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尸案调查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
明哥安排的四项工作,最先开展的只有我的侦查实验,这也是近两年来我做过的最为烦琐的实验。可能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为了证实嫌疑人是否佩戴假肢,找个人踩一下不就完了?吃瓜群众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复杂程度。
首先,我要确定嫌疑人大致的年龄范围,只有知道了嫌疑人的年龄层,我们才可以确定选取哪一年龄段的实验者。
虽然明哥之前根据嫌疑人的抽烟习惯,推测出了其年龄在40岁以上,但这仅仅是推测。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有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如,对于有健身习惯的人群,痕迹学上的很多计算公式就不能套用。所以要得出准确结论,推测只是划定一个范围,佐证还需要找到科学依据。
本案件中,确定年龄只能从足迹特征上下手。作为正常人的步行足迹,我们只要选取成趟鞋印的一段,测量步长、步角、步宽的数值,套用公式便可以计算出大致年龄。而这个案子,嫌疑人的鞋印不能形成特定的规律,我只能选取鞋印上的部分特征来分析,而痕迹学上研究最为成熟的要数鞋底磨损特征。
我们都知道,人从少年、青年到壮年,肌力是向上发展的,这一时期行走运动的特点是运步利落,弹跳力强,运步稳健。因为脚的前掌面要比后跟面宽大得多,肌力作用于前掌要比作用于全脚底行走利落,要比作用于后跟行走稳健。人进入中老年后,作用力逐步向后转移,前掌支撑作用力的面积减小,后跟成为支撑人体作用力的主要部位。所以中老年运步迟缓,弹跳力弱,行走稳度降低。
相关表现为:人在青年阶段穿的鞋,大都拇指部位磨损较严重,随着年龄增长,拇指部位的磨损由明显到逐渐不明显,老年以后,拇指部位花纹几乎未见磨损。其形成机理基本与前掌和后跟的磨损相同,青壮年阶段作用力重心在前掌,中老年阶段作用力重心向后移,这使得拇指部位是否磨损或磨损轻重,与穿鞋人的年龄阶段变化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同时,人不管是在壮年、中年还是老年,行走时鞋子的起落脚部位和角度都基本不变。所以足迹中起脚部位和落脚部位是相对稳定的,起落脚部位反映出的位置、角度与年龄变化关系不大。
因此,本起案件的鞋底磨损特征虽然明显,但我们只要找准可以反映出嫌疑人年龄段的局部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嫌疑人的大致年龄范围。
选准了实验者的年龄段,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步骤,那就是确定足部假肢的种类。
市面上常见的假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外骨骼式假肢,也叫壳式
假肢,它形似肢体外形,并以此承担假肢外力,结构简单,易拆解,重量轻,但表面坚硬笨重,容易造成接触皮肤组织磨损。另一种是内骨骼式假肢,它是以类似骨骼的管状物为支撑,佩戴时便于与截肢面固定,可包裹海绵,覆盖人造皮,外观好,能够调整肢体曲线,很多时候可以以假乱真,但结构复杂,价钱也相对较高。
两种假肢根据佩戴者是否保留膝关节,又可以分为全式假肢(截肢面在膝关节以上)以及半式假肢(截肢面在膝关节以下)。
内骨骼假肢不管是全式还是半式,由于其是整体构造,在关节处设计有灵活的转动轴,所以穿戴这样的假肢行走,其鞋印的步态、步幅特征与正常人大体相同。
而壳式假肢的全式和半式差别就相对要大。“半壳”因为保留了膝关节,所以在步行的过程中形成鞋印相对完整、流畅,而佩戴“全壳”步行,脚印显得笨重和机械。
结合以上情况,我最终把实验者确定为35岁至50岁之间,佩戴壳式假肢的男性人群。
实验共分为两大组,年龄相差以5岁为界,假肢种类以“半壳”和“全壳”区分。
即35岁、40岁、45岁、50岁的“半壳”式假肢组,以及35岁、40岁、45岁、50岁的“全壳”式假肢组。
每个年龄段选取3人,步行100米,取中间段20米鞋印作为参照。
 ... -->>
四
明哥安排的四项工作,最先开展的只有我的侦查实验,这也是近两年来我做过的最为烦琐的实验。可能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为了证实嫌疑人是否佩戴假肢,找个人踩一下不就完了?吃瓜群众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复杂程度。
首先,我要确定嫌疑人大致的年龄范围,只有知道了嫌疑人的年龄层,我们才可以确定选取哪一年龄段的实验者。
虽然明哥之前根据嫌疑人的抽烟习惯,推测出了其年龄在40岁以上,但这仅仅是推测。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有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如,对于有健身习惯的人群,痕迹学上的很多计算公式就不能套用。所以要得出准确结论,推测只是划定一个范围,佐证还需要找到科学依据。
本案件中,确定年龄只能从足迹特征上下手。作为正常人的步行足迹,我们只要选取成趟鞋印的一段,测量步长、步角、步宽的数值,套用公式便可以计算出大致年龄。而这个案子,嫌疑人的鞋印不能形成特定的规律,我只能选取鞋印上的部分特征来分析,而痕迹学上研究最为成熟的要数鞋底磨损特征。
我们都知道,人从少年、青年到壮年,肌力是向上发展的,这一时期行走运动的特点是运步利落,弹跳力强,运步稳健。因为脚的前掌面要比后跟面宽大得多,肌力作用于前掌要比作用于全脚底行走利落,要比作用于后跟行走稳健。人进入中老年后,作用力逐步向后转移,前掌支撑作用力的面积减小,后跟成为支撑人体作用力的主要部位。所以中老年运步迟缓,弹跳力弱,行走稳度降低。
相关表现为:人在青年阶段穿的鞋,大都拇指部位磨损较严重,随着年龄增长,拇指部位的磨损由明显到逐渐不明显,老年以后,拇指部位花纹几乎未见磨损。其形成机理基本与前掌和后跟的磨损相同,青壮年阶段作用力重心在前掌,中老年阶段作用力重心向后移,这使得拇指部位是否磨损或磨损轻重,与穿鞋人的年龄阶段变化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同时,人不管是在壮年、中年还是老年,行走时鞋子的起落脚部位和角度都基本不变。所以足迹中起脚部位和落脚部位是相对稳定的,起落脚部位反映出的位置、角度与年龄变化关系不大。
因此,本起案件的鞋底磨损特征虽然明显,但我们只要找准可以反映出嫌疑人年龄段的局部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嫌疑人的大致年龄范围。
选准了实验者的年龄段,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步骤,那就是确定足部假肢的种类。
市面上常见的假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外骨骼式假肢,也叫壳式
假肢,它形似肢体外形,并以此承担假肢外力,结构简单,易拆解,重量轻,但表面坚硬笨重,容易造成接触皮肤组织磨损。另一种是内骨骼式假肢,它是以类似骨骼的管状物为支撑,佩戴时便于与截肢面固定,可包裹海绵,覆盖人造皮,外观好,能够调整肢体曲线,很多时候可以以假乱真,但结构复杂,价钱也相对较高。
两种假肢根据佩戴者是否保留膝关节,又可以分为全式假肢(截肢面在膝关节以上)以及半式假肢(截肢面在膝关节以下)。
内骨骼假肢不管是全式还是半式,由于其是整体构造,在关节处设计有灵活的转动轴,所以穿戴这样的假肢行走,其鞋印的步态、步幅特征与正常人大体相同。
而壳式假肢的全式和半式差别就相对要大。“半壳”因为保留了膝关节,所以在步行的过程中形成鞋印相对完整、流畅,而佩戴“全壳”步行,脚印显得笨重和机械。
结合以上情况,我最终把实验者确定为35岁至50岁之间,佩戴壳式假肢的男性人群。
实验共分为两大组,年龄相差以5岁为界,假肢种类以“半壳”和“全壳”区分。
即35岁、40岁、45岁、50岁的“半壳”式假肢组,以及35岁、40岁、45岁、50岁的“全壳”式假肢组。
每个年龄段选取3人,步行100米,取中间段20米鞋印作为参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