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红楼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源节流论市舶司,西海大捷诸国和谈
古人云:志同为朋,道合为党。
所以所谓朋党,合该是志同道合为同一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当然,此种理想绝对不是平日间听惯了的升官发财,一声平安。虽然最终目的可能如是,但为了看起来光彩,怎么着也该比这一目的更为崇高高尚一些,至少拿出来要说得过去。不会让自诩清流名士者嗤之以鼻。
赖瑾在家中闷头思索半日,最终还是决定以“忠君爱国,效忠圣上”为口号。虽然这承自赖嬷嬷口中的话简单粗暴了一些,但赖嬷嬷用这两句话忽悠了府上主子好几十年。可见有些东西越是简单明了,越是好用。
比如说美人计和离间计,自春秋时期到如今也有几千年了,大家依旧用的如鱼得水,该成功的还是成功,该上当的还是上当。
于是一夕之间,乾元帝突然发现平日里懒懒散散的小赖大人突然勤勉了好多。虽然往常也不觉得如何惫懒,但也从未像如今一般。不用圣上吩咐,就能将他心中所想之事办的妥妥当当。他倘或不耐烦朝上某位大臣,自然也会有与赖瑾相熟的功勋世家使人上奏弹劾。最近一段时间,亲近圣上的功勋大臣们与以前上皇跟前儿的得意人也多了些口角摩擦,利益纷争。就连在军队之中,向来被南安郡王牢牢把持的如铁桶一般的西海沿子也因沈轩、卫若兰等人频立战功,兼银钱买通之下,而有了可趁之机。
终于晓得利用手上势力为自己铺路,而不是如早先一般得过且过,顺水推舟。观察良久的乾元帝心中满意,也不枉他任由戴权时时去提点指教。赖瑾这个顺风顺水惯了的小子,终于算是有些长进了。
带着一两分考校之意,乾元帝闲暇时候也会摆出一两道朝上的疑难之事由赖瑾作答。赖瑾也一改先前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习惯,慢慢向乾元帝阐述自己的观点。折腾了这小半年,他也算是看明白了。以乾元帝之帝王心术,并不害怕臣子会做错事情。有道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唯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可圣上垂拱而治,仅凭一人制衡偌大江山,可不希望自己手下的人连做事情都不敢。因此之前虽然宠爱赖瑾,但也不过是疼宠罢了。有五分都是做给远在江南拼杀的赖尚荣看的,剩下三分也是做给朝中众臣,唯有两分算是真心。
直到如今以来,赖瑾肯低头做事,也肯渐渐的发表议论。虽然某些言论依旧稚嫩苍白,但也让乾元帝隐隐察觉到赖瑾所具备的远见卓识。乾元帝敏锐的察觉到赖瑾虽然并不太熟悉朝廷倾轧,朋党纷争,但对于经济治世方面却是很敏感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几百年后的社会如此开放,言论自由思想碰撞比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还要丰富。成长在这种大信息量社会的赖瑾,哪怕仅仅是每天晚上定点观看新闻联播,对于经济治世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在大业朝,在乾元帝临危登基的这几年,正是国库空虚朝廷青黄不接的年份。每日每夜乾元帝都被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逼迫的日不安食,夜不安寝。如今既察觉到赖瑾的这点儿天赋,自然不会任其浪费。
“倘或是由你出手,该如何增加朝廷的税收?”
一日,君臣两个闲谈间,乾元帝捧盏笑问。
赖瑾垂手而立,开口应道:“古人常说开源节流。不过以微臣看来,所谓节流倒不如开源。毕竟节流裁减的也只是应有之财,说白了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效力太微。但是开源就不同了,只要能找到一处开源的营生,便是江山百年之计。”
乾元帝颔首不语。半日,又问道:“依你而建,倘或开源,朝廷又该开何处的源?”
这回赖瑾并没有直接答话,反而东牵西扯的说道:“微臣之友薛蟠乃是金陵皇商。前些日子带着家中仆从去了西海沿子与各藩国商人交易物资。听他说我们这边的瓷器丝绸等都是他们国家最为追捧喜欢的。在我们这边不值一钱的东西,到了海外就可能价值千金。倒手一卖所获利润百千倍计。”
乾元帝若有所思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开海禁,重建市舶司?”
赖瑾低头说道:“自太祖因流寇骚扰施行海禁以来,关闭市舶司,只留粤闽滇浙四处海关。藩外诸国对于我大业朝的各种商品供不应求,薛蟠说单指薛家一家,每年在海上贸易的盈利便足足有百万两之多。这还只是一介皇商,倘或倾朝廷之力,集天下之物与藩外诸国兑换贸易,恐怕所获利润不可计数。”
毕竟如今的海外贸易对大业朝来说,还是绝对的贸易顺差。倘或再等过个一二十年,欧洲革命完活儿了,将目光投放到大业朝这方富饶净土,虽然这个时空只是历史的投影,架空的时代,但历史惯性所限,再来一次多国联军侵入华夏也不是可不能的事儿。
乾元帝心下微微一动,不过又想到了开海禁之艰难,不免皱眉说道:“这闭关锁国乃是老祖宗的祖训。上皇在位时候亦十分推崇,六下江南考察之时,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心中忧愤,甚至起了关闭另三司,只留粤海关一处的圣旨。好在后来群臣反对,方才惺惺作罢。如今你要朕重开海禁,恐怕难如登天。”
赖瑾闻言,立刻上前跪拜,口中请罪道:“微臣又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乾元帝笑着摆手道:“你我君臣私下闲聊,随便说就是。”
赖瑾拿眼睛撇了撇角落里的记史官。乾元帝随意吩咐道:“你先下去。”
那史官犹豫片刻,躬身退下。
赖瑾方才说道:“以微臣看来,所谓闭关锁国,与故步自封无意。虽然大业朝得到了短暂的平静,但是藩外诸国该发展的发展,该富强的富强。反倒是我大业朝因为主动断了与各藩国的联系,渐渐落于其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今各藩国派遣使节每年来我大业朝上贡朝拜,派遣留学生学习我大业朝的各种文化。长此以往,这些使臣与留学生对我大业朝了如指掌,可是我们却连他们国家的具体位置都不晓得。更不知道他们如今发展到何种地步。”
说到这里,赖瑾见乾元帝依旧有些不以为然,不免转口说道:“昔日在街旁酒楼闲聊,微臣也与那些藩外的留学生们有过交流。听他们讲,如今他们国家发明出一种机括玩意儿,用来防线织布,每日所产丝线布匹相当于我大业朝八名纯熟工人全力做活儿。还说他们国家的人发明出一种叫做蒸汽机的玩意儿,可以代替人力驱动机括。使得每日作坊产量凭空增加了十几倍。还说他们国家的人发明的火枪,如今已不用每打一次枪就装火药面子,打仗时候节省了不少时间……”
赖瑾将脑海中仅剩的那一点儿初中历史用最简白的方式说给乾元帝听。乾元帝高瞻远瞩,见识卓越,立刻分辨出来,倘或那些藩外小国真如赖瑾所说,长此以往绝对不是好事儿。
乾元帝原本有些懒散的坐姿立刻绷的笔直,目光灼灼的盯着赖瑾,开口问道:“此事干系重大,瑾儿可不能信口开河。”
赖瑾索性建议道:“陛下神通广大,消息灵通。只要命人查访一二,当知微臣所言非虚。”
听到赖瑾这么说,乾元帝更是心下一沉。当即摆手说道:“你先起来。此事朕自会派人查证。只是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你今后也不要同人乱说。”
听见乾元帝如此吩咐,赖瑾便晓得他绝对不是表面那般无所谓。恐怕也是要衡量一番事实轻重,再从长计议罢。
这么想着,赖瑾隐隐察觉重建市舶司这事儿恐怕大有文章,当即颔首应道:“圣上吩咐,微臣定然守口如**。”
乾元帝想了想,又吩咐道:“至于重建市舶司的事儿,你可以先琢磨个章程出来。只是先下不可声张。什么时候朕叫你了,你再同朕说便是。”
赖瑾肃容应下。
乾元帝想了想,又道:“这种事情恐怕也是要搜集资料的。你年纪轻,朝中泰半仕宦又都盯着你,要保密也是不易。有什么事情自可去寻戴权,他会帮你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赖瑾感恩戴德的谢过。
乾元帝最后嘱咐道:“重建市舶司一事,干系重大。况且如今西海沿子战火纷飞,南安郡王正在前方抵挡藩外敌军的入侵。你切不可露出形色叫他分心。”
这话说的委婉漂亮,其实翻译过来不过是“朕现在还没有把握牢牢掌控西海沿子,因此重建市舶司一事断然不能露出风声,免得让早有准备的南安郡王一脉摘了桃子。”
跟在乾元帝身边多年,赖瑾自然明白了乾元帝话中隐藏之意。连忙肃容应道:“圣上放心,此事倘或走漏半点风声,微臣万死赎罪。”
“朕用不着你以命赎罪,不过往日间多加小心罢了。”乾元帝随意摆摆手,其实他也不太担心赖瑾会走漏风声。毕竟君臣合作多年,乾元帝对于赖瑾保守秘密的能力和心性还是很赞赏的。
当下君臣又说了些闲话,赖瑾告退出宫。
这重建市舶司也不是一件小事,朝夕间并不能成。因此下朝之后,赖瑾也并未如何心急去办。只是不动声色地搬了自唐代以来所兴建市舶司的种种资料,又结合后世海关的种种作用,慢慢的勾画填写着。左右乾元帝这会子也不急着问,赖瑾也乐得细细描补,更周全一些。
与荣国府的关系也依旧如从前。贾母待他们一家子都好,因如今娘娘在宫中得宠,时不时会赏下一些希贵上用的好东西来。贾母总是借口娘娘记着家中晚辈,每每都不忘给赖瑾留一份。赖瑾晓得贾母是想让赖家永远承着荣国府的情。他虽然不在乎这一两点子东西,但真若婉言拒绝了恐怕贾母更加惶恐不安,下不来台,遂也都收下了。
只是总不忘回礼请安。礼尚往来之下,送过去的回礼也都是更加难得金贵的。引得阖府上下越发眼红艳羡赖家的富贵得意。就连赖嬷嬷回来都说过,贾母如今言语间比早先还要热络十分。想是赖家风光正盛,给荣宁二府的人也带来不少的压力。就连一直对赖家众人冷眼相待的王夫人,最近一两个月的态度也和缓多了。
毕竟形势比人强。不论是荣国府还是荣府二房仰仗的都是贵妃娘娘在宫中的得意。如今这份得意还比不过赖瑾在圣上跟前儿的信用。荣府上下自觉没了依仗的势力,竟连底气都不足了。
毕竟若真论起宠信重用来,圣上对于前朝的臣子们可比对后宫的妃嫔们要大方的多。毕竟臣子能为他做事,妃嫔则只有暖床生子之功效,顶多还能起到一些安慰前朝功勋之家的作用。但是乾元帝自登基以来,又很少留恋后宫,仅有的一两次翻牌,也只是聊胜于无了。且贾元春封妃的时候已经二十三四,承宠几年也无子嗣傍身。明年又是大选之年,不知又有多少娇媚女儿入宫侍奉。与之相比,恐怕越发衬出贾元春的人老珠黄。
当年如何颐指气使,借势轻狂,如今便有多么尴尬懊恼。且随着江南赖尚荣当差谨慎,屡次立功,圣上于今岁中秋下旨将赖尚荣的兼职巡盐御史扶正之后,贾母在赖嬷嬷和林之孝两人的帮扶下渐渐又掌控了荣府的局势。王夫人在背地里气的摔坏了房中好些摆设,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却也并未与贾母针锋相对。倒是对赖瑾的态度越发柔和谄媚了。
对于王夫人骤然间的转变态度,赖瑾表示莫名其妙也并不在意。转眼间沈轩去西海沿子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来朝廷接连收到捷报,且因沈轩行战狠辣,不死不休,非得将来犯势力打死打残甚至不屑接受俘虏的狠戾残酷,号称“灭掉对方一个,我们就多活十个。不想自己死,就干脆利落杀了敌人”的杀人魔似的口号动作,吓得诸藩国纷纷派遣使节来朝求和。只希望能尽快赎回自家被俘虏的士兵。毕竟对于地小人少的诸藩国而言,有战争经验的士兵各个都是宝。且他们国家历来宣扬人权自由,惜命的很。更是不肯死在沈将军的“辣手”之下。
因有了之前诸藩国彼此战争的经验,前来大业和谈的诸藩国使臣开门见山就提出要以银钱赎回被俘虏士兵,且为表歉意,各藩国愿意上缴战争赔款,用以弥补大业朝将士们所遭受的损失。
如此干脆利落的投降举动让历来崇尚“孔孟之道”、“泱泱大国”的礼部官员们瞠目结舌,不敢置信。不过这些人虽然口上说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是对于送到嘴边的肥肉,谁也不会傻到吐出去。甚至触类旁通的认为既然自己都还没有要求,对方就主动赔款道歉,那么也就是说这些条件并不是对方能接受的底线……
众位大臣们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毕竟这些老狐狸不懂得藩外的发展变化,但倘或真论起算计人心来,又有几个人能算计得过天朝公务员?这帮人没事儿闲的天天就琢磨着怎么算计别人,如今一帮子洗的白白的小绵羊主动跑到门前,脸上不约而同写着“算计我吧我人傻钱多好恐吓”。众位功勋大臣们纷纷表示不将他们算计到骨子里,都对不住自己多年的宦海沉浮。
只是这边暂且还没决定如何“磨刀霍霍向猪羊”,那一厢却不忘奏请圣上下旨让沈将军刀下留人。毕竟那一颗颗大好头颅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且活人比死人值钱,沈将军你可千万别败家了啊!
赞美大业朝的形势吧!以马上打天下的大业朝皇帝尤为注重功勋战事... -->>
开源节流论市舶司,西海大捷诸国和谈
古人云:志同为朋,道合为党。
所以所谓朋党,合该是志同道合为同一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当然,此种理想绝对不是平日间听惯了的升官发财,一声平安。虽然最终目的可能如是,但为了看起来光彩,怎么着也该比这一目的更为崇高高尚一些,至少拿出来要说得过去。不会让自诩清流名士者嗤之以鼻。
赖瑾在家中闷头思索半日,最终还是决定以“忠君爱国,效忠圣上”为口号。虽然这承自赖嬷嬷口中的话简单粗暴了一些,但赖嬷嬷用这两句话忽悠了府上主子好几十年。可见有些东西越是简单明了,越是好用。
比如说美人计和离间计,自春秋时期到如今也有几千年了,大家依旧用的如鱼得水,该成功的还是成功,该上当的还是上当。
于是一夕之间,乾元帝突然发现平日里懒懒散散的小赖大人突然勤勉了好多。虽然往常也不觉得如何惫懒,但也从未像如今一般。不用圣上吩咐,就能将他心中所想之事办的妥妥当当。他倘或不耐烦朝上某位大臣,自然也会有与赖瑾相熟的功勋世家使人上奏弹劾。最近一段时间,亲近圣上的功勋大臣们与以前上皇跟前儿的得意人也多了些口角摩擦,利益纷争。就连在军队之中,向来被南安郡王牢牢把持的如铁桶一般的西海沿子也因沈轩、卫若兰等人频立战功,兼银钱买通之下,而有了可趁之机。
终于晓得利用手上势力为自己铺路,而不是如早先一般得过且过,顺水推舟。观察良久的乾元帝心中满意,也不枉他任由戴权时时去提点指教。赖瑾这个顺风顺水惯了的小子,终于算是有些长进了。
带着一两分考校之意,乾元帝闲暇时候也会摆出一两道朝上的疑难之事由赖瑾作答。赖瑾也一改先前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习惯,慢慢向乾元帝阐述自己的观点。折腾了这小半年,他也算是看明白了。以乾元帝之帝王心术,并不害怕臣子会做错事情。有道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唯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可圣上垂拱而治,仅凭一人制衡偌大江山,可不希望自己手下的人连做事情都不敢。因此之前虽然宠爱赖瑾,但也不过是疼宠罢了。有五分都是做给远在江南拼杀的赖尚荣看的,剩下三分也是做给朝中众臣,唯有两分算是真心。
直到如今以来,赖瑾肯低头做事,也肯渐渐的发表议论。虽然某些言论依旧稚嫩苍白,但也让乾元帝隐隐察觉到赖瑾所具备的远见卓识。乾元帝敏锐的察觉到赖瑾虽然并不太熟悉朝廷倾轧,朋党纷争,但对于经济治世方面却是很敏感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几百年后的社会如此开放,言论自由思想碰撞比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还要丰富。成长在这种大信息量社会的赖瑾,哪怕仅仅是每天晚上定点观看新闻联播,对于经济治世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在大业朝,在乾元帝临危登基的这几年,正是国库空虚朝廷青黄不接的年份。每日每夜乾元帝都被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逼迫的日不安食,夜不安寝。如今既察觉到赖瑾的这点儿天赋,自然不会任其浪费。
“倘或是由你出手,该如何增加朝廷的税收?”
一日,君臣两个闲谈间,乾元帝捧盏笑问。
赖瑾垂手而立,开口应道:“古人常说开源节流。不过以微臣看来,所谓节流倒不如开源。毕竟节流裁减的也只是应有之财,说白了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效力太微。但是开源就不同了,只要能找到一处开源的营生,便是江山百年之计。”
乾元帝颔首不语。半日,又问道:“依你而建,倘或开源,朝廷又该开何处的源?”
这回赖瑾并没有直接答话,反而东牵西扯的说道:“微臣之友薛蟠乃是金陵皇商。前些日子带着家中仆从去了西海沿子与各藩国商人交易物资。听他说我们这边的瓷器丝绸等都是他们国家最为追捧喜欢的。在我们这边不值一钱的东西,到了海外就可能价值千金。倒手一卖所获利润百千倍计。”
乾元帝若有所思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开海禁,重建市舶司?”
赖瑾低头说道:“自太祖因流寇骚扰施行海禁以来,关闭市舶司,只留粤闽滇浙四处海关。藩外诸国对于我大业朝的各种商品供不应求,薛蟠说单指薛家一家,每年在海上贸易的盈利便足足有百万两之多。这还只是一介皇商,倘或倾朝廷之力,集天下之物与藩外诸国兑换贸易,恐怕所获利润不可计数。”
毕竟如今的海外贸易对大业朝来说,还是绝对的贸易顺差。倘或再等过个一二十年,欧洲革命完活儿了,将目光投放到大业朝这方富饶净土,虽然这个时空只是历史的投影,架空的时代,但历史惯性所限,再来一次多国联军侵入华夏也不是可不能的事儿。
乾元帝心下微微一动,不过又想到了开海禁之艰难,不免皱眉说道:“这闭关锁国乃是老祖宗的祖训。上皇在位时候亦十分推崇,六下江南考察之时,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心中忧愤,甚至起了关闭另三司,只留粤海关一处的圣旨。好在后来群臣反对,方才惺惺作罢。如今你要朕重开海禁,恐怕难如登天。”
赖瑾闻言,立刻上前跪拜,口中请罪道:“微臣又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乾元帝笑着摆手道:“你我君臣私下闲聊,随便说就是。”
赖瑾拿眼睛撇了撇角落里的记史官。乾元帝随意吩咐道:“你先下去。”
那史官犹豫片刻,躬身退下。
赖瑾方才说道:“以微臣看来,所谓闭关锁国,与故步自封无意。虽然大业朝得到了短暂的平静,但是藩外诸国该发展的发展,该富强的富强。反倒是我大业朝因为主动断了与各藩国的联系,渐渐落于其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今各藩国派遣使节每年来我大业朝上贡朝拜,派遣留学生学习我大业朝的各种文化。长此以往,这些使臣与留学生对我大业朝了如指掌,可是我们却连他们国家的具体位置都不晓得。更不知道他们如今发展到何种地步。”
说到这里,赖瑾见乾元帝依旧有些不以为然,不免转口说道:“昔日在街旁酒楼闲聊,微臣也与那些藩外的留学生们有过交流。听他们讲,如今他们国家发明出一种机括玩意儿,用来防线织布,每日所产丝线布匹相当于我大业朝八名纯熟工人全力做活儿。还说他们国家的人发明出一种叫做蒸汽机的玩意儿,可以代替人力驱动机括。使得每日作坊产量凭空增加了十几倍。还说他们国家的人发明的火枪,如今已不用每打一次枪就装火药面子,打仗时候节省了不少时间……”
赖瑾将脑海中仅剩的那一点儿初中历史用最简白的方式说给乾元帝听。乾元帝高瞻远瞩,见识卓越,立刻分辨出来,倘或那些藩外小国真如赖瑾所说,长此以往绝对不是好事儿。
乾元帝原本有些懒散的坐姿立刻绷的笔直,目光灼灼的盯着赖瑾,开口问道:“此事干系重大,瑾儿可不能信口开河。”
赖瑾索性建议道:“陛下神通广大,消息灵通。只要命人查访一二,当知微臣所言非虚。”
听到赖瑾这么说,乾元帝更是心下一沉。当即摆手说道:“你先起来。此事朕自会派人查证。只是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你今后也不要同人乱说。”
听见乾元帝如此吩咐,赖瑾便晓得他绝对不是表面那般无所谓。恐怕也是要衡量一番事实轻重,再从长计议罢。
这么想着,赖瑾隐隐察觉重建市舶司这事儿恐怕大有文章,当即颔首应道:“圣上吩咐,微臣定然守口如**。”
乾元帝想了想,又吩咐道:“至于重建市舶司的事儿,你可以先琢磨个章程出来。只是先下不可声张。什么时候朕叫你了,你再同朕说便是。”
赖瑾肃容应下。
乾元帝想了想,又道:“这种事情恐怕也是要搜集资料的。你年纪轻,朝中泰半仕宦又都盯着你,要保密也是不易。有什么事情自可去寻戴权,他会帮你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赖瑾感恩戴德的谢过。
乾元帝最后嘱咐道:“重建市舶司一事,干系重大。况且如今西海沿子战火纷飞,南安郡王正在前方抵挡藩外敌军的入侵。你切不可露出形色叫他分心。”
这话说的委婉漂亮,其实翻译过来不过是“朕现在还没有把握牢牢掌控西海沿子,因此重建市舶司一事断然不能露出风声,免得让早有准备的南安郡王一脉摘了桃子。”
跟在乾元帝身边多年,赖瑾自然明白了乾元帝话中隐藏之意。连忙肃容应道:“圣上放心,此事倘或走漏半点风声,微臣万死赎罪。”
“朕用不着你以命赎罪,不过往日间多加小心罢了。”乾元帝随意摆摆手,其实他也不太担心赖瑾会走漏风声。毕竟君臣合作多年,乾元帝对于赖瑾保守秘密的能力和心性还是很赞赏的。
当下君臣又说了些闲话,赖瑾告退出宫。
这重建市舶司也不是一件小事,朝夕间并不能成。因此下朝之后,赖瑾也并未如何心急去办。只是不动声色地搬了自唐代以来所兴建市舶司的种种资料,又结合后世海关的种种作用,慢慢的勾画填写着。左右乾元帝这会子也不急着问,赖瑾也乐得细细描补,更周全一些。
与荣国府的关系也依旧如从前。贾母待他们一家子都好,因如今娘娘在宫中得宠,时不时会赏下一些希贵上用的好东西来。贾母总是借口娘娘记着家中晚辈,每每都不忘给赖瑾留一份。赖瑾晓得贾母是想让赖家永远承着荣国府的情。他虽然不在乎这一两点子东西,但真若婉言拒绝了恐怕贾母更加惶恐不安,下不来台,遂也都收下了。
只是总不忘回礼请安。礼尚往来之下,送过去的回礼也都是更加难得金贵的。引得阖府上下越发眼红艳羡赖家的富贵得意。就连赖嬷嬷回来都说过,贾母如今言语间比早先还要热络十分。想是赖家风光正盛,给荣宁二府的人也带来不少的压力。就连一直对赖家众人冷眼相待的王夫人,最近一两个月的态度也和缓多了。
毕竟形势比人强。不论是荣国府还是荣府二房仰仗的都是贵妃娘娘在宫中的得意。如今这份得意还比不过赖瑾在圣上跟前儿的信用。荣府上下自觉没了依仗的势力,竟连底气都不足了。
毕竟若真论起宠信重用来,圣上对于前朝的臣子们可比对后宫的妃嫔们要大方的多。毕竟臣子能为他做事,妃嫔则只有暖床生子之功效,顶多还能起到一些安慰前朝功勋之家的作用。但是乾元帝自登基以来,又很少留恋后宫,仅有的一两次翻牌,也只是聊胜于无了。且贾元春封妃的时候已经二十三四,承宠几年也无子嗣傍身。明年又是大选之年,不知又有多少娇媚女儿入宫侍奉。与之相比,恐怕越发衬出贾元春的人老珠黄。
当年如何颐指气使,借势轻狂,如今便有多么尴尬懊恼。且随着江南赖尚荣当差谨慎,屡次立功,圣上于今岁中秋下旨将赖尚荣的兼职巡盐御史扶正之后,贾母在赖嬷嬷和林之孝两人的帮扶下渐渐又掌控了荣府的局势。王夫人在背地里气的摔坏了房中好些摆设,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却也并未与贾母针锋相对。倒是对赖瑾的态度越发柔和谄媚了。
对于王夫人骤然间的转变态度,赖瑾表示莫名其妙也并不在意。转眼间沈轩去西海沿子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来朝廷接连收到捷报,且因沈轩行战狠辣,不死不休,非得将来犯势力打死打残甚至不屑接受俘虏的狠戾残酷,号称“灭掉对方一个,我们就多活十个。不想自己死,就干脆利落杀了敌人”的杀人魔似的口号动作,吓得诸藩国纷纷派遣使节来朝求和。只希望能尽快赎回自家被俘虏的士兵。毕竟对于地小人少的诸藩国而言,有战争经验的士兵各个都是宝。且他们国家历来宣扬人权自由,惜命的很。更是不肯死在沈将军的“辣手”之下。
因有了之前诸藩国彼此战争的经验,前来大业和谈的诸藩国使臣开门见山就提出要以银钱赎回被俘虏士兵,且为表歉意,各藩国愿意上缴战争赔款,用以弥补大业朝将士们所遭受的损失。
如此干脆利落的投降举动让历来崇尚“孔孟之道”、“泱泱大国”的礼部官员们瞠目结舌,不敢置信。不过这些人虽然口上说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是对于送到嘴边的肥肉,谁也不会傻到吐出去。甚至触类旁通的认为既然自己都还没有要求,对方就主动赔款道歉,那么也就是说这些条件并不是对方能接受的底线……
众位大臣们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毕竟这些老狐狸不懂得藩外的发展变化,但倘或真论起算计人心来,又有几个人能算计得过天朝公务员?这帮人没事儿闲的天天就琢磨着怎么算计别人,如今一帮子洗的白白的小绵羊主动跑到门前,脸上不约而同写着“算计我吧我人傻钱多好恐吓”。众位功勋大臣们纷纷表示不将他们算计到骨子里,都对不住自己多年的宦海沉浮。
只是这边暂且还没决定如何“磨刀霍霍向猪羊”,那一厢却不忘奏请圣上下旨让沈将军刀下留人。毕竟那一颗颗大好头颅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且活人比死人值钱,沈将军你可千万别败家了啊!
赞美大业朝的形势吧!以马上打天下的大业朝皇帝尤为注重功勋战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