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天才基本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年前,百丨度已经开始竞价排名, 搜索一开始非常困难, 网页大部被各种培训机构广告占满。
林朝夕耐着性子, 从众多“奥数培训班”“三味大学资深家教”“永川大学数学系老师指导”的条目中巡睃而过。花了点功夫, 她才明白为什么她问解然“明明三味大学数学更好, 国家集训队却在永川大学”的问题很傻, 答案非常简单,这是传统。
答案简单, 那解然警告她“学术圈复杂”就更奇怪了。
她继续翻了两页, 发现自己没办法找到更有用的信息。
她放弃精确搜索, 决定更模糊一些, 受陆志浩启发,她直接点开“新闻搜索”,在搜索框里,输入“奥数”两个字。
鼠标轻点, 网页瞬间刷新, 标题流水般倾泻而下。
排在前面的新闻在说湖省的数学天才。
他小学六年级拿下晋杯赛个人第一名,初中三次初中生数学联赛一等奖,高中生时三次全国一等奖, 参加了上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已经提前保送永川大学,现在在国家集训队,冲击他人生中第一枚奥赛金牌。
如果不是那位同学和裴之姓名不一样,林朝夕还以为这是裴之的简历。
她的第一反应很简单, 国家人口基数大,天才少年真的好多。在那之后,她才注意到全文最后一句话:第一枚金牌,为什么?
想到这里,她很自然地开始搜索近几年国家队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的成绩。
新页面打开,林朝夕才知道,国家队去年拿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亚军,所以接下来,和奥数相关新闻是对数学教育的反思。
高中生们只拿了一次亚军,新闻媒体就开始反思说奥数教育并不能培养真正的数学家,顺带还批判了家长拼命让孩子上奥数补习班的社会现象,要求奥数培训降温。
当时有过一阵新闻满天飞,中·林朝夕没关心过,而现在甫一看到这些新闻,她心里其实很不舒服。
毕竟老林在开数学补习班,无论哪个世界,她从小到大都参与着奥数竞赛。而今社会舆论直接指责她从小到大接受的奥数教育毫无用处,她确实很难接受。
可不舒服归不舒服,认真看去,她好像也能够接受里面一些观点,比如:太多家长为了升学加分逼孩子学奥数,而忽视培养孩子的数学基础。
但对于其中“奥数对大部分学生无用的”观点,林朝夕直觉上很难接受。毕竟她也不是天才,全靠老林引导,她才一步步走上数学竞赛的道路。
很多新闻都在引用了一篇几年前的文章,文中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应该自然而然的。
欧拉9岁自学《代数学》,高斯10岁速算1到100总和,对数学有兴趣并极具天赋的学生自然会走上数学研究之路。强行让孩子上奥数班,用奥数竞赛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数学能力,并将之与升学挂钩,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大部分对数学没兴趣的学生,掌握课堂里的数学知识即可,根本没必要学奥数。
她定睛看去,发现那是一篇采访稿里说的,采访对象是——“永川大学:冯德明”。
之前解然曾提过,国内数学界两位泰斗都已经不太收学生了。其中一位是三味大学的曾教授,另一位就是永川大学的冯教授。
曾庆然教授研究的内容属于“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知道”的范畴,林朝夕很羞耻地想,如果他不是裴之的导师,她很可能不知道对方是谁。
而冯教授的名气其实要比曾教授更大,毕竟他证明过举世瞩目的数学猜想,也在主持永川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工作,把这所偏文科院校的数学系带到全国领先位置……
想到这里,林朝夕突然打了个激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细节浮现出来。
永川大学文科很强,她高考填志愿时,曾想报永川大学心理系,但老林小小地反对了下,提议她去三味大学。
她不记得老林当时的反对意见,但去三味大学、成为裴之校友这件事对她诱惑足够大,她毫不犹豫放弃永川大学。
现在想来,就连选什么大学、去学什么这件事,她都如此随意决定,可见曾经对自己多不负责。
可为什么,一向不愿意干涉她决定的老林,会悄悄反对她去永川大学?
窗外是寂静的冬夜校园,远处操场上,有一圈昏黄路灯,其余校园都陷于黑暗。明明机房内有温暖的空调,林朝夕却感到一丝阴冷。
她知道自己在犯很严重的逻辑错误。
“冯教授的名字”是她搜“奥数”强行搜索出来,“永川大学”是个很好的学校,她仅仅因为这些关键词先后出现的顺序,就非要把“老林”也组合进去,这太荒谬。
林朝夕冷静了一些,机房老式屏幕光线刺眼,她却眼睛一眨不眨凝望搜索框。
过了一会儿,她拉开一点键盘,手指僵硬地敲下“冯德明”三个字,按空格,准备输入第二个姓名……
——
永川师范大学,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阅卷组。
暮色四合,阅卷办公室仍灯火通明。
数学竞赛的阅卷工作远比常人想象更复杂,学生们的解题方法千奇百怪,需要老师认真评价。
这项工作没多少钱,大部分时间都很枯燥,可高远还是很喜欢看学生们的答卷。
工作的间隙,他和张叔平站在办公室外的阳台上抽烟。北风呼呼地吹,香烟燃尽速度比往常更快,张叔平却捏着滤嘴,像没感觉一样。
“不知道今年成绩会怎么样?”吸完一整根烟,张叔平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没主语,不过... -->>
几年前,百丨度已经开始竞价排名, 搜索一开始非常困难, 网页大部被各种培训机构广告占满。
林朝夕耐着性子, 从众多“奥数培训班”“三味大学资深家教”“永川大学数学系老师指导”的条目中巡睃而过。花了点功夫, 她才明白为什么她问解然“明明三味大学数学更好, 国家集训队却在永川大学”的问题很傻, 答案非常简单,这是传统。
答案简单, 那解然警告她“学术圈复杂”就更奇怪了。
她继续翻了两页, 发现自己没办法找到更有用的信息。
她放弃精确搜索, 决定更模糊一些, 受陆志浩启发,她直接点开“新闻搜索”,在搜索框里,输入“奥数”两个字。
鼠标轻点, 网页瞬间刷新, 标题流水般倾泻而下。
排在前面的新闻在说湖省的数学天才。
他小学六年级拿下晋杯赛个人第一名,初中三次初中生数学联赛一等奖,高中生时三次全国一等奖, 参加了上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已经提前保送永川大学,现在在国家集训队,冲击他人生中第一枚奥赛金牌。
如果不是那位同学和裴之姓名不一样,林朝夕还以为这是裴之的简历。
她的第一反应很简单, 国家人口基数大,天才少年真的好多。在那之后,她才注意到全文最后一句话:第一枚金牌,为什么?
想到这里,她很自然地开始搜索近几年国家队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的成绩。
新页面打开,林朝夕才知道,国家队去年拿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亚军,所以接下来,和奥数相关新闻是对数学教育的反思。
高中生们只拿了一次亚军,新闻媒体就开始反思说奥数教育并不能培养真正的数学家,顺带还批判了家长拼命让孩子上奥数补习班的社会现象,要求奥数培训降温。
当时有过一阵新闻满天飞,中·林朝夕没关心过,而现在甫一看到这些新闻,她心里其实很不舒服。
毕竟老林在开数学补习班,无论哪个世界,她从小到大都参与着奥数竞赛。而今社会舆论直接指责她从小到大接受的奥数教育毫无用处,她确实很难接受。
可不舒服归不舒服,认真看去,她好像也能够接受里面一些观点,比如:太多家长为了升学加分逼孩子学奥数,而忽视培养孩子的数学基础。
但对于其中“奥数对大部分学生无用的”观点,林朝夕直觉上很难接受。毕竟她也不是天才,全靠老林引导,她才一步步走上数学竞赛的道路。
很多新闻都在引用了一篇几年前的文章,文中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应该自然而然的。
欧拉9岁自学《代数学》,高斯10岁速算1到100总和,对数学有兴趣并极具天赋的学生自然会走上数学研究之路。强行让孩子上奥数班,用奥数竞赛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数学能力,并将之与升学挂钩,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大部分对数学没兴趣的学生,掌握课堂里的数学知识即可,根本没必要学奥数。
她定睛看去,发现那是一篇采访稿里说的,采访对象是——“永川大学:冯德明”。
之前解然曾提过,国内数学界两位泰斗都已经不太收学生了。其中一位是三味大学的曾教授,另一位就是永川大学的冯教授。
曾庆然教授研究的内容属于“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知道”的范畴,林朝夕很羞耻地想,如果他不是裴之的导师,她很可能不知道对方是谁。
而冯教授的名气其实要比曾教授更大,毕竟他证明过举世瞩目的数学猜想,也在主持永川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工作,把这所偏文科院校的数学系带到全国领先位置……
想到这里,林朝夕突然打了个激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细节浮现出来。
永川大学文科很强,她高考填志愿时,曾想报永川大学心理系,但老林小小地反对了下,提议她去三味大学。
她不记得老林当时的反对意见,但去三味大学、成为裴之校友这件事对她诱惑足够大,她毫不犹豫放弃永川大学。
现在想来,就连选什么大学、去学什么这件事,她都如此随意决定,可见曾经对自己多不负责。
可为什么,一向不愿意干涉她决定的老林,会悄悄反对她去永川大学?
窗外是寂静的冬夜校园,远处操场上,有一圈昏黄路灯,其余校园都陷于黑暗。明明机房内有温暖的空调,林朝夕却感到一丝阴冷。
她知道自己在犯很严重的逻辑错误。
“冯教授的名字”是她搜“奥数”强行搜索出来,“永川大学”是个很好的学校,她仅仅因为这些关键词先后出现的顺序,就非要把“老林”也组合进去,这太荒谬。
林朝夕冷静了一些,机房老式屏幕光线刺眼,她却眼睛一眨不眨凝望搜索框。
过了一会儿,她拉开一点键盘,手指僵硬地敲下“冯德明”三个字,按空格,准备输入第二个姓名……
——
永川师范大学,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阅卷组。
暮色四合,阅卷办公室仍灯火通明。
数学竞赛的阅卷工作远比常人想象更复杂,学生们的解题方法千奇百怪,需要老师认真评价。
这项工作没多少钱,大部分时间都很枯燥,可高远还是很喜欢看学生们的答卷。
工作的间隙,他和张叔平站在办公室外的阳台上抽烟。北风呼呼地吹,香烟燃尽速度比往常更快,张叔平却捏着滤嘴,像没感觉一样。
“不知道今年成绩会怎么样?”吸完一整根烟,张叔平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没主语,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