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辅政大臣谁请辞了?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猜的。毕竟辅政大臣一共就四个。
汝南王:刚刚大仇得报,肯定不会主动辞职,除非他疯了;
王济:作为西晋第一蛇精病,他倒是有可能干得出来这种抽风的事情,但王家和他老婆常山公主肯定不会同意他当甩手掌柜的,所以不太可能是他。
卫瓘:在卫家的下一代还没有办法顶上来的时候,卫老爷子哪怕再年迈,也会坚持下去;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了——王戎。
是的,王戎正是第四位辅政大臣,他的请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众人的意料之外。这位年少时,和另外六个基友组队出道,弄了个红透魏晋半边天的偶像组合——竹林时代,额,不对,是竹林七贤的名士,其实一直都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
最起码对于卫玠来说是这样,因为他所了解的王戎形象,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卫玠对王戎的第一印象是,王济总爱夸他的那句,我妹子似王戎早慧。
王济这话的重点肯定是在夸卫玠的,但顺便也是在无形中捧了王戎的,王济骄傲又毒舌,嫌少有能真正折服他的人,而王戎很显然便是这个很少里的一员。
后来,卫玠无意中听过王戎夸王济是“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简单来说就是,王戎觉得王济如瑶林琼树那样出众。
卫玠表示:两个中老年大叔这些互夸,这的不害臊吗?
再后来,卫玠从拓跋六修口中知道了王戎夸人的基本套路,也就知道了这不是王戎和王济夸张,夸起人来不要命,而是这个年头的文人夸人都是这种夸张范儿的,什么词儿好,就往上堆砌什么,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脸红了。
好比王戎夸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夸“荀勖”是“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谡谡)如束长竿”。
哪怕见到一个酒垆(酒店、酒肆)追忆往昔,说话的风格都是“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讲真,在流行四六骈文的年代里,卫玠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夸人还能这么夸。
咳,卫玠对王戎的第二印象,是王戎和卫玠已故的二姨夫和峤一样,以抠门出名。就是那个卖李还要钻了核的,生怕别人栽种出好李,让他家的李没路可走。(……)
但紧接着,因为王济与和峤的砍李树事件,卫玠对王戎却又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认知——孝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的典故尤言在耳,卫玠自己也真真切切经历了只因为王氏和王戎的母亲交好,吝啬如斯的王戎就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送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李园,帮着王家和王济解围。
与王衍、王戎真的结识之后,卫玠又发现,王戎真不愧是竹林七贤,谈吐幽默,清赏简要,足以对得起他被历史书记载了一笔又一笔的文坛大咖的身份。
竹林七贤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这就是七个避世的高人。
但其实竹林七贤虽然都好玄学,但在政治倾向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好比嵇康和阮籍就是最符合大众印象的那种,他们始终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放弃礼教,返璞归真),对被司马集团所控制下的魏朝,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无论你征召我多少次,都对不起了,大爷我就是对那些功名利禄没兴趣。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则主张自然与名教合一,在嵇康一曲广陵散自此终结血洒刑场后,向秀选择了被迫出仕;阮咸也选择了出仕,却和向秀一样,不为晋武帝所重用;
山涛四十岁的时候选择出仕,投靠了司马师,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可惜,司马师大业未成就病死了;唯有王戎,历经几朝,在风雨飘摇中,地位始终超然,他也是竹林七贤中活的最长的,七贤的子孙后代在他和山涛的帮助下,都不至于混的特别惨。
卫玠想起他曾听过的有文人对王戎的不屑,觉得竹林七贤中就王戎功利心最重,又贪财吝啬,实在是堕了竹林七贤的名声。
但卫玠看到的却是,潇洒走完人生路的阮籍和嵇康等人的子孙后代,都是王戎和山涛在照拂。
嵇康虽然是因为得罪了钟会被构陷而死,但他死时确确实实是背负着罪名的,他的儿子嵇绍当时还是个孩子,他将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山涛对嵇绍视若亲子,真的抚养嵇绍长大成才,于是有了“嵇绍不孤”的成语典故。
但是山涛也早早的去世了,历史上嵇绍能以罪臣之子的身份,混到晋惠... -->>
辅政大臣谁请辞了?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猜的。毕竟辅政大臣一共就四个。
汝南王:刚刚大仇得报,肯定不会主动辞职,除非他疯了;
王济:作为西晋第一蛇精病,他倒是有可能干得出来这种抽风的事情,但王家和他老婆常山公主肯定不会同意他当甩手掌柜的,所以不太可能是他。
卫瓘:在卫家的下一代还没有办法顶上来的时候,卫老爷子哪怕再年迈,也会坚持下去;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了——王戎。
是的,王戎正是第四位辅政大臣,他的请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众人的意料之外。这位年少时,和另外六个基友组队出道,弄了个红透魏晋半边天的偶像组合——竹林时代,额,不对,是竹林七贤的名士,其实一直都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
最起码对于卫玠来说是这样,因为他所了解的王戎形象,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卫玠对王戎的第一印象是,王济总爱夸他的那句,我妹子似王戎早慧。
王济这话的重点肯定是在夸卫玠的,但顺便也是在无形中捧了王戎的,王济骄傲又毒舌,嫌少有能真正折服他的人,而王戎很显然便是这个很少里的一员。
后来,卫玠无意中听过王戎夸王济是“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简单来说就是,王戎觉得王济如瑶林琼树那样出众。
卫玠表示:两个中老年大叔这些互夸,这的不害臊吗?
再后来,卫玠从拓跋六修口中知道了王戎夸人的基本套路,也就知道了这不是王戎和王济夸张,夸起人来不要命,而是这个年头的文人夸人都是这种夸张范儿的,什么词儿好,就往上堆砌什么,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脸红了。
好比王戎夸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夸“荀勖”是“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谡谡)如束长竿”。
哪怕见到一个酒垆(酒店、酒肆)追忆往昔,说话的风格都是“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讲真,在流行四六骈文的年代里,卫玠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夸人还能这么夸。
咳,卫玠对王戎的第二印象,是王戎和卫玠已故的二姨夫和峤一样,以抠门出名。就是那个卖李还要钻了核的,生怕别人栽种出好李,让他家的李没路可走。(……)
但紧接着,因为王济与和峤的砍李树事件,卫玠对王戎却又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认知——孝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的典故尤言在耳,卫玠自己也真真切切经历了只因为王氏和王戎的母亲交好,吝啬如斯的王戎就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送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李园,帮着王家和王济解围。
与王衍、王戎真的结识之后,卫玠又发现,王戎真不愧是竹林七贤,谈吐幽默,清赏简要,足以对得起他被历史书记载了一笔又一笔的文坛大咖的身份。
竹林七贤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这就是七个避世的高人。
但其实竹林七贤虽然都好玄学,但在政治倾向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好比嵇康和阮籍就是最符合大众印象的那种,他们始终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放弃礼教,返璞归真),对被司马集团所控制下的魏朝,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无论你征召我多少次,都对不起了,大爷我就是对那些功名利禄没兴趣。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则主张自然与名教合一,在嵇康一曲广陵散自此终结血洒刑场后,向秀选择了被迫出仕;阮咸也选择了出仕,却和向秀一样,不为晋武帝所重用;
山涛四十岁的时候选择出仕,投靠了司马师,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可惜,司马师大业未成就病死了;唯有王戎,历经几朝,在风雨飘摇中,地位始终超然,他也是竹林七贤中活的最长的,七贤的子孙后代在他和山涛的帮助下,都不至于混的特别惨。
卫玠想起他曾听过的有文人对王戎的不屑,觉得竹林七贤中就王戎功利心最重,又贪财吝啬,实在是堕了竹林七贤的名声。
但卫玠看到的却是,潇洒走完人生路的阮籍和嵇康等人的子孙后代,都是王戎和山涛在照拂。
嵇康虽然是因为得罪了钟会被构陷而死,但他死时确确实实是背负着罪名的,他的儿子嵇绍当时还是个孩子,他将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山涛对嵇绍视若亲子,真的抚养嵇绍长大成才,于是有了“嵇绍不孤”的成语典故。
但是山涛也早早的去世了,历史上嵇绍能以罪臣之子的身份,混到晋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