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红楼:我是贾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章 跳出贾府的小圈子
第二章跳出贾府的小圈子
十五岁的贾珠已经结婚半年,十六岁的元春在家中待选进宫。(虚岁)
十五岁啊,还在发育阶段呢,身体底子稍微差点的,遇见这么个媳妇,能不短命?
我一定不要早婚!高低要拖到十八岁。
想到贾珠的下场,贾琏心里默默定计。人没了,万事皆空。
赵姨娘和李纨都是来早请安的,贾琏不紧不慢的,两人很自觉的停下站在路边,不敢走在他前面。至于桂香,垂花门处看门的婆子拦下了。这地方不是谁想进都能进的。
深宅大院的规矩很多,在这种环境里生存,即便是做主子的,也需谨言慎行。
贾母也就刚五十,就这放在现代社会,保养好一点,妥妥的风华正茂。
这个世界,贾母开口闭口就是“老身”“老不死”。
到门口时贾琏直接进去了,李纨和赵姨娘没跟上,而是在门外等着。
贾母见了贾琏,自然是一副慈眉善目,祖孙天伦的和谐场面。一番嘘寒问暖,身边的婆子们连连夸赞贾母后,这才说了点实际的话。
“乖孙儿,你那父亲是个不着调的,身体养好了,我接你到荣禧堂来住下,一应开销走公账。”贾母的话听起来是没毛病的,实际上荣国府内宅二房实际当家的现状,放在一般的百姓家里也是很难被接受的事情。
作为承袭了爵位的贾赦,法理上就该坐镇荣禧堂,上尊母亲,下抚兄弟,作为正室的邢夫人,就该执掌后宅的财政大权。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贾母偏心,二房当家。
这个偏心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偏爱贾政么?贾琏在心里很不以为然,觉得是垂帘听政。
古人很讲名正言顺,到了贾母这里,为了继续做她荣国府后宅实际的掌控者,颠覆了正常的长幼嫡庶纲常。什么邢夫人小门小户的借口,那都是说给别人听的。以她在贾府的权威,拦着不让贾赦扶正邢夫人,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后让二房当家,激怒了贾赦的叛逆性子,直接搬到东跨院自成一统。
贾琏在心里盘算着,这个逻辑是能说的通的,实际情况如何不管了,就这么认为。
“多谢祖母关爱,孙儿昏睡之际,听到一个妇人的尊尊教诲,让孙儿好好读书,光宗耀祖。”贾琏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说辞,没曾想贾母听了脸色陡然微微一沉,凌厉在眼神里一闪而过,转瞬间又恢复了笑容。
提取的记忆中关于母亲的内容很少,只有小时候多次要母亲,却被贾赦狠狠的打了几次,还不让吃饭的记忆。再后来贾琏没再要过母亲,这段记忆非常的深刻。
有鉴于此,贾琏在准备说辞的时候,调整了一下,没说母亲,就说是一个妇人。
一直在仔细观察贾母的贾琏发现了她脸上的变化,心里微微一惊。
贾母的心情确实不太美好,因为贾琏说的妇人,肯定是贾琏的亲妈。
这里头牵涉到太上皇时期很多不美好的回忆,其中不乏血腥和残酷。
“乖孙儿要读书是好事,年后让人寻摸一个好先生到家里来教就是。”贾母的恍惚很短暂,毕竟这是亲孙子,小孩子有啥说啥嘛。
“回祖母,孙儿想去外面寻个书院读书。”这才是贾琏的最终目标。
贾府的情况摆在这里的,日渐衰落成为定局,荣国府一群虫豸,没拿个愿意放弃奢侈的生活。就看他们干的那些事情,哪一桩都不是聪明人该做的。
贾母大概是看到贾府隐患的人,所以才有了把元春送进宫里的举动。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妇人,儿子孙子都不给力,能做到的正确应对也就这么一个了。
贾母还想着维持贾府的荣华富贵,奈何家里一群猪队友。
如果贾府能一直兴旺,贾琏真不介意混吃等死,提前知道了破败的结局,贾琏必须要自救。这个自救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话语权。如果继续躺平,还谈什么话语权,谈什么自救。
想要获取话语权,读书做官是唯一的途径。从军的选择是否定的,从贾敬和贾政的身上,贾琏看到了当初贾代善那一代人的选择,弃武从文,放弃军权,求一个体面的结果。
唯一令人担心的就是太上皇那边了,当年的贾政也算半个读书种子,结果直接被太上皇出手,荫萌了一个五品官,蹉跎几十年。不过话说回来,贾政混了几十年都还是那样,不是因为荫官的缘故,而是因为他自身就是不适合做官。
“出去读书?”贾母自然是非常的意外,毕竟在家里呆着不舒服么?
“正是1贾琏很明确的回答,呆在家里读书最大的缺点,就是社交圈子太狭窄。将来要做官的话,就得有足够的人脉圈子,做官的互相帮衬才是这个时代的正经途径。
科举正途是这个时代做官的途径,这条路可以说是卷王之路,呆在家里丫鬟伺候着读书,哪里还有多少心思往书里去呢?环境很重要,就得跟卷王们一起卷,卷出一个王中王。
就算是卷不过,在那个环境里必定受益匪浅。
“此事,你跟伱父亲先说好,老身自无不可。”贾母的语气淡了一些,贾琏知道该告退了,开口告辞,退后走了三步才转身出门,在门口看见一个穿戴华贵的妇人,贾琏上前行礼。
“贾琏见过婶婶。”该有的礼数一点都不能少,尽管内心深处高度戒备王夫人。
说到王夫人,贾琏从小说里的记载得出一个结论,这女人大概是不满足于掌握后宅,所以才要让王熙凤嫁过来,拿王熙凤当枪使,王夫人稳坐后台。将来即便贾琏袭爵了,王夫人依旧能稳坐荣禧堂,甚至还能把这对夫妻挤到东跨院。 王夫人的聪明程度也就那样,王熙凤是个文盲,王夫人拿捏的很稳。
... -->>
第2章 跳出贾府的小圈子
第二章跳出贾府的小圈子
十五岁的贾珠已经结婚半年,十六岁的元春在家中待选进宫。(虚岁)
十五岁啊,还在发育阶段呢,身体底子稍微差点的,遇见这么个媳妇,能不短命?
我一定不要早婚!高低要拖到十八岁。
想到贾珠的下场,贾琏心里默默定计。人没了,万事皆空。
赵姨娘和李纨都是来早请安的,贾琏不紧不慢的,两人很自觉的停下站在路边,不敢走在他前面。至于桂香,垂花门处看门的婆子拦下了。这地方不是谁想进都能进的。
深宅大院的规矩很多,在这种环境里生存,即便是做主子的,也需谨言慎行。
贾母也就刚五十,就这放在现代社会,保养好一点,妥妥的风华正茂。
这个世界,贾母开口闭口就是“老身”“老不死”。
到门口时贾琏直接进去了,李纨和赵姨娘没跟上,而是在门外等着。
贾母见了贾琏,自然是一副慈眉善目,祖孙天伦的和谐场面。一番嘘寒问暖,身边的婆子们连连夸赞贾母后,这才说了点实际的话。
“乖孙儿,你那父亲是个不着调的,身体养好了,我接你到荣禧堂来住下,一应开销走公账。”贾母的话听起来是没毛病的,实际上荣国府内宅二房实际当家的现状,放在一般的百姓家里也是很难被接受的事情。
作为承袭了爵位的贾赦,法理上就该坐镇荣禧堂,上尊母亲,下抚兄弟,作为正室的邢夫人,就该执掌后宅的财政大权。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贾母偏心,二房当家。
这个偏心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偏爱贾政么?贾琏在心里很不以为然,觉得是垂帘听政。
古人很讲名正言顺,到了贾母这里,为了继续做她荣国府后宅实际的掌控者,颠覆了正常的长幼嫡庶纲常。什么邢夫人小门小户的借口,那都是说给别人听的。以她在贾府的权威,拦着不让贾赦扶正邢夫人,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后让二房当家,激怒了贾赦的叛逆性子,直接搬到东跨院自成一统。
贾琏在心里盘算着,这个逻辑是能说的通的,实际情况如何不管了,就这么认为。
“多谢祖母关爱,孙儿昏睡之际,听到一个妇人的尊尊教诲,让孙儿好好读书,光宗耀祖。”贾琏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说辞,没曾想贾母听了脸色陡然微微一沉,凌厉在眼神里一闪而过,转瞬间又恢复了笑容。
提取的记忆中关于母亲的内容很少,只有小时候多次要母亲,却被贾赦狠狠的打了几次,还不让吃饭的记忆。再后来贾琏没再要过母亲,这段记忆非常的深刻。
有鉴于此,贾琏在准备说辞的时候,调整了一下,没说母亲,就说是一个妇人。
一直在仔细观察贾母的贾琏发现了她脸上的变化,心里微微一惊。
贾母的心情确实不太美好,因为贾琏说的妇人,肯定是贾琏的亲妈。
这里头牵涉到太上皇时期很多不美好的回忆,其中不乏血腥和残酷。
“乖孙儿要读书是好事,年后让人寻摸一个好先生到家里来教就是。”贾母的恍惚很短暂,毕竟这是亲孙子,小孩子有啥说啥嘛。
“回祖母,孙儿想去外面寻个书院读书。”这才是贾琏的最终目标。
贾府的情况摆在这里的,日渐衰落成为定局,荣国府一群虫豸,没拿个愿意放弃奢侈的生活。就看他们干的那些事情,哪一桩都不是聪明人该做的。
贾母大概是看到贾府隐患的人,所以才有了把元春送进宫里的举动。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妇人,儿子孙子都不给力,能做到的正确应对也就这么一个了。
贾母还想着维持贾府的荣华富贵,奈何家里一群猪队友。
如果贾府能一直兴旺,贾琏真不介意混吃等死,提前知道了破败的结局,贾琏必须要自救。这个自救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话语权。如果继续躺平,还谈什么话语权,谈什么自救。
想要获取话语权,读书做官是唯一的途径。从军的选择是否定的,从贾敬和贾政的身上,贾琏看到了当初贾代善那一代人的选择,弃武从文,放弃军权,求一个体面的结果。
唯一令人担心的就是太上皇那边了,当年的贾政也算半个读书种子,结果直接被太上皇出手,荫萌了一个五品官,蹉跎几十年。不过话说回来,贾政混了几十年都还是那样,不是因为荫官的缘故,而是因为他自身就是不适合做官。
“出去读书?”贾母自然是非常的意外,毕竟在家里呆着不舒服么?
“正是1贾琏很明确的回答,呆在家里读书最大的缺点,就是社交圈子太狭窄。将来要做官的话,就得有足够的人脉圈子,做官的互相帮衬才是这个时代的正经途径。
科举正途是这个时代做官的途径,这条路可以说是卷王之路,呆在家里丫鬟伺候着读书,哪里还有多少心思往书里去呢?环境很重要,就得跟卷王们一起卷,卷出一个王中王。
就算是卷不过,在那个环境里必定受益匪浅。
“此事,你跟伱父亲先说好,老身自无不可。”贾母的语气淡了一些,贾琏知道该告退了,开口告辞,退后走了三步才转身出门,在门口看见一个穿戴华贵的妇人,贾琏上前行礼。
“贾琏见过婶婶。”该有的礼数一点都不能少,尽管内心深处高度戒备王夫人。
说到王夫人,贾琏从小说里的记载得出一个结论,这女人大概是不满足于掌握后宅,所以才要让王熙凤嫁过来,拿王熙凤当枪使,王夫人稳坐后台。将来即便贾琏袭爵了,王夫人依旧能稳坐荣禧堂,甚至还能把这对夫妻挤到东跨院。 王夫人的聪明程度也就那样,王熙凤是个文盲,王夫人拿捏的很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