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武帝寄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留,扬帆直入建康的西藩城池姑孰。
守姑孰的是谯王司马尚之。司马尚之根本没有料到桓玄大军会猝然来袭,有如天兵忽降一般,只得调军仓促应战。结果很快被桓玄击溃,司马尚之只得舍弃了姑孰,带领残兵数百人突破重围,逃往建康。
桓玄就把姑孰作为中军,布阵迎战赶来的元显大军前锋。这前锋将军正是刘牢之。
“这司马元显如此大张旗鼓要逆水而上。如今却陈兵于建康门户,是何道理?”占领姑孰城后,桓玄一面在城头上巡防,一面问众人。
“难道是为了声东击西?”一个将领脱口而出。
“嗯?声东击西?”桓玄看了那将一眼,低头思忖一番,然后说,“不会,不会。建康至武昌、江陵乃逆水,不可能突袭。荆州布防严密,由陆路袭荆州,非速战能胜。而若不胜,则必然困守,无论水陆都不得进退。非声东击西之策。”
“或是埋伏大军于姑孰,诱我深入,而后十而围之?”另一个谋士又猜测。
“若此不可不防。不过,我军只要使得水路畅通,谅司马元显的合围之计无所作为。”这次说话的是殷仲文。他接着说:
“况且,镇守武昌之军数日之后也将如期而下,但得固守姑孰月余,里外合击,其围自解。而我以为,空弃上游之重镇而围我于姑孰,似无道理。建康便在近左,倘若围之无效,建康城破岂非在旦夕之间?再者,自古未闻诱敌至京师之说。元显此番未曾出兵,恐怕乃是内因。”
桓玄听了,点点头望望卞范之。卞范之也点头说:“仲文所言极是。双军相争,未闻有弃要地者。大军来袭而只知困守建康,岂非怯懦?我以为,我军可分为三:城内固守、城外游击,水军贯通上下游水路。如是,则万无一失。”
这样的部署,所有人都赞同。桓玄即刻分派将领分兵驻守。
望着建康的方向,桓玄的心中不禁感慨非常。自父、叔辈起,桓氏就世居荆州,然而桓玄对于建康也是非常熟悉的。青年时代曾无数次到建康,遍访公卿,以求得到朝廷重用。然而却始终无为。
当终于有所为之时,却没有哪一次不是在与建康的公卿为敌。
原本以为自己奋发而起,会走一条与父亲不同的道路。然而无论如何,自己的每一步都似乎落到了父亲的脚印中,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在离建康咫尺之遥的姑孰,桓玄忽然悟到:走一条与父亲相同或不同的道路,并非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身不由己。这一条道路也并非他父亲的道路,而是一条每个镇守荆州的诸侯都会走的道路。王敦也罢、父亲桓温也罢、殷仲堪也罢,莫不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的。桓玄再一次深思之后,认为如陶侃那些例外之人,只是因为他们在荆州呆的时间不够久。看来,只要在荆州呆了足够长的时间,就必然会与建康为敌。
桓玄为发现了这个规律而暗自欣喜,但是导致这个规律的原因在他的心中却无解。欣喜之余,也颇有些懊恼。
留,扬帆直入建康的西藩城池姑孰。
守姑孰的是谯王司马尚之。司马尚之根本没有料到桓玄大军会猝然来袭,有如天兵忽降一般,只得调军仓促应战。结果很快被桓玄击溃,司马尚之只得舍弃了姑孰,带领残兵数百人突破重围,逃往建康。
桓玄就把姑孰作为中军,布阵迎战赶来的元显大军前锋。这前锋将军正是刘牢之。
“这司马元显如此大张旗鼓要逆水而上。如今却陈兵于建康门户,是何道理?”占领姑孰城后,桓玄一面在城头上巡防,一面问众人。
“难道是为了声东击西?”一个将领脱口而出。
“嗯?声东击西?”桓玄看了那将一眼,低头思忖一番,然后说,“不会,不会。建康至武昌、江陵乃逆水,不可能突袭。荆州布防严密,由陆路袭荆州,非速战能胜。而若不胜,则必然困守,无论水陆都不得进退。非声东击西之策。”
“或是埋伏大军于姑孰,诱我深入,而后十而围之?”另一个谋士又猜测。
“若此不可不防。不过,我军只要使得水路畅通,谅司马元显的合围之计无所作为。”这次说话的是殷仲文。他接着说:
“况且,镇守武昌之军数日之后也将如期而下,但得固守姑孰月余,里外合击,其围自解。而我以为,空弃上游之重镇而围我于姑孰,似无道理。建康便在近左,倘若围之无效,建康城破岂非在旦夕之间?再者,自古未闻诱敌至京师之说。元显此番未曾出兵,恐怕乃是内因。”
桓玄听了,点点头望望卞范之。卞范之也点头说:“仲文所言极是。双军相争,未闻有弃要地者。大军来袭而只知困守建康,岂非怯懦?我以为,我军可分为三:城内固守、城外游击,水军贯通上下游水路。如是,则万无一失。”
这样的部署,所有人都赞同。桓玄即刻分派将领分兵驻守。
望着建康的方向,桓玄的心中不禁感慨非常。自父、叔辈起,桓氏就世居荆州,然而桓玄对于建康也是非常熟悉的。青年时代曾无数次到建康,遍访公卿,以求得到朝廷重用。然而却始终无为。
当终于有所为之时,却没有哪一次不是在与建康的公卿为敌。
原本以为自己奋发而起,会走一条与父亲不同的道路。然而无论如何,自己的每一步都似乎落到了父亲的脚印中,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在离建康咫尺之遥的姑孰,桓玄忽然悟到:走一条与父亲相同或不同的道路,并非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身不由己。这一条道路也并非他父亲的道路,而是一条每个镇守荆州的诸侯都会走的道路。王敦也罢、父亲桓温也罢、殷仲堪也罢,莫不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的。桓玄再一次深思之后,认为如陶侃那些例外之人,只是因为他们在荆州呆的时间不够久。看来,只要在荆州呆了足够长的时间,就必然会与建康为敌。
桓玄为发现了这个规律而暗自欣喜,但是导致这个规律的原因在他的心中却无解。欣喜之余,也颇有些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