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我正在死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穷,这个年代的代名词之一,也是分化的年代的开始。
长辈说我生的年代好,一出生就分田到户,所以从一出生起,也就基本上没怎么饿着,虽然也在小时候的差不多一直到十来岁的时候每年基本上都会在饭里面掺红薯煮,但是我是确实没有经历那种吃不饱饭的年代了,这也是我长得高的原因之一吧。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习政治,好像有一条是广州建成全国第一座立交桥,那个时候就非常的向往这样的一个大都市,想想那是什么样子,只能是听老师简单的描述着而无法形成确切的印象,应该也就是在那样的时间段,一个新兴的词汇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就是万元户,不确切是小学的时候还是初中的时候了,于是乎,在故乡开始出现了一阵阵的躁动,致富的欲望开始在那里萌芽,受影响的自然也包括我们小孩。
小学五年级或者六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做的勤工俭学中,除了摘那个杉树果子(一种带刺的球状果实)松树果子用来抵勤工俭学费用以外,印象最深的当是学校要求我们每天早上上学的路上带一把猪草去学校喂学校的猪,除了抵扣学校的勤工俭学指标以外,我记得还有两次学校告诉我们不用带菜,学校杀了几头猪犒劳大家,虽然分得不多,但是在那个不太容易吃到肉的年代,还是有种幸福满满的感觉,似乎也是从这种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赚钱的基本技能。
小学五年级左右开始,我们经常会去摘松树球杉树球还有油籽树的果实去卖钱,也会在上学的路上去捡垃圾或者用绳子绑上一个收音机上拆下来的磁铁一路走一路吸那些废铁拿去卖钱,到了初中的时候会骑自行车了,还经常在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或者星期天,约一两个伙伴去做回收废品的生意,到了暑假寒假我们就去捣腾冰棍或者桔子之类的小生意,夏天拉个泡沫箱卖冰棍,冬天就挑一对箩框卖桔子之类的,一天平均赚个一块多,个别时候可以赚两三块钱,记得那时候父亲帮别人建房子一天干下来也就赚两三块钱,这几乎是全家除了土地以外的全部收入来源了。最幸福的日子是在我影响下,母亲终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去回收废品,经常能够在晚上回来的时候帮我们带点像红豆或者甜花生之类的小吃。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12岁生日,外公给了我两块钱,我把他存到了当时村上唯一的一个邮政储蓄所,去赚取利息,那个时候还不会算一年能有多少利息,最终也不记得这个行动持续了一年多以后赚到了多少利息,只记得经常有了外块以后就凑足5毛钱一次地去存,当然要用的时候也得去取,而这个存折,也就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个除了以前那种国库卷以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存折了。
那个时候,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经常可以利用放假的时候赚点零花钱,有时候一个假期下来可以赚够自己的学费,那种小满足还真是自己一直都难以忘怀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那里已经出现零工了,比如说去人家建房子去搬砖、或者烧砖的时候帮人去看火等等,不过我只是烧砖的时候有帮人去看过火,因为那样可以烤红薯吃,其他我觉得费力却不赚钱的活就比较少去了,因为搬砖这样的辛辛苦苦一天下来一般就是一块多的收入,我觉得还不如去收废品,虽然收废品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那么多,但是一者基本上都差不多,二者一天只需要做三四个小时,而且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骑自行车在跑,所以总体还是合算很多的。
这个应该就算是一种致富欲望的萌芽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基本上认定了,技术活不如经商,体力活不如摆摊的这样一种方向。
初三,想好好读书,高中基本上去折腾文学社之类了,而且高中的时候也有点不愿意或者说不好意思去收垃圾或者卖冰棍了,因为同学都是一个镇范围的,不像小学初中的时候是一个乡,我们收垃圾或者卖冰棍可以去镇上或者我们自己乡以外的范围去,这样碰到同学老师或者其他熟悉的人的概率还是蛮低的,到了高中以后,好像确实有很多东西在发生改变了。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另外更重要的是年纪大了,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对人生的所谓追求或者想法了吧。
穷,这个年代的代名词之一,也是分化的年代的开始。
长辈说我生的年代好,一出生就分田到户,所以从一出生起,也就基本上没怎么饿着,虽然也在小时候的差不多一直到十来岁的时候每年基本上都会在饭里面掺红薯煮,但是我是确实没有经历那种吃不饱饭的年代了,这也是我长得高的原因之一吧。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习政治,好像有一条是广州建成全国第一座立交桥,那个时候就非常的向往这样的一个大都市,想想那是什么样子,只能是听老师简单的描述着而无法形成确切的印象,应该也就是在那样的时间段,一个新兴的词汇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就是万元户,不确切是小学的时候还是初中的时候了,于是乎,在故乡开始出现了一阵阵的躁动,致富的欲望开始在那里萌芽,受影响的自然也包括我们小孩。
小学五年级或者六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做的勤工俭学中,除了摘那个杉树果子(一种带刺的球状果实)松树果子用来抵勤工俭学费用以外,印象最深的当是学校要求我们每天早上上学的路上带一把猪草去学校喂学校的猪,除了抵扣学校的勤工俭学指标以外,我记得还有两次学校告诉我们不用带菜,学校杀了几头猪犒劳大家,虽然分得不多,但是在那个不太容易吃到肉的年代,还是有种幸福满满的感觉,似乎也是从这种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赚钱的基本技能。
小学五年级左右开始,我们经常会去摘松树球杉树球还有油籽树的果实去卖钱,也会在上学的路上去捡垃圾或者用绳子绑上一个收音机上拆下来的磁铁一路走一路吸那些废铁拿去卖钱,到了初中的时候会骑自行车了,还经常在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或者星期天,约一两个伙伴去做回收废品的生意,到了暑假寒假我们就去捣腾冰棍或者桔子之类的小生意,夏天拉个泡沫箱卖冰棍,冬天就挑一对箩框卖桔子之类的,一天平均赚个一块多,个别时候可以赚两三块钱,记得那时候父亲帮别人建房子一天干下来也就赚两三块钱,这几乎是全家除了土地以外的全部收入来源了。最幸福的日子是在我影响下,母亲终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去回收废品,经常能够在晚上回来的时候帮我们带点像红豆或者甜花生之类的小吃。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12岁生日,外公给了我两块钱,我把他存到了当时村上唯一的一个邮政储蓄所,去赚取利息,那个时候还不会算一年能有多少利息,最终也不记得这个行动持续了一年多以后赚到了多少利息,只记得经常有了外块以后就凑足5毛钱一次地去存,当然要用的时候也得去取,而这个存折,也就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个除了以前那种国库卷以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存折了。
那个时候,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经常可以利用放假的时候赚点零花钱,有时候一个假期下来可以赚够自己的学费,那种小满足还真是自己一直都难以忘怀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那里已经出现零工了,比如说去人家建房子去搬砖、或者烧砖的时候帮人去看火等等,不过我只是烧砖的时候有帮人去看过火,因为那样可以烤红薯吃,其他我觉得费力却不赚钱的活就比较少去了,因为搬砖这样的辛辛苦苦一天下来一般就是一块多的收入,我觉得还不如去收废品,虽然收废品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那么多,但是一者基本上都差不多,二者一天只需要做三四个小时,而且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骑自行车在跑,所以总体还是合算很多的。
这个应该就算是一种致富欲望的萌芽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基本上认定了,技术活不如经商,体力活不如摆摊的这样一种方向。
初三,想好好读书,高中基本上去折腾文学社之类了,而且高中的时候也有点不愿意或者说不好意思去收垃圾或者卖冰棍了,因为同学都是一个镇范围的,不像小学初中的时候是一个乡,我们收垃圾或者卖冰棍可以去镇上或者我们自己乡以外的范围去,这样碰到同学老师或者其他熟悉的人的概率还是蛮低的,到了高中以后,好像确实有很多东西在发生改变了。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另外更重要的是年纪大了,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对人生的所谓追求或者想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