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红楼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勋战事,建朝不久也还未染上重文轻武,满口仁义的恶习。所以满朝文武俱都表示磨刀宰人无压力,并没有后世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傻逼思维。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来说,武将比文人可爱多了。怪不得天朝上国永远都提倡“军人是最可爱的人”。
另一边,自初中历史学上就受够了近代史割地赔款,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赖瑾觉得自己总算找到了报复的目标。总算有了学以致用的机会。一方面咬牙切齿的将自己从前背过的什么《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之类的总总内容全部罗列到宣纸上,然后去除掉里头具体的地名,改换上各藩国比较有名的城市。又逐一添加了赔款多少,每级军官都需要的不同赎金,以及在合约中写下为了弥补战争给大业朝廷和百姓带来的物质和心灵上的创伤,诸藩国须得无条件将各国先进的机括玩意儿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教给大业朝……
总之赖瑾将自己能想到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一一写在纸上,最后修改润色完毕,以奏疏条陈的形式上奏给乾元帝。
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的乾元帝在看了赖瑾的奏疏后不免吓了一跳。他原是觉得赖瑾不显山不漏水的,竟然对诸藩国的形式如此熟悉。怪不得能想出重建市舶司一事,想来也是胸有成竹的。
之后这本奏章就被暗暗咋舌的乾元帝在朝会上传给众朝臣观阅。在朝会上正商讨着如何宰人的功勋大臣们见了这章程也吓了好大一跳。他们倒是不觉得赖瑾熟悉各藩国的具体情形有什么不妥,只是惊诧于这小探花平日里温声细语,君子如玉的,本质上竟然是如此的霸道狠戾胡搅蛮缠不讲道理。这份奏章摆到众人面前,还没同各藩国商议讨论呢,诸位老臣们首先就觉得心虚不已。
这种理直气壮欺负孬种蹬鼻子上脸的无耻行径已经不能用“得寸进尺”来形容了。用粗人的话说这简直就是“骑在诸藩国的脖子上拉屎”。其言辞恶劣,举止嚣张让所有与会人士不约而同的觉得……简直太棒了。
怪不得世人都说文官“蔫坏蔫坏”的,瞧瞧这小赖探花的厚颜无耻云淡风轻,十个武将的脸皮加起来都厚不过他。真是混在圣上身边久了,人都黑心了。(咦,不知不觉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诸位功勋老臣们不约而同的幻想起当这封条陈摆到谈判桌上时,各藩国使臣们怒发冲冠,愤而离场,甚至怒而发战的情景。
不过就是真打起来了大业朝也不害怕就是了。毕竟诸藩国的火枪火筒虽然比大业朝的先进一些,但论起大炮来可就差多了。曾经以红衣大炮屠灭前朝的大业朝皇室分外喜欢这种声音响亮,杀敌无数的东西。建朝多年以来研究银子花的跟淌水儿似的,就为了改造红衣大炮。虽然如今的大炮已经不能用来打仗了,但也是个开山凿石,修桥铺路的好利器。
因此诸藩国的敌军们不来也罢,真要是不想活了跑到大业朝内陆撒野,那些廉颇虽老,但每顿能吃三大海碗碧粳饭的功勋老将会让那些五颜六色的毛鬼子们知道知道大业将士们的厉害。
所谓玩儿冷兵器的行家,琢磨战场杀敌琢磨了几千年,其战事素质可不是紧紧发迹几百年的小鬼子们能较量的。
有一句话叫完虐你没商量。
毕竟大业朝注重武事功勋,真正向荣宁二府那般老子得意儿孙就忘本折腾的虎抄抄世家没几个。大家伙儿虽然平日里骄纵蛮横不讲理了一些,但身手武力值可从没下降。你没瞧见区区皇商之家的狗腿子,说打死人就把人打死了。各个的身体素质可都好着呢!
这厢京都之中列位老臣磨刀霍霍,那厢西海沿子沈轩等人也没有消停。
与当年南安郡王固守西海沿子的不温不火相对比,沈轩如今就是战无不胜的战神。经历过西北剿灭北蛮王庭以及西海沿子打残诸位藩国两场大战,沈轩的英勇神武已经威慑大业。越发衬出南安郡王的老迈昏庸,尸位素餐。
随着沈轩在西海沿子水军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日增加,与之而来的便是朝中御史言官多有弹劾沈轩“功高震主”、“目无尊上”、“心有悖逆”、“杀人如麻”等等罪名。只可惜圣上肯听不肯信,朝中大半功勋世家、王公亲贵又在赖瑾的巧言蛊惑下忙着敲藩外诸国的竹杠。热闹闹的一场好戏,竟然没了观众,最后不得不惨淡收场了。
而经历过一场大胜仗的西海沿子,也因沈轩等人的赫赫战功和赖瑾上眼药般的大肆拉拢而渐渐分为三派。一脉是以南安郡王为首的老牌将帅。他们大多都是当年跟着上皇做事的老臣,祖上因功勋显著被封为异姓王的一脉浩大势力。被太祖皇帝的几代后辈们防范警惕,如今打着忠君爱国的名号持中立态度。对于朝堂上的纷争和倾轧也从不开口过问。
另一脉则是昔日义忠亲王老年岁为太子时拉拢的一少部分将领。这些人根基深厚,人脉广博,财大气粗,对当今圣上的态度疏离排斥大过敬重。虽然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他们团结一致,紧紧抱成一个团儿。虽然目下为止还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却像绊脚石一般看着都让人觉得碍眼。当然,其后发生的事情也让乾元帝表示自己有些天真单纯,所谓没看见不等于没做过,所谓没发现更不等于没做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不论怎么说,乾元帝目下最想除掉的,还是这一批总是想着颠覆皇权,拥护前太子上位,建立从龙功勋的没眼色的混蛋们。
最后一脉则是以沈轩为首,卫若兰他爹为坚硬基石的少壮派。主要人员则是冯紫英、冯少楠、卫若兰、陈也俊、韩琦、柳湘莲等功勋世家之子。这些人大半都是此次西海大捷中立下赫赫功勋的少年将领。因为血气方刚,性子豪爽,肯与将士同甘共苦,共同杀敌,遇敌当先等等好习惯,颇得底层士兵的敬重和崇拜。
小小的西海沿子,一军之中就分了这么三伙势力,其中两伙还都是相看两相厌不找茬都不舒服的死掐。可以想象哪怕是战事过后,这西海沿子也绝对消停不了。尤其是这当中还掺和了一位虽然不在军中打仗,但因为担心心上人(自封的)受苦受伤就一直后勤支援少壮派奋勇当先的皇商薛蟠。兼这位薛蟠又向来是个不惹事儿事儿也来惹他的麻烦体质。矛盾很快就被激发了。
事情还得从西海沿子大捷,圣上大喜派遣钦差犒赏三军一事上说起。因为不想太过刺激南安郡王那柔软纤细的神经,此番犒赏三军,圣上并没有派遣太子或者赖瑾这样打着圣上心腹字样的皇子或宠臣前去西海沿子。而是派遣了与南安郡王等人交情不错的礼部侍郎王维远为钦差。这位王维远在朝中的官声不错,人缘较好,虽然不是很得圣上重用,但也绝对是圣上比较欣赏的一类人。
只因乾元帝觉得这人懂得变通,处事圆滑老道。之前为西海沿子诸位将士们庆功犒赏,乾元帝都派了王维远过来。
可是乾元帝想都没有想到,这是因为王维远这人太过圆滑机变,又与南安郡王、义忠亲王老千岁一脉的人相交甚好。一来二去的,在有心人的撺掇下,他竟然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他竟然伙同西海沿子各位将领贪墨圣上分发给诸位战死伤残的战士及其家属们的抚恤银两。甚至欺瞒某些地处偏远的战士家属们,那些死去的战士在战役中当了逃兵,最后被军法处死。将军是不想声张叫他们丢了脸面,才隐瞒着说是战死沙场的。至于那些附近地区战死或者因为伤残而不得不退役的老兵及其家属们,被军中将领各种威胁着拿了少少的抚恤金,以及一身为国尽忠的伤口回家了。
而那些奋勇杀敌的将士们甚至不敢同将领们争辩,生怕退役之后连个安稳生活的地方都没有。
如今荒谬可悲的事情,那些愚笨惯了的百姓竟然也真的肯忍。要不是薛蟠某次去集市上采买奴隶,碰上因为缺钱而不得不卖儿卖女的伤残将士们,又听到了周围百姓们的议论纷纷,恐怕这件事情他们到走都还不知道呢!
不过既然知道了,薛蟠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早就看着那些欺负他兄弟又欺负他心上人的破将领们不顺眼了,当下将事情捅到了卫若兰他老子那里。卫将军闻言大骇,立刻派人暗暗查访此事由来,并立即给圣上写了密报暗暗发往京城。
原本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卫将军上报乾元帝就该察觉的。不过这个时候的乾元帝正忙着与诸藩国商议战后赔款条例一事,也没精力派遣暗卫监视一众人等。所以当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沸沸扬扬无可抑制了。
西海沿子领军将领长期贪墨军中粮饷,贪墨朝中赏赐致使战死残废士兵家属没有抚恤,被迫流落街头,易子而食以求存活的丑闻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金陵皇商薛蟠伙同无数商家百姓带领无数战死将士家属于西海水师大营前静坐示威,势要为流血又流泪的将士们讨个公道。消息已经传出,向来愤青的书生们也纷纷参与进来,又是作诗又是作赋,不过三五日间,将事情又闹大了一个层次。
发展到后来,被堵在家门口不能出去的原义忠亲王老千岁麾下将领们整集士兵就要出营镇压。被首先得到消息的沈轩等人拦截在大营门口。以沈轩为首的少壮派将领从来都是不肯吃亏的主,别说他们从来对这一批人看不顺眼,单只因为薛蟠一个人,沈轩等人也不能叫他吃了亏去。于是原本军民对仗的局势又变成了军军对仗。等冷眼旁观只顾瞧热闹的南安郡王等人察觉不好时,事件已经滚雪球的越来越大,至少不是南安郡王所能控制的了。
“啪!”
一封写的密密麻麻的情报密信被乾元帝一巴掌拍在御案上。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有些哭笑不得的摇头叹道:“这帮小子,各个都是打仗的好手。惹起事来倒也是真不手软。”
这才消停哪么两天啊,凭空又捅出这么大篓子来。真是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
赖瑾窥着乾元帝的神色,但见他眉宇间好笑大过生气,遂心中略安。开口说道:“依微臣来看,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不对。战士们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效忠圣上。朝廷出赏抚恤战死伤残士兵,也都是体现陛下拳拳爱护之心。然则这群将领狼心狗肺,至圣上爱民之心于不顾。贪赃枉法,谎报亏空,甚至连战死将士们的抚恤金都不放过。长此以往,还有谁肯为国征战,奋勇杀敌。难怪西海沿子每年打仗都打得要死不活的,恐怕根子就出在他们身上。”
说到这里,赖瑾愤愤而道:“怪不得每次圣上下旨叫南安郡王竟退敌军,到最后也都是将人赶出境外不了了之。恐怕南安郡王心里也安得是这份心思。”
乾元帝讶然笑道:“南安郡王的心思可不仅如此。”
赖瑾一脸讶然茫然的看着乾元帝。
乾元帝突然觉得心情不错,遂开口提点道:“只要西海沿子不太平,朕就必须让他留在西海沿子对敌。每年依旧要拨去粮草军饷无数。南安郡王自然可以手握军权,倒是比其他几位异姓王爷过的滋润。”
赖瑾不服气的哼了两声,开口骂道:“自私自利,弃国不顾。”
乾元帝一脸浩然的说道:“在此之前,朕为了天下安稳,朝野平定,对于南安郡王之举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朕却未想到他们竟然敢如此放肆。竟然连国之铸石都要动摇。”
赖瑾躬身接道:“陛下圣明。自然不能让这群贪赃枉法的刽子手逍遥法外。”
乾元帝说道:“传旨,将这次贪墨军饷相关人等押送回京,着大理寺从严审问。朕会圣驾亲临,在后旁听。”
戴权微微躬身,立刻应了。
赖瑾在旁皱了皱眉,欲言又止。
乾元帝心中好笑,面上不动声色地说道:“骠骑将军沈轩及其部下冯紫英等,不守军规,捣乱滋事,也都一同押回京来。至于皇商薛蟠……”
乾元帝沉吟一回,开口说道:“鼓动百姓于大军营帐前示威静坐,藐视王法国律,也都一同押回京来。”
于是一场大捷之后还没来得及封赏。所有的功臣们俱因此事被灰头土脸的押回京中。
沈轩等人回京那日,得到讯息的京中百姓们在城门两旁夹道欢迎,其喧嚣吵嚷直比上次西北大捷进京献俘还要热闹。只不过众人扔向沈轩等人的是锦帕花枝,而扔向另一批将领们的却是鸡蛋菜叶,亲疏对待如此不同。饶是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一脉的将士们铁石心肠,此刻也不由得黯然羞愤。
呆霸王薛蟠站在囚车之中,看着扔向自己的手帕和花枝洋洋得意,那脑袋扬的恨不得拽到天上去。还不时做戏般的冲着左右拱手作揖,看的人群之中还有些担心不已的赖瑾觉得好气又好笑。
接应众位将士回城的大理寺也比较搞笑,仿佛当年的御街夸官一般,拉着众位将士的囚车在四九城各官道上施施然走了一圈儿,方才慢悠悠的回了大理寺。
赖瑾尾随其后,立刻打点人脉求爷爷告奶奶的进了大理寺探望诸人。昏暗的牢房中,空气潮湿,腥味遍布,隔着条条的牢房栅栏,宛若英雄一般当地站立的沈轩含情脉脉的看着栏杆外提着篮子来探望他的赖瑾,柔情似水的笑道:“瑾儿,我回来了。”
勋战事,建朝不久也还未染上重文轻武,满口仁义的恶习。所以满朝文武俱都表示磨刀宰人无压力,并没有后世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傻逼思维。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来说,武将比文人可爱多了。怪不得天朝上国永远都提倡“军人是最可爱的人”。
另一边,自初中历史学上就受够了近代史割地赔款,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赖瑾觉得自己总算找到了报复的目标。总算有了学以致用的机会。一方面咬牙切齿的将自己从前背过的什么《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之类的总总内容全部罗列到宣纸上,然后去除掉里头具体的地名,改换上各藩国比较有名的城市。又逐一添加了赔款多少,每级军官都需要的不同赎金,以及在合约中写下为了弥补战争给大业朝廷和百姓带来的物质和心灵上的创伤,诸藩国须得无条件将各国先进的机括玩意儿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教给大业朝……
总之赖瑾将自己能想到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一一写在纸上,最后修改润色完毕,以奏疏条陈的形式上奏给乾元帝。
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的乾元帝在看了赖瑾的奏疏后不免吓了一跳。他原是觉得赖瑾不显山不漏水的,竟然对诸藩国的形式如此熟悉。怪不得能想出重建市舶司一事,想来也是胸有成竹的。
之后这本奏章就被暗暗咋舌的乾元帝在朝会上传给众朝臣观阅。在朝会上正商讨着如何宰人的功勋大臣们见了这章程也吓了好大一跳。他们倒是不觉得赖瑾熟悉各藩国的具体情形有什么不妥,只是惊诧于这小探花平日里温声细语,君子如玉的,本质上竟然是如此的霸道狠戾胡搅蛮缠不讲道理。这份奏章摆到众人面前,还没同各藩国商议讨论呢,诸位老臣们首先就觉得心虚不已。
这种理直气壮欺负孬种蹬鼻子上脸的无耻行径已经不能用“得寸进尺”来形容了。用粗人的话说这简直就是“骑在诸藩国的脖子上拉屎”。其言辞恶劣,举止嚣张让所有与会人士不约而同的觉得……简直太棒了。
怪不得世人都说文官“蔫坏蔫坏”的,瞧瞧这小赖探花的厚颜无耻云淡风轻,十个武将的脸皮加起来都厚不过他。真是混在圣上身边久了,人都黑心了。(咦,不知不觉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诸位功勋老臣们不约而同的幻想起当这封条陈摆到谈判桌上时,各藩国使臣们怒发冲冠,愤而离场,甚至怒而发战的情景。
不过就是真打起来了大业朝也不害怕就是了。毕竟诸藩国的火枪火筒虽然比大业朝的先进一些,但论起大炮来可就差多了。曾经以红衣大炮屠灭前朝的大业朝皇室分外喜欢这种声音响亮,杀敌无数的东西。建朝多年以来研究银子花的跟淌水儿似的,就为了改造红衣大炮。虽然如今的大炮已经不能用来打仗了,但也是个开山凿石,修桥铺路的好利器。
因此诸藩国的敌军们不来也罢,真要是不想活了跑到大业朝内陆撒野,那些廉颇虽老,但每顿能吃三大海碗碧粳饭的功勋老将会让那些五颜六色的毛鬼子们知道知道大业将士们的厉害。
所谓玩儿冷兵器的行家,琢磨战场杀敌琢磨了几千年,其战事素质可不是紧紧发迹几百年的小鬼子们能较量的。
有一句话叫完虐你没商量。
毕竟大业朝注重武事功勋,真正向荣宁二府那般老子得意儿孙就忘本折腾的虎抄抄世家没几个。大家伙儿虽然平日里骄纵蛮横不讲理了一些,但身手武力值可从没下降。你没瞧见区区皇商之家的狗腿子,说打死人就把人打死了。各个的身体素质可都好着呢!
这厢京都之中列位老臣磨刀霍霍,那厢西海沿子沈轩等人也没有消停。
与当年南安郡王固守西海沿子的不温不火相对比,沈轩如今就是战无不胜的战神。经历过西北剿灭北蛮王庭以及西海沿子打残诸位藩国两场大战,沈轩的英勇神武已经威慑大业。越发衬出南安郡王的老迈昏庸,尸位素餐。
随着沈轩在西海沿子水军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日增加,与之而来的便是朝中御史言官多有弹劾沈轩“功高震主”、“目无尊上”、“心有悖逆”、“杀人如麻”等等罪名。只可惜圣上肯听不肯信,朝中大半功勋世家、王公亲贵又在赖瑾的巧言蛊惑下忙着敲藩外诸国的竹杠。热闹闹的一场好戏,竟然没了观众,最后不得不惨淡收场了。
而经历过一场大胜仗的西海沿子,也因沈轩等人的赫赫战功和赖瑾上眼药般的大肆拉拢而渐渐分为三派。一脉是以南安郡王为首的老牌将帅。他们大多都是当年跟着上皇做事的老臣,祖上因功勋显著被封为异姓王的一脉浩大势力。被太祖皇帝的几代后辈们防范警惕,如今打着忠君爱国的名号持中立态度。对于朝堂上的纷争和倾轧也从不开口过问。
另一脉则是昔日义忠亲王老年岁为太子时拉拢的一少部分将领。这些人根基深厚,人脉广博,财大气粗,对当今圣上的态度疏离排斥大过敬重。虽然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他们团结一致,紧紧抱成一个团儿。虽然目下为止还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却像绊脚石一般看着都让人觉得碍眼。当然,其后发生的事情也让乾元帝表示自己有些天真单纯,所谓没看见不等于没做过,所谓没发现更不等于没做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不论怎么说,乾元帝目下最想除掉的,还是这一批总是想着颠覆皇权,拥护前太子上位,建立从龙功勋的没眼色的混蛋们。
最后一脉则是以沈轩为首,卫若兰他爹为坚硬基石的少壮派。主要人员则是冯紫英、冯少楠、卫若兰、陈也俊、韩琦、柳湘莲等功勋世家之子。这些人大半都是此次西海大捷中立下赫赫功勋的少年将领。因为血气方刚,性子豪爽,肯与将士同甘共苦,共同杀敌,遇敌当先等等好习惯,颇得底层士兵的敬重和崇拜。
小小的西海沿子,一军之中就分了这么三伙势力,其中两伙还都是相看两相厌不找茬都不舒服的死掐。可以想象哪怕是战事过后,这西海沿子也绝对消停不了。尤其是这当中还掺和了一位虽然不在军中打仗,但因为担心心上人(自封的)受苦受伤就一直后勤支援少壮派奋勇当先的皇商薛蟠。兼这位薛蟠又向来是个不惹事儿事儿也来惹他的麻烦体质。矛盾很快就被激发了。
事情还得从西海沿子大捷,圣上大喜派遣钦差犒赏三军一事上说起。因为不想太过刺激南安郡王那柔软纤细的神经,此番犒赏三军,圣上并没有派遣太子或者赖瑾这样打着圣上心腹字样的皇子或宠臣前去西海沿子。而是派遣了与南安郡王等人交情不错的礼部侍郎王维远为钦差。这位王维远在朝中的官声不错,人缘较好,虽然不是很得圣上重用,但也绝对是圣上比较欣赏的一类人。
只因乾元帝觉得这人懂得变通,处事圆滑老道。之前为西海沿子诸位将士们庆功犒赏,乾元帝都派了王维远过来。
可是乾元帝想都没有想到,这是因为王维远这人太过圆滑机变,又与南安郡王、义忠亲王老千岁一脉的人相交甚好。一来二去的,在有心人的撺掇下,他竟然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他竟然伙同西海沿子各位将领贪墨圣上分发给诸位战死伤残的战士及其家属们的抚恤银两。甚至欺瞒某些地处偏远的战士家属们,那些死去的战士在战役中当了逃兵,最后被军法处死。将军是不想声张叫他们丢了脸面,才隐瞒着说是战死沙场的。至于那些附近地区战死或者因为伤残而不得不退役的老兵及其家属们,被军中将领各种威胁着拿了少少的抚恤金,以及一身为国尽忠的伤口回家了。
而那些奋勇杀敌的将士们甚至不敢同将领们争辩,生怕退役之后连个安稳生活的地方都没有。
如今荒谬可悲的事情,那些愚笨惯了的百姓竟然也真的肯忍。要不是薛蟠某次去集市上采买奴隶,碰上因为缺钱而不得不卖儿卖女的伤残将士们,又听到了周围百姓们的议论纷纷,恐怕这件事情他们到走都还不知道呢!
不过既然知道了,薛蟠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早就看着那些欺负他兄弟又欺负他心上人的破将领们不顺眼了,当下将事情捅到了卫若兰他老子那里。卫将军闻言大骇,立刻派人暗暗查访此事由来,并立即给圣上写了密报暗暗发往京城。
原本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卫将军上报乾元帝就该察觉的。不过这个时候的乾元帝正忙着与诸藩国商议战后赔款条例一事,也没精力派遣暗卫监视一众人等。所以当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沸沸扬扬无可抑制了。
西海沿子领军将领长期贪墨军中粮饷,贪墨朝中赏赐致使战死残废士兵家属没有抚恤,被迫流落街头,易子而食以求存活的丑闻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金陵皇商薛蟠伙同无数商家百姓带领无数战死将士家属于西海水师大营前静坐示威,势要为流血又流泪的将士们讨个公道。消息已经传出,向来愤青的书生们也纷纷参与进来,又是作诗又是作赋,不过三五日间,将事情又闹大了一个层次。
发展到后来,被堵在家门口不能出去的原义忠亲王老千岁麾下将领们整集士兵就要出营镇压。被首先得到消息的沈轩等人拦截在大营门口。以沈轩为首的少壮派将领从来都是不肯吃亏的主,别说他们从来对这一批人看不顺眼,单只因为薛蟠一个人,沈轩等人也不能叫他吃了亏去。于是原本军民对仗的局势又变成了军军对仗。等冷眼旁观只顾瞧热闹的南安郡王等人察觉不好时,事件已经滚雪球的越来越大,至少不是南安郡王所能控制的了。
“啪!”
一封写的密密麻麻的情报密信被乾元帝一巴掌拍在御案上。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有些哭笑不得的摇头叹道:“这帮小子,各个都是打仗的好手。惹起事来倒也是真不手软。”
这才消停哪么两天啊,凭空又捅出这么大篓子来。真是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
赖瑾窥着乾元帝的神色,但见他眉宇间好笑大过生气,遂心中略安。开口说道:“依微臣来看,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不对。战士们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效忠圣上。朝廷出赏抚恤战死伤残士兵,也都是体现陛下拳拳爱护之心。然则这群将领狼心狗肺,至圣上爱民之心于不顾。贪赃枉法,谎报亏空,甚至连战死将士们的抚恤金都不放过。长此以往,还有谁肯为国征战,奋勇杀敌。难怪西海沿子每年打仗都打得要死不活的,恐怕根子就出在他们身上。”
说到这里,赖瑾愤愤而道:“怪不得每次圣上下旨叫南安郡王竟退敌军,到最后也都是将人赶出境外不了了之。恐怕南安郡王心里也安得是这份心思。”
乾元帝讶然笑道:“南安郡王的心思可不仅如此。”
赖瑾一脸讶然茫然的看着乾元帝。
乾元帝突然觉得心情不错,遂开口提点道:“只要西海沿子不太平,朕就必须让他留在西海沿子对敌。每年依旧要拨去粮草军饷无数。南安郡王自然可以手握军权,倒是比其他几位异姓王爷过的滋润。”
赖瑾不服气的哼了两声,开口骂道:“自私自利,弃国不顾。”
乾元帝一脸浩然的说道:“在此之前,朕为了天下安稳,朝野平定,对于南安郡王之举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朕却未想到他们竟然敢如此放肆。竟然连国之铸石都要动摇。”
赖瑾躬身接道:“陛下圣明。自然不能让这群贪赃枉法的刽子手逍遥法外。”
乾元帝说道:“传旨,将这次贪墨军饷相关人等押送回京,着大理寺从严审问。朕会圣驾亲临,在后旁听。”
戴权微微躬身,立刻应了。
赖瑾在旁皱了皱眉,欲言又止。
乾元帝心中好笑,面上不动声色地说道:“骠骑将军沈轩及其部下冯紫英等,不守军规,捣乱滋事,也都一同押回京来。至于皇商薛蟠……”
乾元帝沉吟一回,开口说道:“鼓动百姓于大军营帐前示威静坐,藐视王法国律,也都一同押回京来。”
于是一场大捷之后还没来得及封赏。所有的功臣们俱因此事被灰头土脸的押回京中。
沈轩等人回京那日,得到讯息的京中百姓们在城门两旁夹道欢迎,其喧嚣吵嚷直比上次西北大捷进京献俘还要热闹。只不过众人扔向沈轩等人的是锦帕花枝,而扔向另一批将领们的却是鸡蛋菜叶,亲疏对待如此不同。饶是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一脉的将士们铁石心肠,此刻也不由得黯然羞愤。
呆霸王薛蟠站在囚车之中,看着扔向自己的手帕和花枝洋洋得意,那脑袋扬的恨不得拽到天上去。还不时做戏般的冲着左右拱手作揖,看的人群之中还有些担心不已的赖瑾觉得好气又好笑。
接应众位将士回城的大理寺也比较搞笑,仿佛当年的御街夸官一般,拉着众位将士的囚车在四九城各官道上施施然走了一圈儿,方才慢悠悠的回了大理寺。
赖瑾尾随其后,立刻打点人脉求爷爷告奶奶的进了大理寺探望诸人。昏暗的牢房中,空气潮湿,腥味遍布,隔着条条的牢房栅栏,宛若英雄一般当地站立的沈轩含情脉脉的看着栏杆外提着篮子来探望他的赖瑾,柔情似水的笑道:“瑾儿,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