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北乡记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时不得不承认,平民百姓想要做些事,总是千难万难,譬如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想办法学一门全然不熟的手艺,即使你已经做好了要花钱的准备。
然而同样的事情,换了个官员来做,却是顺利的多。即使他只是个品级不高的县令,甚至没有亲自出马,只是门下的一个师爷带着他的亲笔书信,去拜访了当地任职的同年。
当初南去的人,已经陆续有回来的,还带了林远涛、小秦等人的信。到底是在外面受了林远涛等人的照料,但凡回来的人,都会给周瓦送些南边带回来的东西,表示一下感谢,自然,也带回来了南边的消息。
每当这时候,林家的院子里都会很热闹,本村的,外村的,在林家干活的,家里有人在外头的,心里好奇只为听个新鲜的……
“每天的烧水的柴火都费了不少。”每天等人散了,李进家的都跟周瓦念叨一回。不管谁来,总要招待一盏水的,“亏得你家院子里就有井,要不然光是担水就累死了。”
对于大部分没有出过县城的人来说,去那么远的南方,简直比说书的故事还好听,为此,好多人甚至连着几天跟着刚回来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把相同的事情听了一遍又一遍。
最先回来的,是会点儿木匠手艺的老实人,当时带着他们过去,就是为了看能不能学学造织机的技术。托县令同年的福,林远涛他们很快就拿到了织机的图纸,不过图纸略简单,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着图就能造出织机的,为了保险起见,最后还是花银子买了几台当地木匠做好的织机。几个人就在租住的院子里拆了装,装了拆的,然后就按耐不住想要回来,亲自试着做。
买织机的银钱是林远涛花的,回来的船只也是林远涛订的,因此,那几台织机回来后就直接被送回到林远涛家里,想要学做的人,只能到林家来学。为此,周瓦不得不大着肚子,安排人在院子里给他们腾出个宽敞地方,搭上棚子,好放那些人的工具和木料。
好在这些人会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不管是和林家的雇工搭伙还是回去自己家里吃,都不用周瓦操心。
“俺们在那也帮不上别的忙,吃住就不说了,出个门抬手动脚的就要花钱。”说话的人皱起眉头,显然想起了在南边花钱如流水的日子,真是让人心惊肉跳的。本来想着为了学门手艺,就算是花钱也是值得。只是真的到了要花钱的时候,往出掏钱真是不容易:“再者说了,那边人说话俺们都听不咋明白,还不如回家来,俺们几个一块儿琢磨,反正有现成的东西在这呢。在咱们家边上,使唤的家伙事也顺手,木料啥的也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再额外花钱。”
同去的人都不免心有戚戚然的点头赞同,就连旁边听热闹的,联想起自己去别的村集上、去县城甚至更远些去下洼子的经历,也都是一副理解的样子。这年头,除非必须,否则一般人真的很少出远门。像他们这样常年生活在村里的人,连花钱的时候都不多——家里吃的用的,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手里一旦有了些钱,都是要捏的紧紧的,轻易不会拿出来花。
在远离家乡的陌生地方生活,周围的人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每天不停的花钱,老实说,每一样都超出几个老实人承受能力。
“俺们当家的在信里头说,当时选人选的太老实了。”周瓦现在也略识些字,林远涛记挂着家里,是最想回来的,可是当时一起去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实人,让他们干些卖力气的活还行,其他的真是很难指望得上。
“那时候不是怕去的人不老实,在南边被迷花了眼,染上啥不好的吗?”李进家的手里头忙着针线活儿,李进被林远涛留在南边搭把手,这次也没有回来,“那几个小的呢?咋还不回来?他们在那边也帮不上忙。”
“小秦带着呢,当家的说,这几个小的可比大人都强,出去说话啊干啥的都不打怵。”周瓦挑着信里头好的地方跟李进家的说,林远涛信里说反正都出去了,索性多走走开开眼界,就算他没有太多空闲可以带孩子,小秦也是见多识广的,而且李进这个当人爹爹当人叔叔的还在,家里头也不至于太担心,过了这一次,小孩子下回出门还不知道得啥时候呢。
“可别出去一趟心就野了。”虽然有李进在孩子身边,当阿姆的还是免不了担心。
“不能,都是知道轻重的好孩子,要是不省心... -->>
有时不得不承认,平民百姓想要做些事,总是千难万难,譬如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想办法学一门全然不熟的手艺,即使你已经做好了要花钱的准备。
然而同样的事情,换了个官员来做,却是顺利的多。即使他只是个品级不高的县令,甚至没有亲自出马,只是门下的一个师爷带着他的亲笔书信,去拜访了当地任职的同年。
当初南去的人,已经陆续有回来的,还带了林远涛、小秦等人的信。到底是在外面受了林远涛等人的照料,但凡回来的人,都会给周瓦送些南边带回来的东西,表示一下感谢,自然,也带回来了南边的消息。
每当这时候,林家的院子里都会很热闹,本村的,外村的,在林家干活的,家里有人在外头的,心里好奇只为听个新鲜的……
“每天的烧水的柴火都费了不少。”每天等人散了,李进家的都跟周瓦念叨一回。不管谁来,总要招待一盏水的,“亏得你家院子里就有井,要不然光是担水就累死了。”
对于大部分没有出过县城的人来说,去那么远的南方,简直比说书的故事还好听,为此,好多人甚至连着几天跟着刚回来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把相同的事情听了一遍又一遍。
最先回来的,是会点儿木匠手艺的老实人,当时带着他们过去,就是为了看能不能学学造织机的技术。托县令同年的福,林远涛他们很快就拿到了织机的图纸,不过图纸略简单,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着图就能造出织机的,为了保险起见,最后还是花银子买了几台当地木匠做好的织机。几个人就在租住的院子里拆了装,装了拆的,然后就按耐不住想要回来,亲自试着做。
买织机的银钱是林远涛花的,回来的船只也是林远涛订的,因此,那几台织机回来后就直接被送回到林远涛家里,想要学做的人,只能到林家来学。为此,周瓦不得不大着肚子,安排人在院子里给他们腾出个宽敞地方,搭上棚子,好放那些人的工具和木料。
好在这些人会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不管是和林家的雇工搭伙还是回去自己家里吃,都不用周瓦操心。
“俺们在那也帮不上别的忙,吃住就不说了,出个门抬手动脚的就要花钱。”说话的人皱起眉头,显然想起了在南边花钱如流水的日子,真是让人心惊肉跳的。本来想着为了学门手艺,就算是花钱也是值得。只是真的到了要花钱的时候,往出掏钱真是不容易:“再者说了,那边人说话俺们都听不咋明白,还不如回家来,俺们几个一块儿琢磨,反正有现成的东西在这呢。在咱们家边上,使唤的家伙事也顺手,木料啥的也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再额外花钱。”
同去的人都不免心有戚戚然的点头赞同,就连旁边听热闹的,联想起自己去别的村集上、去县城甚至更远些去下洼子的经历,也都是一副理解的样子。这年头,除非必须,否则一般人真的很少出远门。像他们这样常年生活在村里的人,连花钱的时候都不多——家里吃的用的,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手里一旦有了些钱,都是要捏的紧紧的,轻易不会拿出来花。
在远离家乡的陌生地方生活,周围的人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每天不停的花钱,老实说,每一样都超出几个老实人承受能力。
“俺们当家的在信里头说,当时选人选的太老实了。”周瓦现在也略识些字,林远涛记挂着家里,是最想回来的,可是当时一起去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实人,让他们干些卖力气的活还行,其他的真是很难指望得上。
“那时候不是怕去的人不老实,在南边被迷花了眼,染上啥不好的吗?”李进家的手里头忙着针线活儿,李进被林远涛留在南边搭把手,这次也没有回来,“那几个小的呢?咋还不回来?他们在那边也帮不上忙。”
“小秦带着呢,当家的说,这几个小的可比大人都强,出去说话啊干啥的都不打怵。”周瓦挑着信里头好的地方跟李进家的说,林远涛信里说反正都出去了,索性多走走开开眼界,就算他没有太多空闲可以带孩子,小秦也是见多识广的,而且李进这个当人爹爹当人叔叔的还在,家里头也不至于太担心,过了这一次,小孩子下回出门还不知道得啥时候呢。
“可别出去一趟心就野了。”虽然有李进在孩子身边,当阿姆的还是免不了担心。
“不能,都是知道轻重的好孩子,要是不省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