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章 出售粮种 (1/2)
800小说网 52wx.net,明海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片灌水渠,乃是我徐州市政府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建设起来的水里设施,同时期的水里设施还有云龙湖下游加固增高的大坝建筑。这一系列水利建设花费3百万银元,直接间接给周边土地带来水利灌输等便利,辐射周边以运河为轴线的百里方圆,灌溉了上百万倾良田。”
了解过洪朝在军事方面的强大实力之后,此刻各国使节又一次被洪朝极为完善的基础建设所震撼。
大家作为使节,多少在洪朝京师这种大城市待过,自然不会对洪朝政府的城市设计与建设赶到陌生:错综复杂的下水道体系,规整而平衡的街道规划等等,都是各国争相学习的对象。
只是大家如何都没想到,洪朝的基建工程从来不是偏向装点门面的大型城市,便是如徐州这种大家看来投资价值、发展潜力都不算出众的城市中,都有洪朝政府下大力气投入,给民间百姓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曲弯弯,一轮明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②。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
已然长成齐腰深的稻田之中,辛勤的汉家百姓们低头在田间除草,嘴里同样不闲着地哼着一首小曲。本事描述扁管将士急流勇退下心情复杂、悲愤情绪的曲调,此时在农夫们口中飘出时,却多出了几分惬意与温馨,将老百姓们对此时生活的满足,表露无疑。
徐州之地的百姓对于戏曲可很是喜爱,毗邻戏曲之乡安徽的徐州本土,早年因战乱而导致命中流动,直到洪朝统治后才渐渐平静。而在现在,人口流动的趋势又渐渐抬头,谁让洪朝大城市中工作机会更多,商人阶层发展迅速呢。
“白大人,听说洪朝农科院如今已经培育出了产量极高的水稻品种,不止能否介绍一二呢?”
西洋人地广人稀,加上平原居多,因此对于粮食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大,但是对于高丽、倭国这两个多山之国,本土人口繁密,粮食压力极大,眼见着满眼碧绿的稻田,心中满是羡慕,同时带着几分哀求地望向白易,试图通过他的嘴,打听到一些洪朝机密。
洪朝两大间谍机构内外卫,一对外一对内互为助力,加上政法系统执法机构的治安部门,却是将洪朝的绝大多数机密给保护得严严实实的,让想要打洪朝机密的不轨组织大多刹羽而归,少有收获。在场这些使节所代表的王国,没有一个没在洪朝安插间谍,收买人心以偷取洪朝机密的,谁让洪朝政府手里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呢:蒸汽机技术、火炮铸造技术、钢铁大批量生产技术等等,哪样不是让人眼馋的战略级机密。
而像洪朝农科院的良种培育技术,这些年同样在一步一步地朝前发展,每隔几年新培育的良种亩产量便会创造一个历史新高。洪朝内卫对于这种惠及整个民生的技术,同样有着完善的保密机制,从农科院优秀人才的保护、封口,到技术的封存、粮种的培育等等,无不在内卫和政府暴力机构的控制中,绝不给觊觎它的人任何机会。、
高丽、倭国两个王国不是没有偷偷做过手脚,试图通过偷取技术、引进人才粮种等方式,将洪朝高产的作物引入到他们的王国中去,技术人才方面洪朝从来不给外人机会,唯一能下手的便是发放到民间种植的粮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高丽、倭国人费尽千辛万苦引进回王国的粮种,除了最初一两季产量暴增外,接下来不管再怎么繁育粮种,种植的粮食产量也无法达到初期的产量。
红薯、土豆等物种产量虽然看起来很高,可实际上真要将它们加工去除水分长期储存的话,其产量比传统的水稻小麦高得也有限。而且已经习惯了黍米小麦这种主食的民间百姓,想要再将他们的口味转变成玉米、红薯等等,非是一个短期内完成的,需要时间慢慢培育。
“现在诸位看到的稻田里,种植的水稻是我朝笨港农科院在洪宪9年时推广的‘丰收9号’稻种,其亩产量已经达到了550斤左右,相比传统的水稻,产量激增差不多一倍。光是这一稻种的推广,便使得我朝民间百姓获利无算,往年3亩地方可养活一口成年人,现在最多一亩半产量,便足以让人吃饱。”
“大批土地被解放出来,让百姓们在种植花样性有了很大变化,更多诸如棉花、花生、芝麻之类的高价值作物被广泛种植,不但能帮助百姓日常口粮增添特色,同时还能让百姓多几分收入。”
白易早已得到了内阁的允许,可以将洪朝许多优势完全述说给使节们,让其全方位地了解洪朝底蕴。
“哇,真是厉害!!”
“产量竟然这么高!!”
各国情况不同,虽然很多王国本土耕种土地不缺,但是稳定高产的粮食总能提供王国统治基础,谁人不希望民间百姓手里粮食多些,少些饿殍总能少些统治风险,不是吗?
“不知,我国能否引进贵国‘丰收9号’稻种呢?需要任何代价都可以。”
财大气粗的倭国使节毛利大人抢先发话,带着灼灼眼神,殷切地盯着白易询问道。
对于盛产金银的倭国而言,他们王国历经了战国之乱后恢复极快,尤其是民间人口增长速度喜人,在倭国德川幕府的危机意识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可用之人力,以面对虎视眈眈的洪朝这头猛虎。在军事科技等方面倭国无法赢过洪朝人,那么他们就只能依仗对马海峡这一天堑,以及本土作战的优势,用人数来弥补与洪朝军队方面的差距。
这也是倭国人跟高丽人无奈之举,谁让他们这两藩属王国与洪朝之间地理差距如此之近,而物产还算丰富,若是洪朝有对外扩张的意图的话,除去那只有一地荒草跟沙漠的西域,也就他们这俩大王国首先遭殃。
但是倭国又比高丽更惨,岛链的地理环境让倭国从古至今都是天灾发生最严重的国度,尤... -->>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片灌水渠,乃是我徐州市政府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建设起来的水里设施,同时期的水里设施还有云龙湖下游加固增高的大坝建筑。这一系列水利建设花费3百万银元,直接间接给周边土地带来水利灌输等便利,辐射周边以运河为轴线的百里方圆,灌溉了上百万倾良田。”
了解过洪朝在军事方面的强大实力之后,此刻各国使节又一次被洪朝极为完善的基础建设所震撼。
大家作为使节,多少在洪朝京师这种大城市待过,自然不会对洪朝政府的城市设计与建设赶到陌生:错综复杂的下水道体系,规整而平衡的街道规划等等,都是各国争相学习的对象。
只是大家如何都没想到,洪朝的基建工程从来不是偏向装点门面的大型城市,便是如徐州这种大家看来投资价值、发展潜力都不算出众的城市中,都有洪朝政府下大力气投入,给民间百姓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曲弯弯,一轮明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②。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
已然长成齐腰深的稻田之中,辛勤的汉家百姓们低头在田间除草,嘴里同样不闲着地哼着一首小曲。本事描述扁管将士急流勇退下心情复杂、悲愤情绪的曲调,此时在农夫们口中飘出时,却多出了几分惬意与温馨,将老百姓们对此时生活的满足,表露无疑。
徐州之地的百姓对于戏曲可很是喜爱,毗邻戏曲之乡安徽的徐州本土,早年因战乱而导致命中流动,直到洪朝统治后才渐渐平静。而在现在,人口流动的趋势又渐渐抬头,谁让洪朝大城市中工作机会更多,商人阶层发展迅速呢。
“白大人,听说洪朝农科院如今已经培育出了产量极高的水稻品种,不止能否介绍一二呢?”
西洋人地广人稀,加上平原居多,因此对于粮食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大,但是对于高丽、倭国这两个多山之国,本土人口繁密,粮食压力极大,眼见着满眼碧绿的稻田,心中满是羡慕,同时带着几分哀求地望向白易,试图通过他的嘴,打听到一些洪朝机密。
洪朝两大间谍机构内外卫,一对外一对内互为助力,加上政法系统执法机构的治安部门,却是将洪朝的绝大多数机密给保护得严严实实的,让想要打洪朝机密的不轨组织大多刹羽而归,少有收获。在场这些使节所代表的王国,没有一个没在洪朝安插间谍,收买人心以偷取洪朝机密的,谁让洪朝政府手里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呢:蒸汽机技术、火炮铸造技术、钢铁大批量生产技术等等,哪样不是让人眼馋的战略级机密。
而像洪朝农科院的良种培育技术,这些年同样在一步一步地朝前发展,每隔几年新培育的良种亩产量便会创造一个历史新高。洪朝内卫对于这种惠及整个民生的技术,同样有着完善的保密机制,从农科院优秀人才的保护、封口,到技术的封存、粮种的培育等等,无不在内卫和政府暴力机构的控制中,绝不给觊觎它的人任何机会。、
高丽、倭国两个王国不是没有偷偷做过手脚,试图通过偷取技术、引进人才粮种等方式,将洪朝高产的作物引入到他们的王国中去,技术人才方面洪朝从来不给外人机会,唯一能下手的便是发放到民间种植的粮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高丽、倭国人费尽千辛万苦引进回王国的粮种,除了最初一两季产量暴增外,接下来不管再怎么繁育粮种,种植的粮食产量也无法达到初期的产量。
红薯、土豆等物种产量虽然看起来很高,可实际上真要将它们加工去除水分长期储存的话,其产量比传统的水稻小麦高得也有限。而且已经习惯了黍米小麦这种主食的民间百姓,想要再将他们的口味转变成玉米、红薯等等,非是一个短期内完成的,需要时间慢慢培育。
“现在诸位看到的稻田里,种植的水稻是我朝笨港农科院在洪宪9年时推广的‘丰收9号’稻种,其亩产量已经达到了550斤左右,相比传统的水稻,产量激增差不多一倍。光是这一稻种的推广,便使得我朝民间百姓获利无算,往年3亩地方可养活一口成年人,现在最多一亩半产量,便足以让人吃饱。”
“大批土地被解放出来,让百姓们在种植花样性有了很大变化,更多诸如棉花、花生、芝麻之类的高价值作物被广泛种植,不但能帮助百姓日常口粮增添特色,同时还能让百姓多几分收入。”
白易早已得到了内阁的允许,可以将洪朝许多优势完全述说给使节们,让其全方位地了解洪朝底蕴。
“哇,真是厉害!!”
“产量竟然这么高!!”
各国情况不同,虽然很多王国本土耕种土地不缺,但是稳定高产的粮食总能提供王国统治基础,谁人不希望民间百姓手里粮食多些,少些饿殍总能少些统治风险,不是吗?
“不知,我国能否引进贵国‘丰收9号’稻种呢?需要任何代价都可以。”
财大气粗的倭国使节毛利大人抢先发话,带着灼灼眼神,殷切地盯着白易询问道。
对于盛产金银的倭国而言,他们王国历经了战国之乱后恢复极快,尤其是民间人口增长速度喜人,在倭国德川幕府的危机意识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可用之人力,以面对虎视眈眈的洪朝这头猛虎。在军事科技等方面倭国无法赢过洪朝人,那么他们就只能依仗对马海峡这一天堑,以及本土作战的优势,用人数来弥补与洪朝军队方面的差距。
这也是倭国人跟高丽人无奈之举,谁让他们这两藩属王国与洪朝之间地理差距如此之近,而物产还算丰富,若是洪朝有对外扩张的意图的话,除去那只有一地荒草跟沙漠的西域,也就他们这俩大王国首先遭殃。
但是倭国又比高丽更惨,岛链的地理环境让倭国从古至今都是天灾发生最严重的国度,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