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浴血大鹏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河南永城知县郑大模之女郑淑卿为妻。十二月,林则徐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次年(1805年)三月名落孙山。十一月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
初任仕途
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张百龄任汀漳龙道,曾见到林则徐,当即目为“大器”,并“广为延誉”。秋,林则徐为解决家庭生计,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该职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当时厦门的社会风气败坏,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同知皆是贪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扩展了眼界。在任内,他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秋被张师诚招为幕僚,专司笔札。
林则徐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给予培植,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林则徐成为张师诚的幕宾,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月,林则徐离闽北上,赴北京第二次参加会试。次年(1809年)四月,林则徐会试落选,离京南返。六月,仍入张师诚幕。七月至九月,张师诚主持镇压海盗蔡牵叛乱,林则徐获准一同随往,参与其事。凡张师诚的“筹海文移”,均出自林则徐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十一月,张师诚推荐林宾日为将乐正学书院主持,使林家经济得以改观。
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月,张师诚入觐,林则徐随行,为第三次会试做准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与会试。四月二十七日,赴京会考,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即请假归省。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林则徐北上回京,途经南京时,受到时任两江总督张百龄的厚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月,林则徐继续北上,五月抵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四月,庶吉士散馆,林则徐以翰林编修待用。七月,充任国史馆协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承办《大清一统志》“人物名宦”部分。三月,“派充撰文官”。九月,在翻书房行走。
在近十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利用京师及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档案,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等待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志愿。
有诗为证:
出老
林则徐〔清代〕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河南永城知县郑大模之女郑淑卿为妻。十二月,林则徐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次年(1805年)三月名落孙山。十一月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
初任仕途
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张百龄任汀漳龙道,曾见到林则徐,当即目为“大器”,并“广为延誉”。秋,林则徐为解决家庭生计,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该职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当时厦门的社会风气败坏,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同知皆是贪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扩展了眼界。在任内,他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秋被张师诚招为幕僚,专司笔札。
林则徐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给予培植,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林则徐成为张师诚的幕宾,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月,林则徐离闽北上,赴北京第二次参加会试。次年(1809年)四月,林则徐会试落选,离京南返。六月,仍入张师诚幕。七月至九月,张师诚主持镇压海盗蔡牵叛乱,林则徐获准一同随往,参与其事。凡张师诚的“筹海文移”,均出自林则徐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十一月,张师诚推荐林宾日为将乐正学书院主持,使林家经济得以改观。
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月,张师诚入觐,林则徐随行,为第三次会试做准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与会试。四月二十七日,赴京会考,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即请假归省。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林则徐北上回京,途经南京时,受到时任两江总督张百龄的厚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月,林则徐继续北上,五月抵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四月,庶吉士散馆,林则徐以翰林编修待用。七月,充任国史馆协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承办《大清一统志》“人物名宦”部分。三月,“派充撰文官”。九月,在翻书房行走。
在近十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利用京师及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档案,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等待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志愿。
有诗为证:
出老
林则徐〔清代〕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