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重生之饥饿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新一届高考上来的大学生意气风发,自信傲气,他们觉得自己是真才实学考上来的正规大学生。就有点看不起用推荐名额上学的工农兵大学生,觉得他们是旁门左道,有名无实。
工农兵学生则认为,他们是国家精挑细选出来,各行各业的精英份子。论综合知识,比只知道死读书的高考生们,更有经验、更能吃苦。
俩边人就像正负极一样,互相排斥着,自动划分出自己的小阵营来。
工农兵学生这边,有个老大哥,是部队推荐来的,人品是公认的好,班级里的人都挺信服他的。开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有点事,他晚到了几天,他底子薄,所以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旁听一年级的课程。
一天他去新生班听课,几个同学看到班级上来了个中年人,还挺认真的在做笔记,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你是老师么?是教什么的?”
“我不是老师,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名学生。”他好脾气的回答道。
那几个新生听他说也是学生,捂嘴乐了起来,道:“哪有你这么大的学生啊!你多大了?”
“三十九了。”
他们一听,惊讶的瞪起了眼睛,非常的不能理解,这么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要来上大学,后来有人焕然大悟般说:“是工农兵学生吧!这种荒唐事,也只有他们这一代能办出来了。三十九才哪道哪啊,我可听说,前两届还有个孩子都比咱们大的学生。
说是名额推荐择优录取,其实就是看谁的门子硬,谁的手腕高,社会上什么样的人物都能上学,这些工农兵学生能有什么好素质。”
他这一席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老两届学生矛盾迅速激化。
其实新同学里,大部分学生也是农村来的,或者是下乡实践过的,不过是一个考试,就成了学校里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其实更多体现出的,还是这些愚昧的群众,对上级指示的盲从。
就连在老师的眼里,都觉得工农兵学生虽然是‘大清算’时期的产物,更喜欢那些通过考试上学的学生么。
工农兵学生们的一切优点,大家仿佛都看不见了,就连勤俭和朴素都成了罪过。
后来血线发现学生这种情绪愈演愈烈,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召开大会,希望大家能不忘工农,在保持工农本色的同时,再不断的创新。两方都各有优缺点,大家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但是矛盾已经产生了,就算在不断的调节下,大家面上有所缓和,其实心里还暗自较着劲儿呢
。
田恬他们这届的每个班,都在鼓励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参加考研。一个个都堵着这口气,好像考上了研究生,就能证明他们工农兵学生不是‘名不副实’一样。
班里的人,就极力推荐田恬考研,好有王建军。这家伙别看多情一点,但运动之前也是正经的高中毕业生,之前跟了一年课,文化水平基本都捡了回来。
如果考了研究生,就要再读两年,在这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田恬并不觉得学历高有什么用处。王建军就不一样了,男人天生的英雄情结,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努力给大家争一口气,证明咱们工农兵学生不比他们高考学生差,不是孬种。
高原却跟田恬想的不一样,现在时势变了,文化人又被重视起来了。他们这届学生身份这么尴尬,就算毕业还保分配,恐怕也没什么好位置了。不像他有公职,就是来深造的,毕业后依旧会回原单位。
况且就田恬这样的,如果能分到办公室还强点,真要像传闻中全部回基层,当工人去做建设,就算工作恐怕也干不长远。不如煞下心来多学两年,他在单位也站住脚跟,等她毕业后在分配问题上也能使上力。
所以高原建议,田恬去考研究生,田恬这人,一直是吃好喝好穿好玩好便无欲无求,没有任何大志向的性子。以前在现代,她的专业知识非常过硬,却因为贪图享受,安于在家做个接私活的宅女。现在又有家里人和高原替她打算,不管是家里还是高原,都建议她考研读书,她也就不反抗了,静下来用功的学习。
用老师的话说,田恬的水平,在清算前正规大学生之上,如果她考不上那也没别人的份。
但学习这东西,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她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无外乎仗着以前的那些先进学习法的底子。如果不好好复习,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同学们对要考研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期望,一切资源都紧着他们用,转年,田恬考上了研究生。而这一届的工农兵学生们,基本每个系都有几个考上的,他们用实力向人们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名不副实’。
这年秋天,历史上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毕业了。考试结束后,各班的学生回到班级,依依不舍的开了个同学会。
还能回想起当初上学的时候,那种热烈到让人激动的氛围,可现在,当初的‘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标语,已经被‘欢迎未来的工程师’所取代。
学校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总算送走了他们,高考生们也都在说,终于抹去了校园里最后的不和谐。
这一届所有的毕业生,都这样悲凉的、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跟入学时的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欢迎仪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也没像前几年那样,学校设个光荣榜,把没个学子的分配去向,公布于众。大家都心里明白,除了灰溜溜的回到原单位,没有去向的只会被分配到基层。入学时有多意气风发,现在他们就有多惴惴不安,因为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命运,是未知的。
国家也总算对这批学生负责,不管好坏,都按之前的政策,一一分配了。
这些毕业生们,满怀憧憬与抱负,登上了这趟时代的列车,奔赴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个螺丝钉,一块砖,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贡献。
高原呢,档案上已经有五年的工作资历,又进大学进修两年,回到单位就会被提干,可是说他是这批学生里,少有的几个赢家
。
他正踌躇满志,想要一展拳脚呢,没想到一纸文件,就把他调回了基层工作。
他找到上... -->>
</> 新一届高考上来的大学生意气风发,自信傲气,他们觉得自己是真才实学考上来的正规大学生。就有点看不起用推荐名额上学的工农兵大学生,觉得他们是旁门左道,有名无实。
工农兵学生则认为,他们是国家精挑细选出来,各行各业的精英份子。论综合知识,比只知道死读书的高考生们,更有经验、更能吃苦。
俩边人就像正负极一样,互相排斥着,自动划分出自己的小阵营来。
工农兵学生这边,有个老大哥,是部队推荐来的,人品是公认的好,班级里的人都挺信服他的。开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有点事,他晚到了几天,他底子薄,所以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旁听一年级的课程。
一天他去新生班听课,几个同学看到班级上来了个中年人,还挺认真的在做笔记,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你是老师么?是教什么的?”
“我不是老师,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名学生。”他好脾气的回答道。
那几个新生听他说也是学生,捂嘴乐了起来,道:“哪有你这么大的学生啊!你多大了?”
“三十九了。”
他们一听,惊讶的瞪起了眼睛,非常的不能理解,这么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要来上大学,后来有人焕然大悟般说:“是工农兵学生吧!这种荒唐事,也只有他们这一代能办出来了。三十九才哪道哪啊,我可听说,前两届还有个孩子都比咱们大的学生。
说是名额推荐择优录取,其实就是看谁的门子硬,谁的手腕高,社会上什么样的人物都能上学,这些工农兵学生能有什么好素质。”
他这一席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老两届学生矛盾迅速激化。
其实新同学里,大部分学生也是农村来的,或者是下乡实践过的,不过是一个考试,就成了学校里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其实更多体现出的,还是这些愚昧的群众,对上级指示的盲从。
就连在老师的眼里,都觉得工农兵学生虽然是‘大清算’时期的产物,更喜欢那些通过考试上学的学生么。
工农兵学生们的一切优点,大家仿佛都看不见了,就连勤俭和朴素都成了罪过。
后来血线发现学生这种情绪愈演愈烈,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召开大会,希望大家能不忘工农,在保持工农本色的同时,再不断的创新。两方都各有优缺点,大家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但是矛盾已经产生了,就算在不断的调节下,大家面上有所缓和,其实心里还暗自较着劲儿呢
。
田恬他们这届的每个班,都在鼓励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参加考研。一个个都堵着这口气,好像考上了研究生,就能证明他们工农兵学生不是‘名不副实’一样。
班里的人,就极力推荐田恬考研,好有王建军。这家伙别看多情一点,但运动之前也是正经的高中毕业生,之前跟了一年课,文化水平基本都捡了回来。
如果考了研究生,就要再读两年,在这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田恬并不觉得学历高有什么用处。王建军就不一样了,男人天生的英雄情结,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努力给大家争一口气,证明咱们工农兵学生不比他们高考学生差,不是孬种。
高原却跟田恬想的不一样,现在时势变了,文化人又被重视起来了。他们这届学生身份这么尴尬,就算毕业还保分配,恐怕也没什么好位置了。不像他有公职,就是来深造的,毕业后依旧会回原单位。
况且就田恬这样的,如果能分到办公室还强点,真要像传闻中全部回基层,当工人去做建设,就算工作恐怕也干不长远。不如煞下心来多学两年,他在单位也站住脚跟,等她毕业后在分配问题上也能使上力。
所以高原建议,田恬去考研究生,田恬这人,一直是吃好喝好穿好玩好便无欲无求,没有任何大志向的性子。以前在现代,她的专业知识非常过硬,却因为贪图享受,安于在家做个接私活的宅女。现在又有家里人和高原替她打算,不管是家里还是高原,都建议她考研读书,她也就不反抗了,静下来用功的学习。
用老师的话说,田恬的水平,在清算前正规大学生之上,如果她考不上那也没别人的份。
但学习这东西,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她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无外乎仗着以前的那些先进学习法的底子。如果不好好复习,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同学们对要考研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期望,一切资源都紧着他们用,转年,田恬考上了研究生。而这一届的工农兵学生们,基本每个系都有几个考上的,他们用实力向人们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名不副实’。
这年秋天,历史上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毕业了。考试结束后,各班的学生回到班级,依依不舍的开了个同学会。
还能回想起当初上学的时候,那种热烈到让人激动的氛围,可现在,当初的‘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标语,已经被‘欢迎未来的工程师’所取代。
学校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总算送走了他们,高考生们也都在说,终于抹去了校园里最后的不和谐。
这一届所有的毕业生,都这样悲凉的、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跟入学时的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欢迎仪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也没像前几年那样,学校设个光荣榜,把没个学子的分配去向,公布于众。大家都心里明白,除了灰溜溜的回到原单位,没有去向的只会被分配到基层。入学时有多意气风发,现在他们就有多惴惴不安,因为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命运,是未知的。
国家也总算对这批学生负责,不管好坏,都按之前的政策,一一分配了。
这些毕业生们,满怀憧憬与抱负,登上了这趟时代的列车,奔赴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个螺丝钉,一块砖,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贡献。
高原呢,档案上已经有五年的工作资历,又进大学进修两年,回到单位就会被提干,可是说他是这批学生里,少有的几个赢家
。
他正踌躇满志,想要一展拳脚呢,没想到一纸文件,就把他调回了基层工作。
他找到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