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大明国师姜星火朱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用百姓苦,又能给朝廷多收税的办法,看来蹇尚书也是这个意思!”
朱棣这就是装作听不懂了。
蹇义面色一变。
习惯性的规劝君王,那是文官们的传统。
反正拿百姓做由头,皇帝也说不出什么来。
本来就是这样嘛,皇帝要做事就得花钱,要花钱就得收税,要收税只能收农业税,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喽。
收士绅的钱,想都别想!
最后就成了皇帝对不起百姓。
文官的这个逻辑链,已经延续上千年了。
但是听朱棣这个话音,再联想一下姜星火之前那句“士绅一体纳粮”,蹇义不由地打了个哆嗦。
承受惯了骂名的铁血君王,加上不怕死鬼主意奇多的囚徒。
“苦一苦百姓”的定律,怕是要在永乐一朝被打破了。
而朱棣话里话外,又把他给带上了。
上次夏原吉被百官当靶子打的场景,蹇义还历历在目,他不想同样被当靶子打。
但如今看来.好像跑不掉了。
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此时把脑袋埋得低低的,半句话都不说。
这种会被撕扯到粉身碎骨的事情,在洪武朝惊涛骇浪里走过来的茹瑺,压根就不想掺和。
茹瑺心里暗道:“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忠诚伯,伱说说,咱们大明的税收,按照那个什么‘存量博弈’,朝廷做的是不是不够好啊?士绅是不是拿的多了,反而贪得无厌想要朝廷垮台啊?”
朱棣言笑晏晏,但话语里的意思,却让茹瑺惊出一身冷汗。
“臣不敢妄言。”
“有什么说什么,两位尚书觉得姜星火,能提出处理好国家与士绅之间税收问题矛盾的方案吗?”
见皇帝还盯着他,茹瑺最后只能勉强说道。
“臣觉得,这位姜先生可能提出的办法,会有些过于理想了。”
蹇义也跟着说道:“陛下,国家与士绅,在税制的顽疾,毕竟已经持续了上千年.而且谋国之事,也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的,即便再好的提议,到了下面小吏手里,都会走了样。”
对于姜星火能不能提出解决税制顽疾的办法。
两位尚书,是相信有可能的。
毕竟,此前那么多例子摆在那里,别的不说,光是“摊役入亩”,就已经解决了一个上千年的难题了。
你说姜星火面对税制,提出不了解决办法,他俩倒是还真不信。
士绅一体纳粮,应该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说最主要的。
但问题是,办法是办法,实施是实施。
摊役入亩为什么能在江南推广开来?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朱棣是真的敢杀人,接着周缙造反案,在江南杀得人头滚滚。
摄于朱棣的屠刀,士绅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第二个,摊役入亩从本质上讲,虽然触碰到了士绅的利益,但高压之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因为摊役入亩,并没有影响士绅本身的免服徭役,只是以前只有士绅免服,现在大家都免服了.这虽然会影响到士绅名下的佃农,但土地和土地的产出,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摊役入亩加到田税里的徭役,就当多交一点点税了,面对朱棣的屠刀,忍了。
但针对士绅的税制改革不一样。
正如姜星火所说,税制改革涉及到了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大明朝廷和十三布政使司乃至天下的所有县。第二个,是大明朝廷和天下所有的地主士绅。
第一个,被那第101枚银币解决了。
第二个,收税,尤其是收富人税。
历朝历代,没见哪个能成的。
缘由也很简单,蹇义刚才说了,不论是出发点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的基层小吏手里,都会走样,甚至与政策本身南辕北辙。
这便是因为税制改革的难点,不在于税制方案的本身。
而在于。
——皇权不下乡!
也正是因为深谙这一点,蹇义和茹瑺这两位国家重臣才会认为,提出解决方案,姜星火或许有可能做到。
但是解决问题,做不到!
皇权下乡这件事,上千年来都做不到,你姜星火凭什么做到?
凭动动嘴,就能做到吗?
任何一个正常人来到这里,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陛下。”茹瑺补充道:“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臣斗胆劝您别估计的太乐观。”
“宋代王安石主持的变法,里面的青苗法,可就是个再生动不过的例子。”
“本来是救济青黄不接的百姓,结果最后官吏为了政绩,恶意搞摊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朱棣若有所思:“朕懂两位尚书的意思了。”
“无非就是两点嘛。”
“找到解决办法这件事上千年都没解决了,你们觉得姜先生也解决不了,或者说提出的不见得可行。”
“而皇权下不了乡,所以中央和士绅之间的税收矛盾,更是无从谈起,中央就靠着地方小吏与士绅收税,怎么动士绅?”
“是不是这两个意思?”
蹇义和茹瑺连连点头,显然就是此意。
这时,久久没有开口的道衍,反而声音淡然地说道。
“且听下去,姜先生既然敢讲,那就一定有办法,这个办法,也一定能落实下去。”
蹇义和茹瑺面面相觑,有些不可理解,道衍大师对姜星火的这种盲目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这种王安石都干不成的事情,是谁给的勇气觉得姜星火能干成?
须知道,王安石变法,以王安石这种宰相之才,前前后后消耗了心血,最后,不也是落得个人未亡,政就息的结局吗?
故此,蹇义和茹瑺也不认为姜星火能够做到。
因为这里面的困难,实在是太大了,比天都大!
皇权不下乡,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本章完)
用百姓苦,又能给朝廷多收税的办法,看来蹇尚书也是这个意思!”
朱棣这就是装作听不懂了。
蹇义面色一变。
习惯性的规劝君王,那是文官们的传统。
反正拿百姓做由头,皇帝也说不出什么来。
本来就是这样嘛,皇帝要做事就得花钱,要花钱就得收税,要收税只能收农业税,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喽。
收士绅的钱,想都别想!
最后就成了皇帝对不起百姓。
文官的这个逻辑链,已经延续上千年了。
但是听朱棣这个话音,再联想一下姜星火之前那句“士绅一体纳粮”,蹇义不由地打了个哆嗦。
承受惯了骂名的铁血君王,加上不怕死鬼主意奇多的囚徒。
“苦一苦百姓”的定律,怕是要在永乐一朝被打破了。
而朱棣话里话外,又把他给带上了。
上次夏原吉被百官当靶子打的场景,蹇义还历历在目,他不想同样被当靶子打。
但如今看来.好像跑不掉了。
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此时把脑袋埋得低低的,半句话都不说。
这种会被撕扯到粉身碎骨的事情,在洪武朝惊涛骇浪里走过来的茹瑺,压根就不想掺和。
茹瑺心里暗道:“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忠诚伯,伱说说,咱们大明的税收,按照那个什么‘存量博弈’,朝廷做的是不是不够好啊?士绅是不是拿的多了,反而贪得无厌想要朝廷垮台啊?”
朱棣言笑晏晏,但话语里的意思,却让茹瑺惊出一身冷汗。
“臣不敢妄言。”
“有什么说什么,两位尚书觉得姜星火,能提出处理好国家与士绅之间税收问题矛盾的方案吗?”
见皇帝还盯着他,茹瑺最后只能勉强说道。
“臣觉得,这位姜先生可能提出的办法,会有些过于理想了。”
蹇义也跟着说道:“陛下,国家与士绅,在税制的顽疾,毕竟已经持续了上千年.而且谋国之事,也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的,即便再好的提议,到了下面小吏手里,都会走了样。”
对于姜星火能不能提出解决税制顽疾的办法。
两位尚书,是相信有可能的。
毕竟,此前那么多例子摆在那里,别的不说,光是“摊役入亩”,就已经解决了一个上千年的难题了。
你说姜星火面对税制,提出不了解决办法,他俩倒是还真不信。
士绅一体纳粮,应该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说最主要的。
但问题是,办法是办法,实施是实施。
摊役入亩为什么能在江南推广开来?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朱棣是真的敢杀人,接着周缙造反案,在江南杀得人头滚滚。
摄于朱棣的屠刀,士绅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第二个,摊役入亩从本质上讲,虽然触碰到了士绅的利益,但高压之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因为摊役入亩,并没有影响士绅本身的免服徭役,只是以前只有士绅免服,现在大家都免服了.这虽然会影响到士绅名下的佃农,但土地和土地的产出,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摊役入亩加到田税里的徭役,就当多交一点点税了,面对朱棣的屠刀,忍了。
但针对士绅的税制改革不一样。
正如姜星火所说,税制改革涉及到了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大明朝廷和十三布政使司乃至天下的所有县。第二个,是大明朝廷和天下所有的地主士绅。
第一个,被那第101枚银币解决了。
第二个,收税,尤其是收富人税。
历朝历代,没见哪个能成的。
缘由也很简单,蹇义刚才说了,不论是出发点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的基层小吏手里,都会走样,甚至与政策本身南辕北辙。
这便是因为税制改革的难点,不在于税制方案的本身。
而在于。
——皇权不下乡!
也正是因为深谙这一点,蹇义和茹瑺这两位国家重臣才会认为,提出解决方案,姜星火或许有可能做到。
但是解决问题,做不到!
皇权下乡这件事,上千年来都做不到,你姜星火凭什么做到?
凭动动嘴,就能做到吗?
任何一个正常人来到这里,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陛下。”茹瑺补充道:“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臣斗胆劝您别估计的太乐观。”
“宋代王安石主持的变法,里面的青苗法,可就是个再生动不过的例子。”
“本来是救济青黄不接的百姓,结果最后官吏为了政绩,恶意搞摊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朱棣若有所思:“朕懂两位尚书的意思了。”
“无非就是两点嘛。”
“找到解决办法这件事上千年都没解决了,你们觉得姜先生也解决不了,或者说提出的不见得可行。”
“而皇权下不了乡,所以中央和士绅之间的税收矛盾,更是无从谈起,中央就靠着地方小吏与士绅收税,怎么动士绅?”
“是不是这两个意思?”
蹇义和茹瑺连连点头,显然就是此意。
这时,久久没有开口的道衍,反而声音淡然地说道。
“且听下去,姜先生既然敢讲,那就一定有办法,这个办法,也一定能落实下去。”
蹇义和茹瑺面面相觑,有些不可理解,道衍大师对姜星火的这种盲目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这种王安石都干不成的事情,是谁给的勇气觉得姜星火能干成?
须知道,王安石变法,以王安石这种宰相之才,前前后后消耗了心血,最后,不也是落得个人未亡,政就息的结局吗?
故此,蹇义和茹瑺也不认为姜星火能够做到。
因为这里面的困难,实在是太大了,比天都大!
皇权不下乡,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