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_4 (1/2)
52文学网 www.52wx.net,日本沉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
为了避开新闻记者,原定于四天后举行的关于地震问题的内阁成员与学者座谈会向后推迟一星期秘密召开,因为总务长官等人不知这些学者将会讲些什么,担心记者据此写出耸人听闻的消息而惹出是非来。
座谈会于晚上八点在平河町新建成的大厦内某俱乐部举行。会上并没有多少耳目一新的发言。防灾中心所长表示,东京抗震结构化计划如能按目前形势顺利推行的话,即使在两三年后发生类似关东大地震级别的地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只是如果按目前的防灾能力推算的话,海啸对以江东地区为主的地壳下沉地带,以及千叶县品川、大森等人工填海地带所造成的灾害将会相当严重。
气象厅的科技官野末阐述说,总体来看,由于以富士山火山地带为首的日本各个火山地段的活动正全盘趋于活跃,因此,应加强火山地带游览区的防范措施。他强调指出,应像对待气象观测网一样,提高目前的火山观测网的密度,同时,力求中央能够对情报及时集中,并自动分析。
T大学山城教授和K大学的大泉教授对日本西南部中央构造线以南地区的地震频发问题做了简短的说明。
中等强度的地震在急剧增加,但这只不过是地壳内积累的能量发生小规模的释放。因此,目前还看不出强震的先兆。然而,如果把火山活动趋向活跃联系起来考虑的话,目前,日本列岛地下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化亦未可知。虽然还不甚明了,但结合重力异常的大幅波动以及地磁、地电流的剧烈变化等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就不难看出这样一种征兆,即在日本的地下出现了某种异常。但今后这种趋势是扩大还是到达某种程度就收敛,不做较长时间的观测是说不出什么来的。
“所谓异常,大致指的什么?”建设大臣问,“不会马上要发生强震吧?”
“不,不是指这个,而是可能更严重的地壳构造变化。”大泉教授答道,“这个嘛,即便如此,也不必过分担心,可能是几千年几万年一遇的序列变化吧。因为从地质年代的角度来看,地壳从新生世初期开始就进入了连续不断的剧烈的阿尔卑斯造山期,因此,包括全球各地发生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在内的地壳运动,都可以说是处在新生世初期就开始的剧烈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类时代已经进入了地球史上一个特异的剧烈的陆地变动期。”
“那又会怎样呢?”大藏大臣继续问道,“今后地震是增加还是减少呢?今后是否还存在特大灾害和较大灾害的可能性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能说没有,但也不能肯定地说有。”T大学的山城教授歪着他那张清秀的长脸回答说,“总之,目前对地震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但是,从两种可能性来看,我觉得,今后地震的次数即使增加也不大会出现强震,这个概率要大一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地壳所积累的能量是有限的,接连不断发生的中等强度的地震本身也会释放出相当的能量。因此,也可以认为,不至于会发生强烈地震……”
“但是……”一直闷声不响的田所博士终于发言了,“罗德提倡的所谓‘地震活动指数’那个玩意儿,最近,尤其是近五六年里有极其明显的上升。日本的指数值在世界上最高,过去也就是三百八十到三百九十,但这五六年间就突破了四百,简直是鳗鱼式的直线上升啊。”
“确实如此。”山城教授看都不看发言人一眼,继续说,“从这个趋势看来,指数值还要上升哩。”
“正常情况下,全球每年地震次数平均是七千五百次,而根据地震仪的记载,目前已经接近它的倍数一万三千次……”
“当然,我们也承认它的次数在增加,而且还增加得很多。但与次数形成对比的是较大的地震却在减少。应当说从微震、弱震到中强地震增加很多,强震倒是在减少。”
“嗯……地震受害程度的大小不一定与地震的强弱有关系呀。哪怕是中等强度的地震,如果对策不当,也会造成损失的嘛。”防灾中心的所长说,“因此,今后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或是建筑物什么的,都应当综合考虑抗震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路子才是……”
“大泉先生,听说位于日本海沟西缘海崖上曾经出现负重力的异常地带,并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东移动,你知道这件事吗?一部分已经从海沟崖移向大洋海底了。”田所博士似乎根本就没有留意别人的发言。
接着,他继续说道:“而且,这个重力异常的程度,正随着异常带逐渐东移而呈减弱的趋势。目前,全部观测工作尚未结束,但是,一部分异常已经消失了。这是‘信天号’观测船在一星期前提出的一份情况简报,目前他们还在继续进行海洋观测。大泉先生,你有什么高见?”
“哦,我十天前刚从国外回来。”大泉教授结结巴巴地说。
“最近,我有机会出去观测了一下。在南太平洋的小笠原群岛的南方,有个小岛,一夜之间下沉二百五十米。”田所博士旁若无人、从容不迫地说,“也就是说,海底在一夜之间下沉了那么多。我坐着深海潜艇,在海沟下面,亲眼看到了密度非常高的海底乱泥流。就整体而言,最近几年之内,日本的深源地震正全面向东方海底移动。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现象,那就是陆地震源深度有增大的趋势……”
“的确,日本地下好像正发生着某种变化。”山城教授说,“但是,还没有人能够讲清缘由。同时,今天晚上又不是进行学术讨论,只是为了让首相和大臣大体上了解些情况……”
“当然,我正是为了对首相说明这些情况,才来参加这个会的。”田所博士“砰”的一声合上了笔记本,“我觉得,作为执政者,恐怕还是有充分的决断准备才好。我个人的看法是,可能会发生相当严重的问题,我有这个预感。”
举座顿时一片沉寂。首相不安地把视线投向山城教授。
“能告诉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而且这种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吗?嗯,田所先生……”山城教授冷冷地问道,“你的发言非同寻常,这可是科学家对隔行如隔山的政治家介绍情况哟。”
“到底要发生什么,现在还不清楚。至于根据嘛,还相当不足。”田所博士沉着应对,“可是,山城先生,你们,不,是我们大家,好像应当把注意力放在规模更加宏大的地球物理和综合地球科学方面去。我们似乎过于忽视海洋洋底了。当然,缺乏观测手段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目前虽然还没有弄清楚,但是,那里正在出现非常微妙的变化。关于今后日本列岛的动向,有必要对海底加以注意。另外,不能保证到目前为止,在过去观测中从未见过的,而且是我们一无所知的现象将来就不会发生。”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山城教授仍然看都不看田所博士一眼,“尽管如此,但没有前兆,就突如其来的灾难根本就不会发生!”
“但是,也许那个前兆正出现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各种现象之中,而我们却只把它当作是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的一个延续而忽略了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这些前兆呢?”田所博士一边往衣袋里放笔记本,一边接着说。
“还有一件事,也许大家会以为我又在危言耸听了。其实,我们可以在地壳运动中识别进化的形态。这恰是我们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造山造陆运动发生的周期似乎是随着地质年代的推移而缩短,其变动的幅度也在加剧。当然,对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着不同意见的……这种地壳运动的进化,在几百万年内,大大加快了速度。这一点,和动物的进化是相同的。我们假设地壳运动从明天开始进入一个转折期,那时,就很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完全崭新的现象,或许会出现根据过去观测实例的总和都无法预测的崭新现象。要知道,我们的科学观测历史还太短……那么,我先告辞了。因为还有工作,今天晚上还要加夜班……”
田所博士一吐为快后,立刻起身,走出了房间。
“还是那个老样子。”有个学者嘟囔道,“总是说些云遮雾罩的话,把水搅浑……”
“过耳之言,不必在意。”山城教授笑着说,“他说的也不无道理,那是个非常大的话题,不是今明两天就解决得了的问题。而且,即使说近期内会发生天地变异也不为过。说它不会发生,也有道理。怎么说都可以。”
“有哪一位同他认识的?”防灾中心所长咬牙切齿地问,“真是个恶名不改的家伙!”
“不能这么说吧,大家都是初次见面嘛。”总务长官说,“他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好像很有名气呢。”
“诸位有谁知道他在替美国做什么吗?”大泉教授问,“他接受美国海军的委托,在搞平顶海礁哪。喏,就是海*山的一种。他替美国,对太平洋海底的平顶海礁进行大规模调查。据说,美国海军好像打算把平顶海礁作为核潜艇的海底基地,并在那儿建立浮标。”
正在这时,屋门一响,田所博士去而复返。大泉教授脸色突变,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似的。
“钢笔忘拿了……”田所博士自言自语地从桌上抓过他那支粗笨的“勃朗峰”牌钢笔,径直朝外走去。
“田所先生……”首相突然招呼道,“刚才,你说执政的人要有充分的决断准备,什么程度才叫充分呢?”
“刚才不是说过了吗?现在还不能肯定……”田所博士耸了耸肩,“不过,最好把日本可能要遭遇灭顶之灾也估计在内。日本完全消失也说不定啊……”
这时,屋里发出了吃吃的笑声。田所博士稍显尴尬,怏怏地走出了房间。
会议结束后,人们散去。首相府的一名秘书,从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将自己的车开到外苑附近停了下来,用车载电话拨了个远郊号码,接电话的是个老人。
“会已经开完了……”秘书说,“仍然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我把发言的主要内容大致汇报一下。”
随后,秘书读起了会议记录。
“只有一个叫田所的学者的发言有点意思。他对日本下沉问题夸夸其谈……啊?叫田所雄介。是的。您对他好像挺熟,啊?”秘书略显惊诧,“知道了,如果您现在方便的话,我马上就过来。”
秘书挂上电话,舒了口气,然后朝遮雨板上的时钟瞥了一眼,是十点三刻。
“担心的事?”秘书在黑暗的车里喃喃自语,“是什么呢?”
他发动了汽车,一边踩下油门,一边又拨了个电话。
“是我。我要到茅崎去一趟,很晚才能回家,你先睡吧。”
然后,他开动了车子。代代木附近的林木和国立体育场的楼房,黑糊糊地蹲在没有星斗、炎热的东京夜空下。一对对恋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紧紧地拥抱着。几辆敞着车门胡乱停放着的汽车,放射着朦胧的白光。秘书扭亮了车灯,一边照着勾肩搭背、沿路边散步的情侣,一边踩着油门踏板。
那次会议以后,又过去了几天……
东京依然笼罩在日均气温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火炉里,异常闷热。人们晒得油黑乌亮的面孔上,浮现出疲惫不堪的神色,到处人头攒动。今年,由于湘南海岸发生地震,伊豆又出现火山喷发,于是避暑和洗海水浴的人们,多半都选择了比千叶更远的关西、九州、东北以及北海道,因此,这些线路的火车、公路和飞机空前爆满。天城山在大量溢流熔岩后,仍在继续喷烟,但总算暂告一个段落,而浅间山却还在断断续续地反复发生小规模的喷发。地震此起彼伏,一天之内常有五六起相当大的有感地震。老式的房屋墙壁裂缝、倾斜,以及屋檐瓦片滑落的事故有增无减,都道府县各级政府虽都对老朽危险的建筑物进行了一次调查,但紧急的全国性“抗震防火十年计划”,才刚刚进入建设省内部的讨论阶段。
然而,人们似乎被连日来蒸笼般的暑热弄得筋疲力尽,已顾不上把地震的事放在心上了。不论是坐在咖啡店里,走在路旁,还是回到家里歇下来松口气,到处都能感到大地的微微颤动,人们反而变得麻木不仁了。地震频发的东京更不用说了,对于这种程度的地震,那里的人们只不过是把它看作比往年增加了一点次数罢了。尽管如此,当南起九州北至北海道的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中小地震,以及箱根地区芦湖水温异样上升、鱼类漂浮水面之类的消息不断传来时,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的人的潜意识里已开始罩上了一层扑朔迷离而又略感不安的阴影。这年夏天的交通事故,大大突破了上一年的同期纪录。人们莫名其妙地焦躁不安,斗殴、凶杀事件显著增加。而其他方面,似与往年夏天并没有多大变化——职业棒球和赛马渐趋冷落;游泳溺死者在增加;四国土佐的部分地区,由于连日暴雨遭受严重灾害;情况简报称,今年的大米产量估计可望丰收;十七号台风和十八号台风已临近南方海面;服用*麻醉剂行凶杀人的青少年犯罪集团在海岸避暑地被抓获。
在关西,旧历的盂兰盆节即将来到;乙型脑炎的第二流行期已经开始;百货公司举办衣料新产品和时装发布会;*爆炸纪念日这天,各团体仍然分别召开了纪念大会;勾起人们对那场遥远的战争的回忆的8月15日(日本投降日)近在咫尺。
座谈会结束约十天之后,田所博士的研究所接到幸长副教授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您可能很忙,但一定要向您引见一个人。请务必抽空到皇宫饭店来一趟。已经派车子接您去了。”
“要我见谁?”田所博士连日通宵达旦地工作,已经胡子拉碴,他有些不大高兴,“我太忙,而且又是去饭店,还得打领带。”
“并不耽误您多少时间,只要半个小时就行……”幸长副教授极力想说服对方,“听说这个人对令尊大人非常了解。”
“所以才问你是谁呢。”
这时,电话突然莫名其妙地“咔嚓”一下挂上了。与此同时,内线电话机响了:“田所先生,幸长先生派来接您的车子,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了……”
“叫他等着!”田所博士歪着脖子,摸着胡子拉碴的下巴沉吟片刻,然后很不情愿地在鼻子里哼了一下,拿起了上衣。
他在那件满是汗渍的皱巴巴的衬衫外面又套了件皱巴巴的上衣,闯进了皇宫饭店。立刻,一个身穿和服的清秀姑娘迎了过来招呼道:
“是田所先生吧,请到这边来……”
大厅里站满了外国游客、商人模样的人和为参加什么晚会而盛装打扮的年轻姑娘。田所博士刚从这些人中间穿过去,就从高出大厅一级台阶的酒吧里面走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穿黑西装的青年,他向田所博士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说:“恭候光临,请。”
顺着青年所指的方向一看,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正一动不动地坐在轮椅上。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他的膝盖上仍搭着一条毛毯。
“幸长呢?”田所博士转身问那个高个青年,但那青年早已不知去向了。
“是田所吧。”老人的嗓音出人意料地洪亮。他那两道淡淡的却依然神采奕奕的目光,从花白浓密的双眉底下凹陷的眼窝深处发射出来,直射向田所博士的脸。那张笑容可掬的窄脸上皱纹交错,布满褐斑。
“果然不错,有些地方还是长得很像。我认识你父亲,是叫田所英之进吧?他可是个倔强的小子啊!”
“您是?……”田所博士有些惊愕地盯着老人问道。
“坐吧。”老人一边咽下堵在喉头的黏痰,一边说,“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了。就是告诉你我姓渡,你也不知道。可我已经一百岁出头了,到今年10月整整一百零一岁。医学进步了,总不让我们这些老人闭眼睛。本来就任性,随着年纪的增长,就更加任性了。随着知道的事越来越多,也随着接近人生的尾声,早已无所畏惧了,人也变得越发放肆。今天... -->>
4
为了避开新闻记者,原定于四天后举行的关于地震问题的内阁成员与学者座谈会向后推迟一星期秘密召开,因为总务长官等人不知这些学者将会讲些什么,担心记者据此写出耸人听闻的消息而惹出是非来。
座谈会于晚上八点在平河町新建成的大厦内某俱乐部举行。会上并没有多少耳目一新的发言。防灾中心所长表示,东京抗震结构化计划如能按目前形势顺利推行的话,即使在两三年后发生类似关东大地震级别的地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只是如果按目前的防灾能力推算的话,海啸对以江东地区为主的地壳下沉地带,以及千叶县品川、大森等人工填海地带所造成的灾害将会相当严重。
气象厅的科技官野末阐述说,总体来看,由于以富士山火山地带为首的日本各个火山地段的活动正全盘趋于活跃,因此,应加强火山地带游览区的防范措施。他强调指出,应像对待气象观测网一样,提高目前的火山观测网的密度,同时,力求中央能够对情报及时集中,并自动分析。
T大学山城教授和K大学的大泉教授对日本西南部中央构造线以南地区的地震频发问题做了简短的说明。
中等强度的地震在急剧增加,但这只不过是地壳内积累的能量发生小规模的释放。因此,目前还看不出强震的先兆。然而,如果把火山活动趋向活跃联系起来考虑的话,目前,日本列岛地下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化亦未可知。虽然还不甚明了,但结合重力异常的大幅波动以及地磁、地电流的剧烈变化等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就不难看出这样一种征兆,即在日本的地下出现了某种异常。但今后这种趋势是扩大还是到达某种程度就收敛,不做较长时间的观测是说不出什么来的。
“所谓异常,大致指的什么?”建设大臣问,“不会马上要发生强震吧?”
“不,不是指这个,而是可能更严重的地壳构造变化。”大泉教授答道,“这个嘛,即便如此,也不必过分担心,可能是几千年几万年一遇的序列变化吧。因为从地质年代的角度来看,地壳从新生世初期开始就进入了连续不断的剧烈的阿尔卑斯造山期,因此,包括全球各地发生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在内的地壳运动,都可以说是处在新生世初期就开始的剧烈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类时代已经进入了地球史上一个特异的剧烈的陆地变动期。”
“那又会怎样呢?”大藏大臣继续问道,“今后地震是增加还是减少呢?今后是否还存在特大灾害和较大灾害的可能性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能说没有,但也不能肯定地说有。”T大学的山城教授歪着他那张清秀的长脸回答说,“总之,目前对地震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但是,从两种可能性来看,我觉得,今后地震的次数即使增加也不大会出现强震,这个概率要大一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地壳所积累的能量是有限的,接连不断发生的中等强度的地震本身也会释放出相当的能量。因此,也可以认为,不至于会发生强烈地震……”
“但是……”一直闷声不响的田所博士终于发言了,“罗德提倡的所谓‘地震活动指数’那个玩意儿,最近,尤其是近五六年里有极其明显的上升。日本的指数值在世界上最高,过去也就是三百八十到三百九十,但这五六年间就突破了四百,简直是鳗鱼式的直线上升啊。”
“确实如此。”山城教授看都不看发言人一眼,继续说,“从这个趋势看来,指数值还要上升哩。”
“正常情况下,全球每年地震次数平均是七千五百次,而根据地震仪的记载,目前已经接近它的倍数一万三千次……”
“当然,我们也承认它的次数在增加,而且还增加得很多。但与次数形成对比的是较大的地震却在减少。应当说从微震、弱震到中强地震增加很多,强震倒是在减少。”
“嗯……地震受害程度的大小不一定与地震的强弱有关系呀。哪怕是中等强度的地震,如果对策不当,也会造成损失的嘛。”防灾中心的所长说,“因此,今后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或是建筑物什么的,都应当综合考虑抗震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路子才是……”
“大泉先生,听说位于日本海沟西缘海崖上曾经出现负重力的异常地带,并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东移动,你知道这件事吗?一部分已经从海沟崖移向大洋海底了。”田所博士似乎根本就没有留意别人的发言。
接着,他继续说道:“而且,这个重力异常的程度,正随着异常带逐渐东移而呈减弱的趋势。目前,全部观测工作尚未结束,但是,一部分异常已经消失了。这是‘信天号’观测船在一星期前提出的一份情况简报,目前他们还在继续进行海洋观测。大泉先生,你有什么高见?”
“哦,我十天前刚从国外回来。”大泉教授结结巴巴地说。
“最近,我有机会出去观测了一下。在南太平洋的小笠原群岛的南方,有个小岛,一夜之间下沉二百五十米。”田所博士旁若无人、从容不迫地说,“也就是说,海底在一夜之间下沉了那么多。我坐着深海潜艇,在海沟下面,亲眼看到了密度非常高的海底乱泥流。就整体而言,最近几年之内,日本的深源地震正全面向东方海底移动。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现象,那就是陆地震源深度有增大的趋势……”
“的确,日本地下好像正发生着某种变化。”山城教授说,“但是,还没有人能够讲清缘由。同时,今天晚上又不是进行学术讨论,只是为了让首相和大臣大体上了解些情况……”
“当然,我正是为了对首相说明这些情况,才来参加这个会的。”田所博士“砰”的一声合上了笔记本,“我觉得,作为执政者,恐怕还是有充分的决断准备才好。我个人的看法是,可能会发生相当严重的问题,我有这个预感。”
举座顿时一片沉寂。首相不安地把视线投向山城教授。
“能告诉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而且这种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吗?嗯,田所先生……”山城教授冷冷地问道,“你的发言非同寻常,这可是科学家对隔行如隔山的政治家介绍情况哟。”
“到底要发生什么,现在还不清楚。至于根据嘛,还相当不足。”田所博士沉着应对,“可是,山城先生,你们,不,是我们大家,好像应当把注意力放在规模更加宏大的地球物理和综合地球科学方面去。我们似乎过于忽视海洋洋底了。当然,缺乏观测手段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目前虽然还没有弄清楚,但是,那里正在出现非常微妙的变化。关于今后日本列岛的动向,有必要对海底加以注意。另外,不能保证到目前为止,在过去观测中从未见过的,而且是我们一无所知的现象将来就不会发生。”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山城教授仍然看都不看田所博士一眼,“尽管如此,但没有前兆,就突如其来的灾难根本就不会发生!”
“但是,也许那个前兆正出现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各种现象之中,而我们却只把它当作是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的一个延续而忽略了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这些前兆呢?”田所博士一边往衣袋里放笔记本,一边接着说。
“还有一件事,也许大家会以为我又在危言耸听了。其实,我们可以在地壳运动中识别进化的形态。这恰是我们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造山造陆运动发生的周期似乎是随着地质年代的推移而缩短,其变动的幅度也在加剧。当然,对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着不同意见的……这种地壳运动的进化,在几百万年内,大大加快了速度。这一点,和动物的进化是相同的。我们假设地壳运动从明天开始进入一个转折期,那时,就很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完全崭新的现象,或许会出现根据过去观测实例的总和都无法预测的崭新现象。要知道,我们的科学观测历史还太短……那么,我先告辞了。因为还有工作,今天晚上还要加夜班……”
田所博士一吐为快后,立刻起身,走出了房间。
“还是那个老样子。”有个学者嘟囔道,“总是说些云遮雾罩的话,把水搅浑……”
“过耳之言,不必在意。”山城教授笑着说,“他说的也不无道理,那是个非常大的话题,不是今明两天就解决得了的问题。而且,即使说近期内会发生天地变异也不为过。说它不会发生,也有道理。怎么说都可以。”
“有哪一位同他认识的?”防灾中心所长咬牙切齿地问,“真是个恶名不改的家伙!”
“不能这么说吧,大家都是初次见面嘛。”总务长官说,“他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好像很有名气呢。”
“诸位有谁知道他在替美国做什么吗?”大泉教授问,“他接受美国海军的委托,在搞平顶海礁哪。喏,就是海*山的一种。他替美国,对太平洋海底的平顶海礁进行大规模调查。据说,美国海军好像打算把平顶海礁作为核潜艇的海底基地,并在那儿建立浮标。”
正在这时,屋门一响,田所博士去而复返。大泉教授脸色突变,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似的。
“钢笔忘拿了……”田所博士自言自语地从桌上抓过他那支粗笨的“勃朗峰”牌钢笔,径直朝外走去。
“田所先生……”首相突然招呼道,“刚才,你说执政的人要有充分的决断准备,什么程度才叫充分呢?”
“刚才不是说过了吗?现在还不能肯定……”田所博士耸了耸肩,“不过,最好把日本可能要遭遇灭顶之灾也估计在内。日本完全消失也说不定啊……”
这时,屋里发出了吃吃的笑声。田所博士稍显尴尬,怏怏地走出了房间。
会议结束后,人们散去。首相府的一名秘书,从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将自己的车开到外苑附近停了下来,用车载电话拨了个远郊号码,接电话的是个老人。
“会已经开完了……”秘书说,“仍然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我把发言的主要内容大致汇报一下。”
随后,秘书读起了会议记录。
“只有一个叫田所的学者的发言有点意思。他对日本下沉问题夸夸其谈……啊?叫田所雄介。是的。您对他好像挺熟,啊?”秘书略显惊诧,“知道了,如果您现在方便的话,我马上就过来。”
秘书挂上电话,舒了口气,然后朝遮雨板上的时钟瞥了一眼,是十点三刻。
“担心的事?”秘书在黑暗的车里喃喃自语,“是什么呢?”
他发动了汽车,一边踩下油门,一边又拨了个电话。
“是我。我要到茅崎去一趟,很晚才能回家,你先睡吧。”
然后,他开动了车子。代代木附近的林木和国立体育场的楼房,黑糊糊地蹲在没有星斗、炎热的东京夜空下。一对对恋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紧紧地拥抱着。几辆敞着车门胡乱停放着的汽车,放射着朦胧的白光。秘书扭亮了车灯,一边照着勾肩搭背、沿路边散步的情侣,一边踩着油门踏板。
那次会议以后,又过去了几天……
东京依然笼罩在日均气温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火炉里,异常闷热。人们晒得油黑乌亮的面孔上,浮现出疲惫不堪的神色,到处人头攒动。今年,由于湘南海岸发生地震,伊豆又出现火山喷发,于是避暑和洗海水浴的人们,多半都选择了比千叶更远的关西、九州、东北以及北海道,因此,这些线路的火车、公路和飞机空前爆满。天城山在大量溢流熔岩后,仍在继续喷烟,但总算暂告一个段落,而浅间山却还在断断续续地反复发生小规模的喷发。地震此起彼伏,一天之内常有五六起相当大的有感地震。老式的房屋墙壁裂缝、倾斜,以及屋檐瓦片滑落的事故有增无减,都道府县各级政府虽都对老朽危险的建筑物进行了一次调查,但紧急的全国性“抗震防火十年计划”,才刚刚进入建设省内部的讨论阶段。
然而,人们似乎被连日来蒸笼般的暑热弄得筋疲力尽,已顾不上把地震的事放在心上了。不论是坐在咖啡店里,走在路旁,还是回到家里歇下来松口气,到处都能感到大地的微微颤动,人们反而变得麻木不仁了。地震频发的东京更不用说了,对于这种程度的地震,那里的人们只不过是把它看作比往年增加了一点次数罢了。尽管如此,当南起九州北至北海道的全国范围内频繁发生中小地震,以及箱根地区芦湖水温异样上升、鱼类漂浮水面之类的消息不断传来时,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的人的潜意识里已开始罩上了一层扑朔迷离而又略感不安的阴影。这年夏天的交通事故,大大突破了上一年的同期纪录。人们莫名其妙地焦躁不安,斗殴、凶杀事件显著增加。而其他方面,似与往年夏天并没有多大变化——职业棒球和赛马渐趋冷落;游泳溺死者在增加;四国土佐的部分地区,由于连日暴雨遭受严重灾害;情况简报称,今年的大米产量估计可望丰收;十七号台风和十八号台风已临近南方海面;服用*麻醉剂行凶杀人的青少年犯罪集团在海岸避暑地被抓获。
在关西,旧历的盂兰盆节即将来到;乙型脑炎的第二流行期已经开始;百货公司举办衣料新产品和时装发布会;*爆炸纪念日这天,各团体仍然分别召开了纪念大会;勾起人们对那场遥远的战争的回忆的8月15日(日本投降日)近在咫尺。
座谈会结束约十天之后,田所博士的研究所接到幸长副教授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您可能很忙,但一定要向您引见一个人。请务必抽空到皇宫饭店来一趟。已经派车子接您去了。”
“要我见谁?”田所博士连日通宵达旦地工作,已经胡子拉碴,他有些不大高兴,“我太忙,而且又是去饭店,还得打领带。”
“并不耽误您多少时间,只要半个小时就行……”幸长副教授极力想说服对方,“听说这个人对令尊大人非常了解。”
“所以才问你是谁呢。”
这时,电话突然莫名其妙地“咔嚓”一下挂上了。与此同时,内线电话机响了:“田所先生,幸长先生派来接您的车子,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了……”
“叫他等着!”田所博士歪着脖子,摸着胡子拉碴的下巴沉吟片刻,然后很不情愿地在鼻子里哼了一下,拿起了上衣。
他在那件满是汗渍的皱巴巴的衬衫外面又套了件皱巴巴的上衣,闯进了皇宫饭店。立刻,一个身穿和服的清秀姑娘迎了过来招呼道:
“是田所先生吧,请到这边来……”
大厅里站满了外国游客、商人模样的人和为参加什么晚会而盛装打扮的年轻姑娘。田所博士刚从这些人中间穿过去,就从高出大厅一级台阶的酒吧里面走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穿黑西装的青年,他向田所博士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说:“恭候光临,请。”
顺着青年所指的方向一看,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正一动不动地坐在轮椅上。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他的膝盖上仍搭着一条毛毯。
“幸长呢?”田所博士转身问那个高个青年,但那青年早已不知去向了。
“是田所吧。”老人的嗓音出人意料地洪亮。他那两道淡淡的却依然神采奕奕的目光,从花白浓密的双眉底下凹陷的眼窝深处发射出来,直射向田所博士的脸。那张笑容可掬的窄脸上皱纹交错,布满褐斑。
“果然不错,有些地方还是长得很像。我认识你父亲,是叫田所英之进吧?他可是个倔强的小子啊!”
“您是?……”田所博士有些惊愕地盯着老人问道。
“坐吧。”老人一边咽下堵在喉头的黏痰,一边说,“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了。就是告诉你我姓渡,你也不知道。可我已经一百岁出头了,到今年10月整整一百零一岁。医学进步了,总不让我们这些老人闭眼睛。本来就任性,随着年纪的增长,就更加任性了。随着知道的事越来越多,也随着接近人生的尾声,早已无所畏惧了,人也变得越发放肆。今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