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逆袭从上元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别人求教的时候,都是暗爽的。更别说,向他求教的是李贤这半个太子了。
等到萧德昭行礼以后,李贤也微微行礼,苦笑道:“本王准备读一读《春秋》,奈何实在是拿捏不好其中晦涩难懂的句子,所以才让李荇去请左庶子,还望左庶子不吝赐教。”
萧德昭拱手道:“殿下言重了,为您解惑拾遗,本就是微臣的职责,不如,咱们这就开始?”
李贤点点头,请萧德昭进了书房。
姚元崇没资格参与对话,一直等到萧德昭进来坐下,这才行礼道:“学生准雍王府文学姚元崇,拜见左庶子,不知您教导雍王之时,能否允许学生旁听?”
涉及到学问,好多时候都是讲究“不传六耳”,虽然他这个文学有陪读的性质,但是要旁听,还是提前问一下的比较好。
萧德昭毫不在意道:“《春秋》煌煌巨着,注解不知凡几,老夫所言,也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你要旁听没问题,但是,不可宣扬,倒不是敝扫自珍,实在是老夫怕自己的见解,被真正的有学之士教训啊。”
能旁听就好,姚元崇就像是捡到了金子一样的开心,不等李荇动手,就亲自给萧德昭倒了一杯茶水奉上。
萧德昭并不意外自己能获得这样的待遇,但是对于姚元崇他还是懒得理会,看了一眼雍王的桌椅,皱了一下眉头,但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拿出《春秋》,萧德昭微笑道:“殿下,《春秋》成书之际,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
“而现存的《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七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研究所论,说是原文该是一万八千字。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遗漏记,真是遗憾啊!”
“不说这些憾事了,来,殿下,咱们开始吧。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见萧德昭开始了讲解,李贤拿出一张纸,开始认真的听,并且随时做笔记。同样作为的,还有姚元崇。
眼看两个“学生”听得认真,讲解《春秋》的萧德昭更来劲儿了,连念文章的声音,都变得抑扬顿挫起来。
学东西不能不认真,因为早就吃过“后补”的苦,所以李贤现在只要是学习什么,就一定会认真对待。
学习这些东西是很有必要的,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文化体系。至少,在大唐,总不能跟人讲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类的话题吧!
见雍王三人开始做学问了,李荇就缓缓的退出书房,免得打扰到三个人。
他虽然识字,但是并不懂这么多的学问。他也深深自知,自己也没有跟姚元崇一样求学的资格。
别人求教的时候,都是暗爽的。更别说,向他求教的是李贤这半个太子了。
等到萧德昭行礼以后,李贤也微微行礼,苦笑道:“本王准备读一读《春秋》,奈何实在是拿捏不好其中晦涩难懂的句子,所以才让李荇去请左庶子,还望左庶子不吝赐教。”
萧德昭拱手道:“殿下言重了,为您解惑拾遗,本就是微臣的职责,不如,咱们这就开始?”
李贤点点头,请萧德昭进了书房。
姚元崇没资格参与对话,一直等到萧德昭进来坐下,这才行礼道:“学生准雍王府文学姚元崇,拜见左庶子,不知您教导雍王之时,能否允许学生旁听?”
涉及到学问,好多时候都是讲究“不传六耳”,虽然他这个文学有陪读的性质,但是要旁听,还是提前问一下的比较好。
萧德昭毫不在意道:“《春秋》煌煌巨着,注解不知凡几,老夫所言,也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你要旁听没问题,但是,不可宣扬,倒不是敝扫自珍,实在是老夫怕自己的见解,被真正的有学之士教训啊。”
能旁听就好,姚元崇就像是捡到了金子一样的开心,不等李荇动手,就亲自给萧德昭倒了一杯茶水奉上。
萧德昭并不意外自己能获得这样的待遇,但是对于姚元崇他还是懒得理会,看了一眼雍王的桌椅,皱了一下眉头,但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拿出《春秋》,萧德昭微笑道:“殿下,《春秋》成书之际,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
“而现存的《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七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研究所论,说是原文该是一万八千字。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遗漏记,真是遗憾啊!”
“不说这些憾事了,来,殿下,咱们开始吧。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见萧德昭开始了讲解,李贤拿出一张纸,开始认真的听,并且随时做笔记。同样作为的,还有姚元崇。
眼看两个“学生”听得认真,讲解《春秋》的萧德昭更来劲儿了,连念文章的声音,都变得抑扬顿挫起来。
学东西不能不认真,因为早就吃过“后补”的苦,所以李贤现在只要是学习什么,就一定会认真对待。
学习这些东西是很有必要的,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文化体系。至少,在大唐,总不能跟人讲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类的话题吧!
见雍王三人开始做学问了,李荇就缓缓的退出书房,免得打扰到三个人。
他虽然识字,但是并不懂这么多的学问。他也深深自知,自己也没有跟姚元崇一样求学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