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我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倒显得我们心虚,要知道掩饰得再好也总有露馅的一天,到那时一定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口实。倒不如坦坦荡荡做恶人,别人反倒不好置评,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哪管别人怎么说!何况恶行可以令人畏惧,也是重要的威慑手段,我不想放弃。”
白莹钰虽然嘴上说“大人说的也对。”心中却不以为然“看来他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孩子般的任性。”不过这样一来她在面对赵抗时倒是轻松了不少。跟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瑕的人在一起,可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
随后连云寨的山贼们也都接受了赵抗的整编,老弱都发给少量的安家费令其下山自谋生路,反正有吴璘照应,也没有几个人敢为难他们。与此同时,有吴璘看着,也不怕他们中的一些人故态复萌。
而其他各支山贼则早就进行了类似的处理,赵抗如今的总兵力仍然有近十万人,战斗部队也超过了四万,而且全都是精壮,这令赵抗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不久赵抗又将其再次缩编,按照1:1:1的比例,分为精锐战兵、战斗工兵与普通工兵,各三万人,这个比例由于配置合理,日后被一直沿用了下去。这样一来,赵抗在战斗中直接指挥的人数大大减少,难度降低了很多,而军队的战斗力却不降反升。
说实话,赵抗毕竟带兵的时间还短,以他的统率力也只能带三万兵,再多的话虽然也能带,但战斗力就要浪费不少。统率大兵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就是这个意思,而这已经很厉害了,当时统率力超过十万人的也就韩信和项羽两人(章邯和项梁也算,不过项梁早死,而章邯被项羽大败后失去了自信,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而已,其实刘邦在军事上的才能一直都被低估了。统率力这一概念,当初陆仁曾经下过定义,就是当手下军队增加导致作战效率迅速下降的人数临界点。
事实上,即使是居鹏,他的统率力也未必能到十万,不过统率力高的将领并不一定就比统率力低的强,毕竟决定将领优劣的,还有谋略、练兵、心理素质、勇猛程度、应变能力等多重因素。比如诸葛亮的统率力很强,甚至可能是三国最强的(除了曹操,肯定都不如他。比较方式是军队数量相同时硬碰硬的战果。),但是缺乏奇谋,所以始终达不到曹操的程度。但统率力的重要性还是勿容置疑,甚至有可能是将领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将领还是喜欢搞人海战术,可兵力超过统率力的结果就是历史上太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淝水之战。就算那些倚多为胜的战例,实际上也多耗了钱粮,未必是什么好事。
如果简单以统率力来衡量将领的话,在冷兵器时代统率力超过三万人的就算难得的将领,超过十万人的在史书上就可以留下名字,而超过三十万的堪称百年不遇,如果其他方面不太差的,一般都差不多是不可战胜了。赵抗再次精简军队还是由于吴璘的建议,他其实也是喜欢兵多的,但精简后的多次战斗无不证明了吴璘的正确,此后赵抗在用兵上便更为务实。
倒显得我们心虚,要知道掩饰得再好也总有露馅的一天,到那时一定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口实。倒不如坦坦荡荡做恶人,别人反倒不好置评,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哪管别人怎么说!何况恶行可以令人畏惧,也是重要的威慑手段,我不想放弃。”
白莹钰虽然嘴上说“大人说的也对。”心中却不以为然“看来他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孩子般的任性。”不过这样一来她在面对赵抗时倒是轻松了不少。跟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瑕的人在一起,可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
随后连云寨的山贼们也都接受了赵抗的整编,老弱都发给少量的安家费令其下山自谋生路,反正有吴璘照应,也没有几个人敢为难他们。与此同时,有吴璘看着,也不怕他们中的一些人故态复萌。
而其他各支山贼则早就进行了类似的处理,赵抗如今的总兵力仍然有近十万人,战斗部队也超过了四万,而且全都是精壮,这令赵抗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不久赵抗又将其再次缩编,按照1:1:1的比例,分为精锐战兵、战斗工兵与普通工兵,各三万人,这个比例由于配置合理,日后被一直沿用了下去。这样一来,赵抗在战斗中直接指挥的人数大大减少,难度降低了很多,而军队的战斗力却不降反升。
说实话,赵抗毕竟带兵的时间还短,以他的统率力也只能带三万兵,再多的话虽然也能带,但战斗力就要浪费不少。统率大兵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就是这个意思,而这已经很厉害了,当时统率力超过十万人的也就韩信和项羽两人(章邯和项梁也算,不过项梁早死,而章邯被项羽大败后失去了自信,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而已,其实刘邦在军事上的才能一直都被低估了。统率力这一概念,当初陆仁曾经下过定义,就是当手下军队增加导致作战效率迅速下降的人数临界点。
事实上,即使是居鹏,他的统率力也未必能到十万,不过统率力高的将领并不一定就比统率力低的强,毕竟决定将领优劣的,还有谋略、练兵、心理素质、勇猛程度、应变能力等多重因素。比如诸葛亮的统率力很强,甚至可能是三国最强的(除了曹操,肯定都不如他。比较方式是军队数量相同时硬碰硬的战果。),但是缺乏奇谋,所以始终达不到曹操的程度。但统率力的重要性还是勿容置疑,甚至有可能是将领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将领还是喜欢搞人海战术,可兵力超过统率力的结果就是历史上太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淝水之战。就算那些倚多为胜的战例,实际上也多耗了钱粮,未必是什么好事。
如果简单以统率力来衡量将领的话,在冷兵器时代统率力超过三万人的就算难得的将领,超过十万人的在史书上就可以留下名字,而超过三十万的堪称百年不遇,如果其他方面不太差的,一般都差不多是不可战胜了。赵抗再次精简军队还是由于吴璘的建议,他其实也是喜欢兵多的,但精简后的多次战斗无不证明了吴璘的正确,此后赵抗在用兵上便更为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