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抗日风云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战争,是人们为了某种利益而互相残杀的怪物。然而,不同的战争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着不同的借鉴和警示。然而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其参战人数之众,伤亡人员之多,破坏程度之深,耗资之巨,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余等深信,这场战争,也将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以胜利者姿态出现在历史法官面前的战争……”
“……对于民族反侵略战争,要夺取胜利,无疑要首先依靠本国的军民,这是胜利之源、之本。然此次战争不同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民族自卫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中英鸦片战争等。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就得到了很多国际主义者的支持和援助。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日本侵略军的豺狼性人格的大释放,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上的援助和支持。从长远来看,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必将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这场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残酷战争,也必将使中国的全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空前的团结,与敌血战。对日战争必将胜利,这是毫无疑问的,胜利必将结束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实力不是保存出来的,而是打仗打出来的,血战磨砺出来的,百个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勇士,胜似千、万个听见枪声就打哆嗦、各怀心思的新兵蛋子,这是余等与日寇血战多场的教训和经验……”
好文章是清香苦涩的绿茶,让人细细品味。好文章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好文章更是号角、更是历史,令人奋进、发人深醒。
由余飚和李如萍合作,用笔名“余萍”发表的文章,不仅在根据地的小报上登载,更被余飚利用职权,不仅发给了保定军统站,更是用明码电报反复发送。
接着借助于后世的研究和观点,“余萍”似乎又成了资深评论家、战略战术分析家。对中日大战的几次战役进行了精僻的分析和评述,包括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战、武汉战役、南京保卫战等都有独到新颖的见解。并对中、日两国军队本身的优缺点及作战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提出了很多以巧补拙、以长补短的方法。其中特别陈述了国军抓壮丁充军的危害,以及很多军队训练时间太短、思想教育不足的重大缺陷。
当然,余飚也对国军各部派系重重,各自为战,很少精诚团结,合力作战,以致被日军各个击破予以了批评。并指出很多国军高级将领思想呆板,战术单调,虽有热情却敌未歼,身先死。特别是各次重大的会战,好是好,壮烈,可惜却无法阻止日寇的铁蹄南下西进。
一开始,余飚只是照顾新婚妻子的情绪,空闲的时候与她谈天说地,可是李如萍却是兴趣盎然,每每追问不休,或与之辩论争执。到后来,余飚突然醒悟道:连李如萍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对中、日之战的很多问题都搞不懂,更何况那些普通人了。肯定会被那些他们不懂的政治、理论、战争搞得晕头转向。
在抗日时期,民众思想的混乱也确实很厉害,思想的混乱引起国家凝聚力的分化甚至是矛盾。最怕是在应该一致对外的非常时刻,思想的混乱和矛盾,也可以使国家不堪一击,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乱象,就是很好的说明。特别是汪精卫降日后,他是国民党副总裁,有一定的号召力,其“和平建国”理论也颇能迷惑一部分民众。
而日本则不同,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实施“文坛总动员”,除极个别的以外,绝大多数日本文学家积极“协力”侵华战争。他们中,有些人作为“从军作家”开往中国前线,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有些人应征入伍,成为侵华军队的一员;更多的人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军国主义文化和文学组织,以笔为枪,炮制所谓“战争文学”,为侵华战争推波助澜。他们或煽动国民的战争狂热,把侵华战争说成是“圣战”;或把战争责任强加给中国,为侵华战争强词争辩;或把日军的残暴行径加以诗化和美化,大书“皇军”的“可爱... -->>
“战争,是人们为了某种利益而互相残杀的怪物。然而,不同的战争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着不同的借鉴和警示。然而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其参战人数之众,伤亡人员之多,破坏程度之深,耗资之巨,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余等深信,这场战争,也将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以胜利者姿态出现在历史法官面前的战争……”
“……对于民族反侵略战争,要夺取胜利,无疑要首先依靠本国的军民,这是胜利之源、之本。然此次战争不同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民族自卫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中英鸦片战争等。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就得到了很多国际主义者的支持和援助。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日本侵略军的豺狼性人格的大释放,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上的援助和支持。从长远来看,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必将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这场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残酷战争,也必将使中国的全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空前的团结,与敌血战。对日战争必将胜利,这是毫无疑问的,胜利必将结束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实力不是保存出来的,而是打仗打出来的,血战磨砺出来的,百个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勇士,胜似千、万个听见枪声就打哆嗦、各怀心思的新兵蛋子,这是余等与日寇血战多场的教训和经验……”
好文章是清香苦涩的绿茶,让人细细品味。好文章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好文章更是号角、更是历史,令人奋进、发人深醒。
由余飚和李如萍合作,用笔名“余萍”发表的文章,不仅在根据地的小报上登载,更被余飚利用职权,不仅发给了保定军统站,更是用明码电报反复发送。
接着借助于后世的研究和观点,“余萍”似乎又成了资深评论家、战略战术分析家。对中日大战的几次战役进行了精僻的分析和评述,包括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战、武汉战役、南京保卫战等都有独到新颖的见解。并对中、日两国军队本身的优缺点及作战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提出了很多以巧补拙、以长补短的方法。其中特别陈述了国军抓壮丁充军的危害,以及很多军队训练时间太短、思想教育不足的重大缺陷。
当然,余飚也对国军各部派系重重,各自为战,很少精诚团结,合力作战,以致被日军各个击破予以了批评。并指出很多国军高级将领思想呆板,战术单调,虽有热情却敌未歼,身先死。特别是各次重大的会战,好是好,壮烈,可惜却无法阻止日寇的铁蹄南下西进。
一开始,余飚只是照顾新婚妻子的情绪,空闲的时候与她谈天说地,可是李如萍却是兴趣盎然,每每追问不休,或与之辩论争执。到后来,余飚突然醒悟道:连李如萍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对中、日之战的很多问题都搞不懂,更何况那些普通人了。肯定会被那些他们不懂的政治、理论、战争搞得晕头转向。
在抗日时期,民众思想的混乱也确实很厉害,思想的混乱引起国家凝聚力的分化甚至是矛盾。最怕是在应该一致对外的非常时刻,思想的混乱和矛盾,也可以使国家不堪一击,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乱象,就是很好的说明。特别是汪精卫降日后,他是国民党副总裁,有一定的号召力,其“和平建国”理论也颇能迷惑一部分民众。
而日本则不同,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实施“文坛总动员”,除极个别的以外,绝大多数日本文学家积极“协力”侵华战争。他们中,有些人作为“从军作家”开往中国前线,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有些人应征入伍,成为侵华军队的一员;更多的人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军国主义文化和文学组织,以笔为枪,炮制所谓“战争文学”,为侵华战争推波助澜。他们或煽动国民的战争狂热,把侵华战争说成是“圣战”;或把战争责任强加给中国,为侵华战争强词争辩;或把日军的残暴行径加以诗化和美化,大书“皇军”的“可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