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操得到荀攸的提醒, 私下与尚书令荀彧说起了荀攸的事情:“荀攸此人, 看上去闷声不响, 却没想到大智若愚,也难怪当初在荀氏学堂的时候他的成绩就一直很好。”
荀彧意外道:“没想到主公还记得当时学堂有哪些人?”
“你别看我当时年少, 我从小就记忆好, 比如荀爽先生, 又如荀攸等学子, 我都印象深刻。”曹操又报了一串人名,说着说着有些恍然:“他们好多人现在是不是都闲赋在家?若是我派人招他们来做官, 他们会愿意吗?”
荀彧低声道:“爽叔父已经病逝了, 倒是他的儿子与弟子,现在都在家乡教育族人,主公若要征他们来做官, 只需要派人去说一声。”
现在这世道, 天下诸侯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收纳当地人做事, 有的会招募有名望的人来做事,若是遇上不肯的, 自然就会用上一些强迫性的手段来逼迫名士就范, 袁绍就是这么干的。
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名士不居住在自己家中, 反而携带家眷往深山老林里逃。
这里面就有一件有趣的事,听闻袁绍为了招募一个叫做胡昭的人,派遣军队去堵人,结果那名士胡昭滑溜的像泥鳅,在大军到来前就溜走了, 每到一处都会遇上袁绍的人围追堵截,胡昭一气之下干脆就南下了,死活就不肯袁绍干活。
曹操招人很少用强迫性质的逼人来做事,他始终觉得不是真心来做事的人干不好事情,与其逼迫人家心不甘情不愿来干活,还不如去招愿意做事的人,哪怕那个人笨了些,人家肯努力,肯用心,也比聪明的不愿意做事的人要顶用。
曹操可没有强迫人来干活的意思,他将自己的意思对荀彧说了。
荀彧见他一边说着不想强迫人,一边又眼巴巴看着自己,显然是纠结于自己手底下小猫两三只运转不周。
那感觉,就像是遇上荒年的菜农,可怜巴巴地面对着自己菜园子里为数不多的几颗菜,恨不得院子里的菜能产量能翻个好几番,最好菜生菜,菜再生菜,堆满了菜园子才罢休。
荀彧沉吟片刻,对曹操道:“有人向主公说起各地有名望的名士,那些人名既然被提及,您还是下征令去招人,招来的也不一定是不愿意做事的人,您忘了当初程昱是怎么来到您麾下的了吗?”
“与此同时,您可以赋予名士们拒绝征召的权力,这样既不会引起人们反感,也可以将愿意干活的人招来。”
曹操摸了摸脸,又别扭道:“可我总不能告诉天下人,我允许你们拒绝我的征召,那我面子往哪儿搁?”
荀彧抬眼瞥了他一眼,那眼神意味不明,似乎是在说:您还要面子啊?
曹操可好面子了,礼贤下士,心胸宽广那些,都是表面上装的,心里面当然还是喜欢听别人夸奖他!
这世上能指着他鼻子骂的,除了他亲爹,系统里的先生们,家里的小娃娃们,别人要敢骑到他头上撒野了,记仇的小本本能记上好几年。
荀彧陷入了深思中:行吧,主公好面子,那就得想出一个能顾全到主公颜面的好法子。
一向宠爱主公的谋主,当然要想出办法来为主公排忧解难了,什么样的法子能够既顾全到曹操的面子,又将问题解决呢?
荀彧想到了曹操提到的例子,心中一动:“主公,您说胡昭往南面来了?”
“胡昭本是颍川人,他之前去冀州躲避战乱,是因为颍川成了四战之地,现在他举家迁徙回来,是看到颍川安稳了,打算回到家乡归隐的。”
曹操压根就没考虑到招募胡昭来做事,袁绍吃了那么大的亏,面子都被搁到地上踩了,他要是再干一样的事那岂不是很愚蠢?名字会没有面子却去做这事,想也知道会像袁绍一样碰一鼻子灰。
荀彧含笑看着曹操:“主公不妨学着袁绍,去下达征令请胡昭来做官。”
这要是别人提这事,曹操肯定会不高兴,可荀彧说起这事来,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位最受他信任的谋士到底地位不一般,令曹操愿意耐心下来听他继续解释下去。
“颍川是胡昭的家乡,他既然要回来,就不会明着给您难堪,便是心里不情愿,至少还会答应来见一见您的,”荀彧分析道:“从之前的事情就能看出胡昭此人能力不弱,且淡泊名利,这样的人主公主动挽留不住,不如借着胡昭,来做一出戏,好让天下士人看到您广博的胸襟,也能引起像胡昭这类名士的好感,如此,那些不愿意做事的人还是会愿意迁徙到您的治下来安顿家眷,长此以往,不也融为了您治下的‘百姓’?日后他的儿子,孙子们,总有要出仕的吧?没有谁学习了知识而不想运用他们,主公觉得呢?”
曹操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主意好!”
踩着袁绍上位的好事,干起来他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并且还有些小得意。
曹操这就派人去往南下的胡昭送征召令,请他来许昌任职。
他与荀彧又说回了关于荀攸的话题:“我觉得荀公台的智谋不错,他的性格如何,十年前我有些印象,但到底隔绝了十年,我觉得还是考察一下为好。若是可以,倒是可以将他收纳进来。”
荀彧与郭嘉已经商议过了这件事,没想到曹操这就提起了比较靠谱的人选,他与荀攸是叔侄关系,属于同族,自当避嫌,对于曹操提起的事,荀彧轻笑道:“彧相信主公的眼光,您看中的人定是可信的。”
这样贤惠贴心地谋士往哪儿找哟!
曹操感动极了:“自年少至今一直都是文若与我走到今天,你我之间无话不谈,是足以交托后背的信重。”
日后曹操吃肉,绝对有荀彧的一口肉,他吃面,绝对不让荀彧喝汤!
荀彧觉得主公自从权势越来越大了以后,人也越发感性了,到底是戏志才的病逝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看似没有沉溺于悲伤,实则却将难受都憋在了心里。
郭嘉能喝醉发泄,曹操是主公,却不能这么做,他得立在那儿,做顶梁柱,去撑起整个天空。
荀彧被曹操真挚浓烈的情感感动到了,不由多说了几句:“主公想要做什么,彧都会一直支持您,若是主公做错了,彧也会提醒您,只愿您日后能越走越远,早日达成夙愿。”
曹操又与荀彧一起用了顿午膳,任职尚书令的荀彧任劳任怨地为曹操做事,任用贤能,提拔底层人选,安排考核事宜,最忙的活儿都一手包揽了。
与荀彧通气以后,曹操开始了对荀攸提拔为核心谋士观察期,他也没说什么,该忙公务忙公务,公事公办地像是一台无情的公务机器,属下人畏惧曹操的威严,司空府中的同僚们没有一人敢怠慢工作,全都勤奋地像研磨的小毛驴。
荀攸自己忐忑,以为是做的不够好,才没引起曹操的重视,于是更加发力做事,夜晚苦思冥想决策,分析天下局势,阅览兵书与典籍,丝毫不敢松懈。
在他加强自身的时候,贾诩又干了一件大事,他目前所记载的所以汉律都整理归档,呈在了曹操面前。
汉承秦制,汉律的基础,来自于先秦,如今最受人们承认的律法,当然是高祖时期丞相萧何在《法经》基础上制定的《九章律》,总计六十篇。
武帝时期,董仲舒以春秋决狱,儒学逐渐融入了汉律之中,至今为止,不少名儒都愿意来为汉律作注,儒马融、郑玄等人。
朝廷新建立,各地的秩序也需要重新建立,在做主公之前,曹操就以记载在脑子里的《汉律》为依据来断案,只不过世道纷乱,在这个大家都凭借各人特色与喜好来断案的时候,曹操自己断案也极富个人特色,甚至还发明了鼎鼎大名的五色棒!
但凡是烧杀抢掠,鱼肉百姓者,在他手下那是直接杀头的。在他做地方官的时候,他下令违反了宵禁令在半夜出门格杀勿论,那是彻底严格执行,一点都不留情面,谁敢半夜出门谁就要杖毙。
现在曹操成了主公,他却不希望自己手底下会出现像自己办案那样的地方官。
万一地方官爱干净,规定随地小便要杖毙,那得死掉多少农民?
贾诩又恭敬对曹操说起了他想到的事情:重建新的朝堂,自然也需要拥有新的律法,新的年号,现在皇帝都迎回来了,搞个有意义的年号意味着新的开始。
也意味着,属于曹操掌权的时代正式来临了。
曹操原本不在意那些虚的,关于年号的事情属于尚书令在管,荀彧与他商议过,打算等过了年,趁着新年到来,朝堂也稳定一些了,就请天子来一场迎新的开春祭祀,到时候择新的年号,感应天授正好能收揽民心。倒是律法的事情,给曹操提了个醒。
“你有心了,”曹操再次嘉奖认真读书的贾诩,又给他提拔为了司空军事。
文职做的好好的,官升半级,直接与军队挂钩了,贾诩不喜反忧:我是不是做的太多了?
聪明人喜欢想得太多,像贾诩这样的,曹操越是面无表情地嘉奖他,他反而心里不安,觉得曹操一语双关。
新的主公是什么样的人,贾诩暂时还摸不透,一下子又升了官,他也不见慌乱,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去做事,也很少往曹操这儿跑了。
司空军事,算是军队里的一个谋士了,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倒是可以管一管后勤,司空府有那么大的藏书库,几乎是读书人梦中的天堂,贾诩割舍不下能够畅快地阅览那些孤本书籍,只能在司空府与军中来回跑。
有了贾诩这个总是在书库里发现有用典籍而受到提拔的先例,越来越多司空府的官吏都往藏书阁里跑。
司空府对司空掾属们开放藏书阁观阅,这也导致了大部分人都想走贾诩的老路升官,一夕之间,各种人员聚集到了藏书阁,还真让他们发现了不少“书中的黄金屋”。
他们从中发现了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的制造图纸,找到了烧制陶瓷的方法,甚至还发现了王公贵族们烧钱似玩弄出来的“蒸馏之法”记录。
除了这些新鲜玩意,还有人在典籍之上发现了许多治理国家有利的事务,比如水利图纸,各地出产的物质杂记,甚至还有人发现了“棉花”!
这种盛行于边境,向来只有王宫贵族们才能玩耍的稀罕观赏植物,打开花苞竟能收获棉絮,若数量足够多,是否可以做成御寒的衣裳呢?
有了这样的设想,想要升官的热情空前笼罩在发现之人的头顶,他开始不断请人去采购现有的“棉花”观赏之物,尝试种植之法,若能推广此物,升官升爵指日可待!
有人精于农事,走农事的路子,自然也有人走别的路子,研究经籍、律法、百工,因为曹操的唯才是举,无论哪一行,都有出头的可能。
藏书阁之中,收罗了多少世家大族的珍贵典籍,多少曾经由朝廷或大家族持有的珍贵知识,全都由刘宏送到了曹操手中。
眼看贾诩又升了一级,而自己坐了冷板凳,荀攸有些小失落,他想要引起曹操的注意力,可是自己又营造了一种与世无争、专心做实事的性格显示给人看,这让荀攸无法像贾诩那样狗腿地去找曹操,于是只能静静做事,等候良机。
不久,负责研究造纸之法的人前来寻曹操汇报,已经按照蔡伦纸的配方,用最廉价的成本,制造出了一批能够供人书写的成纸。
曹操大喜,待试用过成品以后,暗暗嘀咕着:与系统空间里的作业本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厚赏了试验成功之人,又命人将蔡伦纸扩大生产,尽早达到朝堂公务都由纸张代替竹简,以后处理政务再也不用壮汉们一车一车地搬运竹简了!
想想这些年来的辛苦,曹操回到系统空间里,对几位先生们说起了这件事,还抹了一把辛酸泪:“还要多谢贾文和了,无论他有什么目地,他这此还真是做了件好事。”
... -->>
曹操得到荀攸的提醒, 私下与尚书令荀彧说起了荀攸的事情:“荀攸此人, 看上去闷声不响, 却没想到大智若愚,也难怪当初在荀氏学堂的时候他的成绩就一直很好。”
荀彧意外道:“没想到主公还记得当时学堂有哪些人?”
“你别看我当时年少, 我从小就记忆好, 比如荀爽先生, 又如荀攸等学子, 我都印象深刻。”曹操又报了一串人名,说着说着有些恍然:“他们好多人现在是不是都闲赋在家?若是我派人招他们来做官, 他们会愿意吗?”
荀彧低声道:“爽叔父已经病逝了, 倒是他的儿子与弟子,现在都在家乡教育族人,主公若要征他们来做官, 只需要派人去说一声。”
现在这世道, 天下诸侯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收纳当地人做事, 有的会招募有名望的人来做事,若是遇上不肯的, 自然就会用上一些强迫性的手段来逼迫名士就范, 袁绍就是这么干的。
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名士不居住在自己家中, 反而携带家眷往深山老林里逃。
这里面就有一件有趣的事,听闻袁绍为了招募一个叫做胡昭的人,派遣军队去堵人,结果那名士胡昭滑溜的像泥鳅,在大军到来前就溜走了, 每到一处都会遇上袁绍的人围追堵截,胡昭一气之下干脆就南下了,死活就不肯袁绍干活。
曹操招人很少用强迫性质的逼人来做事,他始终觉得不是真心来做事的人干不好事情,与其逼迫人家心不甘情不愿来干活,还不如去招愿意做事的人,哪怕那个人笨了些,人家肯努力,肯用心,也比聪明的不愿意做事的人要顶用。
曹操可没有强迫人来干活的意思,他将自己的意思对荀彧说了。
荀彧见他一边说着不想强迫人,一边又眼巴巴看着自己,显然是纠结于自己手底下小猫两三只运转不周。
那感觉,就像是遇上荒年的菜农,可怜巴巴地面对着自己菜园子里为数不多的几颗菜,恨不得院子里的菜能产量能翻个好几番,最好菜生菜,菜再生菜,堆满了菜园子才罢休。
荀彧沉吟片刻,对曹操道:“有人向主公说起各地有名望的名士,那些人名既然被提及,您还是下征令去招人,招来的也不一定是不愿意做事的人,您忘了当初程昱是怎么来到您麾下的了吗?”
“与此同时,您可以赋予名士们拒绝征召的权力,这样既不会引起人们反感,也可以将愿意干活的人招来。”
曹操摸了摸脸,又别扭道:“可我总不能告诉天下人,我允许你们拒绝我的征召,那我面子往哪儿搁?”
荀彧抬眼瞥了他一眼,那眼神意味不明,似乎是在说:您还要面子啊?
曹操可好面子了,礼贤下士,心胸宽广那些,都是表面上装的,心里面当然还是喜欢听别人夸奖他!
这世上能指着他鼻子骂的,除了他亲爹,系统里的先生们,家里的小娃娃们,别人要敢骑到他头上撒野了,记仇的小本本能记上好几年。
荀彧陷入了深思中:行吧,主公好面子,那就得想出一个能顾全到主公颜面的好法子。
一向宠爱主公的谋主,当然要想出办法来为主公排忧解难了,什么样的法子能够既顾全到曹操的面子,又将问题解决呢?
荀彧想到了曹操提到的例子,心中一动:“主公,您说胡昭往南面来了?”
“胡昭本是颍川人,他之前去冀州躲避战乱,是因为颍川成了四战之地,现在他举家迁徙回来,是看到颍川安稳了,打算回到家乡归隐的。”
曹操压根就没考虑到招募胡昭来做事,袁绍吃了那么大的亏,面子都被搁到地上踩了,他要是再干一样的事那岂不是很愚蠢?名字会没有面子却去做这事,想也知道会像袁绍一样碰一鼻子灰。
荀彧含笑看着曹操:“主公不妨学着袁绍,去下达征令请胡昭来做官。”
这要是别人提这事,曹操肯定会不高兴,可荀彧说起这事来,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位最受他信任的谋士到底地位不一般,令曹操愿意耐心下来听他继续解释下去。
“颍川是胡昭的家乡,他既然要回来,就不会明着给您难堪,便是心里不情愿,至少还会答应来见一见您的,”荀彧分析道:“从之前的事情就能看出胡昭此人能力不弱,且淡泊名利,这样的人主公主动挽留不住,不如借着胡昭,来做一出戏,好让天下士人看到您广博的胸襟,也能引起像胡昭这类名士的好感,如此,那些不愿意做事的人还是会愿意迁徙到您的治下来安顿家眷,长此以往,不也融为了您治下的‘百姓’?日后他的儿子,孙子们,总有要出仕的吧?没有谁学习了知识而不想运用他们,主公觉得呢?”
曹操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主意好!”
踩着袁绍上位的好事,干起来他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并且还有些小得意。
曹操这就派人去往南下的胡昭送征召令,请他来许昌任职。
他与荀彧又说回了关于荀攸的话题:“我觉得荀公台的智谋不错,他的性格如何,十年前我有些印象,但到底隔绝了十年,我觉得还是考察一下为好。若是可以,倒是可以将他收纳进来。”
荀彧与郭嘉已经商议过了这件事,没想到曹操这就提起了比较靠谱的人选,他与荀攸是叔侄关系,属于同族,自当避嫌,对于曹操提起的事,荀彧轻笑道:“彧相信主公的眼光,您看中的人定是可信的。”
这样贤惠贴心地谋士往哪儿找哟!
曹操感动极了:“自年少至今一直都是文若与我走到今天,你我之间无话不谈,是足以交托后背的信重。”
日后曹操吃肉,绝对有荀彧的一口肉,他吃面,绝对不让荀彧喝汤!
荀彧觉得主公自从权势越来越大了以后,人也越发感性了,到底是戏志才的病逝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看似没有沉溺于悲伤,实则却将难受都憋在了心里。
郭嘉能喝醉发泄,曹操是主公,却不能这么做,他得立在那儿,做顶梁柱,去撑起整个天空。
荀彧被曹操真挚浓烈的情感感动到了,不由多说了几句:“主公想要做什么,彧都会一直支持您,若是主公做错了,彧也会提醒您,只愿您日后能越走越远,早日达成夙愿。”
曹操又与荀彧一起用了顿午膳,任职尚书令的荀彧任劳任怨地为曹操做事,任用贤能,提拔底层人选,安排考核事宜,最忙的活儿都一手包揽了。
与荀彧通气以后,曹操开始了对荀攸提拔为核心谋士观察期,他也没说什么,该忙公务忙公务,公事公办地像是一台无情的公务机器,属下人畏惧曹操的威严,司空府中的同僚们没有一人敢怠慢工作,全都勤奋地像研磨的小毛驴。
荀攸自己忐忑,以为是做的不够好,才没引起曹操的重视,于是更加发力做事,夜晚苦思冥想决策,分析天下局势,阅览兵书与典籍,丝毫不敢松懈。
在他加强自身的时候,贾诩又干了一件大事,他目前所记载的所以汉律都整理归档,呈在了曹操面前。
汉承秦制,汉律的基础,来自于先秦,如今最受人们承认的律法,当然是高祖时期丞相萧何在《法经》基础上制定的《九章律》,总计六十篇。
武帝时期,董仲舒以春秋决狱,儒学逐渐融入了汉律之中,至今为止,不少名儒都愿意来为汉律作注,儒马融、郑玄等人。
朝廷新建立,各地的秩序也需要重新建立,在做主公之前,曹操就以记载在脑子里的《汉律》为依据来断案,只不过世道纷乱,在这个大家都凭借各人特色与喜好来断案的时候,曹操自己断案也极富个人特色,甚至还发明了鼎鼎大名的五色棒!
但凡是烧杀抢掠,鱼肉百姓者,在他手下那是直接杀头的。在他做地方官的时候,他下令违反了宵禁令在半夜出门格杀勿论,那是彻底严格执行,一点都不留情面,谁敢半夜出门谁就要杖毙。
现在曹操成了主公,他却不希望自己手底下会出现像自己办案那样的地方官。
万一地方官爱干净,规定随地小便要杖毙,那得死掉多少农民?
贾诩又恭敬对曹操说起了他想到的事情:重建新的朝堂,自然也需要拥有新的律法,新的年号,现在皇帝都迎回来了,搞个有意义的年号意味着新的开始。
也意味着,属于曹操掌权的时代正式来临了。
曹操原本不在意那些虚的,关于年号的事情属于尚书令在管,荀彧与他商议过,打算等过了年,趁着新年到来,朝堂也稳定一些了,就请天子来一场迎新的开春祭祀,到时候择新的年号,感应天授正好能收揽民心。倒是律法的事情,给曹操提了个醒。
“你有心了,”曹操再次嘉奖认真读书的贾诩,又给他提拔为了司空军事。
文职做的好好的,官升半级,直接与军队挂钩了,贾诩不喜反忧:我是不是做的太多了?
聪明人喜欢想得太多,像贾诩这样的,曹操越是面无表情地嘉奖他,他反而心里不安,觉得曹操一语双关。
新的主公是什么样的人,贾诩暂时还摸不透,一下子又升了官,他也不见慌乱,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去做事,也很少往曹操这儿跑了。
司空军事,算是军队里的一个谋士了,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倒是可以管一管后勤,司空府有那么大的藏书库,几乎是读书人梦中的天堂,贾诩割舍不下能够畅快地阅览那些孤本书籍,只能在司空府与军中来回跑。
有了贾诩这个总是在书库里发现有用典籍而受到提拔的先例,越来越多司空府的官吏都往藏书阁里跑。
司空府对司空掾属们开放藏书阁观阅,这也导致了大部分人都想走贾诩的老路升官,一夕之间,各种人员聚集到了藏书阁,还真让他们发现了不少“书中的黄金屋”。
他们从中发现了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的制造图纸,找到了烧制陶瓷的方法,甚至还发现了王公贵族们烧钱似玩弄出来的“蒸馏之法”记录。
除了这些新鲜玩意,还有人在典籍之上发现了许多治理国家有利的事务,比如水利图纸,各地出产的物质杂记,甚至还有人发现了“棉花”!
这种盛行于边境,向来只有王宫贵族们才能玩耍的稀罕观赏植物,打开花苞竟能收获棉絮,若数量足够多,是否可以做成御寒的衣裳呢?
有了这样的设想,想要升官的热情空前笼罩在发现之人的头顶,他开始不断请人去采购现有的“棉花”观赏之物,尝试种植之法,若能推广此物,升官升爵指日可待!
有人精于农事,走农事的路子,自然也有人走别的路子,研究经籍、律法、百工,因为曹操的唯才是举,无论哪一行,都有出头的可能。
藏书阁之中,收罗了多少世家大族的珍贵典籍,多少曾经由朝廷或大家族持有的珍贵知识,全都由刘宏送到了曹操手中。
眼看贾诩又升了一级,而自己坐了冷板凳,荀攸有些小失落,他想要引起曹操的注意力,可是自己又营造了一种与世无争、专心做实事的性格显示给人看,这让荀攸无法像贾诩那样狗腿地去找曹操,于是只能静静做事,等候良机。
不久,负责研究造纸之法的人前来寻曹操汇报,已经按照蔡伦纸的配方,用最廉价的成本,制造出了一批能够供人书写的成纸。
曹操大喜,待试用过成品以后,暗暗嘀咕着:与系统空间里的作业本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厚赏了试验成功之人,又命人将蔡伦纸扩大生产,尽早达到朝堂公务都由纸张代替竹简,以后处理政务再也不用壮汉们一车一车地搬运竹简了!
想想这些年来的辛苦,曹操回到系统空间里,对几位先生们说起了这件事,还抹了一把辛酸泪:“还要多谢贾文和了,无论他有什么目地,他这此还真是做了件好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