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紫玉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王阁老与卢方却不这样想,他们急急地要排除于善谦,是有着本身的利害关系的,中书门下两者,虽与尚书并列三台,论地位似在六部之上。
但是真正掌权的还是尚书省,因为左右仆射,虽与门下的侍中、中书令等并为三台之首,一样的被称为阁老,但是实权却不如,相国之称,只有左右仆射可当之。
尚书省下属六部尚书才是真正的掌实权的,而六部中,尤以兵、吏、户三部。分掌军事、人事、财政三个部门,最受时重,王阁老掌门下侍中,卢方新进中书,说起来是入阁,勉强也可以冠个阁老之称,但绝不会有人称他们相国,那是尚书省最高长官左右仆射专有的。
即使是六部尚书,对中书门下两者,也是爱理不理的,王阁老一向是个闲员,卢方来了之后,因为帝眷尚隆,故地位稍受尊重,但他们六部间。有时行事亦不免会受掣,而于善谦对他们更是不肯买帐。
刘铎官拜尚书,地位不低,但长的是礼部,没多少实权,自然也不太清楚比中恩怨,这两个人对于善谦下台,目的绝不是仅仅为了李益。
苦在对刘铎无以明言,王阁老一叹道:“事情在寒舍发生的,而且老朽在接下于老儿的辞呈时,以为事已必成,神色之间并没有对他表示了太多的关切,他心里有数,一定会知道我们是合谋算计他的,只要圣上加以挽留,这老儿走不成,以后一定对老朽颇为噙怨”
刘铎道:“那不至于吧!”
王阁老叹道:“刘公,你不清楚我们之间的恩怨,这是一定的。卢公,看来我们要夤夜上高晖家里走一趟,务必促成此事付诸实行,打消圣上挽留之意。”
卢方也感到事态很严重,但又有点顾虑道:“这么晚了,我们去方便吗?再说高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王阁老道:“高晖在告辞时,曾经向老朽透露过一点他与于老儿结怨的秘辛,似乎还另外掌握着一些打击于老儿的证据,那倒的确是可以叫于老儿滚蛋的,只是他也没把圣上会挽留这个可能计算在内,所以你我要走一趟,促使他进行第二个计划”
卢方倒是很踟蹰,捉摸难定,刘铎很识趣,知道他们必然还有些私话要商量,于是就提出告辞。
王阁老只虚留了几句,跟卢方把他送到门口,忙又回到书房中,卢方忙道:“阁老,高晖另外还掌有什么证据?”
王阁老记起了高晖的嘱咐,本来想不说的,但是事关重大,还是把于善谦密告鱼朝恩。
致使高晖的父亲高应龙被害之内情说了。
卢方听了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应龙公为弟之故宪,他被害之时,下官已在河西上任了,所致手书,也有下官的一份,却没想到于老儿会告密!”
“他聪明得很。一方面通知了鱼朝恩,一方面又在圣上面前报备,当然理由是说得过,所以这件事告不倒他的,高晖用来打击于老儿倒是够了,因此我们该去跟高晖商量一下,叫他着手准备!”
卢方道:“只要鱼朝恩确曾把于老儿的密告信转给了高晖,这件事倒是的确可以利用一番。”
“这件事利用不得,但是有很多别的方法可用”
接口的是李益,他推门进来,二人都为之怔,卢方忙道:“十郎,你从高家回来了!”
李益笑笑,眼睛盯在那份辞章上扫了一眼,笑道:“阁老,岳父,两位可是在研究这份奏章?那还真不错,不但字迹端正有力,而且更难得的是没有引错一典,这大概是他一辈子写得最工整,作得最正确的一篇佳文了。”
王阁老叹了一声:“十郎,事有蹊跷,于老儿这本”
李益微笑道:“小侄知道,一个人被迫退致,而且多年的伪装为人揭穿,形将身败名裂之际,居然能有这么好的兴致,坐下来恭楷书录自己万分不情愿的乞养奏章,这份修养实在太了不起,几乎可以说是心如古井无波,七情六欲无动于衷的那种境界,胸藏海纳,而于老儿不会是这种人,也一辈子也到不了这种境界,因此对他的这番做作,小侄自然会往深处想。”
两个老的怔住了,王阁老表现的是无限的惊奇,卢方却是惊喜:“十郎。你想到什么?”
“他想利用这个机会,表现一下宝刀未老,纵然上了辞本,圣驾也一定会挽留的。”
卢方高兴得叫了起来:“十郎,你居然也看出来了!”
“是的,岳父,于老儿欲盖弥彰,他自以为得意,其实却愚不可及,所以小婿立刻到高府去向高侍郎揭穿此事,商讨一下如何另谋对付他!”
卢方吁了一口气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呢,我们正想追到高家去,把这个发现告诉你们的。”
李益笑了一笑:“岳父过虑了,小婿虽然不及二位大人这等老谋深算,但这点小小的障眼法还看得出的。”
两个老的对看一眼,都有惭愧之色,因为他们都没看出其中曲折,这还是刘铎发现的。
王阁老究竟较为关切,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今后地位的动摇或将结怨于于善谦,而他实在斗不过那只老狐狸。忙问道:“十郎,你跟高晖商谈的结果如何?”
李益一笑道:“小侄看出于老儿毫无辞意,而且颇有颉颃一番的企图,才赶紧去通知高侍郎,因此事利害关键最大的是他,人家一番古道热肠,好意拔刀相助。我们总不能叫他独受其累,再者他说愿一肩担承,自然另外还有所恃,小侄已要他早作准备。”
王阁老用袖子擦擦汗道:“是极,是极,可是十郎。你怎不先说一声呢?老朽等空欢喜了一场,及至发现了其中蹊跷后,又担足了心事。”
卢方也问道:“十郎,高晖怎么说?”
李益笑道:“小侄先不说,是让于老儿高兴一番,以为无人识得他的狡计而疏于戒心。
小侄见到高侍郎后,他却毫不在乎,说圣上仅管挽留好了,他有办法叫于老儿自己无颜留朝而坚持辞意,不过小侄看过他所握的证物后,发现这么做太过尖锐了,可以说是给人不留半分余地。倒不一定有效,因为于老儿既然在圣上面前预奏此事,可见已得圣上之默许,间接也是冒渎圣威,恐怕最后是两败俱伤,损人损己。诚为意气用事了。”
王阁老听得更紧张了,连连点头道:“是啊,老朽也想到了这一层隐虞,觉得殊为不智,可是如今箭已在弦,不发也不成了。”
李益笑笑道:“阁老放心,小侄行事向不倚赖别人,即使没有高侍郎相助小侄,小侄也有制彼之策。”
王阁老仍然感到踌躇难定,李益道:“小侄弄污奏章,仍是为阁老预留个退步,于老儿若是要追诘,阁老可以说在不慎之下弄污了无以呈递,所以才为他请了两天病假,另行缮誊,反正他目的在请辞,所以要去问问高侍郎,乃是看看他是否有更为高明的策略没有,既然他的办法并不太妥当,只可用作最后的关头作孤注一掷的打算,先不妨一试小侄的安排。”
卢方被蹙得实在受不了了,连忙道:“十郎。你就快说出来吧,你走了后,阁老乍睹辞表,一时没想到深处,辞色之间,把对于老儿的不快之处也表露了一点,因此于老儿已经想到这件事是阁老在合谋主动,阁老所担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晖还重一点呢。”
李益笑道:“那也没关系,阁老,于老儿没有要你在那一天把辞呈递上去吧?”
“那倒没有,不过明日他不去早朝,势必要替他把辞奏呈上的,否则圣上问起来,就变成我有意耽误了。”
李益道:“那就压他个两天,先代他告两天病假。”
“这如何使得,他可以否认,就变成老朽擅专了。”
李益道:“不会的。小侄故意安排叫他装出步履不稳之状,由令公子扶持回府,这是众目所睹的事实,这是不能否认的。再说小侄还可以要他自己写了委代告假的字据”
“他肯写这字据吗?”
李益微微一笑,走到书案前,濡墨握管,比照着于善谦的奏章,写了一张便条,拿给王阁老道:“阁老,这就是字据了,恐怕于老儿自己也无法否认不是他的亲笔。”
王阁老与卢方看了一下他写的字条,皱着眉头道:“这倒是有几分神似,但欠缺精神,不如他的字有力。”
李益道:“不错,但这是他抱病作书,理应如此才对,就算他要否认,阁老不妨将这张便条与这份奏章公诸群僚,让大家来辨认,谁都会认定这是他的亲笔的。”
卢方道:“这倒是,今天他是装病而退的,以他所表现的身体状况,绝不可能写出这一份精神饱满,笔力遒劲的奏章来。十郎,你这一笔仿人笔迹的工夫的确有两下子!”
李益再摊开于善谦以前写给他的书函道:“这是于老儿写给我的信,这上面的字迹跟我写的便条有九分神似,跟他的奏章相较。却只有六分精神。于老儿卖弄精神,书就的这份辞表,自以为得意之作,万没想到竟是他的败笔,所以这张便条阁老明日早朝尽可大胆地交班房签押,绝无问题。”
王阁老道:“就算压上两天吧,那又如何呢?”
李益道:“两天后,就得把辞表进呈了,不过不是这一份,而是另一份。”
他从袖中又取出一份奏摺,赫然又是一份辞呈,不过字迹显得软弱无力,而且内容也不同了,语多哀怨,用词晦涩,而且还有一两处小小的错误。
王阁老道:“这倒像是他平日所写的字迹及语气。”
李益将于善谦原书的奏摺上故意弄上了几点污墨笑道:“阁老把这一份留作纪念吧,于老儿一生中既然没有写过一篇完全没有舛错的文章,这一份奏章也不该见之于世,阁老以为然否?”
看见原表已经弄污了,吓得阁老脸色如土道:“这如何是好。万一于老儿找上门来”
李益道:“阁老可以规避不见。”
“如果他坚称不是他自己所书,另外再写一份呢?比较之下,岂不是就拆穿了?”
李益笑道:“不可能的,阁老想必听过王羲之兰亭雅集所修锲序的故事,那一篇序文书法之精美已夺造化之工,嗣后羲之曾刻意重书同样的锲序数帧,但是都不如在兰亭随意之作精神了,书法之道虽尚功力,但是灵感犹为重要,于老这一份奏章堪称杰作,但也只此一份而已,尤其在他连连受愚,神气败坏之际,绝不可能再有这种意兴湍飞之作了,而小侄所缮的辞表并无违背他原意之处,阁老留此原本为据。就是他告到圣上那儿去,也不见得能使阁老获多大的罪”
王阁老一叹道:“老朽也祗好如此了。”
李益笑道:“小侄另外还有一个安排”
卢方已汗透重衣道:“十郎,还有什么安排,你就快说吧;我们都快急死了!”
李益道:“高晖已经夜访今日赴宴与他相知且跟于老儿交恶的朋友,明天临朝之前。散布另一项传言,说小侄拿了于老儿以前致小侄的手书,在私室密诘于老儿出尔反尔,居心所在?于老儿羞愧难当,恐怕无颜立朝,这些话不必让太多人知道。但一定会很巧妙地传进宫里去,等到阁老将他的辞呈递进去的时候,上谕立定,于老儿纵然想反覆也没有办法了。”
王阁老这才眉开眼笑地道:“这才是万全之策,双管齐下,老朽就担些责任,也无所谓了!”
他望望卢方,两个人都深深地吁了口气,不过他们心中都有着一种难以言宣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来自李益的,他们有个相同的感觉,这年轻人太过于厉害,城府太深,计谋太工,本事也太大,真正要整起一个人来,可以把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境。
王阁老叹了口气道:“十郎,于老儿这一辈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得罪你,难怪去年你与霍王交恶,他被你控制得直咬牙”
李益也是在高兴头上,没有注意到两个人对他所生的畏意,笑笑道:“此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小侄处世无害人之心,但是也不能容人欺凌,人有舌如剑,我有笔如刀,如若有人掣肘,就给小侄来应付好了。”
这句话太狂,但是两个老人想到他所说士可杀而不可辱的那句话,用在这个地方并不恰当,而仔细地一推敲,对那个辱字,竟包含了很多的含意,而这个年轻人的确有这个能力--对任何人展开攻击的能力。
于是王阁老只笑笑:“十郎,这件事后,大家都知你的厉害了,连最狠的于老儿都被你扳倒了,还有谁敢来惹你呢?”
李益突然发现卢方与王阁老的反应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热烈,才知道自己的行事给他们心理威胁很大,忙道:“小婿这样对付于老儿,主要的还是为您,因为别人都是居朝多年,政务老练,不容易有什么把柄被他抓住的。您一直在外任,对京中持政之道还陌生,而于老儿性傲嫉宠,对您已有不满之意,很可能会找机会中伤您,至于他说小婿的那些话,倒是无关紧要。因为小婿在朝另有奥援,汾阳王郭老千岁与翼公秦邸,刻下在朝都有一言九鼎之力,他们要说句话,于老儿还是杯葛不了的。”
王阁老也觉得自己过于失态,忙笑道:“是的,卢公获此佳婿,日后居朝方便不少,老朽也沾光多矣。”
卢方这才开心了,两人相与哈哈大笑而散。
第二天早朝,王阁老果然只把于善谦的告假条子递上了,他也隐约地感觉到朝廷中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尤其是高晖那一班少壮派的廷员,似乎活动得很热切。
他很持重,在第三天把于善谦的辞章递进去后,就立刻悄悄私访于善谦,才知道这个老儿是倒定的了。
因为这老儿太自信,对人家的倾轧毫不知情,居然还兴冲冲地道:“阁老!是不是圣上托你带口谕来了?”
他似乎十拿九稳,皇帝不会放他去任的,所以不等回答,立刻又笑道:“高晖小儿,居然想用那个方法叫老夫下台,老夫就叫他得意去,等上谕下来他就知道了,叫老夫告老乞致,哼,那有这么便宜,他还不知道圣上正有意禅政太子殿下,正需要老臣来匡辅新主,而且朝廷内患虽除,四境夷狄却蠢然欲动,此时此际,圣上会放我走吗?”
王阁老见他一副志得意满骄横之状,心中又起了反感,把原先想倾盘相告的意思打消了一部份。
只是轻描淡写地道:“尚书公的摺子,老朽今天才呈上去。”
“为什么?不是说好了昨天呈递的吗?”
“因为尚书公是在寒舍与高晖交恶的,老朽颇为不安,所以昨天只替尚书告了一天假,想见到高晖后,为二位调解一番,可是高晖执意不允,老朽也无能为力,只好在今天把摺子递了上去。”
于善谦听了他的话,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老夫好好的何尝有病?阁老怎么可以擅自替老夫告假呢?你故意将老夫的辞呈压了一天,以利高晖小儿进行活动,阁老,这手法可不高明,我道你们都巴不得老夫早早去职,好拔掉一颗眼中钉。阁老,还早得很呢,以齿序而言,老夫还比阁老年轻了好几岁,阁老在没有乞致以前,老夫不会滚蛋的。等再度临朝时,阁老最好先想一番说词,免得圣上垂询起来,无以为答”
王阁老见他说翻脸就翻脸,也不禁动了气:“尚书公,别忘记你是在寒舍被扶着登舆回府的,大家都看见了你贵体久安,老夫代为告假一日有何不妥?再说尚书公的摺子上是称病乞致,自然要先有病才能像样子,无病呻吟,有意欺君,老夫可不能作这种欺君之举。”
究竟是宦海中历练多年的老手,抓住了小题目也能做大文章,于善谦如果识趣的,马上赔个不是倒也罢了,偏偏他自傲已惯,尤其是这几年来,周旋于权贵之间,备受尊敬,那里肯吃这一套,冷笑一声,道:“老夫是被逼得欺君的,好在圣上天裁圣明,看到了摺子自然会明白,高晖为了他父亲的死,对老夫一直耿耿于怀,圣上也清楚”
王阁老冷笑道:“圣上可不清楚,因为大家只知道高晖与尚书吵了一架,却没有听见他要尚书乞致,而尚书的辞呈是在跟李益密谈后才写的;朝议正在纷纷猜测李益有什么本事叫尚书公上表请辞。老夫把尚书公的辞呈遮上去的时候,圣上也以此相询,老夫以不知为对,不过总会有人知道的,圣上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奏辞如何,老夫也不得而知,因为李益与尚书公谈些什么,老夫也没听见,老夫是念在昨日尚书公驾临寒舍,为拙荆贱辰赐福之盛情,特来相告一声,告辞!”
他没等主人开口就走了,而于善谦也没有开口挽留,而且连送都没送,这倒不是他连这点虚伪的礼貌都不肯维持,而是他惊得呆住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掉进了一个陷阱中,一个很深的陷阱中去了。
因为他再也没想到那些整他的人。不在高晖那边着手,却在李益身上做文章。
李益是跟他作过一番密谈,这个年轻人实在厉害,他花言巧语,说高晖要如何对付自己的办法,那些理由并不足打倒自己,但李益又劝自己何妨将计就计。上一封辞呈,先安住高晖,以表示做长辈的谦让胸怀。
“以尚书圣眷之隆,倚重之处尚多,圣上怎么样也不会放尚书公走的。辞表递上去,圣驾必定会挽留,召见时尚书公再说出是高晖所不肯容,圣上必然会问缘故,尚书公故意不说,让别人代尚书公去说,那时圣上深知尚书公隐恶扬善。谦让的胸怀,岂不是更为敬重尚书公,以后如若有人进谗,反会自取其辱了。”
这番话把于善谦说动了,何况他还真有点怕,因为他知道皇帝的耳根子软,喜欢听些背后话,以此为据,才作为他的知人之明,让臣属歌颂几声。
于善谦摸准了皇帝的脾气,才能浮沉宦海数十年而无往不利,如果高晖真的在李益身上做文章拿着自己的那封信,岂不是让皇帝知道他是个挟嫌报复的小人。多年的名誉。就毁之一旦了。
李益一面在于善谦面前后悔不该把信带了来让高晖给捞去了,一面劝他虚应故事稳住高晖,等自己把信要回来,当面毁了,使得高晖再也没有证据。
当然李益的技巧很高明,说早年狂妄无知,得罪了于善谦,至今耿耿难安,只希望在这件事上为于善谦尽点心力,以后还望尚书公多予成全,虽然高晖也答应李益提拔他,但是比较起来,似是尚书公在圣上面前说话有力。
于善谦不相信李益会如此真心地敬仰他,一直到李益说了这番话才欣然而喜,他看准李益是个热衷名利之徒,倒向他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为了这个理由,他接受了李益的安排,心情一高兴,下笔也有力了,把一封辞表写得润圆光致。
吐辞若珠,忠贞跃然,心中更得意,就凭这份才气,皇帝也舍不得放他休致的,所以他回家后,还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
等了一天,李益没有来访,他虽然有点担心,但还不在乎,王阁老来了,他还以为是带来了皇帝挽留他的口谕,充满了信心去接待。才发现事出意外,王阁老一走,他坐立不安,立刻叫人去打听,居然问不到一点消息,他更感到不妙,别人不肯告诉他详情,是认定他必倒无疑。
连夜到部里。调出王阁老为他告假的条子,如遭雷击,因为他认为这笔字很像是自己写的,却又绵软无力,显然是有人摹仿自己的笔迹在捣鬼。再一问书吏。才知道廷议相传,说他被李益逼得上辞表告假,不知有什么把柄被李益抓住了,那个书吏还抄了他辞表上的语句。
内容没问题,也没有乱说,却不是他的原文,显然是换过了一张,再比较一下那张便条上字迹,他才知道这一下子栽得很惨,忍不住一口热血喷了出来,当夜就倒在兵部大堂的议事房里。
本来是装病,这下子却是真的气病了。
这一病很惨,也很幸运,因为他没有等皇帝批下他的辞表,抬回家的第三天就咯血身故。
这三天,李益是很得意的,夜间回到自己的寓所,跟霍小玉聚聚,白天大部份时间就在卢府,跟卢闰英缠绵,他跟卢闰英的婚事虽未文定,但口约已定,大家也都知道了,故而两个人在一起也不必避形迹了。
于善谦的死讯是崔允明首先来告诉他的,这位木纳固执的书生自从出了一次纰漏后。虽然仗着李益拉来了郭勇为他摆平了,继续在刑部掌理文案,而且因为他能请出那么大的后台来,吏部曹同僚也不敢再欺凌他,甚至对他另眼相看,特别巴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反而更为谦虚尽心了,天晚还在部里秉烛处理未了的公事。
因为这个缘故,他才能最早得知消息,于善谦才泄了气,相邻不远的兵部大堂就得了消息,因为要通知司值的事中在次日早朝时告丧。
于善谦是病死的,也是气死的。
这对李益的关系太大了,长安这两天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李益把兵部尚书于善谦逼上辞呈,当然真正的内情无人得知,人言人殊,各种传说都纷纷出笼,而且,把事实过份地渲染着,这对李益是好的,因为一个新游的仕员,一个外任的六品郡州主簿,居然能够逼使二品大臣低头,这个年轻人简直就神化了。
可是于善谦一死,那些有利的条件都变得不利了。
人死不言过,谁也不愿意去诋毁死者,倒是会想到李益把他给逼死的,神乎其说。可变成众矢之的。
李益正和霍小玉下棋,听见这个消息后,顿时呆了,手中端着的一盏茶“当啷”一声,落在石板上,打得粉碎,霍小玉不知道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更不知道李益前几天在做些什么,只以为于善谦跟他的渊源很深,还问道:“十郎,那你是不是要上他府里去看看”
李益一拍桌子怒叫道:“我去干什么,去找人家拿棍子打出来,这老儿真是混帐,他不会等几天才死吗!”
霍小玉一听语气不对,才想起前几天李益翻出了于善谦以前给他的私函,当时也说过于善谦在皇帝面前诋毁他,阻碍他的前程,决心要反击他,记得当时自己还劝过他,因为李益回家没再提起,她也忘了。
这时记了起来。却又说了句最不得体的话:“十郎,是不是前几天你说起的那个于老尚书,你还说要”
没等她说完,李益已叫道;“你少开口行不行!”
相识以来,李益从没有对她如此疾言厉色过,使得霍小玉很惊惶,再看看崔允明也是脸色沉重,李益则满屋绕步,才知道事态严重,知趣地不开口了,弯腰下去,捡拾地上的碎磁片,李益叫道:“收这个干吗?快给我整行装,明天一早我就上路往郑州销假赴任。”
霍小玉抬起头,愕然地道:“你姨丈不是才叫人送信去为你延假了吗?干吗又马上要走呢?就为了于尚书的死,允明说他是咯血桌旁的,又不是你害死他的!”
李益忍无可忍,一脚踢了过去,把霍小玉踢了两个翻滚。
崔允明大为吃惊,连忙上前拉住了李益道:“君虞,你这是干什么?”
李益怒叫道:“连她都这么说,别人更会蜚短流长了。允明,你说说看,这能叫人不气?”
崔允明知道李益的心情,无助地叹了口气,见霍小玉坐在地下发呆,只有上去把她扶了起来,低声道:“表嫂!你不清楚,现在在家里还没关系,以后可别这么说了。”
听了崔允明的话,霍小玉倒是忘了自己刚才挨了一脚,失声道:“怎么,难道真是十郎”
她忽然发现李益脸色发青,眼中充满了怒意,而崔允明也急急地朝她使眼色,她才意识到自己这一问实在傻,但是她一正神色道:“允明,你不必拦我,也不必瞒我,十郎回到长安好几天了,你都没来看他,今天天都黑了,你匆匆地跑来,就为了告诉于尚书的死讯,十郎跟于尚书非亲非故,这中间一定有着缘故,而十郎听了讯息,居然急着要走,也必然跟于尚书之死有着关连。”
崔允明急得直摇手,李益倒反而冷静下来了,找张椅子坐了下来,一笑道:“小玉,我倒没料到你会这么聪明,那就不必再瞒你,乾脆跟你说个明白,现在我告诉你说,于老儿是死在我手上的。你信不信?”
霍小玉想了一下道:“我不信,因为你不会做那种莽撞的事去杀人,何况对方是堂堂兵部尚书,不过我确信他的死与你有关系,因为你前两天翻出了他以前给你的信,也告诉过我,说他在朝中进你的谗言,你要对付他!”
李益笑道:“因此你认为是我逼死他的?”
霍小玉又沉思片刻道:“不可能,我看过那封信,并没有什么可以被你抓住的把柄,最多是心口不一,假冒伪善而已,朝中多的是这种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益道:“是我气死他的。”
霍小玉道:“他假如没有这份忍气的涵养,就不会在尚书任上居留多年。这个人我见过。当我小的时候,我父亲还在世,他已经是兵部尚书了,我父亲很不喜欢他。经常跟他吵得面红耳赤,可是每逢我家有什么应酬,他照样登门,谈笑自如,我父亲很少在背后骂人,但每次他走后,父亲一定会拍桌子骂他两句,说他老奸巨猾,口蜜腹剑,是个十足的小人,这种人气不死的!”
李益道:“那你怎么还会把他的死连想到我身上呢?”
霍小玉道:“因为我知道他的死必然与你有关,最大的可能是你设下了圈套,把他给诓上了,那才是使他受不了的事,他自负极高,以为胸罗安邦定国之才,什么计谋都困不了他。只有一次,他在我家下棋,我父亲从没有赢过他,每次被他杀得片甲不留,那一次我在旁边观棋,棋已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事,就叫我代接下去,我故意让他一路追杀下来,几乎要造成满盘皆墨的情形。然后才利用一子伏棋,点死他的一个活眼,截斩他一条大龙,算盘面还是他赢的,可是他气得掀翻了棋枰,一怒而去,从此就没有再上我家的门。”
李益哈哈大笑道:“有趣,有趣,想不倒他还在你手中栽过一个大跟斗!”
崔允明也道:“于尚书的棋自号国手无双,在朝中确是无敌手,居然会栽在表嫂手中。
难怪要叫他受不了。”
霍小玉道:“其实我的棋力跟他差得太远,就是因为相去悬殊,他才漫不经心,那一子伏棋他不是没看见,只是不相信我会运用而已,所以才放心追击,要吃得我一子不剩,我先布了几子闲棋,他还不在乎,等我把他引诱深入,连上那一子伏棋,展开攻击时,他还是不肯放松,直到我截断了他的大龙,点死了他的活眼,他才发觉自己上了当,但是我也不过保住了半壁江山,而且他是授五子对局的,扣掉让子,还是算他胜的。”
崔允明笑道:“授五子要等扣子才能计胜负,这已经是很丢人了,何况是输在一个小女孩子的手中,传出去叫他怎么有脸见人,难怪他要拂袖推枰而去了。”
霍小玉叹道:“我父亲见了那局棋后,就说他一生好用奇谋,喜欢在背后伤人而不留余地,胸存伤人之心而无容人之量,上得山多必遇虎,说他终有一天会栽在这个性情上,想不到果然应验了,十郎,是不是你弄了什么花招,坑了他一下?”
李益道:“我只是让他自己写了道辞表而已。”
崔允明道:“君虞,我在刑部也听说了,大家都在传言你不知用了什么方法,逼他辞官,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益这才把设谋的经过都说了,崔允明忙道:“君虞,你这样实在太过份了,怎么可以擅代他上奏章呢?”
李益笑道:“我对他的字体很欣赏,一直在临摹他的笔迹,这一点倒是颇有把握”
“可是查出来犯大忌的。”
李益笑道:“我想到了,我的字也是写那个体的,我在吏都还有京试的卷子为凭,又不是故意学他的,何况我代缮的辞表只是略改他的语气,没有说别的话,倒是他自己亲书的那一道奏摺,为了卖弄精神,居然笔力万钧,不似他平日所作,如果叫人来评甄,很可能会把他自己所书的那一份当作是假的!”
崔允明道:“就算辞表呈上去了,圣上还没有批示下来。也作不得准呀!”
李益道:“他急的不是这个,圣上的确很倚重他,以我的估计,就算他真的坚辞,圣上最多准他几个月的病假休养,假满仍然要复职的,他也拿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放心大胆上了那道辞表。”
“如此说来,也没有可气的事,又何至咯血不起呢?”
李益叹道:“我要整他不在他的辞表,而在造成这件事让四下传言说他是被我逼得上辞呈的,造成这个传言后,他即使被挽留下来,以后再也不敢在背后说我坏话了,即使他说了,圣上也会怀疑他是否在挟恨报复,不会太相信了!”
崔允明道:“君虞,这一手实在太狠了,传言流进宫中,圣上如果问起来又怎么办呢?”
李益道:“他自然会否认,我也不会承认,谁也不会相信我一个小小的进士有本事逼个尚书辞官吧!”
崔允明道:“但事实的确如此,那天有很多人都看见的,你跟他密谈之后,他就上了辞表。”
李益一笑道:“不错,我让他自己去说去。”
崔允明道:“他这一死,倒是解脱了,现在要你去解释怎么逼他了。”
李益叹道:“这就是我着难之处,所以我要赶快走。允明,幸亏你今夜来告诉我,我要趁他的死讯没有宣扬前离开长安,免得麻烦。”
崔允明想了一下才道:“似乎祗有这个办法了。”
霍小玉道:“十郎,我以为不妥,你应该不动声色地留在长安,只当没发生这件事,你一走,反而被人以为你情虚。你不走,一定会有人问起这件事,你可以矢口否认,不要说你逼过他,只说你一向都是非常尊敬他的。”
“可是那天我跟他密谈了很久,却是大家都知道的。”
“你说是高晖要整他,准备揭他跟为朝恩通风的事,你为了他是当朝元老,不可清名受玷,极力斡旋,劝他上辞表,明允说过于尚书当天回家还很高兴,于家的人也知道的,因此这件事怪不到你头上,甚至于尚书开丧之时,你也应该老早的就去行礼致唁。”
李益想了一下。慢慢地冷静下来道:“不错,我的确没有逃走的理由,这一走反而显得情虚了,我应该留下。对外面的传言作一番解释,最有力的一个理由是我与于老儿素无瓜葛。从无来往,我有什么本事能逼他... -->>
但王阁老与卢方却不这样想,他们急急地要排除于善谦,是有着本身的利害关系的,中书门下两者,虽与尚书并列三台,论地位似在六部之上。
但是真正掌权的还是尚书省,因为左右仆射,虽与门下的侍中、中书令等并为三台之首,一样的被称为阁老,但是实权却不如,相国之称,只有左右仆射可当之。
尚书省下属六部尚书才是真正的掌实权的,而六部中,尤以兵、吏、户三部。分掌军事、人事、财政三个部门,最受时重,王阁老掌门下侍中,卢方新进中书,说起来是入阁,勉强也可以冠个阁老之称,但绝不会有人称他们相国,那是尚书省最高长官左右仆射专有的。
即使是六部尚书,对中书门下两者,也是爱理不理的,王阁老一向是个闲员,卢方来了之后,因为帝眷尚隆,故地位稍受尊重,但他们六部间。有时行事亦不免会受掣,而于善谦对他们更是不肯买帐。
刘铎官拜尚书,地位不低,但长的是礼部,没多少实权,自然也不太清楚比中恩怨,这两个人对于善谦下台,目的绝不是仅仅为了李益。
苦在对刘铎无以明言,王阁老一叹道:“事情在寒舍发生的,而且老朽在接下于老儿的辞呈时,以为事已必成,神色之间并没有对他表示了太多的关切,他心里有数,一定会知道我们是合谋算计他的,只要圣上加以挽留,这老儿走不成,以后一定对老朽颇为噙怨”
刘铎道:“那不至于吧!”
王阁老叹道:“刘公,你不清楚我们之间的恩怨,这是一定的。卢公,看来我们要夤夜上高晖家里走一趟,务必促成此事付诸实行,打消圣上挽留之意。”
卢方也感到事态很严重,但又有点顾虑道:“这么晚了,我们去方便吗?再说高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王阁老道:“高晖在告辞时,曾经向老朽透露过一点他与于老儿结怨的秘辛,似乎还另外掌握着一些打击于老儿的证据,那倒的确是可以叫于老儿滚蛋的,只是他也没把圣上会挽留这个可能计算在内,所以你我要走一趟,促使他进行第二个计划”
卢方倒是很踟蹰,捉摸难定,刘铎很识趣,知道他们必然还有些私话要商量,于是就提出告辞。
王阁老只虚留了几句,跟卢方把他送到门口,忙又回到书房中,卢方忙道:“阁老,高晖另外还掌有什么证据?”
王阁老记起了高晖的嘱咐,本来想不说的,但是事关重大,还是把于善谦密告鱼朝恩。
致使高晖的父亲高应龙被害之内情说了。
卢方听了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应龙公为弟之故宪,他被害之时,下官已在河西上任了,所致手书,也有下官的一份,却没想到于老儿会告密!”
“他聪明得很。一方面通知了鱼朝恩,一方面又在圣上面前报备,当然理由是说得过,所以这件事告不倒他的,高晖用来打击于老儿倒是够了,因此我们该去跟高晖商量一下,叫他着手准备!”
卢方道:“只要鱼朝恩确曾把于老儿的密告信转给了高晖,这件事倒是的确可以利用一番。”
“这件事利用不得,但是有很多别的方法可用”
接口的是李益,他推门进来,二人都为之怔,卢方忙道:“十郎,你从高家回来了!”
李益笑笑,眼睛盯在那份辞章上扫了一眼,笑道:“阁老,岳父,两位可是在研究这份奏章?那还真不错,不但字迹端正有力,而且更难得的是没有引错一典,这大概是他一辈子写得最工整,作得最正确的一篇佳文了。”
王阁老叹了一声:“十郎,事有蹊跷,于老儿这本”
李益微笑道:“小侄知道,一个人被迫退致,而且多年的伪装为人揭穿,形将身败名裂之际,居然能有这么好的兴致,坐下来恭楷书录自己万分不情愿的乞养奏章,这份修养实在太了不起,几乎可以说是心如古井无波,七情六欲无动于衷的那种境界,胸藏海纳,而于老儿不会是这种人,也一辈子也到不了这种境界,因此对他的这番做作,小侄自然会往深处想。”
两个老的怔住了,王阁老表现的是无限的惊奇,卢方却是惊喜:“十郎。你想到什么?”
“他想利用这个机会,表现一下宝刀未老,纵然上了辞本,圣驾也一定会挽留的。”
卢方高兴得叫了起来:“十郎,你居然也看出来了!”
“是的,岳父,于老儿欲盖弥彰,他自以为得意,其实却愚不可及,所以小婿立刻到高府去向高侍郎揭穿此事,商讨一下如何另谋对付他!”
卢方吁了一口气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呢,我们正想追到高家去,把这个发现告诉你们的。”
李益笑了一笑:“岳父过虑了,小婿虽然不及二位大人这等老谋深算,但这点小小的障眼法还看得出的。”
两个老的对看一眼,都有惭愧之色,因为他们都没看出其中曲折,这还是刘铎发现的。
王阁老究竟较为关切,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今后地位的动摇或将结怨于于善谦,而他实在斗不过那只老狐狸。忙问道:“十郎,你跟高晖商谈的结果如何?”
李益一笑道:“小侄看出于老儿毫无辞意,而且颇有颉颃一番的企图,才赶紧去通知高侍郎,因此事利害关键最大的是他,人家一番古道热肠,好意拔刀相助。我们总不能叫他独受其累,再者他说愿一肩担承,自然另外还有所恃,小侄已要他早作准备。”
王阁老用袖子擦擦汗道:“是极,是极,可是十郎。你怎不先说一声呢?老朽等空欢喜了一场,及至发现了其中蹊跷后,又担足了心事。”
卢方也问道:“十郎,高晖怎么说?”
李益笑道:“小侄先不说,是让于老儿高兴一番,以为无人识得他的狡计而疏于戒心。
小侄见到高侍郎后,他却毫不在乎,说圣上仅管挽留好了,他有办法叫于老儿自己无颜留朝而坚持辞意,不过小侄看过他所握的证物后,发现这么做太过尖锐了,可以说是给人不留半分余地。倒不一定有效,因为于老儿既然在圣上面前预奏此事,可见已得圣上之默许,间接也是冒渎圣威,恐怕最后是两败俱伤,损人损己。诚为意气用事了。”
王阁老听得更紧张了,连连点头道:“是啊,老朽也想到了这一层隐虞,觉得殊为不智,可是如今箭已在弦,不发也不成了。”
李益笑笑道:“阁老放心,小侄行事向不倚赖别人,即使没有高侍郎相助小侄,小侄也有制彼之策。”
王阁老仍然感到踌躇难定,李益道:“小侄弄污奏章,仍是为阁老预留个退步,于老儿若是要追诘,阁老可以说在不慎之下弄污了无以呈递,所以才为他请了两天病假,另行缮誊,反正他目的在请辞,所以要去问问高侍郎,乃是看看他是否有更为高明的策略没有,既然他的办法并不太妥当,只可用作最后的关头作孤注一掷的打算,先不妨一试小侄的安排。”
卢方被蹙得实在受不了了,连忙道:“十郎。你就快说出来吧,你走了后,阁老乍睹辞表,一时没想到深处,辞色之间,把对于老儿的不快之处也表露了一点,因此于老儿已经想到这件事是阁老在合谋主动,阁老所担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晖还重一点呢。”
李益笑道:“那也没关系,阁老,于老儿没有要你在那一天把辞呈递上去吧?”
“那倒没有,不过明日他不去早朝,势必要替他把辞奏呈上的,否则圣上问起来,就变成我有意耽误了。”
李益道:“那就压他个两天,先代他告两天病假。”
“这如何使得,他可以否认,就变成老朽擅专了。”
李益道:“不会的。小侄故意安排叫他装出步履不稳之状,由令公子扶持回府,这是众目所睹的事实,这是不能否认的。再说小侄还可以要他自己写了委代告假的字据”
“他肯写这字据吗?”
李益微微一笑,走到书案前,濡墨握管,比照着于善谦的奏章,写了一张便条,拿给王阁老道:“阁老,这就是字据了,恐怕于老儿自己也无法否认不是他的亲笔。”
王阁老与卢方看了一下他写的字条,皱着眉头道:“这倒是有几分神似,但欠缺精神,不如他的字有力。”
李益道:“不错,但这是他抱病作书,理应如此才对,就算他要否认,阁老不妨将这张便条与这份奏章公诸群僚,让大家来辨认,谁都会认定这是他的亲笔的。”
卢方道:“这倒是,今天他是装病而退的,以他所表现的身体状况,绝不可能写出这一份精神饱满,笔力遒劲的奏章来。十郎,你这一笔仿人笔迹的工夫的确有两下子!”
李益再摊开于善谦以前写给他的书函道:“这是于老儿写给我的信,这上面的字迹跟我写的便条有九分神似,跟他的奏章相较。却只有六分精神。于老儿卖弄精神,书就的这份辞表,自以为得意之作,万没想到竟是他的败笔,所以这张便条阁老明日早朝尽可大胆地交班房签押,绝无问题。”
王阁老道:“就算压上两天吧,那又如何呢?”
李益道:“两天后,就得把辞表进呈了,不过不是这一份,而是另一份。”
他从袖中又取出一份奏摺,赫然又是一份辞呈,不过字迹显得软弱无力,而且内容也不同了,语多哀怨,用词晦涩,而且还有一两处小小的错误。
王阁老道:“这倒像是他平日所写的字迹及语气。”
李益将于善谦原书的奏摺上故意弄上了几点污墨笑道:“阁老把这一份留作纪念吧,于老儿一生中既然没有写过一篇完全没有舛错的文章,这一份奏章也不该见之于世,阁老以为然否?”
看见原表已经弄污了,吓得阁老脸色如土道:“这如何是好。万一于老儿找上门来”
李益道:“阁老可以规避不见。”
“如果他坚称不是他自己所书,另外再写一份呢?比较之下,岂不是就拆穿了?”
李益笑道:“不可能的,阁老想必听过王羲之兰亭雅集所修锲序的故事,那一篇序文书法之精美已夺造化之工,嗣后羲之曾刻意重书同样的锲序数帧,但是都不如在兰亭随意之作精神了,书法之道虽尚功力,但是灵感犹为重要,于老这一份奏章堪称杰作,但也只此一份而已,尤其在他连连受愚,神气败坏之际,绝不可能再有这种意兴湍飞之作了,而小侄所缮的辞表并无违背他原意之处,阁老留此原本为据。就是他告到圣上那儿去,也不见得能使阁老获多大的罪”
王阁老一叹道:“老朽也祗好如此了。”
李益笑道:“小侄另外还有一个安排”
卢方已汗透重衣道:“十郎,还有什么安排,你就快说吧;我们都快急死了!”
李益道:“高晖已经夜访今日赴宴与他相知且跟于老儿交恶的朋友,明天临朝之前。散布另一项传言,说小侄拿了于老儿以前致小侄的手书,在私室密诘于老儿出尔反尔,居心所在?于老儿羞愧难当,恐怕无颜立朝,这些话不必让太多人知道。但一定会很巧妙地传进宫里去,等到阁老将他的辞呈递进去的时候,上谕立定,于老儿纵然想反覆也没有办法了。”
王阁老这才眉开眼笑地道:“这才是万全之策,双管齐下,老朽就担些责任,也无所谓了!”
他望望卢方,两个人都深深地吁了口气,不过他们心中都有着一种难以言宣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来自李益的,他们有个相同的感觉,这年轻人太过于厉害,城府太深,计谋太工,本事也太大,真正要整起一个人来,可以把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境。
王阁老叹了口气道:“十郎,于老儿这一辈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得罪你,难怪去年你与霍王交恶,他被你控制得直咬牙”
李益也是在高兴头上,没有注意到两个人对他所生的畏意,笑笑道:“此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小侄处世无害人之心,但是也不能容人欺凌,人有舌如剑,我有笔如刀,如若有人掣肘,就给小侄来应付好了。”
这句话太狂,但是两个老人想到他所说士可杀而不可辱的那句话,用在这个地方并不恰当,而仔细地一推敲,对那个辱字,竟包含了很多的含意,而这个年轻人的确有这个能力--对任何人展开攻击的能力。
于是王阁老只笑笑:“十郎,这件事后,大家都知你的厉害了,连最狠的于老儿都被你扳倒了,还有谁敢来惹你呢?”
李益突然发现卢方与王阁老的反应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热烈,才知道自己的行事给他们心理威胁很大,忙道:“小婿这样对付于老儿,主要的还是为您,因为别人都是居朝多年,政务老练,不容易有什么把柄被他抓住的。您一直在外任,对京中持政之道还陌生,而于老儿性傲嫉宠,对您已有不满之意,很可能会找机会中伤您,至于他说小婿的那些话,倒是无关紧要。因为小婿在朝另有奥援,汾阳王郭老千岁与翼公秦邸,刻下在朝都有一言九鼎之力,他们要说句话,于老儿还是杯葛不了的。”
王阁老也觉得自己过于失态,忙笑道:“是的,卢公获此佳婿,日后居朝方便不少,老朽也沾光多矣。”
卢方这才开心了,两人相与哈哈大笑而散。
第二天早朝,王阁老果然只把于善谦的告假条子递上了,他也隐约地感觉到朝廷中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尤其是高晖那一班少壮派的廷员,似乎活动得很热切。
他很持重,在第三天把于善谦的辞章递进去后,就立刻悄悄私访于善谦,才知道这个老儿是倒定的了。
因为这老儿太自信,对人家的倾轧毫不知情,居然还兴冲冲地道:“阁老!是不是圣上托你带口谕来了?”
他似乎十拿九稳,皇帝不会放他去任的,所以不等回答,立刻又笑道:“高晖小儿,居然想用那个方法叫老夫下台,老夫就叫他得意去,等上谕下来他就知道了,叫老夫告老乞致,哼,那有这么便宜,他还不知道圣上正有意禅政太子殿下,正需要老臣来匡辅新主,而且朝廷内患虽除,四境夷狄却蠢然欲动,此时此际,圣上会放我走吗?”
王阁老见他一副志得意满骄横之状,心中又起了反感,把原先想倾盘相告的意思打消了一部份。
只是轻描淡写地道:“尚书公的摺子,老朽今天才呈上去。”
“为什么?不是说好了昨天呈递的吗?”
“因为尚书公是在寒舍与高晖交恶的,老朽颇为不安,所以昨天只替尚书告了一天假,想见到高晖后,为二位调解一番,可是高晖执意不允,老朽也无能为力,只好在今天把摺子递了上去。”
于善谦听了他的话,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老夫好好的何尝有病?阁老怎么可以擅自替老夫告假呢?你故意将老夫的辞呈压了一天,以利高晖小儿进行活动,阁老,这手法可不高明,我道你们都巴不得老夫早早去职,好拔掉一颗眼中钉。阁老,还早得很呢,以齿序而言,老夫还比阁老年轻了好几岁,阁老在没有乞致以前,老夫不会滚蛋的。等再度临朝时,阁老最好先想一番说词,免得圣上垂询起来,无以为答”
王阁老见他说翻脸就翻脸,也不禁动了气:“尚书公,别忘记你是在寒舍被扶着登舆回府的,大家都看见了你贵体久安,老夫代为告假一日有何不妥?再说尚书公的摺子上是称病乞致,自然要先有病才能像样子,无病呻吟,有意欺君,老夫可不能作这种欺君之举。”
究竟是宦海中历练多年的老手,抓住了小题目也能做大文章,于善谦如果识趣的,马上赔个不是倒也罢了,偏偏他自傲已惯,尤其是这几年来,周旋于权贵之间,备受尊敬,那里肯吃这一套,冷笑一声,道:“老夫是被逼得欺君的,好在圣上天裁圣明,看到了摺子自然会明白,高晖为了他父亲的死,对老夫一直耿耿于怀,圣上也清楚”
王阁老冷笑道:“圣上可不清楚,因为大家只知道高晖与尚书吵了一架,却没有听见他要尚书乞致,而尚书的辞呈是在跟李益密谈后才写的;朝议正在纷纷猜测李益有什么本事叫尚书公上表请辞。老夫把尚书公的辞呈遮上去的时候,圣上也以此相询,老夫以不知为对,不过总会有人知道的,圣上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奏辞如何,老夫也不得而知,因为李益与尚书公谈些什么,老夫也没听见,老夫是念在昨日尚书公驾临寒舍,为拙荆贱辰赐福之盛情,特来相告一声,告辞!”
他没等主人开口就走了,而于善谦也没有开口挽留,而且连送都没送,这倒不是他连这点虚伪的礼貌都不肯维持,而是他惊得呆住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掉进了一个陷阱中,一个很深的陷阱中去了。
因为他再也没想到那些整他的人。不在高晖那边着手,却在李益身上做文章。
李益是跟他作过一番密谈,这个年轻人实在厉害,他花言巧语,说高晖要如何对付自己的办法,那些理由并不足打倒自己,但李益又劝自己何妨将计就计。上一封辞呈,先安住高晖,以表示做长辈的谦让胸怀。
“以尚书圣眷之隆,倚重之处尚多,圣上怎么样也不会放尚书公走的。辞表递上去,圣驾必定会挽留,召见时尚书公再说出是高晖所不肯容,圣上必然会问缘故,尚书公故意不说,让别人代尚书公去说,那时圣上深知尚书公隐恶扬善。谦让的胸怀,岂不是更为敬重尚书公,以后如若有人进谗,反会自取其辱了。”
这番话把于善谦说动了,何况他还真有点怕,因为他知道皇帝的耳根子软,喜欢听些背后话,以此为据,才作为他的知人之明,让臣属歌颂几声。
于善谦摸准了皇帝的脾气,才能浮沉宦海数十年而无往不利,如果高晖真的在李益身上做文章拿着自己的那封信,岂不是让皇帝知道他是个挟嫌报复的小人。多年的名誉。就毁之一旦了。
李益一面在于善谦面前后悔不该把信带了来让高晖给捞去了,一面劝他虚应故事稳住高晖,等自己把信要回来,当面毁了,使得高晖再也没有证据。
当然李益的技巧很高明,说早年狂妄无知,得罪了于善谦,至今耿耿难安,只希望在这件事上为于善谦尽点心力,以后还望尚书公多予成全,虽然高晖也答应李益提拔他,但是比较起来,似是尚书公在圣上面前说话有力。
于善谦不相信李益会如此真心地敬仰他,一直到李益说了这番话才欣然而喜,他看准李益是个热衷名利之徒,倒向他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为了这个理由,他接受了李益的安排,心情一高兴,下笔也有力了,把一封辞表写得润圆光致。
吐辞若珠,忠贞跃然,心中更得意,就凭这份才气,皇帝也舍不得放他休致的,所以他回家后,还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
等了一天,李益没有来访,他虽然有点担心,但还不在乎,王阁老来了,他还以为是带来了皇帝挽留他的口谕,充满了信心去接待。才发现事出意外,王阁老一走,他坐立不安,立刻叫人去打听,居然问不到一点消息,他更感到不妙,别人不肯告诉他详情,是认定他必倒无疑。
连夜到部里。调出王阁老为他告假的条子,如遭雷击,因为他认为这笔字很像是自己写的,却又绵软无力,显然是有人摹仿自己的笔迹在捣鬼。再一问书吏。才知道廷议相传,说他被李益逼得上辞表告假,不知有什么把柄被李益抓住了,那个书吏还抄了他辞表上的语句。
内容没问题,也没有乱说,却不是他的原文,显然是换过了一张,再比较一下那张便条上字迹,他才知道这一下子栽得很惨,忍不住一口热血喷了出来,当夜就倒在兵部大堂的议事房里。
本来是装病,这下子却是真的气病了。
这一病很惨,也很幸运,因为他没有等皇帝批下他的辞表,抬回家的第三天就咯血身故。
这三天,李益是很得意的,夜间回到自己的寓所,跟霍小玉聚聚,白天大部份时间就在卢府,跟卢闰英缠绵,他跟卢闰英的婚事虽未文定,但口约已定,大家也都知道了,故而两个人在一起也不必避形迹了。
于善谦的死讯是崔允明首先来告诉他的,这位木纳固执的书生自从出了一次纰漏后。虽然仗着李益拉来了郭勇为他摆平了,继续在刑部掌理文案,而且因为他能请出那么大的后台来,吏部曹同僚也不敢再欺凌他,甚至对他另眼相看,特别巴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反而更为谦虚尽心了,天晚还在部里秉烛处理未了的公事。
因为这个缘故,他才能最早得知消息,于善谦才泄了气,相邻不远的兵部大堂就得了消息,因为要通知司值的事中在次日早朝时告丧。
于善谦是病死的,也是气死的。
这对李益的关系太大了,长安这两天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李益把兵部尚书于善谦逼上辞呈,当然真正的内情无人得知,人言人殊,各种传说都纷纷出笼,而且,把事实过份地渲染着,这对李益是好的,因为一个新游的仕员,一个外任的六品郡州主簿,居然能够逼使二品大臣低头,这个年轻人简直就神化了。
可是于善谦一死,那些有利的条件都变得不利了。
人死不言过,谁也不愿意去诋毁死者,倒是会想到李益把他给逼死的,神乎其说。可变成众矢之的。
李益正和霍小玉下棋,听见这个消息后,顿时呆了,手中端着的一盏茶“当啷”一声,落在石板上,打得粉碎,霍小玉不知道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更不知道李益前几天在做些什么,只以为于善谦跟他的渊源很深,还问道:“十郎,那你是不是要上他府里去看看”
李益一拍桌子怒叫道:“我去干什么,去找人家拿棍子打出来,这老儿真是混帐,他不会等几天才死吗!”
霍小玉一听语气不对,才想起前几天李益翻出了于善谦以前给他的私函,当时也说过于善谦在皇帝面前诋毁他,阻碍他的前程,决心要反击他,记得当时自己还劝过他,因为李益回家没再提起,她也忘了。
这时记了起来。却又说了句最不得体的话:“十郎,是不是前几天你说起的那个于老尚书,你还说要”
没等她说完,李益已叫道;“你少开口行不行!”
相识以来,李益从没有对她如此疾言厉色过,使得霍小玉很惊惶,再看看崔允明也是脸色沉重,李益则满屋绕步,才知道事态严重,知趣地不开口了,弯腰下去,捡拾地上的碎磁片,李益叫道:“收这个干吗?快给我整行装,明天一早我就上路往郑州销假赴任。”
霍小玉抬起头,愕然地道:“你姨丈不是才叫人送信去为你延假了吗?干吗又马上要走呢?就为了于尚书的死,允明说他是咯血桌旁的,又不是你害死他的!”
李益忍无可忍,一脚踢了过去,把霍小玉踢了两个翻滚。
崔允明大为吃惊,连忙上前拉住了李益道:“君虞,你这是干什么?”
李益怒叫道:“连她都这么说,别人更会蜚短流长了。允明,你说说看,这能叫人不气?”
崔允明知道李益的心情,无助地叹了口气,见霍小玉坐在地下发呆,只有上去把她扶了起来,低声道:“表嫂!你不清楚,现在在家里还没关系,以后可别这么说了。”
听了崔允明的话,霍小玉倒是忘了自己刚才挨了一脚,失声道:“怎么,难道真是十郎”
她忽然发现李益脸色发青,眼中充满了怒意,而崔允明也急急地朝她使眼色,她才意识到自己这一问实在傻,但是她一正神色道:“允明,你不必拦我,也不必瞒我,十郎回到长安好几天了,你都没来看他,今天天都黑了,你匆匆地跑来,就为了告诉于尚书的死讯,十郎跟于尚书非亲非故,这中间一定有着缘故,而十郎听了讯息,居然急着要走,也必然跟于尚书之死有着关连。”
崔允明急得直摇手,李益倒反而冷静下来了,找张椅子坐了下来,一笑道:“小玉,我倒没料到你会这么聪明,那就不必再瞒你,乾脆跟你说个明白,现在我告诉你说,于老儿是死在我手上的。你信不信?”
霍小玉想了一下道:“我不信,因为你不会做那种莽撞的事去杀人,何况对方是堂堂兵部尚书,不过我确信他的死与你有关系,因为你前两天翻出了他以前给你的信,也告诉过我,说他在朝中进你的谗言,你要对付他!”
李益笑道:“因此你认为是我逼死他的?”
霍小玉又沉思片刻道:“不可能,我看过那封信,并没有什么可以被你抓住的把柄,最多是心口不一,假冒伪善而已,朝中多的是这种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益道:“是我气死他的。”
霍小玉道:“他假如没有这份忍气的涵养,就不会在尚书任上居留多年。这个人我见过。当我小的时候,我父亲还在世,他已经是兵部尚书了,我父亲很不喜欢他。经常跟他吵得面红耳赤,可是每逢我家有什么应酬,他照样登门,谈笑自如,我父亲很少在背后骂人,但每次他走后,父亲一定会拍桌子骂他两句,说他老奸巨猾,口蜜腹剑,是个十足的小人,这种人气不死的!”
李益道:“那你怎么还会把他的死连想到我身上呢?”
霍小玉道:“因为我知道他的死必然与你有关,最大的可能是你设下了圈套,把他给诓上了,那才是使他受不了的事,他自负极高,以为胸罗安邦定国之才,什么计谋都困不了他。只有一次,他在我家下棋,我父亲从没有赢过他,每次被他杀得片甲不留,那一次我在旁边观棋,棋已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事,就叫我代接下去,我故意让他一路追杀下来,几乎要造成满盘皆墨的情形。然后才利用一子伏棋,点死他的一个活眼,截斩他一条大龙,算盘面还是他赢的,可是他气得掀翻了棋枰,一怒而去,从此就没有再上我家的门。”
李益哈哈大笑道:“有趣,有趣,想不倒他还在你手中栽过一个大跟斗!”
崔允明也道:“于尚书的棋自号国手无双,在朝中确是无敌手,居然会栽在表嫂手中。
难怪要叫他受不了。”
霍小玉道:“其实我的棋力跟他差得太远,就是因为相去悬殊,他才漫不经心,那一子伏棋他不是没看见,只是不相信我会运用而已,所以才放心追击,要吃得我一子不剩,我先布了几子闲棋,他还不在乎,等我把他引诱深入,连上那一子伏棋,展开攻击时,他还是不肯放松,直到我截断了他的大龙,点死了他的活眼,他才发觉自己上了当,但是我也不过保住了半壁江山,而且他是授五子对局的,扣掉让子,还是算他胜的。”
崔允明笑道:“授五子要等扣子才能计胜负,这已经是很丢人了,何况是输在一个小女孩子的手中,传出去叫他怎么有脸见人,难怪他要拂袖推枰而去了。”
霍小玉叹道:“我父亲见了那局棋后,就说他一生好用奇谋,喜欢在背后伤人而不留余地,胸存伤人之心而无容人之量,上得山多必遇虎,说他终有一天会栽在这个性情上,想不到果然应验了,十郎,是不是你弄了什么花招,坑了他一下?”
李益道:“我只是让他自己写了道辞表而已。”
崔允明道:“君虞,我在刑部也听说了,大家都在传言你不知用了什么方法,逼他辞官,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益这才把设谋的经过都说了,崔允明忙道:“君虞,你这样实在太过份了,怎么可以擅代他上奏章呢?”
李益笑道:“我对他的字体很欣赏,一直在临摹他的笔迹,这一点倒是颇有把握”
“可是查出来犯大忌的。”
李益笑道:“我想到了,我的字也是写那个体的,我在吏都还有京试的卷子为凭,又不是故意学他的,何况我代缮的辞表只是略改他的语气,没有说别的话,倒是他自己亲书的那一道奏摺,为了卖弄精神,居然笔力万钧,不似他平日所作,如果叫人来评甄,很可能会把他自己所书的那一份当作是假的!”
崔允明道:“就算辞表呈上去了,圣上还没有批示下来。也作不得准呀!”
李益道:“他急的不是这个,圣上的确很倚重他,以我的估计,就算他真的坚辞,圣上最多准他几个月的病假休养,假满仍然要复职的,他也拿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放心大胆上了那道辞表。”
“如此说来,也没有可气的事,又何至咯血不起呢?”
李益叹道:“我要整他不在他的辞表,而在造成这件事让四下传言说他是被我逼得上辞呈的,造成这个传言后,他即使被挽留下来,以后再也不敢在背后说我坏话了,即使他说了,圣上也会怀疑他是否在挟恨报复,不会太相信了!”
崔允明道:“君虞,这一手实在太狠了,传言流进宫中,圣上如果问起来又怎么办呢?”
李益道:“他自然会否认,我也不会承认,谁也不会相信我一个小小的进士有本事逼个尚书辞官吧!”
崔允明道:“但事实的确如此,那天有很多人都看见的,你跟他密谈之后,他就上了辞表。”
李益一笑道:“不错,我让他自己去说去。”
崔允明道:“他这一死,倒是解脱了,现在要你去解释怎么逼他了。”
李益叹道:“这就是我着难之处,所以我要赶快走。允明,幸亏你今夜来告诉我,我要趁他的死讯没有宣扬前离开长安,免得麻烦。”
崔允明想了一下才道:“似乎祗有这个办法了。”
霍小玉道:“十郎,我以为不妥,你应该不动声色地留在长安,只当没发生这件事,你一走,反而被人以为你情虚。你不走,一定会有人问起这件事,你可以矢口否认,不要说你逼过他,只说你一向都是非常尊敬他的。”
“可是那天我跟他密谈了很久,却是大家都知道的。”
“你说是高晖要整他,准备揭他跟为朝恩通风的事,你为了他是当朝元老,不可清名受玷,极力斡旋,劝他上辞表,明允说过于尚书当天回家还很高兴,于家的人也知道的,因此这件事怪不到你头上,甚至于尚书开丧之时,你也应该老早的就去行礼致唁。”
李益想了一下。慢慢地冷静下来道:“不错,我的确没有逃走的理由,这一走反而显得情虚了,我应该留下。对外面的传言作一番解释,最有力的一个理由是我与于老儿素无瓜葛。从无来往,我有什么本事能逼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