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奔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兄长被杀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兵力。齐永元二年(西元五00年)十一月,此时萧衍三十七岁。而柳庆远、王茂、吕僧珍、吉士胆、张弘策等的名字,则在史书上记为其幕僚。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今日之战也是如此,你们好好看着吧广萧衍对幕僚这么说道。
过了一个年,到了永元三年,身为齐屈指可数勇将之一的竟陵太守——曹景宗率兵前来驰参,说道宝卷之弟南康王已于汉水边的襄阳自立称帝。既然南康工的使者来招,萧衍便与之会合,在四月间,以曹景宗为先锋,领七万兵先发,水陆两面沿长江往东进击,指向国都建康。
狼狈的宝卷发了十万军迎击萧衍,先是在江宁的会战中,征虏将军——李居士为曹景宗所讨。
接着,在五月、六月、七月的持续激斗中,宝卷的军队逐渐落败,投降者续出。
十月,萧衍的军队包围建康。建康为众所周知的要塞之地,城内除了有二十万的兵力之外,武器和仓粮也相当充足,要将之攻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年之内都不可能被攻下来的,其间还可以间让领土价求北朝的杨军”这样想的宝卷依然沉迷在后宫的酒色之中。十二月,卫尉——张稷和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两人带兵侵入了后宫,将裸着身体与美女们喝酒的宝卷斩首。正如萧衍所预言,和建康的城壁比起来,人心的陷落更快。
翌年四月,萧行即帝位,改国号为梁.年号则为天监元年(西元五o二年)。
这个萧衍.就是梁的武帝,即位时年三十九岁。iv
南北朝时代的特征,从学术上来说并没有一定的际限,但大致可分为贵族社会和佛教文化两大支柱。
梁武帝的治世正是这两方到达绝顶的时代。关于佛教文化,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流传后世;而在贵族制度方面,则有皇帝和贵族们在政治的主导权上的对立和妥协。而由于皇帝重用寒门(指身价低微者)出身者为侧近的结果,身份和权力间的关系遂产生了复杂的情况。
关于陈庆之,字子云的这个人物,在(亚细亚历史事典)上有如下的记述:
“梁时代的政治体制由寒门出身到达显贵地位的人并不多,然而他却是这样的少数之一。由此看来,当了解其对北朝战役中的功绩和能力是相当受到重视的。”
再从梁书中看来:
“具有将略,战可胜、攻可取,盖可称仅次于颇、牧、冲、出而己i”
是说他已可和历史上有名的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等相提并论了。
虽然他的出身低微,但他自小就跟着萧衍,在宅第之中担任杂用。和他一样的小童当有不少,在贵族之间,为了养成将来的有能幕僚,家中多会有许多这样的小童。
某一天,萧衍正党无聊之时,正好看到陈庆之来到庭园准备喂食饲养的孔雀,就命他担任围棋的对手。
和武艺一样,围棋是一种初学者不可能胜过熟练者的游戏,萧衍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和陈庆之分出胜负,而只是想要打发时间罢了。在教导了他置放石子的方法之后,萧行便拿了白石悠然地打了起来。而就在一个不注意,萧衍打了一着锗手。
“这一子下得不好,如果被攻于此地的话,那我就增了不过,以子云的能力应该是不可能发现这一音的”
就在萧衍这么想的时候,下黑石的陈庆之就以自然无比的动作在石盘上下了关键的一子。萧衍不禁愕然,因为陈庆之所下的,正是他这一着中唯一会造成胜负变化的地方。
不管那么多,萧衍又下了一手,只是在互相经过五手之后,萧衍的形势愈来愈坏,接着萧行就被追杀而完全败北。当然他依然不可置信。
“再来一盘吧!你还是当我的对手,子云!”
“可是我必须要去喂孔雀了!”
“孔雀这种东西别管他了!不,让别人去喂吧!你当我的对手就好了!”
这时,萧衍已经三十三岁,而陈庆之则只有十三岁。这名被誉为“博学而兼有文武之才一、位居将军地位的青年贵族,却以一名少年为对手下着围棋,而且在七战之后.萧衍居然还二胜五败。若是下得十分充当的话,则萧行获胜,但只要有一着失策,他就会由此而败。在一声叹息之后,萧行赞赏着说:
“你真是个天才呀!我二十年才达到的境地,你居然一天之内就达到了!”
“请不要这么说,我并没有这样的价值!因为我到现在连怎么胜主人的都不知道呢!”
“哦,是说你不了解自己的胜困吗?”
萧衍在想了一下之后,叫来了自先代即跟随萧家的老棋士。对于这名平伏于地的棋士,萧衍命其与陈庆之对奕,他低声对棋士说:
“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看围棋的胜败,我希望你在对奕中只下一着恶手,此外绝不可放水!”
这真是奇怪的命令,只不过这对熟练的棋士来说并不困难。依据主命和陈庆之对奕的棋士,在追杀了对手一阵,就在差三手左右即可逼对方弃子投降之时,棋士故意下了一着恶手。虽说是恶手,但这也不是普通的凡人可以发现的。而就在接下来的一瞬间,形势竟已逆转。最初,在发了一声惊叹声之后,棋士的表情开始变化,开始努力地防守起来,但最后也只有弃子投降。萧衍在谢过他并命其退下之后;再度看向陈庆之:
“怎么样?你想成为武人吗,子云?”
“武人是吗?”
“你似乎是具有能够看穿唯一胜机的才能,这是一种天赋,若不是将之运用在棋盘之上,而是运用在战场之上的话,则对朝廷一定大有益处!首先,我介绍适当的武艺师父给你,接着再上兵学。”
就这样,陈庆之开始学习武艺。经过半年之后,教导他弓和剑的牙将(士官)要求面会萧衍,他说:
“像子云这种毫无素质的人,我还是初次见到!照道理,如他一样具有热忱地练习的话,正常应该是会更进步的才是厂
“没有进步的可能了吗?”
“下官平日教训弟子,只要努力必有所成,然而如子云这般的人在下官这儿,却和下官的说法不合,还是让他从其他路途上发展较好。”
萧衍从牙将那儿将陈庆之叫回来。很遗憾地告诉他没有可能了。然而陈庆之却回答道:
“没有素质确实是蛮可悲的!”
他并不难过,只是直直地看着萧衍说道:
“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武艺的素质了,没有早点知道这一点倒是很对不起主公。”
萧衍微笑着。陈庆之本身倒是十分正经,这少年的言行并没有一点能够引人发笑的地方。而身为主君的萧行倒希望再为这少年做些什么。
“那么,你就专心于兵学之上吧!”
“是的!”
“好,今后你可以自由出入书库,只要你喜欢,任何书都可以拿来读,碰到不懂的地方,就来问我吧!”
萧衍的书库之中藏有二万卷左右的书,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这个时代,二万卷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陈庆之的脸上满是欣喜,跪在地上感谢主君的恩惠。
“战可胜,攻可取!”从外敌手中守护南朝四十余年的和平稀世用兵家,就这么踏出了他的第一步。
俪在十年之后,受到已成为梁之天子的萧衍叙任为武威将军的陈庆之,为了即将来到的大战而来到了北方国境视察。
当时在北方国境与魏军对峙的梁军指挥官,就是予州刺史——韦睿。陈庆之将来到他的阵营之事,韦睿早就收到报告,方才命其子韦放出迎。
叫做胡龙牙的男子虽然没有被缚住,但周围却围满了兵士,他只有和他的手下恍然地走着。祝英台则紧张地抓着马,看来是不习惯骑马,不过,在韦放眼下,倒是比陈庆之要好一点。
“祝殿下是为何而旅行的呢?”
“是为了寻人!”
“哦,寻人?”
陈庆之努力地抓着经绳:“不知道有什么小生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是否可以告知是在寻找什么人呢?”
陈庆之自小就受他人厚爱而长大,自然对其他人也相当亲切。对祝英台来说,他已经被陈庆之救了一次,而且他的地位又高,如此可依赖的人是再也没有了,于是便答道:
“我寻找的是妹妹的许婚者”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他的名字是?”
“姓梁,名伟,字山伯。”
“这不是值得恭贺的姓氏吗?和本国的国号相同呢!”
陈庆之笑道。当他想接着问其他详细的事情时,前方出现了刀枪的戒备,原来已经来到了梁军的阵营。v
梁子州刺史——韦睿,这年已高龄六十五岁,头发胡须都和霜一样地白,加上其瘦身及所穿的儒服,给人一副高雅文人的印象。在他的生涯之中,即使是在战场往来,他也不着甲胄,甚至还是个不骑马的人物。
韦家本家出身北方,是长安附近的名门。当建立宋的刘裕远征北方之时,韦睿的父亲受招加人阵中,因厚遇而留于江南。以后,七十年来韦家一直都是南朝的名门,仕奉着宋、齐、梁三代朝廷。
当武帝——萧衍起兵讨伐昏君宝卷之时,得到韦睿的辅佐和深厚信赖。当时韦睿率领三千兵士准备与萧衍的军队会合,但因大雨而导致道路中断,于是,他以竹编筏,顺p!i而下,在约定的时日中与萧衍会合。其后,韦睿也替萧衍守襄阳,不但安定了后方,也防止了北边魏军的侵攻,因而立下大功。在新旧王朝更换之际,他对动招人心之镇静。难民及病人的救济,均是确立了人民对新王朝信赖的重要功劳。
来到了本营的陈庆之,向韦睿行了个礼:
“韦使君,真是许久未曾向您问候了!”
使君是指刺史阁下”陈庆之自是较韦睿年少不少,当萧衍起兵时,陈庆之才不过十七岁,曾以萧衍密使的身份见过韦睿一次,对他充满了敬爱之意。而韦睿也是,他对这个几乎如孙子般年龄的年轻人具有好感,而让嫡子韦放与之交往。
虽然有些意外,但祝英台也郑重地打了招呼。在说了一些关于天候和健康之类的客套话之后,话题立刻就转到了军事之上:
“前方展开的魏军兵力如何?”
“大约有二十万左右广
“算是相当的大军呀!”
“哦,这还不是中山王全部的实力呢!”
韦睿轻笑道。中山王乃是魏的皇族,也是与梁军作战超过数十回的有名武将。
“不过中山王这个人该不会是吃饱了没事于,才每年往这儿出兵吧?”
“那就要看魏朝廷内部的情形了!”韦睿一针见血地指出:
“也就是说,中山王必须要靠军事来守住自己的地位,依据从潜入洛阳的间谍传回的报告,这点是相当符合的。”
洛阳,也就是魏的国都。
“原来如此,那中山王也算蛮辛苦的嘛!”
七年前,也就是魏第六代的高祖——孝文帝驾崩,当时十七岁的皇太子即位。孝文帝为稀世的英主,其功绩和名声虽具有压倒性,但死后的反动也不小。魏的军队强劲、国库中充满了财货、京都洛阳荣华至极,然而新帝却因崇尚佛教而没有完全专心于国务,政治上又没有定见,常因有力者或侧近的意见而动摇。
韦睿再度开口道:
“魏拥有百万之兵,也有动员百万之兵的财力。从中山工看来,现在自然是煽动新帝提出空前的南征计划之时机才对!”
“中山王是否有异心呢?”
将梁灭亡,即使不是统一天下,中山王的武勋也是巨大盖世,既然年轻的新帝没有指导力和人望,那中山王以其实力和背景进行篡夺也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在思虑之中,韦睿以手捻着白白的长须:
“目前还不能断言,中山王虽是魏先帝忠良的臣下,然而对新帝又是如何呢?”
韦睿领着陈庆之和祝英台前进,阵中耸立着的组立式望楼就在眼前。当问道是否有兴趣登上望楼,一窥魏的阵营之时,陈庆之的两眼浮现了充满兴趣的神色。
“看得到杨大眼吗?”
“他一定是立在阵头的,所以应该望得到才是!”老将苦笑着说,
“只可惜虽然看得到,但我方的兵士却无法将箭矢射得那么远,因此我们也只能够看看而已!”
当听到杨大眼这个敌将的名字时,祝英台的全身不由得一阵紧张。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是说当时的人说到杨大眼的豪勇,皆以为“连关羽和张飞都不及于他”!从(三国志)这个关羽和张飞活跃的时代至今,大约经过了三百年,他们的勇名流传后世,在南北朝时代,当要评价一个人的武勇时,多会把他们的名声拿来比较。像是刘宗的檀道济即被称为“张飞再世”而陈的萧白河则被称为“关羽再世”
而杨大眼则本身就是一个传说,听到他的名字时,即使是哭泣的小孩也会安静下来,是梁国无论自天子到贫民都知道的猛将。而当魏出兵与梁作战时,主将是中山王,副将就是杨大眼。
韦睿步了出来,陈庆之和祝英台则跟在后面。
“愿意的话,祝殿下也上来吧!如果看得到杨大眼的话,也算是不错的经历啃!”
这时的陈庆之并没有注意到韦睿看着祝英台的视线,这名高雅的老将似乎以一种探视的眼光看着祝英台,而后又似乎是确定了些什么而点了点头。
“不过不用勉强,如果不想看的话,就先休息吧!”
应着韦睿的话,祝英台以苍白的脸孔强笑着:
“不!小弟也想亲眼见见这位传闻中的杨大眼。”
既然这样说了,韦睿也不再阻止。
通往望楼的并非梯子,而是阶梯,只是急倾斜的程度几乎垂直,登上去之后,上面是个像箱子一样的东西,韦睿、陈庆之和祝英台就在这儿一起望向敌阵。
“咦?那个就是杨大眼吗?”
祝英台的声音动摇着,一点感受凉爽和风的悠闲都没有。在几重的栅栏和深沟的前方,魏军的旗旗林立之中。一个黑色的骑影巨像站立着,不用任何人教,祝英台感觉到那就是传说中的敌将了。
“那种威风看起来真不像是地上的凡人!”
陈庆之的声音中既没有恐怖,也没有嫌恶,能够生而得见传说中的敌将之姿,自是不禁赞赏之念。他的甲胄和马匹都是黑色的,手中则似乎有一张巨大的弓。
“如果敌方是黑的话,那我方就一定要是白的才行广
祝英台的口中吐着意味不明的台词,陈庆之则专注于眺望着敌阵。这样的距离照理是射箭不及,但却可以清楚地将敌阵一览无遗。虽然祝英台不安地催促着,韦睿却平静地将两手置于腰后,对敌阵投以冷静的视线。
望楼下传来韦放的声音:
“父亲!部将们提出了意见,希望借此向建康要求援军,从左右压制魏军!”
韦睿回答道:
“如果我方请求援军的话,对方也会请求援军,这样只会造成两军的军力不断增加的!”
接着语调一变:
“兵贵于用奇,而不在于众!”
重要的在于战术,而不在于兵力的多寡。韦睿的意思即此。而一直努力于观察敌阵的陈庆之,此时也第一次动了他的头,像是表示同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大地呜动了起来。照祝英台的说法,就如黑光闪烁般,他反射性地沉身望楼之中,听到韦睿大喊“快趴下!”的声音时,已是在其之后了!而就如暴风一样,飞鸟影子一般的东西越过了三人的头上而去。
在梁军的阵中生出了畏怖的叫声。巨大的黑羽箭是从魏军飞来的,而那支箭上还刻了一个“杨”字。
“能够射到这儿,真是令人害怕的强弓呀!”
陈庆之不禁发出感叹,他想到自己将与这名被称为地上最强的男子决战。而当他再度从望楼中立起看向敌阵时,黑衣黑甲的雄姿已经回转马首,消失在自己的军营中了。
其兄长被杀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兵力。齐永元二年(西元五00年)十一月,此时萧衍三十七岁。而柳庆远、王茂、吕僧珍、吉士胆、张弘策等的名字,则在史书上记为其幕僚。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今日之战也是如此,你们好好看着吧广萧衍对幕僚这么说道。
过了一个年,到了永元三年,身为齐屈指可数勇将之一的竟陵太守——曹景宗率兵前来驰参,说道宝卷之弟南康王已于汉水边的襄阳自立称帝。既然南康工的使者来招,萧衍便与之会合,在四月间,以曹景宗为先锋,领七万兵先发,水陆两面沿长江往东进击,指向国都建康。
狼狈的宝卷发了十万军迎击萧衍,先是在江宁的会战中,征虏将军——李居士为曹景宗所讨。
接着,在五月、六月、七月的持续激斗中,宝卷的军队逐渐落败,投降者续出。
十月,萧衍的军队包围建康。建康为众所周知的要塞之地,城内除了有二十万的兵力之外,武器和仓粮也相当充足,要将之攻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年之内都不可能被攻下来的,其间还可以间让领土价求北朝的杨军”这样想的宝卷依然沉迷在后宫的酒色之中。十二月,卫尉——张稷和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两人带兵侵入了后宫,将裸着身体与美女们喝酒的宝卷斩首。正如萧衍所预言,和建康的城壁比起来,人心的陷落更快。
翌年四月,萧行即帝位,改国号为梁.年号则为天监元年(西元五o二年)。
这个萧衍.就是梁的武帝,即位时年三十九岁。iv
南北朝时代的特征,从学术上来说并没有一定的际限,但大致可分为贵族社会和佛教文化两大支柱。
梁武帝的治世正是这两方到达绝顶的时代。关于佛教文化,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流传后世;而在贵族制度方面,则有皇帝和贵族们在政治的主导权上的对立和妥协。而由于皇帝重用寒门(指身价低微者)出身者为侧近的结果,身份和权力间的关系遂产生了复杂的情况。
关于陈庆之,字子云的这个人物,在(亚细亚历史事典)上有如下的记述:
“梁时代的政治体制由寒门出身到达显贵地位的人并不多,然而他却是这样的少数之一。由此看来,当了解其对北朝战役中的功绩和能力是相当受到重视的。”
再从梁书中看来:
“具有将略,战可胜、攻可取,盖可称仅次于颇、牧、冲、出而己i”
是说他已可和历史上有名的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等相提并论了。
虽然他的出身低微,但他自小就跟着萧衍,在宅第之中担任杂用。和他一样的小童当有不少,在贵族之间,为了养成将来的有能幕僚,家中多会有许多这样的小童。
某一天,萧衍正党无聊之时,正好看到陈庆之来到庭园准备喂食饲养的孔雀,就命他担任围棋的对手。
和武艺一样,围棋是一种初学者不可能胜过熟练者的游戏,萧衍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和陈庆之分出胜负,而只是想要打发时间罢了。在教导了他置放石子的方法之后,萧行便拿了白石悠然地打了起来。而就在一个不注意,萧衍打了一着锗手。
“这一子下得不好,如果被攻于此地的话,那我就增了不过,以子云的能力应该是不可能发现这一音的”
就在萧衍这么想的时候,下黑石的陈庆之就以自然无比的动作在石盘上下了关键的一子。萧衍不禁愕然,因为陈庆之所下的,正是他这一着中唯一会造成胜负变化的地方。
不管那么多,萧衍又下了一手,只是在互相经过五手之后,萧衍的形势愈来愈坏,接着萧行就被追杀而完全败北。当然他依然不可置信。
“再来一盘吧!你还是当我的对手,子云!”
“可是我必须要去喂孔雀了!”
“孔雀这种东西别管他了!不,让别人去喂吧!你当我的对手就好了!”
这时,萧衍已经三十三岁,而陈庆之则只有十三岁。这名被誉为“博学而兼有文武之才一、位居将军地位的青年贵族,却以一名少年为对手下着围棋,而且在七战之后.萧衍居然还二胜五败。若是下得十分充当的话,则萧行获胜,但只要有一着失策,他就会由此而败。在一声叹息之后,萧行赞赏着说:
“你真是个天才呀!我二十年才达到的境地,你居然一天之内就达到了!”
“请不要这么说,我并没有这样的价值!因为我到现在连怎么胜主人的都不知道呢!”
“哦,是说你不了解自己的胜困吗?”
萧衍在想了一下之后,叫来了自先代即跟随萧家的老棋士。对于这名平伏于地的棋士,萧衍命其与陈庆之对奕,他低声对棋士说:
“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看围棋的胜败,我希望你在对奕中只下一着恶手,此外绝不可放水!”
这真是奇怪的命令,只不过这对熟练的棋士来说并不困难。依据主命和陈庆之对奕的棋士,在追杀了对手一阵,就在差三手左右即可逼对方弃子投降之时,棋士故意下了一着恶手。虽说是恶手,但这也不是普通的凡人可以发现的。而就在接下来的一瞬间,形势竟已逆转。最初,在发了一声惊叹声之后,棋士的表情开始变化,开始努力地防守起来,但最后也只有弃子投降。萧衍在谢过他并命其退下之后;再度看向陈庆之:
“怎么样?你想成为武人吗,子云?”
“武人是吗?”
“你似乎是具有能够看穿唯一胜机的才能,这是一种天赋,若不是将之运用在棋盘之上,而是运用在战场之上的话,则对朝廷一定大有益处!首先,我介绍适当的武艺师父给你,接着再上兵学。”
就这样,陈庆之开始学习武艺。经过半年之后,教导他弓和剑的牙将(士官)要求面会萧衍,他说:
“像子云这种毫无素质的人,我还是初次见到!照道理,如他一样具有热忱地练习的话,正常应该是会更进步的才是厂
“没有进步的可能了吗?”
“下官平日教训弟子,只要努力必有所成,然而如子云这般的人在下官这儿,却和下官的说法不合,还是让他从其他路途上发展较好。”
萧衍从牙将那儿将陈庆之叫回来。很遗憾地告诉他没有可能了。然而陈庆之却回答道:
“没有素质确实是蛮可悲的!”
他并不难过,只是直直地看着萧衍说道:
“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武艺的素质了,没有早点知道这一点倒是很对不起主公。”
萧衍微笑着。陈庆之本身倒是十分正经,这少年的言行并没有一点能够引人发笑的地方。而身为主君的萧行倒希望再为这少年做些什么。
“那么,你就专心于兵学之上吧!”
“是的!”
“好,今后你可以自由出入书库,只要你喜欢,任何书都可以拿来读,碰到不懂的地方,就来问我吧!”
萧衍的书库之中藏有二万卷左右的书,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这个时代,二万卷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陈庆之的脸上满是欣喜,跪在地上感谢主君的恩惠。
“战可胜,攻可取!”从外敌手中守护南朝四十余年的和平稀世用兵家,就这么踏出了他的第一步。
俪在十年之后,受到已成为梁之天子的萧衍叙任为武威将军的陈庆之,为了即将来到的大战而来到了北方国境视察。
当时在北方国境与魏军对峙的梁军指挥官,就是予州刺史——韦睿。陈庆之将来到他的阵营之事,韦睿早就收到报告,方才命其子韦放出迎。
叫做胡龙牙的男子虽然没有被缚住,但周围却围满了兵士,他只有和他的手下恍然地走着。祝英台则紧张地抓着马,看来是不习惯骑马,不过,在韦放眼下,倒是比陈庆之要好一点。
“祝殿下是为何而旅行的呢?”
“是为了寻人!”
“哦,寻人?”
陈庆之努力地抓着经绳:“不知道有什么小生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是否可以告知是在寻找什么人呢?”
陈庆之自小就受他人厚爱而长大,自然对其他人也相当亲切。对祝英台来说,他已经被陈庆之救了一次,而且他的地位又高,如此可依赖的人是再也没有了,于是便答道:
“我寻找的是妹妹的许婚者”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他的名字是?”
“姓梁,名伟,字山伯。”
“这不是值得恭贺的姓氏吗?和本国的国号相同呢!”
陈庆之笑道。当他想接着问其他详细的事情时,前方出现了刀枪的戒备,原来已经来到了梁军的阵营。v
梁子州刺史——韦睿,这年已高龄六十五岁,头发胡须都和霜一样地白,加上其瘦身及所穿的儒服,给人一副高雅文人的印象。在他的生涯之中,即使是在战场往来,他也不着甲胄,甚至还是个不骑马的人物。
韦家本家出身北方,是长安附近的名门。当建立宋的刘裕远征北方之时,韦睿的父亲受招加人阵中,因厚遇而留于江南。以后,七十年来韦家一直都是南朝的名门,仕奉着宋、齐、梁三代朝廷。
当武帝——萧衍起兵讨伐昏君宝卷之时,得到韦睿的辅佐和深厚信赖。当时韦睿率领三千兵士准备与萧衍的军队会合,但因大雨而导致道路中断,于是,他以竹编筏,顺p!i而下,在约定的时日中与萧衍会合。其后,韦睿也替萧衍守襄阳,不但安定了后方,也防止了北边魏军的侵攻,因而立下大功。在新旧王朝更换之际,他对动招人心之镇静。难民及病人的救济,均是确立了人民对新王朝信赖的重要功劳。
来到了本营的陈庆之,向韦睿行了个礼:
“韦使君,真是许久未曾向您问候了!”
使君是指刺史阁下”陈庆之自是较韦睿年少不少,当萧衍起兵时,陈庆之才不过十七岁,曾以萧衍密使的身份见过韦睿一次,对他充满了敬爱之意。而韦睿也是,他对这个几乎如孙子般年龄的年轻人具有好感,而让嫡子韦放与之交往。
虽然有些意外,但祝英台也郑重地打了招呼。在说了一些关于天候和健康之类的客套话之后,话题立刻就转到了军事之上:
“前方展开的魏军兵力如何?”
“大约有二十万左右广
“算是相当的大军呀!”
“哦,这还不是中山王全部的实力呢!”
韦睿轻笑道。中山王乃是魏的皇族,也是与梁军作战超过数十回的有名武将。
“不过中山王这个人该不会是吃饱了没事于,才每年往这儿出兵吧?”
“那就要看魏朝廷内部的情形了!”韦睿一针见血地指出:
“也就是说,中山王必须要靠军事来守住自己的地位,依据从潜入洛阳的间谍传回的报告,这点是相当符合的。”
洛阳,也就是魏的国都。
“原来如此,那中山王也算蛮辛苦的嘛!”
七年前,也就是魏第六代的高祖——孝文帝驾崩,当时十七岁的皇太子即位。孝文帝为稀世的英主,其功绩和名声虽具有压倒性,但死后的反动也不小。魏的军队强劲、国库中充满了财货、京都洛阳荣华至极,然而新帝却因崇尚佛教而没有完全专心于国务,政治上又没有定见,常因有力者或侧近的意见而动摇。
韦睿再度开口道:
“魏拥有百万之兵,也有动员百万之兵的财力。从中山工看来,现在自然是煽动新帝提出空前的南征计划之时机才对!”
“中山王是否有异心呢?”
将梁灭亡,即使不是统一天下,中山王的武勋也是巨大盖世,既然年轻的新帝没有指导力和人望,那中山王以其实力和背景进行篡夺也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在思虑之中,韦睿以手捻着白白的长须:
“目前还不能断言,中山王虽是魏先帝忠良的臣下,然而对新帝又是如何呢?”
韦睿领着陈庆之和祝英台前进,阵中耸立着的组立式望楼就在眼前。当问道是否有兴趣登上望楼,一窥魏的阵营之时,陈庆之的两眼浮现了充满兴趣的神色。
“看得到杨大眼吗?”
“他一定是立在阵头的,所以应该望得到才是!”老将苦笑着说,
“只可惜虽然看得到,但我方的兵士却无法将箭矢射得那么远,因此我们也只能够看看而已!”
当听到杨大眼这个敌将的名字时,祝英台的全身不由得一阵紧张。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是说当时的人说到杨大眼的豪勇,皆以为“连关羽和张飞都不及于他”!从(三国志)这个关羽和张飞活跃的时代至今,大约经过了三百年,他们的勇名流传后世,在南北朝时代,当要评价一个人的武勇时,多会把他们的名声拿来比较。像是刘宗的檀道济即被称为“张飞再世”而陈的萧白河则被称为“关羽再世”
而杨大眼则本身就是一个传说,听到他的名字时,即使是哭泣的小孩也会安静下来,是梁国无论自天子到贫民都知道的猛将。而当魏出兵与梁作战时,主将是中山王,副将就是杨大眼。
韦睿步了出来,陈庆之和祝英台则跟在后面。
“愿意的话,祝殿下也上来吧!如果看得到杨大眼的话,也算是不错的经历啃!”
这时的陈庆之并没有注意到韦睿看着祝英台的视线,这名高雅的老将似乎以一种探视的眼光看着祝英台,而后又似乎是确定了些什么而点了点头。
“不过不用勉强,如果不想看的话,就先休息吧!”
应着韦睿的话,祝英台以苍白的脸孔强笑着:
“不!小弟也想亲眼见见这位传闻中的杨大眼。”
既然这样说了,韦睿也不再阻止。
通往望楼的并非梯子,而是阶梯,只是急倾斜的程度几乎垂直,登上去之后,上面是个像箱子一样的东西,韦睿、陈庆之和祝英台就在这儿一起望向敌阵。
“咦?那个就是杨大眼吗?”
祝英台的声音动摇着,一点感受凉爽和风的悠闲都没有。在几重的栅栏和深沟的前方,魏军的旗旗林立之中。一个黑色的骑影巨像站立着,不用任何人教,祝英台感觉到那就是传说中的敌将了。
“那种威风看起来真不像是地上的凡人!”
陈庆之的声音中既没有恐怖,也没有嫌恶,能够生而得见传说中的敌将之姿,自是不禁赞赏之念。他的甲胄和马匹都是黑色的,手中则似乎有一张巨大的弓。
“如果敌方是黑的话,那我方就一定要是白的才行广
祝英台的口中吐着意味不明的台词,陈庆之则专注于眺望着敌阵。这样的距离照理是射箭不及,但却可以清楚地将敌阵一览无遗。虽然祝英台不安地催促着,韦睿却平静地将两手置于腰后,对敌阵投以冷静的视线。
望楼下传来韦放的声音:
“父亲!部将们提出了意见,希望借此向建康要求援军,从左右压制魏军!”
韦睿回答道:
“如果我方请求援军的话,对方也会请求援军,这样只会造成两军的军力不断增加的!”
接着语调一变:
“兵贵于用奇,而不在于众!”
重要的在于战术,而不在于兵力的多寡。韦睿的意思即此。而一直努力于观察敌阵的陈庆之,此时也第一次动了他的头,像是表示同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大地呜动了起来。照祝英台的说法,就如黑光闪烁般,他反射性地沉身望楼之中,听到韦睿大喊“快趴下!”的声音时,已是在其之后了!而就如暴风一样,飞鸟影子一般的东西越过了三人的头上而去。
在梁军的阵中生出了畏怖的叫声。巨大的黑羽箭是从魏军飞来的,而那支箭上还刻了一个“杨”字。
“能够射到这儿,真是令人害怕的强弓呀!”
陈庆之不禁发出感叹,他想到自己将与这名被称为地上最强的男子决战。而当他再度从望楼中立起看向敌阵时,黑衣黑甲的雄姿已经回转马首,消失在自己的军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