎的头上,总有你好受的,心机耍到我李益的头上,我少不得叫你剥层皮!”
一面笑,一面盘算着,把事情又作了详细的策划,把措辞都想妥了,才听见前厅招呼备车。
这是席散了,李益整整衣服,书房门口人影一幌,却是卢闰英溜了进来。李益是一怔,卢闰英笑着道:“君虞,你好神气,一顿酒把几个老家伙吃得满口交赞,他们准备调你回来,把你安在门下省任差。王老伯说,不出五年,他至少把你升到给事中或谏议的位置,那是正五品上的缺,十年之内,包你一个正四品上的侍郎。”
李益淡淡一笑道:“你怎么知道的?”
卢闰英道:“你们在厅上高谈阔论,我在外面听着,你进来书房,我急得就想过来,可是必须要通过大厅,只好忍着,但也有收获,我听见了王老伯的打算,爹送客出去,我就先过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了,王老伯在门下省是独当一面的红人,他的保证倒是靠得住的。”
李益笑道:“我知道他的保证靠得住,只是我的兴趣不高,十年才巴个侍郎”
卢闰英道:“君虞,你别不知足,新科进士,十年能跳到侍郎,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那位尤侍郎是天宝年的进士吧,苦爬了廿多年,还算是一帆风顺,也不过在户部上占个正四品下的侍郎缺,这是因为你有功于朝廷,便于讲话,也可以力争,如换了个人,就是有心想提拔你,也还是没办法,现在是太平盛世,凡事都得一步步来,不过就是在乱世,也只是武官升得快,文官出头本就难”
李益笑道:“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栽培之心,这是一份厚情了,我没兴趣进门下省,再高也爬不过王阁老去吧,他自己也不过是正二品上的侍中,即使入了阁,也只是赢得个阁老的称呼而已,因为官制所限,到了这个地位就算到了顶”
卢闰英道:“难道你还想爬到一品大员的位置上去,全朝也只得一个,轮不到你的”
李益道:“我若是进了门下省那是绝对轮不到的,从来一品丞相都是在尚书省里提选拔升的!”
卢闰英道:“是啊,爹说过,真要做事,还是进尚书省好,六部里任何一部都能有表现的机会,因为那是真正办事的部门,可是尚书省里他们帮不上忙,而且跟他们作对的人特别多。”
李益笑道:“他们帮不上忙,有人能帮上忙。”
卢闰英道:“谁?你在尚书省里有靠山?”
李益道:“没有,尚书省里的靠山不够硬,我的靠山是当今皇帝跟下一代皇帝,今上是答应过我的,太子殿下那儿我已经叫郭家兄弟跟秦朗为我铺了路,现在他在当太子,吃喝玩乐,我不便侍候,等他登了基,真正要人办事的时候,再把我荐上去,就是我大展抱负的时候,所以这门下省是万万进不得的。”
话才说到这儿,门口有人接口道:“说得好,我也认为进门下省没出息,但是王阁部一片热衷,我也不便推辞,不过他许的条件的确优厚,十郎,你要考虑一下,他”
卢闰英忙道:“爹,我已经告诉表哥了。”
卢方笑骂一声道:“我就知道是你多嘴,你又在厅后的屏风下偷听我们的谈话了!”
卢闰英笑道:“是您叫我听的,您记性不好,经常左耳进右耳出,怕漏了什么,是要我帮您记住的,您以为我喜欢听啊,坐在屏风后面,连咳嗽都不行,脖子又酸又痛,那个罪可难受了!”
虑方笑道:“今天你可不难受了吧,十郎的事,你比爹的事还关心呢。”
卢闰英不好意思地低头道:“那是娘关照的,她就是这么一房娘家亲戚,那我自然该关心些。”
卢方笑道:“你母亲娘家的亲戚多着呢,此十郎更亲的也不少,可没见你这么热心过!”
卢闰英道:“但就是李表哥有出息,爹!你别挑眼儿行不行?你再这样女儿以后就不管了!”
卢方还是笑道:“你管也管不了多久了,我已经跟十郎说定了,过些日子,接你姨娘上长安来下定,这下子可称了你的心了吧?”
卢闰英满脸飞红,但是她的眼睛里却透着喜悦的光辉,忸怩了一下才道:“爹,你实在不适做京官的,到长安已半个多月,你还是没弄出个头绪来,虽然帮你留心着,我也只能是在屏风后面听听,帮你记着一点儿,有些事我根本弄不清楚,表哥对吏情熟,脑筋又灵活,更可以直接为你分劳拿个主意,我可不是全为我”
卢方笑道:“好!好!就算是为我老头子,多偏劳你姑奶奶了,行吧!”
语毕又朝李益笑道:“这丫头倒是真帮了我不少忙,机密事我都是约了人回家谈,多亏她帮我提醒着,我也不是真胡涂得连话都记不住了,只是想得没有她周到,有很多事我一时没想到,别人开了口,我几乎要答应了,多亏她找个藉口叫人来打个岔,我才没上了人家的圈套,因此说老实话,我真还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因为有些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她要是出了阁,我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
李盆笑道:“甥儿真没想到表妹还是大人的参赞。”
卢方道:“跟你比起来,她是差远了,只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姨娘是从不管事的,我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倒真有点舍不得嫁出去,因为她再不行,总也是我的女儿。
绝不会出卖我,所以有很多事。只有她还能为我分点劳。”
李益笑了一笑,他知道所说分劳的事,必然是不能让外人插手的事,这位姨丈官做得不小,官声也还可以,但是看他家中的排场,绝不是光靠一份俸禄所能支付的,自然会有些额外的收入。
千里为官只为财,这倒是无可厚非,祗是李益心中又提高了一丝警觉,亲可以攀,却不能走得太近,更不能挤进他们这个圈子,因为他们中间有个工部的侍郎,而以他们所能涉及的范围,也以这个部门最为接近。
中书制议,门下审议,而后交尚书省执行,这两个省权高而不实,因为他们不经手。
但是工部跟他们的关系最为密切,禁苑的修建,皇陵的营建,以至河道的疏通,每年耗币亿兆,该如何动用以及轻重先后可否,这两者的权限也最大。至于军国大计,他们只有参议的份,说不上什么话。尚书省下吏兵两部的政事是独立的,刑部上有大理寺。户部度支,另有一个体系。礼部是个闲衙门,他们管得到,却没兴趣多管。
唯一有好处的是工部,三省分立,互有监督,立法本旨很好,但是如果三省协同一致,未尝不是一条生财之道。
工部经办的侍郎是肥缺,但必须养肥那另外两省的人,才能够太太平平地肥。
李益对个中利害很清楚,但是想得更远,树大招风,肥肉是人人想吃的,吃不到眼红的人更多,因此这一部也常出事,而且倒下一个,牵出一堆,所以他别有深意地一笑道:“姨丈,您初任京官。政情不熟,凡事都宜小心,自来工部任上,人事异动最大,风波是非也最多,大人新膺宠命,代天监政,可不要被他们给扯进去了。”
卢方有点讪然地道:“我知道,所以我不轻率作决定。”
卢闰英道:“我也是这么想,所以我希望表哥能调京任职,替爹照应着点。”
李益道:“表妹,我就是为了避嫌才请求外调的,否则我早就当东宫侍读或是东宫舍人去了。”
卢闰英一怔道:“那王老伯的意思你不会考虑了?”
李益道:“是的,他根本也是顺水人情,我又何必去领这份情呢,依他为靠山,还不如走太子的门路了。”
卢方道:“这也是,可是我倒是的确要你帮忙,而且也免得英儿嫁远,在一起总归有个照应。”
“甥儿也不想一直在外面,而且中书门下两省,权重而事简,因为都不是直接经手,真要甥儿尽力的话,倒不如在尚书省更方便,三足都稳了,才能鼎立不倒。”
卢方道:“好是好,只是不便为你活动,王老不是说过了吗?兵部于老儿正在跟你过不去!”
李益忽而一笑道:“大人对此老观感如何?”
卢方道:“我个人跟他没有恩怨,只是我在节度使任上,层次上是受他节制,内调中书,在属次上似乎他反而要受我节制了,虽然过去他管不到我,现在我管不到他,但是他总是有点不开心。”
“这个人器度很窄。”
“可不是,但是这人很高明,他要攻击一个人,可以先捧上对方一大篇f然后抽冷子来上两手狠的,因为他主掌兵部,经常要入宫在御书房与圣上密议军机,所以他奏对之际,就可达伤人的目的,不必形之奏本,所以有很多人受了他的中伤还不知情,一直把他当作正人君子,因为他在背后攻击人的时候,一定在外面说那人的好话。”
李益笑道:“这一手是太阴了,不过这种做法瞒不了人的,总有一天会被人发觉的。”
“那当然,可是无凭无据,有些人虽然知道吃了他的暗亏,但也不敢到圣驾面前去查问是否听了他的密告,因此只有吃暗亏了。”
“有关甥儿的事,王阁老又怎么知道?”
“圣驾准备要启用你的时候,王阁老也在旁边伴驾,闲谈之下,圣上提起你,说你的才华不错,未可久置闲散,要殷天官看看有那儿可以安插你一下,结果他就开口了,说你恃才傲物,对长上先进不知恭敬,经常出言诮讥。无论放在那一处,都难与上宪相容。那时入阁的几位与你都没什么交情,虽然没人附和他,也没人为你辩解,倒是圣上说了你两句好话,讲你才华是有的,也许锋芒过露,不知收敛,等历练一阵后,尚不失为国家栋才,他才没再开口了。后来大家稍稍得知你在平逆诛奸一案中的功劳,倒又没人敢用你了,谁都怕被你挤下去,因为你进了那一部,自然是在那一部上晋升。”
李益笑了一下道:“王阁老倒不怕。”
卢方笑道:“他不是不怕,而是他今年已八十高龄,最多再干个十年吧,不死也必须告老了,而十年之内,你爬不过他去的。”
李益道:“于老儿既是这么不结人缘,想必对大人与王阁老等人也不大投契吧!”
“是的,他那人跟谁都处不好,因为他连自己最好的朋友都能放暗箭,弄得谁都不敢亲近他,也不敢得罪他。”
“怎么没人想把他请走的?”
卢方笑了起来道:“谁能做到这一点?真能做到这一点,真是功德无量了,但是他帝眷颇隆,又是两朝老臣”
“身为兵部尚书,却听任鱼朝恩持权凌主,这一点就是他最大的过失。”
卢方苦笑道:“这个题目可做不得文章,连圣上尚且受到挟持,又何况是臣属呢?京官的家人老小都在长安,鱼朝恩手绾虎符,掌领禁军,谁敢逆他之鳞,就难保一命了,圣上对这一点倒是颇为体恤,而且在这个题目上动起大狱来,恐怕满朝文武,加上许多公侯王爵,要去掉一大半,朝廷不会这么做的。”
李益笑道:“但是有别的方法叫他自己下台的!”
卢方不禁一震:“十郎,你有什么方法,这可千万造次不得,他那人器量狭小,搬不动他,惹他衔恨反击,那可就麻烦了。”
李益笑道:“甥儿要动他,就一定会叫他无颜立朝,而且这也是推辞王阁老盛意的一个办法,当然也是为甥儿自己进尚书省的一个机会”
卢方道:“你先说说看。”
李益道:“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公开的酬酢上揭开他的伪君子面目,引起群起而攻,把他反覆无常的手段,公开出来,这样一来,纵使他自己不卷铺盖,至少在圣上面前说话也不起多大作用了。”
卢方道:“问题是你能做得到吗?”
李益笑道:“正面做自然不容易,但不妨侧面来一下子,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王阁老还记得那天有些什么人在旁吧?”
“当然记得,三省首司,各部尚书,中书省的左中书令韩阁老也在”
卢闰英道:“怎么中书令也称阁老?要入阁才拜相。”
李益道:“三省首司,都是宰阁丞相,像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在武后时改为文昌左右相,门下省改鸾台,中书省改凤阁,因而有阁老之称,现时虽然恢复了三省旧名,但是只要是本朝的称呼都可以引用,而中书门下二省,在高宗时改右相左相,所以大唐特多丞相。”
卢闰英笑道:“爹现在是正四品侍郎,但却占了正三品的右内史令缺,等真除后也是丞相了。”
李益笑道:“不错!那时你就是相府千金了。”
卢闰英红着脸道:“你呢,难道不是相府女婿!既有个丞相伯父,又有个丞相岳父,难道还不光采?”
卢方笑道:“我倒不指望自己能拜相,位高招忌,而我又不善酬酢,倒是十郎胸罗庙堂之才,我只希望异日有个丞相女婿!”
李益道:“大人这个左内史令早已内定,真除就在不久,凤阁辅老就是指顾间事,甥儿要把于老儿去掉也是为大人打算,他那人心胸狭窄,早先位居大人之上,大人升到平位,已经引起他不快了,如果再高过他的头上去,是他无法忍受的事。”
卢方口中说得淡,内心极为热衷,李益的话打中他心事,忙道:“你说说看怎么个办法?”
李益笑道:“既然那天有很多人,想必他赖不掉,现在只要王阁老设法与会的人都请了来,在席中装作不认识甥儿,随便找个细故,跟甥儿顶了起来,把于老儿那天的话说出来就够了。”
“那也不见得能叫他怎么样啊?”
李益笑道:“于老儿平常行事谨慎,最多口角春风褒人两句,这次却犯了错,他也许是没想到甥儿日后会有那番遇合,为表示他的度量,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甥儿,只如此这般
就够他受的了。”
卢方大喜道:“妙,妙!那封信你还留着吗?”
李益道:“于老儿诗不见佳,一笔阁体字倒是苍劲有力,甥儿就留下来,只要看他信上的言词,证之所行,那等于是打他自己的嘴巴!”
卢方笑道:“行!你去把那封信找出来,明天我就把王阁老找到,后天就办,因为后天是王阁老夫人的寿辰,正好是个机会,明天我请王阁老来,再商量一下。”
李益道:“这不妥,甥儿不能跟王阁老多碰头,否则就是出之预谋了,好在甥儿是昨夜回京,今晨来拜望大人,那儿都没去,谁也不知道,大人可以跟王阁老等人明日早朝时约好私谈,别多提甥儿的事,以免让人知道他已经跟甥儿见过面。”
卢方道:“那倒不会,他们是到了我家才知道你来了,正因为王阁老要廷揽你,还特别瞩咐别人不要先说,因为风声先透,他就不便尽力了。”
李益笑道:“总是吵得像这一回事,因此王阁老再也没有延揽侄儿的理由了。”
卢方道:“纵有此心,也没这个胆子了,十郎,有人说你很厉害,那是你们李家的亲戚我还不太相信,现倒无法不信了,得罪了你的确是件很不舒服的事,因为谁都不知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报复。”
李益淡然地道:“侄儿为人一向如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惠我一分,我报以十分,人若倚仗权势,欺我凌我,虽贵为王侯,我也敢碰他一碰!”
卢闰英笑道:“这句话若出之他人之口,一定会被人目为狂妄,但是表哥却够资格这样说,因为已经有一家爵王被你扳倒下去了。”
李益笑道:“这可不敢当,我跟霍王颉颃,只是激于义愤,凭的是一个理字,至于后来霍王因受鱼朝恩牵连而贬黜,却非我刻意而为,我在为朝廷策划诛戮鱼朝恩时根本也没想到会牵连到霍邸。”
卢闰英笑笑道:“现在更没人敢得罪你了,因为还有一批身负奇技,高来高去的江湖奇人异士朋友,他们若是替你出头,直截了当,半夜来个飞剑取首,谁人不惧?”
卢方道:“这倒是实话,十郎,现在朝野对黄衫客、贾仙儿等湖野异士,都十分顾忌,当鱼朝恩就诛之初,他们把鱼朝恩所蓄的一些死士带走,有人上表朝廷,要求追索,那时大家还不太明内情,不知道圣上会亲颁手谕,赦免了那些人的罪,所以钉得很厉害,尤其是于老儿,闹得十分起劲,说什么平民草莽之辈,干预朝政,庇护奸党,若不加征讨,国家威严何在?圣上不便明言,就往郭汾阳老千岁身上推。那老儿又上表弹劾郭千岁,汾阳王很妙,也不如辩解,只是上了一本,责成于老儿以兵部尚书之职,统率天下兵马,推举他任意调精兵一支,前往追捕鱼逆,吓得他脸都白了,连忙说这是武将的事,兵部尚书是文官,不谙武事。郭老千岁很不客气,当廷指斥他说,既然知道自已是文官不谙武事,就少出些鬼主意,滥言征伐。这是他碰的最大的一个钉子。”
李益笑道:“那他不是恨死了?”
卢方道:“可不是,他恼羞成怒之下,反责郭老千岁身为元戎,领兵征伐是本份,不该往文官身上推,分明是有意翼护,说那些人多为郭府门客,郭老千岁责无旁贷。”
李益道:“这一口咬得很厉害,圣上怎么表示?”
卢方道:“圣上只是笑,大概与郭老千岁早有默契,有关那些事,概由郭老千岁掮当,所以不作表示,而郭老千岁更妙,也不作辩解,只说他怕死,惹不起这些江湖人,所以不敢请命,也不敢叫别人去送死,于大人忠心为国,十分可敬,想必是不怕死的,该如何征讨之事,请与兵部隶司员,好好研究出一个办法来,老夫竭力支持”
李益笑道:“这个回答更妙,总算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了。”
卢方笑道:“这算什么下台呢,郭老千岁一生戎马,数度征伐,天宝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势力那等浩大,郭老千岁以寡系众,只有贼军十分之一的兵力,亲冒矢石,身先士卒,终于平定了贼乱,立下汗马功劳,又岂是怕死的人,这分明是调侃他,于老儿碰了这个钉子后。当时忍气吞声,不敢顶撞,回家后,苦思十几天,又想出了多不利于郭老千岁的条款,写好了奏章,正准备上朝奏劾郭老千岁,那知还没有呈览,圣上那天就发表了郭府两位世子统领禁军的旨意,于老儿才知道其中必然另有隐情,连忙把劾章撤了回来。”
“那不是更为光火了?”
卢方道:“这自是难免。不过这老儿善观风色,惹不起的人,他就不惹了。”
李益笑道:“难怪他跟甥儿过不去,原来是把那股怨气尝到甥儿头上来,以为甥儿好欺负。”
卢闰英道:“他一定把表哥当作是郭老千岁一党的了!所以才多方阻挠。”
卢方道:“真是郭老千岁一党倒也好了,这位老元戎现在在朝廷里说话有份量,可是这些居朝的武官为了避嫌远讥,极少营私结党。”
李益道:“他对我说过,为了黄衫客与贾氏兄妹的事,他不便为我太出力,甥儿也不想借他的力量,我自己办得了的事,又何必要烦他呢?现在甥兄回寓去把于老儿的信找出来,大人明日跟王阁老商定后,甥儿再来听取回音。”
卢方答应了,李益见天交二鼓,夜分已深,不能久留,连忙告辞了。
(请看“第二部长干行”)
李益忙道:“甥儿的假期将届,大概还有个两三天可以耽搁,甥儿一定尽心就是。”
“两三天怎么行?郑州的王刺史那儿我找人通知他,叫他多苦一点,你在这儿多留个十天半月,这个绝没问题,每天你就到我这儿来,我罢朝之后,就回来跟你商量。”
这一点李益是千肯万肯的,因为在郑州,有了姨丈去打个招呼,王刺史绝对不会说个不字,而且到任后,知道了自己有了这一门贵亲,王刺史会逢迎巴结,办事就容易多了。
对李益自己而言,这也是个机会,参与中枢大计,虽是居于幕后调度,但是只要存点私心,创制几项新策,将来非他李益不可,则晋身青云之途,又可以缩短不少。
卢方见他没有反对,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就为我草一封私函,我叫卢安为你送到郑州去,现在我们出去吃饭。见了那几个家伙,你别拘束,该说甚么,你尽管直言无忌,让他们也知道我卢某人有个好外甥,以后就不会往我身边塞入了。”
卢闰英见李益受到父亲如此器重,心中的高兴自然不待言,笑着道:“好极了,表哥,你早上来教我弹琴,下午再邦爹处理公务。”
卢方道:“英儿!你的琴不学也罢,那位洪老夫子被你气得差点没吐血,要不是因为这具琴很名贵,他真会砸碎了它!你呕了一个不够,又要来呕你表哥了!”
卢闰英红着脸道:“我知道我笨,表哥教了我一个下午,蹩出我一身臭汗来,可是多少已有点成绩,今天一个下午,我学会的比那位洪老夫子教一年还多,可见是他的教法有问题。”
李益笑道:“有些人视琴为乐中之圣,戒律特多,临奏恭谨,不敢有丝毫冒渎,那是矫枉过正,其实这本是赏心乐事,能够怡情悦性就行了,并不需要那些讲究!圣人制乐,原为化群民之性而设,何尝专为那些雅士呢?”
这番话卢方很听得进,因为他是个武人而好文,心里企向雅趣,但究竟造诣上欠缺些许,比不通的人通一点,比饱学的通儒又差得多。
因此,他最主张的就是这种中庸之道,所以他十分高兴,拍着李益的肩膀笑着道:“有学问,十郎,对于你,我真倒有相见恨晚之感,过两天我们好好聊聊。”他带了李益准备下楼,忽又回头道:“我听说你们把刘平给骂跑了,是怎么回事?”
虑闰英忙道:“爹!没有表哥的事,是我骂的,您不知道他多混帐,在我面前满口胡言!”
卢方一皱眉道:“那小子平时很知礼,不是这么的人呀,他说了些甚么?”
李益唯恐卢闰英说出真相,就要牵出霍小玉的事,虽然这这件事不必瞒人,但是当面提出来讨论总是件难堪的事;因此忙笑道:“也没甚么,不过是跟甥儿开开玩笑,以前我们也是闹惯了的,不过他忘了表妹在旁,口没遮栏”
说时用眼瞧瞧卢闰英,她自然也明白了,鼓着嘴道:“岂止是口没遮栏,简直把我们家常作平康里巷的青楼人家了,我当然要骂他。”
卢夫人一直没开口,这时才道:“英儿!有点规矩!”
卢方却颇为愕然地道:“刘平真会这样混帐吗?”
卢夫人笑笑道:“老爷!平少爷一直在长安生长的,自己也做了官,怎么会那样子没礼数呢?是咱们孩子太挑剔了。您还是别去理会吧!”
卢闰英不服气地道:“娘!您还怪我挑剔”
卢夫人温和地道:“英儿,别人我不知道,你的脾气我还会不清楚吗,你顺眼的人,骂你两句都没关系,你不顺眼的人,开一句玩笑你就会翻脸的。”
李益道:“其实希厚兄也没有什么,只是跟甥儿开开玩笑,说了两件甥儿在长安的笑话。”
卢方是个明白人,听李益这么一说,多半也了解了,笑着道:“这小子太差劲,到底不是个经过阵仗的人,攻敌之所弱,也得要看风色,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攻弱,轻骑远出,适以示己之所短,无怪乎要碰一鼻子灰了。”
转脸对卢闰英道:“以后对他还是客气一点,我知道那小子不成材,你姑丈也认为他没出息,因此你大可不必让我们知道你讨厌他。”
这番话说得很妙。似乎与所讨论的问题无关,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卢闰英红了脸,也就不再多说了。
卢方拍拍李益道:“走吧!我们出去吃饭。刘平那小子太没眼色,他真是聪明的话,就不会做这种自讨没趣的事,因此,十郎,你也别放在心上了。”
李益笑道:“甥儿怎会呢,我们以前就相识,平时大家相处得并不坏。”
卢方道:“我知道,我也约略地问过雅萍。你一直在说他的好话,他却在英儿而前说你的短,贤与不肖,由此可见。他想跟我们家亲上加亲,其实也只有我那个姊姊一个人有几分意思,跟他自己一厢情愿而已,英儿对他没好感不说,连我那姊丈对这件事都力加反对,不过你知道,我在长安,有时还用得到他这么个人。”
李益道:“甥儿明白,大人即将入阁,而本朝的体制虽沿旧隋,有些地方却颇为不同,宰相的职权,不如晋汉之季权重,也不是专责重在一二人身上,大人得蒙圣邀,自然又稍有不同,但是对其他各府部还是得应酬一番。”
卢方叹道:“是啊!本朝的江山可以说是由太宗皇帝一个人打下来的,高祖只是坐享其成而已,而太宗皇帝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乃使四方豪杰来归,武官中俱是将帅,文士中亦多相国之才,天下既定后,不能厚此薄彼,逐启多相之始,因以成规。武后时已至七八人,而中宗年代时,竟有十八人之众,所以本朝不仅三省部长可以称相,外加翰林学士、枢密使等,都是宰辅之尊。”
对朝廷官倒沿革,李益是很熟识的,因以一笑道:“本朝宰辅虽多,但也有当权与不当权之分,如玄宗开元之始的姚崇,稍后的张说以及天宝问的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姑不论贤愚,其受权之重,并不逊于秦汉晋隋”
卢方轻叹道:“你对这方面很清楚,也不必我多说了,本朝的宰相可以说是万人之上,却不是在一人之下,我内调中书,在圣上面前虽是能说两句话,却也不见得就能事事行得通。”
李益笑道:“大人好在还是由节度使上内调,自己有一部份实力,像其他那些相国元老,不过是个名义而已,真要论事办事,还不如一部尚书呢!”
卢方道:“我也不见得能怎么样,来京不过半月,大小的钉子已碰了好几个,有时想想倒是后悔有此一调,在河西任上,我根本就无须看人眼色。”
“话也不是这么说,大人至少是高升了,在河西任上,京上来个太监,您都要应酬一番,到了长安,就是国公世爵,对你都要开中门以迎,做官,无非也就是争的这一些而已。”
卢方笑笑道:“正因如此,我才碰不起钉子,而有些事,我也的确要刘平帮我跑跑。”
“是的!他在这方面倒是个干才!所以甥儿今天说他喝醉酒,无非是为他找个理由,免得断了来往。”
卢方笑道:“十郎!你是个聪明人,若是你在我身边,我就不必去应付这混帐小子了。”
李益笑道:“甥儿虽然不在大人身边,却随时都可以为大人效命的。”
卢方道:“你姨母就为我生了一个女儿,我半世功名。好容易混出这么点成就,总得找个人接下去,目前你刚放任,常找你来也不太好,那是为你的将来着想。”
李益道:“是的,甥儿明白,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多少也得自己争气,否则必会招致物议!”
卢方点点头道:“你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我已经无可为力,倒是不必为你多作铺陈,以免掩了你自己的光采,所以你现在帮我料理一下,等大势底定之后,我倒是不想多麻烦你了!”
李益微微一怔道:“大人的意思是”
卢方笑道:“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既然无须我出力,何必又落个内举之嫌,叫人说你是因裙带而成事呢!”
这句话已经是很露骨地表示了。李益这才放了心,卢方笑道:“英儿的闺房连我这个做老子的都很少能来,更别说是其他的人了,而她居然在第一次见面就邀你前去,可见她对你的印象奇佳,我祗有一个女儿,对她的终身,自然也不想免强她,她自己也很会挑人,我自然更会乐成了!”
李益道:“多谢大人器重。”
他的心里落了一块大石,知道这门亲事是定了。有了这么一个岳家,对自己目前与未来,都是大有裨益的事,何况卢闰英本身也是个可儿人。
卢方道:“十郎!既然已经讲通了,我就要请你帮忙劝劝闰英,叫她以后对刘平客气点。”
李益道:“这个甥儿有机会必然会尽力的。”
卢方笑道:“十郎,你别难为,我可不是叫英儿怎么样,我想把你的名份定了,刘平那小子就自动会死心,只是作亲戚来往而已。”
李益先前答应得较为勉强,现在听卢方这么一说,连忙道:“甥儿不是这个意思,甥儿只是在想如何措词而已,因为甥儿总不能告诉表妹说大人需要刘平,才要表妹应付他一下!”
卢方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确厉害,处处地方,他都不肯吃一点亏,只得道:“直说也无妨,只是我这做老子的不便启齿而已,你就对她说,看在姑母的面子上,别使刘平太难堪,至于她终身,我这做老子的一定会尊重她自己的选择,闰英这个孩子很倔,话不说明白,她以为我别有用心,我这做老子的就不能做人了。”
李益讪然道:“姨丈是怎么样的人,表妹一定更清楚,她不会那么想的。”
卢方苦笑道:“知女莫若父,来到长安后,有几个同僚上门来拜会,带了子弟前来,她没有一次不闹脾气的,我可实在怕了她对了!我只是一厢情愿,说了半天,还没问你的意思,你对闰英的看法如何?”
李益忙道:“表妹丽绝天人,兰心蕙质,若得侍妆闱,是甥儿三生之幸。”
卢方哈哈大笑道:“十郎,我倒不是自炫,我这个女儿无论是才色,都是顶尖之选,我也要为她找个可堪匹对的对象,路过姑臧,探访你母亲时,她也提过,当时我对你还不太清楚,所以提出的条件苛了一点!”
李益道:“也不算太苛,百万为聘,在长安而言,并不是最高的聘金。”
卢方笑道:“我也不是卖女儿,这一百万钱,我分文不要,仍是给英儿带过去。现在我看英儿的意思是非你不嫁了,你也看得中她,那就好了,过两天我叫人送百万钱到你母亲那儿去。”
李益道:“大人这是做什么?”
卢方道:“十郎,条件我早已开出去,也不是光对你一家,很多亲友面前,我都是这么说的,致聘之日,少不得要知会亲友一声,这一百万钱是要摆出来供大家看的。”
李益道:“这个甥儿知道,离家的时候,娘重提此事,叫甥儿求得大人口允后,娘就带着钱来正式下聘。”
卢方笑道:“十郎,你的家境我是很清楚的,一下子要拿出百万来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借贷自他人,或是变卖祖产,那又何苦呢,也失去我百万为聘的原意了。”
对方是一片好意,但是李益的心里,却是一种屈辱,因此连忙道:“大人的心意甥儿很感激,只是甥儿已经把钱准备好了,大人公开列出了致聘的条件,甥儿若是无此力量,就不会登门了!”
卢方不禁一怔道:“你那来的一百万呢?”
李益将头一昂道:“请大人放心,是甥儿自己赚的。”
“赚的?十郎!你的缺是刚刚放的,虽然报了到,还没正式到任视事,怎会有收益呢?”
李益道:“纵有所入,也不可能有百万之数,甥儿在启蒙之日,就曾立誓要做个好官!”
卢方只有乾笑一声道:“对极!对极!为官之道,应心在君国。志在济民,可是你是如何赚得这些钱的呢?”
李益傲然笑道:“甥儿在归省的途中,有许多应酬,多半是贺我新就任的朋友,他们致送的程仪倒也情不可却,而且也不容推却,因为他们都在江湖上着有声名的人物,甥儿自不能不顾及他们的颜面,好在甥儿尚未到任,也不属甥儿辖冶之下,受下了也不算是受赃;另外一部份则是沿途的士绅,慕名而访,求个一宇一扇的,赘见时送的礼也不少。”
卢方道:“当然!我不怀疑你的操守,只是一趟归省,就能置下百万家财,倒是不易见的事。”
李益以更骄傲的神色道:“甥儿是名士,本朝的名士还是很受尊敬的,因为这份名衔的获得较之科场功名尤难。”
卢方世故地笑一笑,然后才凝重地道:“十郎,不是我要浇你的冷水,名士只是一批失意于功名的文人罢了。”
李益也笑道:“姨丈,甥儿知道你要说什么。只是你对名士的认识还不够,名士有真有假,假名士是靠着互相捧抬,跻身斯文而沽名钓利,这些人不学无术,固可鱼目混珠于一时,但终久是会被人所弃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或以诗传,或以文胜,或以技名,必定要有真才实学而造就超人者,才站得住脚,名士之风,始于两汉,而大成于魏晋,这数百年来,也不过才几人而已,如竹林之七贤,建安之七子,始得以名传,至若晋初兰亭雅集修禊之聚,无一不是为世所重之士。”
背书引典,卢公是不如李益的,他只有叹了口气道:“十郎!我不知道前人的典故,但名士中我知道有一个今人李白,太白风流,又是怎么个结局呢?”
李益笑道:“名士有幸与不幸,运通造化,半由天生,半由己成,青莲居士若不是靠着这名士身份,跻身于斯文之列,就不会得到贺知章的赏识而推荐,至于他后来的遭遇,得罪了权贵,是自己的器量太窄,在得意时忍不住想凌辱高力士杨国忠所致,但也多亏这名士的身份救了他,如果他不是天下知名之士,恐怕早就被权贵所陷,任意加个罪名就能把他给杀了,因此他仗名士以显,得名士以保头颅,当名士有什么不好!”“诸葛亮高卧隆中,假如只想做个林泉之间的隐士,又怎能为世所知,正因为他参加名士之聚,他的才具始能为世所知,而得到刘先主三顾之请,所以名士与隐士不同,名士本就不是清高之士,祗是为名所驱役的一些才能之士,姨丈可能看不起名士,认为在长安俯拾即是,各大府第中都豢了一大批帮闲的名士,甥儿不否认这句话,但名士的流品也有高低,那些人没有立致百万的本事。”
卢方叹了口气道:“十郎!无怪有人说你辩才如泻,口舌之利,无人能匹,我算是领教了,我还没说几句话,你却把我还没有说的话都驳倒了。”
李益这才有点歉然地道:“姨丈,请恕甥儿放肆,甥儿并不是在你面前卖弄口舌,而是向你解释长安之名士不可轻视,甥儿志不在以名士为终,也看不起这些人,因为此辈中不乏有才无品之辈,但是这些人却有左右清议之力,他们本着魏晋清谈之遗风,很有力量,谁都惹不起他们,大人想必也听过甥儿初到长安后不久,就因为霍王太妃排侧之事,甥儿为了不平而与霍王府颉颃的事情吧,甥儿之所以敢不避权贵,且就是为了有那一大批名士为后盾。”
他觉得这是个机会,正好把霍小玉提出来,因为这是一件无法避免隐瞒,必须提到的问题。
卢方果然道:“听到了一些,而且听说你现在还是跟那个女孩子在一起!”
李益道:“是的!霍氏小玉孤苦无依,以身相托,甥儿义不容辞!”
卢方道:“将来是如何了断呢?”
李益道:“霍女但求身有所依,此外一无所求,因此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卢方沉吟片刻道:“你跟英儿谈过没有?”
“谈过了,就是那位希厚兄提出来的,他为了打击甥儿,才故意提起这个问题,却没有想到自己挨了一个钉子。”
卢方笑了道:“十郎!这些地方我简直佩服你了,我那个女儿我很了解,她似乎没有多大容人之量,居然会对这件事毫不在乎,连她都不在乎,我还多管什么闲事呢?不过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在迎取英儿一年后再把人接过去!未娶室先立妾似乎是本末倒置了,让人还以为我卢某的女儿是嫁不出去似的”
这使李益感到很为难,因为他这次来,已经答了霍小玉接她一起到郑州去的。
卢方这个要求并不过份,使他很难推托,可是对霍小玉又将如何交代呢?
略略踌躇了一下,李益觉得目前无须决定得这么早,且不必拒绝,一切都含糊答应好了,因为问题不是在卢方而在卢闰英身上,只要把卢闰英那边敷衍好了,任何承诺都作不得数的;因此他很技巧地道:“家母要甥儿前来,是取得姨丈姨母的首肯,然后她老人家还要亲来求姻,有什么吩咐,大人一并跟家母说好了,她老人家无不答应的。”
这不是一个肯定的回答,然而听起来,似乎完全答应了,而且比卢方要求还多。
卢方显然十分满意,含笑执着他的手,因为他们是边谈边行的,这时也走到了大厅了。
盛宴早备,客人也在一边书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了,卢方把李益为他们一一引见。
这三个都是当朝炙手可热的红人,有的却是初会。有的是以前在酬酢的场合见过一面,但也祗是匆匆一晤而已,因为李益的交往还打不进这个圈子。
席中门下省王侍郎是正二品大员,以唐代官制,也算是入阁,够资格称相了。
李益这些地方很得体,他管王侍郎,称阁老,自己却没有称卑职,而以小侄自称。
这显示他与主人的关系很近,也是向那三个人套近乎,藉以避免官场的拘束,也表示了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别的年轻人而言,这似乎比较托大,但是李益有资格托大,他的大伯李揆是这些人的前辈,他的姨丈卢方也在座,表现得过份谦卑,反而令做主人的卢方不好看。
卢方很满意,这个年轻人的应对进退恰如其份,使他感到很光采。
肃客就宴。菜很丰富,但宾主吃得很少,这餐饭本来就不是为了享口腹之欲,主要的是谈话。
谈话内容也着重在那次诛杀鱼朝恩上面,因这是一件大事,这几个人得以走红于当今全是由那件事而起的,只是他们都未曾参预,虽已由傅说中听过一些情形,到底语焉不详,因此他们问得详细。
李益说得也详细,从汾阳王召宴,帝驾与鱼朝恩闯席,到如何诛了鱼朝恩,点滴不遗。
口才好,记性也好,连席中客人说过的话,以及任何一个小的情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身经其事,而且又是主谋者,总成其举,整个情节在李益口中说来,自然比谁都详尽,因为有些事是他与黄衫客,贾仙儿,贾飞等人暗中商量,连其他身经其事的人,都不会比李益更清楚了。一段故事说完了,菜上了五六道,却只放在面前凉着,没人动一下,倒是添酒的人忙个不停,因为每个人都是听到紧张处就忍不住举盅喝一口,胡里胡涂,谁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
王阁老首先道:“老夫听说鱼朝恩一身气功,有刀枪不入之能,怎么会轻易被诛了,原来是世兄请得三位江湖中的高人来诛奸,难怪能一举成功了!”
李益笑笑道:“阁老明鉴,小侄虽与此等高人为友,却也不相信血肉之躯真有能御金刃之轫,但那天却不能不信,要不是那天贾飞兄先用网子把他给网住了,跟着黄衫客再以沸油浇下去,恐怕还是无法诛却此獠。”
卢方笑道:“湖海每多异能之士,这倒是有的,下官在河西接获圣上密旨,物色勇士以为诛奸之用,结果我找到了两个胡僧,下官也亲试其技,他们确有斧刃加身不伤之能,只是没有机会用上。”
尤侍郎笑道:“这么说来竟是李十郎掠了大人之美了。”
卢方笑道:“这倒不然,鱼朝恩奸狡异常,下官觅妥人选之后,曾专遣密使来京,圣喻说暂时勿遣彼等来朝,因鱼监耳目密布,胡僧又长相奇特,碧眼朱髯,容易引人注目,稍有异动,反而提高他的警觉,而且照敝甥的叙述看来也奈何不了他,这两个胡僧虽然身强力大,行动却十分笨拙,角监身轻如燕,恐怕反为所乘!”
王阁老抚髯笑道:“鱼逆就是仗持着身怀异能,所以才敢孤身犯险,而且在他的私邸还养着不少奇技异能之士,那天到汾阳王府赴宴,他已经微有知觉,恃着艺高胆大,不以为意,诛逆虽然成功,但是老夫以为最高的还是那位贾氏夫人预先请得御笔亲谕,赦了那些人的附逆之罪,再把他们带着远离京师,才是釜底抽薪之计,否则鱼逆虽诛,京师朝臣中跟他通声气者不少,为求自保,会同其所蓄爪牙作起乱来,祸患较之数十年前,安禄山陷京尤为严重,那次是变由外生,长安已经有了准备,圣驾尚能在匆促中西行避乱,而一些忠心朝臣,也还来得及在灵武拥太子监国勤王,这一次变生肘腋,谁都没有准备,连国本都将为之动摇了。”
这番话是李益都没有想到的,听了后一面连连称是,一面却又愤然道:“可是有很多人居然不明就里,在事后追索逆党时,还怪黄衫客伉俪庇护逆党。连小侄都受了牵累!”
王阁老笑道:“圣上是十分清楚的,只是无法明谕而已,事后老夫受命,对那些人一一晓喻,不是寝息了下来,再也没人追究了吗?”
尤侍郎不明就里问道:“圣上为什么不明谕呢?”
王阁老一叹道:“苦就苦在无法明谕,当时忠奸未辨,朝廷的虚实只有几个人清楚,如果明白说了,朝廷的实力如此薄弱,那些奸党有些奸象未露,很有可能又乱了起来,那次朝廷以雷霆的霹雳手段,猝然行之,把他们都镇住了,不敢妄动,然后再慢慢一步一步地清奸肃宄,把他们的实力次第瓦解,这一点卢大人是很清楚的,光是外藩就在这半年撤换了九个人,直到不久以前,才算尘埃落定,尽扫奸逆,也才把卢大人内调视事”
尤侍郎道:“只是委屈李十郎。如此大功,却一无封赏,还要受到牵累!”
李益笑:“这个小侄倒不在乎,而且郭老千岁也对小侄说过了,叫小侄忍耐一二,鱼朝恩把持朝政多年,蒙冤受屈的人太多,朝廷既有不能明谕的苦衷,又不能不让他们舒发一下积怨,所以必须要小侄受点委屈的。”
王阁老道:“贤侄,你的功劳是不小,圣上一直惦念在心,也确曾有意奖擢,只是有些人说话阻梗,也很难驳斥,他们说贤侄居间谋画除奸,只是因缘巧合而已,如果功归贤侄一人,其他那些准备多年的人就太吃亏了!兵部于尚书就举了个例子,他说譬如一株异果,很多人都在努力栽培灌溉守护以待其成实,摘献圣上,但是因为时机未至,大家都在等待着,那知就在将熟时,被一个不知情的人伸手摘了下来,进献圣上,领了全部的功去,岂不令大家空忙了一场!”
李益听了心中一动,才知道是自己无意间树下的敌人,于尚书职掌兵部而偏好文事,公余之暇,吟哦自乐,却又不甘寂寞,还热衷于把这种快乐分给别人,每有酬酢,总是要念两首新作以娱宾客。
诗不错,颇具古意,每多奇句,只是案牍劳形,没功夫认真推敲,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习性已成,李益倒不是对此老有何成见,却偏偏有几位于尚书的门生,把他的诗奉为圭皋,尊为词宗。李益初到长安,还不明内情,在一次酬酢上,气不过那位弟子飞扬扈跋,目中无人之态,于是引经据典把十首古风挑出了二十几处用典之失。
这一次事件对李益而言,倒是利害参半,因为他固然封住了那些家伙的嘴,使得在以后的酬酢上再也听不见于尚书的新作了,也得罪了一些人,但李益的才名也是因此而着,大家都知道了李益的多才博艺,文名因此而传,而李益的诗稿也被很多人求去,在长安市上流传开来。
于尚书风度很好,没多久就写了一封信向他道谢指正错误,在很多场合也对这位年轻人很推崇。
没想到却在紧要关头,给他来上这一手,这使李益深深地体会到处世不易。
自己虽然绝顶聪明,但是跟这些老手一比,还是棋逊一着,于老儿没有即时翻脸,而且还对他多方称颂,博得了一个谦逊的美名,一直说李益的好话,在紧要关头挑他的毛病,不仅显示了他无私的胸襟,避免了报复的口实,而且也加重了他评议的力量。
在这一瞬间,李益有着被人打了一记闷棍的感觉,而且还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阅历太差,处世仍有天真的地方。
因为在那件事之后,他自己对于尚书的胸怀也十分推崇。言谈之间,都表示出崇高的敬意。
那知道这正着了人家的道儿。
如果李益仍是一直在批评于尚书,甚至于造成水火不容的局面,倒还好得多,因为于尚书说他一句坏话,听的人至少会有个疑问,是不是在报复?
即使他批评的是十分的事实,也只有六分的力量,现在他已把于尚书捧成个最受尊敬的人,人家打他一巴掌,就是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李益开始体验到笑里藏刀这四个字的真义,他也学到了在官场中攻击对手最有力的手段了。
要打倒一个人,不要把他置于敌对的地位,必须先成为他的朋友,取得他的信任和尊敬,然后看准机会,认准要害,一下子打下去,使对方爬不起来。
这一刹那的心理转变,对李益的一生非常重要,甚至于对他的一生都是莫大的关键。
因为他忽然发觉到宦海的无情与冷酷,简直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信任的。
但是在表面上,他却不动声色,只是笑了一笑道:“于老尚书为官立朝都有方正之名,说的也是持平之论,不过举的这个例子却有欠妥当,因为那次举事不是小侄等无意间碰上,而是圣上亲自找了来的,朝野既有万全之准备而圣上却猝然以此重任,见托给几个素未谋面,从无深知的江湖人,显见得必有十万火急的理由。”
尤侍郎忙道:“是的!所以事情的发生,大家都感到很突然,除了郭秦两府的家将外,别的人一无所知,想起来也实在危险,幸好是成功了,万一失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圣上一向持重,不知道何以会有此行险之举?”
李益笑道:“天有不测之风云!”
几个人都不明白,王阁部道:“贤侄这话怎么说呢?”
李益道:“这是对于尚书的那个比喻而言的,那一枚异果虽由很多人辛勤培育灌溉呵护而成,但是大家都没把气候的突变算在里面,这一枚异果并不是在将要成熟时被小侄恰好遇上,顺手摘了以献的,而是在大雷雨的时候,小侄与那几个江湖朋友,拚冒雨淋雷殛之险,撷取以献的,事前我们虽然未会参与培护之辛勤,但是,时机不可能有待其成熟,如果不是我们及时而为,那大家的辛苦就是白费了。”
卢方道:“十郎,你再说详细一点。”
李益道:“详细的情形甥儿不清楚,不过圣上在召见甥儿,提出此举时,甥儿认为过于冒险,不可造次,圣上却说事在必行,再拖下去。恐怕就难以挽回了,因此甥儿想圣上既非好事行险的人,却毅然作此孤注一掷之决定,必然有不可延待之急要。”
王阁老连连点头道:“说得对,各方面的情形,已经启鱼监之疑,也在加强部署,那时正是岁首年节,休朝庆贺,只等年事一过,鱼监就要先发制人了”
卢方忙问道:“相爷你是可知道他要作何行动?”
王阁老道:“详细的情形,由于鱼朝恩身死而无由得知,不过由几名鱼党从逆的口中侦知,鱼朝恩准备在二月初二复朝时,密令镇边的心腹党人,谎奏边警,然后把近畿几支忠于皇室的重兵,外调镇边,再以所领之神策军入替,设若此举成实,则京师邻近诸县,尽入掌握,其事更大不可为矣!”
尤侍郎道:“边廷烽警,也可以谎奏的吗?”
卢方叹道:“何须谎奏!边乱至今未靖,蛮狄胡夷,抗命骚境,几乎是日有所起!”
王阁老惊问道:“边事如此之糟,怎么朝中一无所闻?”
卢方笑道:“朝廷制胡之策为禁其集结,所以分化其部,成为许多小部族,各册立为藩王,虽百十人之部,也以王册封,数里之地,也许为国,所以这些小变乱,不足为患,同时还暗中策动他们的部属时起叛乱,让他们自相攻伐,变生不已,乃无力寇我中原了,残败的兵卒,百十为群,奔窜逃避扰及边民是常有的事。边境的守将镇得住,就不必烦渎朝廷了,但真要渲染其事,说成边乱,也未尝不可,鱼朝恩这一着相当厉害,幸而未成事实,否则鱼党势力,遍及京畿,除他就难了,相爷这个消息是从何而得知的,倒是不可不防。”
尤侍郎道:“对呀!目前鱼朝恩的残余势力并没有清除,只是有的人跟他只是稍通声气,并未交往密切;而且多半是边关守将,为恐生变,不便加以追究,可是,这种情形却不可不防,以免死灰复燃,刻下禁军已由汾阳王的两位世子统领,但是,新拜的枢密使刘迪是前逆刘希暹的侄子,仍然是宫监,鱼的旧党,多半在他的手中”
王阁老一笑道:“刘迪这家伙不必担虑他,鱼朝恩的那计划就是他告的密,圣上大概也就是听见了这个消息,才决定了紧急行险之举,因为那时军命符节,都在鱼朝恩手中,调动军力,他是绝对有权利的,刘迪的这个枢密使也是靠着密告而得的,目前我们也动他不得,倒是李贤侄所举的理由很充分,下次于老儿再发狂论的时候,不妨顶顶他,这老儿狂得很,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接下去的谈话,就是他们在朝廷中的权柄之争的许多细节了,李益听了没多大兴趣,而他们因为李益在座,也多少有点顾忌,李益很识趣,未待席散,就称醉告退。
卢方因为话还没有谈完,倒也没有强留他,但只要他歇一下,看样子回头还有话要跟他说似的。
出了大厅,李益吁了一口气。他心中突然生出一种落寞的感觉,对自己的未来,也深深地感到格外的沉重。
今天这一席酒,使他对长安的情形又多了深一层的认识,来的这几个客人,可以说是当朝炙手可热的权贵,但是李益发现他们一个个都很浅薄,他们的地位似乎是完全靠着排挤别人而得到的。
而且他们也不是完全能把握着朝政,最多只是很多势力圈子里的一个较为强大的,但不足以强大得能完全排除掉别人的势力。
一个长安,代表着整个天下,上而一个皇帝,底下就是那么东一撮人,西一撮人,各自把持着一部份的力量。
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是个绝对有权威的人,要受着这些小势力的牵制和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党,李益知道,要想插进这一个党是很容易,因为他们已经把他视为心腹了。
但是,值得吗?雄心万丈的李益,对于这一部份的势力是很不甘心的。何况这一部份势力还不会属于他,在这一个圈子里,他即使不排在最后,也排在很后很后,除了在厅上的四个人,还有很多比这四个较低的人;李益的运气很好,但也祗占了个正六品的主簿缺,而里面的人都是正二品或从二品的大员了。
六品到二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很多的人;还要爬很长的日子,超越过很多的人。
娶了卢闰英,成了卢方的女婿,也许会爬得快一点,但是仍然要很久很久,至少是十几二十年后才能挤到跟这些人现时的地位。
在以前,李益或许会沾沾自喜,很高兴地接受了,二十年而登堂入阁,在宦海而言,已经是平步青云了。
可是现在,李益却不甘心了,他在皇帝心目中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为朝廷建过大功,在长安有了文名,这些都是他不甘雌伏的原因,何况他深入接触后,才发现这些身居庙堂的重臣要员,并不是如幼时所想像的那么神圣,那么了不起,谈吐、见识,都比他差得多。
李益考虑了很久,斟酌着要不要跨进这个圈子。
因为这是必须慎重考虑的事,踏了进去,他就成为他们的一党,可以得到照顾,但也会引来了猜忌──别的党人的猜忌打击──那是必然的现象。
不过李益对这一点并没有列为最大的顾虑,凭自己的能力,很少会被人抓住把柄,逮住破绽,而且凭自己的交往,也可以得到很多外援,像郭氏兄弟、秦朗等人,都是说得起话的人,因此,助力是大于阻力的。何况这一个圈子在目前还是掌握实权的有力人士。
可是李益稍作深思后,还是决定不加入进去的好。
这个圈子所能掌握的权力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何况宦海多变,这些人又不见得能永远抓住权,一旦表明了立场,就是身有所属,未得其利而身受其果,那就很不合算了,他忽然想起了李白的遭遇。
李白怀才不遇,虽然文名早着,却在京试时受到了杨国忠与高力士的凌辱,这不是高杨二人不识才,而是投错了人,他不该受贺知章的保荐,高力士与杨国忠并不反对李白,而是把他当作了贺知章的党人,故而才打击他。
设若李白投向高杨之党,那一定会立刻金堂玉马,不过李白的生性耿介,这是不太可能的,但他只要以名士的身分游宦长安,不偏向那一边,也会受到相当礼遇的。
高力士与杨国忠是小人,但非无才,否则玄宗皇帝也不会点他们为拔才的主考了。高杨二人固然是存着私心,多擢拔自己人,但也不会一把全收,多少还要选拔几个真才的。
以青莲之才华,何患不能脱颖而出呢?就因为他是贺知章荐举的,反倒害了他。李白的才华越高,越无法出头,谁也不会在敌对的圈子里把人才捧出来的,谁也不肯干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傻事。李益已经知道是于尚书在捣自己的鬼,而听王阁老的口气,似乎跟于尚书是敌对的,如果参加了他们这个圈子,于老儿一定攻击他更厉害了。
坐在书房,李益在心中把这些问题、利害,前后都考虑了一遍后,深深地又吁了口气。
卢方留他夜谈,八成是为了这件事,当他当面提出来时,他如何拒绝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后,李益笑了,他不但有了推托的理由,而且还想出一个打击于老儿的绝妙计策。
李益得意地笑了,在心里自言自语:“于老儿,别看你是堂堂兵部尚书,也别以为你老奸似鬼,千不该,万不该,你惹到我李十郎的头上,总有你好受的,心机耍到我李益的头上,我少不得叫你剥层皮!”
一面笑,一面盘算着,把事情又作了详细的策划,把措辞都想妥了,才听见前厅招呼备车。
这是席散了,李益整整衣服,书房门口人影一幌,却是卢闰英溜了进来。李益是一怔,卢闰英笑着道:“君虞,你好神气,一顿酒把几个老家伙吃得满口交赞,他们准备调你回来,把你安在门下省任差。王老伯说,不出五年,他至少把你升到给事中或谏议的位置,那是正五品上的缺,十年之内,包你一个正四品上的侍郎。”
李益淡淡一笑道:“你怎么知道的?”
卢闰英道:“你们在厅上高谈阔论,我在外面听着,你进来书房,我急得就想过来,可是必须要通过大厅,只好忍着,但也有收获,我听见了王老伯的打算,爹送客出去,我就先过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了,王老伯在门下省是独当一面的红人,他的保证倒是靠得住的。”
李益笑道:“我知道他的保证靠得住,只是我的兴趣不高,十年才巴个侍郎”
卢闰英道:“君虞,你别不知足,新科进士,十年能跳到侍郎,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那位尤侍郎是天宝年的进士吧,苦爬了廿多年,还算是一帆风顺,也不过在户部上占个正四品下的侍郎缺,这是因为你有功于朝廷,便于讲话,也可以力争,如换了个人,就是有心想提拔你,也还是没办法,现在是太平盛世,凡事都得一步步来,不过就是在乱世,也只是武官升得快,文官出头本就难”
李益笑道:“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栽培之心,这是一份厚情了,我没兴趣进门下省,再高也爬不过王阁老去吧,他自己也不过是正二品上的侍中,即使入了阁,也只是赢得个阁老的称呼而已,因为官制所限,到了这个地位就算到了顶”
卢闰英道:“难道你还想爬到一品大员的位置上去,全朝也只得一个,轮不到你的”
李益道:“我若是进了门下省那是绝对轮不到的,从来一品丞相都是在尚书省里提选拔升的!”
卢闰英道:“是啊,爹说过,真要做事,还是进尚书省好,六部里任何一部都能有表现的机会,因为那是真正办事的部门,可是尚书省里他们帮不上忙,而且跟他们作对的人特别多。”
李益笑道:“他们帮不上忙,有人能帮上忙。”
卢闰英道:“谁?你在尚书省里有靠山?”
李益道:“没有,尚书省里的靠山不够硬,我的靠山是当今皇帝跟下一代皇帝,今上是答应过我的,太子殿下那儿我已经叫郭家兄弟跟秦朗为我铺了路,现在他在当太子,吃喝玩乐,我不便侍候,等他登了基,真正要人办事的时候,再把我荐上去,就是我大展抱负的时候,所以这门下省是万万进不得的。”
话才说到这儿,门口有人接口道:“说得好,我也认为进门下省没出息,但是王阁部一片热衷,我也不便推辞,不过他许的条件的确优厚,十郎,你要考虑一下,他”
卢闰英忙道:“爹,我已经告诉表哥了。”
卢方笑骂一声道:“我就知道是你多嘴,你又在厅后的屏风下偷听我们的谈话了!”
卢闰英笑道:“是您叫我听的,您记性不好,经常左耳进右耳出,怕漏了什么,是要我帮您记住的,您以为我喜欢听啊,坐在屏风后面,连咳嗽都不行,脖子又酸又痛,那个罪可难受了!”
虑方笑道:“今天你可不难受了吧,十郎的事,你比爹的事还关心呢。”
卢闰英不好意思地低头道:“那是娘关照的,她就是这么一房娘家亲戚,那我自然该关心些。”
卢方笑道:“你母亲娘家的亲戚多着呢,此十郎更亲的也不少,可没见你这么热心过!”
卢闰英道:“但就是李表哥有出息,爹!你别挑眼儿行不行?你再这样女儿以后就不管了!”
卢方还是笑道:“你管也管不了多久了,我已经跟十郎说定了,过些日子,接你姨娘上长安来下定,这下子可称了你的心了吧?”
卢闰英满脸飞红,但是她的眼睛里却透着喜悦的光辉,忸怩了一下才道:“爹,你实在不适做京官的,到长安已半个多月,你还是没弄出个头绪来,虽然帮你留心着,我也只能是在屏风后面听听,帮你记着一点儿,有些事我根本弄不清楚,表哥对吏情熟,脑筋又灵活,更可以直接为你分劳拿个主意,我可不是全为我”
卢方笑道:“好!好!就算是为我老头子,多偏劳你姑奶奶了,行吧!”
语毕又朝李益笑道:“这丫头倒是真帮了我不少忙,机密事我都是约了人回家谈,多亏她帮我提醒着,我也不是真胡涂得连话都记不住了,只是想得没有她周到,有很多事我一时没想到,别人开了口,我几乎要答应了,多亏她找个藉口叫人来打个岔,我才没上了人家的圈套,因此说老实话,我真还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因为有些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她要是出了阁,我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
李盆笑道:“甥儿真没想到表妹还是大人的参赞。”
卢方道:“跟你比起来,她是差远了,只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姨娘是从不管事的,我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倒真有点舍不得嫁出去,因为她再不行,总也是我的女儿。
绝不会出卖我,所以有很多事。只有她还能为我分点劳。”
李益笑了一笑,他知道所说分劳的事,必然是不能让外人插手的事,这位姨丈官做得不小,官声也还可以,但是看他家中的排场,绝不是光靠一份俸禄所能支付的,自然会有些额外的收入。
千里为官只为财,这倒是无可厚非,祗是李益心中又提高了一丝警觉,亲可以攀,却不能走得太近,更不能挤进他们这个圈子,因为他们中间有个工部的侍郎,而以他们所能涉及的范围,也以这个部门最为接近。
中书制议,门下审议,而后交尚书省执行,这两个省权高而不实,因为他们不经手。
但是工部跟他们的关系最为密切,禁苑的修建,皇陵的营建,以至河道的疏通,每年耗币亿兆,该如何动用以及轻重先后可否,这两者的权限也最大。至于军国大计,他们只有参议的份,说不上什么话。尚书省下吏兵两部的政事是独立的,刑部上有大理寺。户部度支,另有一个体系。礼部是个闲衙门,他们管得到,却没兴趣多管。
唯一有好处的是工部,三省分立,互有监督,立法本旨很好,但是如果三省协同一致,未尝不是一条生财之道。
工部经办的侍郎是肥缺,但必须养肥那另外两省的人,才能够太太平平地肥。
李益对个中利害很清楚,但是想得更远,树大招风,肥肉是人人想吃的,吃不到眼红的人更多,因此这一部也常出事,而且倒下一个,牵出一堆,所以他别有深意地一笑道:“姨丈,您初任京官。政情不熟,凡事都宜小心,自来工部任上,人事异动最大,风波是非也最多,大人新膺宠命,代天监政,可不要被他们给扯进去了。”
卢方有点讪然地道:“我知道,所以我不轻率作决定。”
卢闰英道:“我也是这么想,所以我希望表哥能调京任职,替爹照应着点。”
李益道:“表妹,我就是为了避嫌才请求外调的,否则我早就当东宫侍读或是东宫舍人去了。”
卢闰英一怔道:“那王老伯的意思你不会考虑了?”
李益道:“是的,他根本也是顺水人情,我又何必去领这份情呢,依他为靠山,还不如走太子的门路了。”
卢方道:“这也是,可是我倒是的确要你帮忙,而且也免得英儿嫁远,在一起总归有个照应。”
“甥儿也不想一直在外面,而且中书门下两省,权重而事简,因为都不是直接经手,真要甥儿尽力的话,倒不如在尚书省更方便,三足都稳了,才能鼎立不倒。”
卢方道:“好是好,只是不便为你活动,王老不是说过了吗?兵部于老儿正在跟你过不去!”
李益忽而一笑道:“大人对此老观感如何?”
卢方道:“我个人跟他没有恩怨,只是我在节度使任上,层次上是受他节制,内调中书,在属次上似乎他反而要受我节制了,虽然过去他管不到我,现在我管不到他,但是他总是有点不开心。”
“这个人器度很窄。”
“可不是,但是这人很高明,他要攻击一个人,可以先捧上对方一大篇f然后抽冷子来上两手狠的,因为他主掌兵部,经常要入宫在御书房与圣上密议军机,所以他奏对之际,就可达伤人的目的,不必形之奏本,所以有很多人受了他的中伤还不知情,一直把他当作正人君子,因为他在背后攻击人的时候,一定在外面说那人的好话。”
李益笑道:“这一手是太阴了,不过这种做法瞒不了人的,总有一天会被人发觉的。”
“那当然,可是无凭无据,有些人虽然知道吃了他的暗亏,但也不敢到圣驾面前去查问是否听了他的密告,因此只有吃暗亏了。”
“有关甥儿的事,王阁老又怎么知道?”
“圣驾准备要启用你的时候,王阁老也在旁边伴驾,闲谈之下,圣上提起你,说你的才华不错,未可久置闲散,要殷天官看看有那儿可以安插你一下,结果他就开口了,说你恃才傲物,对长上先进不知恭敬,经常出言诮讥。无论放在那一处,都难与上宪相容。那时入阁的几位与你都没什么交情,虽然没人附和他,也没人为你辩解,倒是圣上说了你两句好话,讲你才华是有的,也许锋芒过露,不知收敛,等历练一阵后,尚不失为国家栋才,他才没再开口了。后来大家稍稍得知你在平逆诛奸一案中的功劳,倒又没人敢用你了,谁都怕被你挤下去,因为你进了那一部,自然是在那一部上晋升。”
李益笑了一下道:“王阁老倒不怕。”
卢方笑道:“他不是不怕,而是他今年已八十高龄,最多再干个十年吧,不死也必须告老了,而十年之内,你爬不过他去的。”
李益道:“于老儿既是这么不结人缘,想必对大人与王阁老等人也不大投契吧!”
“是的,他那人跟谁都处不好,因为他连自己最好的朋友都能放暗箭,弄得谁都不敢亲近他,也不敢得罪他。”
“怎么没人想把他请走的?”
卢方笑了起来道:“谁能做到这一点?真能做到这一点,真是功德无量了,但是他帝眷颇隆,又是两朝老臣”
“身为兵部尚书,却听任鱼朝恩持权凌主,这一点就是他最大的过失。”
卢方苦笑道:“这个题目可做不得文章,连圣上尚且受到挟持,又何况是臣属呢?京官的家人老小都在长安,鱼朝恩手绾虎符,掌领禁军,谁敢逆他之鳞,就难保一命了,圣上对这一点倒是颇为体恤,而且在这个题目上动起大狱来,恐怕满朝文武,加上许多公侯王爵,要去掉一大半,朝廷不会这么做的。”
李益笑道:“但是有别的方法叫他自己下台的!”
卢方不禁一震:“十郎,你有什么方法,这可千万造次不得,他那人器量狭小,搬不动他,惹他衔恨反击,那可就麻烦了。”
李益笑道:“甥儿要动他,就一定会叫他无颜立朝,而且这也是推辞王阁老盛意的一个办法,当然也是为甥儿自己进尚书省的一个机会”
卢方道:“你先说说看。”
李益道:“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公开的酬酢上揭开他的伪君子面目,引起群起而攻,把他反覆无常的手段,公开出来,这样一来,纵使他自己不卷铺盖,至少在圣上面前说话也不起多大作用了。”
卢方道:“问题是你能做得到吗?”
李益笑道:“正面做自然不容易,但不妨侧面来一下子,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王阁老还记得那天有些什么人在旁吧?”
“当然记得,三省首司,各部尚书,中书省的左中书令韩阁老也在”
卢闰英道:“怎么中书令也称阁老?要入阁才拜相。”
李益道:“三省首司,都是宰阁丞相,像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在武后时改为文昌左右相,门下省改鸾台,中书省改凤阁,因而有阁老之称,现时虽然恢复了三省旧名,但是只要是本朝的称呼都可以引用,而中书门下二省,在高宗时改右相左相,所以大唐特多丞相。”
卢闰英笑道:“爹现在是正四品侍郎,但却占了正三品的右内史令缺,等真除后也是丞相了。”
李益笑道:“不错!那时你就是相府千金了。”
卢闰英红着脸道:“你呢,难道不是相府女婿!既有个丞相伯父,又有个丞相岳父,难道还不光采?”
卢方笑道:“我倒不指望自己能拜相,位高招忌,而我又不善酬酢,倒是十郎胸罗庙堂之才,我只希望异日有个丞相女婿!”
李益道:“大人这个左内史令早已内定,真除就在不久,凤阁辅老就是指顾间事,甥儿要把于老儿去掉也是为大人打算,他那人心胸狭窄,早先位居大人之上,大人升到平位,已经引起他不快了,如果再高过他的头上去,是他无法忍受的事。”
卢方口中说得淡,内心极为热衷,李益的话打中他心事,忙道:“你说说看怎么个办法?”
李益笑道:“既然那天有很多人,想必他赖不掉,现在只要王阁老设法与会的人都请了来,在席中装作不认识甥儿,随便找个细故,跟甥儿顶了起来,把于老儿那天的话说出来就够了。”
“那也不见得能叫他怎么样啊?”
李益笑道:“于老儿平常行事谨慎,最多口角春风褒人两句,这次却犯了错,他也许是没想到甥儿日后会有那番遇合,为表示他的度量,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甥儿,只如此这般
就够他受的了。”
卢方大喜道:“妙,妙!那封信你还留着吗?”
李益道:“于老儿诗不见佳,一笔阁体字倒是苍劲有力,甥儿就留下来,只要看他信上的言词,证之所行,那等于是打他自己的嘴巴!”
卢方笑道:“行!你去把那封信找出来,明天我就把王阁老找到,后天就办,因为后天是王阁老夫人的寿辰,正好是个机会,明天我请王阁老来,再商量一下。”
李益道:“这不妥,甥儿不能跟王阁老多碰头,否则就是出之预谋了,好在甥儿是昨夜回京,今晨来拜望大人,那儿都没去,谁也不知道,大人可以跟王阁老等人明日早朝时约好私谈,别多提甥儿的事,以免让人知道他已经跟甥儿见过面。”
卢方道:“那倒不会,他们是到了我家才知道你来了,正因为王阁老要廷揽你,还特别瞩咐别人不要先说,因为风声先透,他就不便尽力了。”
李益笑道:“总是吵得像这一回事,因此王阁老再也没有延揽侄儿的理由了。”
卢方道:“纵有此心,也没这个胆子了,十郎,有人说你很厉害,那是你们李家的亲戚我还不太相信,现倒无法不信了,得罪了你的确是件很不舒服的事,因为谁都不知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报复。”
李益淡然地道:“侄儿为人一向如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惠我一分,我报以十分,人若倚仗权势,欺我凌我,虽贵为王侯,我也敢碰他一碰!”
卢闰英笑道:“这句话若出之他人之口,一定会被人目为狂妄,但是表哥却够资格这样说,因为已经有一家爵王被你扳倒下去了。”
李益笑道:“这可不敢当,我跟霍王颉颃,只是激于义愤,凭的是一个理字,至于后来霍王因受鱼朝恩牵连而贬黜,却非我刻意而为,我在为朝廷策划诛戮鱼朝恩时根本也没想到会牵连到霍邸。”
卢闰英笑笑道:“现在更没人敢得罪你了,因为还有一批身负奇技,高来高去的江湖奇人异士朋友,他们若是替你出头,直截了当,半夜来个飞剑取首,谁人不惧?”
卢方道:“这倒是实话,十郎,现在朝野对黄衫客、贾仙儿等湖野异士,都十分顾忌,当鱼朝恩就诛之初,他们把鱼朝恩所蓄的一些死士带走,有人上表朝廷,要求追索,那时大家还不太明内情,不知道圣上会亲颁手谕,赦免了那些人的罪,所以钉得很厉害,尤其是于老儿,闹得十分起劲,说什么平民草莽之辈,干预朝政,庇护奸党,若不加征讨,国家威严何在?圣上不便明言,就往郭汾阳老千岁身上推。那老儿又上表弹劾郭千岁,汾阳王很妙,也不如辩解,只是上了一本,责成于老儿以兵部尚书之职,统率天下兵马,推举他任意调精兵一支,前往追捕鱼逆,吓得他脸都白了,连忙说这是武将的事,兵部尚书是文官,不谙武事。郭老千岁很不客气,当廷指斥他说,既然知道自已是文官不谙武事,就少出些鬼主意,滥言征伐。这是他碰的最大的一个钉子。”
李益笑道:“那他不是恨死了?”
卢方道:“可不是,他恼羞成怒之下,反责郭老千岁身为元戎,领兵征伐是本份,不该往文官身上推,分明是有意翼护,说那些人多为郭府门客,郭老千岁责无旁贷。”
李益道:“这一口咬得很厉害,圣上怎么表示?”
卢方道:“圣上只是笑,大概与郭老千岁早有默契,有关那些事,概由郭老千岁掮当,所以不作表示,而郭老千岁更妙,也不作辩解,只说他怕死,惹不起这些江湖人,所以不敢请命,也不敢叫别人去送死,于大人忠心为国,十分可敬,想必是不怕死的,该如何征讨之事,请与兵部隶司员,好好研究出一个办法来,老夫竭力支持”
李益笑道:“这个回答更妙,总算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了。”
卢方笑道:“这算什么下台呢,郭老千岁一生戎马,数度征伐,天宝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势力那等浩大,郭老千岁以寡系众,只有贼军十分之一的兵力,亲冒矢石,身先士卒,终于平定了贼乱,立下汗马功劳,又岂是怕死的人,这分明是调侃他,于老儿碰了这个钉子后。当时忍气吞声,不敢顶撞,回家后,苦思十几天,又想出了多不利于郭老千岁的条款,写好了奏章,正准备上朝奏劾郭老千岁,那知还没有呈览,圣上那天就发表了郭府两位世子统领禁军的旨意,于老儿才知道其中必然另有隐情,连忙把劾章撤了回来。”
“那不是更为光火了?”
卢方道:“这自是难免。不过这老儿善观风色,惹不起的人,他就不惹了。”
李益笑道:“难怪他跟甥儿过不去,原来是把那股怨气尝到甥儿头上来,以为甥儿好欺负。”
卢闰英道:“他一定把表哥当作是郭老千岁一党的了!所以才多方阻挠。”
卢方道:“真是郭老千岁一党倒也好了,这位老元戎现在在朝廷里说话有份量,可是这些居朝的武官为了避嫌远讥,极少营私结党。”
李益道:“他对我说过,为了黄衫客与贾氏兄妹的事,他不便为我太出力,甥儿也不想借他的力量,我自己办得了的事,又何必要烦他呢?现在甥兄回寓去把于老儿的信找出来,大人明日跟王阁老商定后,甥儿再来听取回音。”
卢方答应了,李益见天交二鼓,夜分已深,不能久留,连忙告辞了。
(请看“第二部长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