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逆袭从上元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是一个人能够定下来的。虽然有牙行管理,但是,当这些粮店背后的人出现以后,就是牙行,也不敢露面了。平准署都不能管,他们又如何敢掺和?
平康坊的一处青楼二楼处,郑温凭栏远望,看着不远处自己的粮店门庭若市,就笑得格外地开怀。
自己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平日里,这些粮食很难卖出去,好多都在仓库里堆积的腐烂了。如今遇到了旱灾,再贵的价格,也不愁卖不出去。
毕竟,民以食为天啊!
先赚个盆满钵满的再说,等到榨干了这些人的钱财,要是朝廷的赈灾还是不顺利的话,就以家族的名义出面,设立三两个施粥店,随便施舍一点粮食出去,到时候,家族的名声,就赚到了。
至于现在,那些粮店不止有一个傀儡用来背负坏名声,影响不到家族。
端起酒杯,朝着皇宫的方向敬了一杯酒,郑温的嘴角,忍不住的翘了起来。
郑家在户部虽然没有官吏,但是,世家的情报,从来都是互通的。朝廷今年的支出,有点超标,就算是国库有不为人知的、隐藏的底子,面对这等规模的灾难,肯定也抵挡不了。
既如此,圣人想要彻底的平息这场灾难,恐怕免不了要跟世家伸手。
一想到皇帝和世家的交锋,自己能够胜过皇帝一头,郑温就忍不住的兴奋。
只要这次争锋胜利,那么世家的地位,将会再一次被确立,今后....嘿嘿嘿。
回过头,看到小儿子从一个歌姬的屋子里走出来,边走边在整理衣衫,还一步三回头,郑温就皱起了眉头。
等到小儿子走到近前,才说:“就算是进了房间,也得整理好衣衫再出来,仪态不要了?还有,这里的都是贱人,玩玩也就罢了,可千万不要带回家里。我郑家,容不得这样的血脉玷污,你可记下了?”
“孩儿记住了。”
见小儿子乖乖认错,郑温才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指指宴席说:“去吧,那些旁支,还不够资格被老夫或者你大哥招待,只能交给你应付了。”
“孩儿明白。”
见小儿子整理好了衣衫,换上一副凌然的表情,走进了宴席,郑温顿时对那个刚刚关上门的小房间,产生了兴趣....
像这样的一幕,如今大唐境内,不止一处在上演....
皇宫内,君臣的谈话,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就连午膳,也是在延英殿后殿解决的。
使得众人如此大费周章的,是李贤的一个提议——“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后世正文府常用的一种手段。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百姓直接拨钱,还不如帮助百姓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劳务环境,从而让这个地方,诞生出工作岗位,让百姓自食其力,并且持之以恒。
这样的政治方法,显然是用不到大唐的。所以,李贤提出来的以工代赈,就变了味道。
他的建议是,重修一下长安到洛阳的官路,并尽可能的取直。
“取直”这一点,在大唐,以往都是行不通的。
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说起来轻巧,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建设能力面前,却是极其困难的。正因如此,蜀道,才能闻名遐迩。
以工代赈并不是没有先例,历史上的实例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中,齐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虽然出现的早,但是,这个政策,却一直没有被重视,唐朝也是一样。一直到了宋朝,以工代赈的记载,才开始大量的出现。
毫无疑问,这一次受灾的规模是巨大的,但是,同样的,也会出现足够量的劳动力。如今田间的庄稼,已经没有了拯救的希望,空闲出来的这么多劳动力,白白的浪费掉,实在是可惜啊!
“人与人的交往中,从来都是互相提防的。这无关乎两个人的身份如何,只要是人,就有被害的心思。儿臣若是平白无故地散粮,恐怕会被百姓认为别有用心。就算是有些人相信儿臣,恐怕也觉得对儿臣产生了亏欠,甚至,有可能会觉得,这是朝廷加重来年赋税的手段。”
“因此,若是给他们找到事情做,让他们在赚得口粮之余,还能给家里其他人赚一些粮食,尤其是,到时候儿臣会增加所谓的‘工钱’,这样一来,该儿臣获得的民心,一样不会失去....”
延英殿的后殿内,君臣几人,都听着太子的讲解,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有了一点眉目,一直到现在的认可,几个人可以说是震惊无比。
太子的这个想法,可行!至于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修建一条优良的官路,怎么说呢,虽然有些铺张浪费,但是,却也有必要性。
洛阳作为东京,地位比起长安来,也只是稍逊一筹而已。一条贯穿两京的优良官路,修建好了以后,能起到很多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闭目想象了一下这个工程的浩大,再睁开眼,李治毫不犹豫道:“既然你心中有计较,那么,朕就交给你主持这件事了,所需人员,朕任由你调动,如何?”
这样浩大的一个工程,说实话,两世加起来,李贤都没有掌控过。
虽然心有怯意,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办好!”
眼看着太子从心有忧虑,一瞬间就变成了自信满满的样子,李治不由得笑了。
至于郝处俊等人,也是笑而不语。
很显然,这是圣人给太子的又一个考验。
太子虽然处理奏折很是得体,但是,这不代表他已经完全合格了。
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等规模的事情,用来考验太子,还是很合适的。
见太子答应了,李治就摆摆手说:“往后一段时间,有你忙的了,所以,朕再准你几天的休息,好好休息一下吧。”
见皇帝已经撵人了,李贤就知道接下来君臣的对话,显然自己不能听,所以他也就答应一声,转身离开了后殿。
,不是一个人能够定下来的。虽然有牙行管理,但是,当这些粮店背后的人出现以后,就是牙行,也不敢露面了。平准署都不能管,他们又如何敢掺和?
平康坊的一处青楼二楼处,郑温凭栏远望,看着不远处自己的粮店门庭若市,就笑得格外地开怀。
自己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平日里,这些粮食很难卖出去,好多都在仓库里堆积的腐烂了。如今遇到了旱灾,再贵的价格,也不愁卖不出去。
毕竟,民以食为天啊!
先赚个盆满钵满的再说,等到榨干了这些人的钱财,要是朝廷的赈灾还是不顺利的话,就以家族的名义出面,设立三两个施粥店,随便施舍一点粮食出去,到时候,家族的名声,就赚到了。
至于现在,那些粮店不止有一个傀儡用来背负坏名声,影响不到家族。
端起酒杯,朝着皇宫的方向敬了一杯酒,郑温的嘴角,忍不住的翘了起来。
郑家在户部虽然没有官吏,但是,世家的情报,从来都是互通的。朝廷今年的支出,有点超标,就算是国库有不为人知的、隐藏的底子,面对这等规模的灾难,肯定也抵挡不了。
既如此,圣人想要彻底的平息这场灾难,恐怕免不了要跟世家伸手。
一想到皇帝和世家的交锋,自己能够胜过皇帝一头,郑温就忍不住的兴奋。
只要这次争锋胜利,那么世家的地位,将会再一次被确立,今后....嘿嘿嘿。
回过头,看到小儿子从一个歌姬的屋子里走出来,边走边在整理衣衫,还一步三回头,郑温就皱起了眉头。
等到小儿子走到近前,才说:“就算是进了房间,也得整理好衣衫再出来,仪态不要了?还有,这里的都是贱人,玩玩也就罢了,可千万不要带回家里。我郑家,容不得这样的血脉玷污,你可记下了?”
“孩儿记住了。”
见小儿子乖乖认错,郑温才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指指宴席说:“去吧,那些旁支,还不够资格被老夫或者你大哥招待,只能交给你应付了。”
“孩儿明白。”
见小儿子整理好了衣衫,换上一副凌然的表情,走进了宴席,郑温顿时对那个刚刚关上门的小房间,产生了兴趣....
像这样的一幕,如今大唐境内,不止一处在上演....
皇宫内,君臣的谈话,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就连午膳,也是在延英殿后殿解决的。
使得众人如此大费周章的,是李贤的一个提议——“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后世正文府常用的一种手段。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百姓直接拨钱,还不如帮助百姓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劳务环境,从而让这个地方,诞生出工作岗位,让百姓自食其力,并且持之以恒。
这样的政治方法,显然是用不到大唐的。所以,李贤提出来的以工代赈,就变了味道。
他的建议是,重修一下长安到洛阳的官路,并尽可能的取直。
“取直”这一点,在大唐,以往都是行不通的。
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说起来轻巧,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建设能力面前,却是极其困难的。正因如此,蜀道,才能闻名遐迩。
以工代赈并不是没有先例,历史上的实例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中,齐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虽然出现的早,但是,这个政策,却一直没有被重视,唐朝也是一样。一直到了宋朝,以工代赈的记载,才开始大量的出现。
毫无疑问,这一次受灾的规模是巨大的,但是,同样的,也会出现足够量的劳动力。如今田间的庄稼,已经没有了拯救的希望,空闲出来的这么多劳动力,白白的浪费掉,实在是可惜啊!
“人与人的交往中,从来都是互相提防的。这无关乎两个人的身份如何,只要是人,就有被害的心思。儿臣若是平白无故地散粮,恐怕会被百姓认为别有用心。就算是有些人相信儿臣,恐怕也觉得对儿臣产生了亏欠,甚至,有可能会觉得,这是朝廷加重来年赋税的手段。”
“因此,若是给他们找到事情做,让他们在赚得口粮之余,还能给家里其他人赚一些粮食,尤其是,到时候儿臣会增加所谓的‘工钱’,这样一来,该儿臣获得的民心,一样不会失去....”
延英殿的后殿内,君臣几人,都听着太子的讲解,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有了一点眉目,一直到现在的认可,几个人可以说是震惊无比。
太子的这个想法,可行!至于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修建一条优良的官路,怎么说呢,虽然有些铺张浪费,但是,却也有必要性。
洛阳作为东京,地位比起长安来,也只是稍逊一筹而已。一条贯穿两京的优良官路,修建好了以后,能起到很多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闭目想象了一下这个工程的浩大,再睁开眼,李治毫不犹豫道:“既然你心中有计较,那么,朕就交给你主持这件事了,所需人员,朕任由你调动,如何?”
这样浩大的一个工程,说实话,两世加起来,李贤都没有掌控过。
虽然心有怯意,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办好!”
眼看着太子从心有忧虑,一瞬间就变成了自信满满的样子,李治不由得笑了。
至于郝处俊等人,也是笑而不语。
很显然,这是圣人给太子的又一个考验。
太子虽然处理奏折很是得体,但是,这不代表他已经完全合格了。
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等规模的事情,用来考验太子,还是很合适的。
见太子答应了,李治就摆摆手说:“往后一段时间,有你忙的了,所以,朕再准你几天的休息,好好休息一下吧。”
见皇帝已经撵人了,李贤就知道接下来君臣的对话,显然自己不能听,所以他也就答应一声,转身离开了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