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宪政先驱?
800小说网 52wx.net,乱世强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嘟,渡轮拉长汽笛,渐渐驶离了码头。//WWw。qВ5、C0М\直到再也目不能及,肖志华才放下挥动的手臂,转身上了马车。
琳娜的母亲来了封信,说在途经菲律宾时,她染上了疟疾,正在马尼拉治疗,让琳娜不必挂念,等她病好了,便会启程,直赴上海。虽然信中没有一句话说到让琳娜去看望她,但那思念之情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琳娜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孩,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而且父母亲算是已经答应了她和肖志华的婚事,她便是去了也无妨。不光她是这么想的,连肖志华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天各一方。他还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国际声誉,就能打破那种固有的世俗偏见,琳娜去侍奉看望母亲,再带上他送上的礼物,更能增加感情。
肖志华当然也想过陪琳娜一起去,但一来太忙,实在顾不上;二来琳娜也不同意,所以,他便顺水推舟,留在了上海。
马车停在了《苏报》报馆门前,肖志华在两个保镖的护卫下,快步走了进去。自从《理想中国》连载之后,虽然现在还只是第五天,但反响已经越来越强烈。为了将那个评论专栏办好,肖志华不得不经常坐镇报馆,毕竟只有他最了解自己所写的真正含义,解答读者的问题最有权威性。
《理想中国》看书名象是一部描写乌托邦的幻想小说,其实却是涵盖了宪法、宪政、法律条文等在内,一个民主国家应该具有的大多特征的理论性书籍。清末以来,大部分中国思想家对这些都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肤浅的阶段,而对于革命者来说,先干了再说,更是一种通病。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而肖志华却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在世人面前描绘出了一个宪政国家的形象,指出了建立宪政国家的具体方案。并且将把这个宪政国家要采取的针对社会各阶层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一一列举出来,针对商人的有《商法》,针对工人的有《劳动法》,针对农民的有《土地法》,针对士兵的有《兵役法》,针对学生的有《教育法》………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浩繁的工作,据肖志华保守估计,半年以内能够大致写完,至于全部完善,则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但这却是必须的,一方面肖志华努力要避免近代中国社会及其变化的悲剧轮回,那就是变的是朝代,是政权的名称,是社会的皮毛,不变的是社会的黑暗、压迫、**和不公。人民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换了“民国”这一标牌而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这本书将从此奠定他在革命中的指导地位,至少也应该是革命设计师或最权威的革命理论家吧!
当然,肖志华知道任何人都可以草拟一部宪法,但只有在与政府有关者可能遵守它的时候,它才能成为宪法;如果他们不遵守它,那它就不是什么法。可肖志华的目的是要展示一个切合中国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宪政国家的框架,其中的宣传、指导和规范意义才是巨大的。
再者说,肖志华拟定的宪法和那些法律、法规可不是照搬照抄,它参考了英、美成法,却超越英、美成法,显得更加严密、细致、周详。要知道,光美国宪法从诞生到一九七一年,还产生过二十六条宪法修正案,也可以说是修改了二十六次呢!肖志华不说是一次到位,可也差不了多少。
肖志华走进办公室,刚刚坐下,工作人员便将摘抄自读者来信的汇总文本递了过来。时间宝贵,有些事情可不要亲历亲为,否则会被累死的。
“这么多?”肖志华微微吃了一惊,晃了晃手中的纸,冲着工作人员说道。
工作人员咧了咧嘴,苦笑道:“博士,这只是一部分,那些没有价值的或者十分肤浅的我们都去掉了。”
哦,肖志华点了点头,摆摆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自己仔细地看了起来。然后,提起笔,边思索边回答着读者的问题。
“宪法并不代表宪政,有了宪法,并不表明就必然会有制度化、具体化的宪法体制。并不排除一个国家的宪法答应给人民权利,却无法在现实中去寻找的事情发生。所以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但是,以法治国——以真正的法律意识治理国家的逻辑力量是不可逆转的。”
“宪政制度的生成并不以国家富强为起始动力,宪政也只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文明的宪法政治能够使得每一个人免于恐惧,享受自由,对未来也有着合理预期。在我看来,宪政制度不追求个体的积极发展,只是为那些试图安静生活免受公权力肆意侵扰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
…………………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大抵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宪政成为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力避“灭国亡种”危险的“法宝”,从此与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诉求相结合,并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形成了强大的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
宪政真的是一副医治国弱民贫、政治**的特效药?肖志华现在对此也不太敢确定。宪政与富强孰重孰轻,如何平衡,这个在后世依然争执不休的难题,至今也仍然困惑着他。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立宪、立法,这是中国步入文明的必经步骤,民主宪政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人人都可以学得到的一种政治习惯。而且,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宪政是必须要加以讨论和面对的首要问题。
最新全本:、、、、、、、、、、
嘟,渡轮拉长汽笛,渐渐驶离了码头。//WWw。qВ5、C0М\直到再也目不能及,肖志华才放下挥动的手臂,转身上了马车。
琳娜的母亲来了封信,说在途经菲律宾时,她染上了疟疾,正在马尼拉治疗,让琳娜不必挂念,等她病好了,便会启程,直赴上海。虽然信中没有一句话说到让琳娜去看望她,但那思念之情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琳娜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孩,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而且父母亲算是已经答应了她和肖志华的婚事,她便是去了也无妨。不光她是这么想的,连肖志华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天各一方。他还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国际声誉,就能打破那种固有的世俗偏见,琳娜去侍奉看望母亲,再带上他送上的礼物,更能增加感情。
肖志华当然也想过陪琳娜一起去,但一来太忙,实在顾不上;二来琳娜也不同意,所以,他便顺水推舟,留在了上海。
马车停在了《苏报》报馆门前,肖志华在两个保镖的护卫下,快步走了进去。自从《理想中国》连载之后,虽然现在还只是第五天,但反响已经越来越强烈。为了将那个评论专栏办好,肖志华不得不经常坐镇报馆,毕竟只有他最了解自己所写的真正含义,解答读者的问题最有权威性。
《理想中国》看书名象是一部描写乌托邦的幻想小说,其实却是涵盖了宪法、宪政、法律条文等在内,一个民主国家应该具有的大多特征的理论性书籍。清末以来,大部分中国思想家对这些都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肤浅的阶段,而对于革命者来说,先干了再说,更是一种通病。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而肖志华却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在世人面前描绘出了一个宪政国家的形象,指出了建立宪政国家的具体方案。并且将把这个宪政国家要采取的针对社会各阶层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一一列举出来,针对商人的有《商法》,针对工人的有《劳动法》,针对农民的有《土地法》,针对士兵的有《兵役法》,针对学生的有《教育法》………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浩繁的工作,据肖志华保守估计,半年以内能够大致写完,至于全部完善,则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但这却是必须的,一方面肖志华努力要避免近代中国社会及其变化的悲剧轮回,那就是变的是朝代,是政权的名称,是社会的皮毛,不变的是社会的黑暗、压迫、**和不公。人民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换了“民国”这一标牌而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这本书将从此奠定他在革命中的指导地位,至少也应该是革命设计师或最权威的革命理论家吧!
当然,肖志华知道任何人都可以草拟一部宪法,但只有在与政府有关者可能遵守它的时候,它才能成为宪法;如果他们不遵守它,那它就不是什么法。可肖志华的目的是要展示一个切合中国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宪政国家的框架,其中的宣传、指导和规范意义才是巨大的。
再者说,肖志华拟定的宪法和那些法律、法规可不是照搬照抄,它参考了英、美成法,却超越英、美成法,显得更加严密、细致、周详。要知道,光美国宪法从诞生到一九七一年,还产生过二十六条宪法修正案,也可以说是修改了二十六次呢!肖志华不说是一次到位,可也差不了多少。
肖志华走进办公室,刚刚坐下,工作人员便将摘抄自读者来信的汇总文本递了过来。时间宝贵,有些事情可不要亲历亲为,否则会被累死的。
“这么多?”肖志华微微吃了一惊,晃了晃手中的纸,冲着工作人员说道。
工作人员咧了咧嘴,苦笑道:“博士,这只是一部分,那些没有价值的或者十分肤浅的我们都去掉了。”
哦,肖志华点了点头,摆摆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自己仔细地看了起来。然后,提起笔,边思索边回答着读者的问题。
“宪法并不代表宪政,有了宪法,并不表明就必然会有制度化、具体化的宪法体制。并不排除一个国家的宪法答应给人民权利,却无法在现实中去寻找的事情发生。所以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但是,以法治国——以真正的法律意识治理国家的逻辑力量是不可逆转的。”
“宪政制度的生成并不以国家富强为起始动力,宪政也只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文明的宪法政治能够使得每一个人免于恐惧,享受自由,对未来也有着合理预期。在我看来,宪政制度不追求个体的积极发展,只是为那些试图安静生活免受公权力肆意侵扰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
…………………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大抵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宪政成为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力避“灭国亡种”危险的“法宝”,从此与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诉求相结合,并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形成了强大的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
宪政真的是一副医治国弱民贫、政治**的特效药?肖志华现在对此也不太敢确定。宪政与富强孰重孰轻,如何平衡,这个在后世依然争执不休的难题,至今也仍然困惑着他。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立宪、立法,这是中国步入文明的必经步骤,民主宪政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人人都可以学得到的一种政治习惯。而且,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宪政是必须要加以讨论和面对的首要问题。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