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皇族霸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安魁这段时间过得相当不顺。
他本是颍川郡颖阴人士,原籍扶风,祖上乃是鼎鼎大名的武安君白起。不过世事变迁,他这一支传至今日,已近没落,即便在颖阴最多也算是三流世家,又不是耕读传家,只能勉强度日罢了。
颍川乃中原大郡,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出过许多文化名人和朝廷高官,可谓人才辈出,世家大族多如牛毛,生在颍川的士子可以说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此地文风极盛,无论是求学还是做经,都能很容易的找到门路;而不幸之处在于本朝规矩,每郡每年的孝廉数量乃是恒定的,要想在人才辈出的颍川被察举,可谓千难万难。因此民间有歌谣曰:“要做官,莫颍川。”
而武安魁恰恰就是颍川众多士子中的一员,偏偏出身低微,学问也算不得出色,想要在这里出人头地自然很不容易。即便是愿意出仕为吏员,也因为竞争激烈的原因难以如愿。在这种情况下,武安魁干脆决定离乡到异地碰碰运气。恰好此时泰山郡费国县新R县令与武安魁的父亲有些交情,于是他背上包袱,千里迢迢跑到费国,委身在费国县做了一个书吏的位置。
武安魁学问不见得出色,但自幼便有宏愿,经世致用的知识掌握了不少。加上为人圆滑,又善于揣摩上峰的心思,在府衙里竟然如鱼得水。不过三年功夫,就从一个普通书吏爬到了县里的二把手,县丞的位置。这让武安魁自己大为得意,只要再努努力,熬上三五年,等到县令致仕或者离任,未必不能顶上这个六百石的位置,到时候也能尝尝一方大员的滋味。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新平三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到来。消亡六年的红巾再起,而武安魁所在的费国首当其冲,被红巾军挟裹着流民,一举攻陷县城,从此举县上下尽皆落入叛军之手。红巾是赤裸裸的农民起义军队伍,与做官的士绅阶层天然对立,因此原来的费国县令在红巾入城的当日就在府中自缢了。剩下的吏员们无路可逃,有的步上了县令的后尘,有的与红巾贼拼死一搏求仁得仁了,还有的被逼无奈,最终从了贼。而他武安魁,恰恰是其中投身最早的一个。
武安魁与大多数读书人不同,他从来没有一般士子所谓的傲骨。从根子上说,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即如果能获得切身利益,他会毫不犹豫的去做;而一旦与之相背,也会同意毫不犹豫的弃若敝履。在他看来,红巾军的态势不错,可惜组织形式上一盘散沙。如果能够好好的规划统筹一番,未必不能在这日间腐朽的大夏朝争得一席之地。因此自打投敌以后,殷勤的献计献策,事事当先。而红巾的渠将天蓬将军本就需要熟悉当地状况而又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帮他理顺费国的政务,加上武安魁的建言往往言之有物,给了自己不小的帮助。一来二去,对武安魁的信任也也与日俱增,渐渐就将他倚为心腹,竟有拜为军师的打算。惟因部将力劝,认为武安魁毕竟官府出身,立场不明,而且投靠时日尚短为由,这才作罢。
不过武安魁的红巾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至少天蓬将军麾下的各宿校尉就都不买账,时不时还要上些眼药,刁难一番。所幸前段时间他趁着宠信,提出在沂水分岔口虚摆水阵,实际在?水上游暗设铁索,拦截过往行船的计策,被证明行之有效。短短数日便截获了超过两百艘大小船只,这才堵上了不少人的嘴。
正春风得意之时,忽报有两艘船竟然突破重围,逃出断魂滩。武安魁闻报惊疑不定,按理说一般行商哪有这样本事?拦江的阵势、布铁索的位置、盘查人员的时间和人数,都是自己精心安排的,怎么会出这样的纰漏?为了搞清楚事实真相,他找来当时的溃兵细细盘问。而在他还没有问出结果之时,恰好发生了赵旻夜闯费国城,烧粮、夺旗、逃出生天的一档子事。听得来报,武安魁当时脑子就“嗡”地一声,知道大事不妙了。
果然,次日军中升帐议事,众多亲将和校尉纷纷鼓噪,言说依他的计策,结果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损失了上千士卒和大量粮草不说,关键是三军经此一事,士气落到了低谷,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武安魁考虑不周所致,如今也必须为此事负责。这番话虽有些强词夺理,但也未为错。断肠滩逆流而上就是费国县城,既然将船只放进?水,怎会没料到费国遭到逆袭?便是往常对他信任有加的天蓬将军,这时也面色阴冷,沉默不语。
武安魁暗中恨得牙痒痒。这时他已经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始末,谁知道上千的人马拦不住区区几十人?费国县偌大的城防竟让对方如入无人之境?你们这些泥腿子自己无能,偏偏要把责... -->>
武安魁这段时间过得相当不顺。
他本是颍川郡颖阴人士,原籍扶风,祖上乃是鼎鼎大名的武安君白起。不过世事变迁,他这一支传至今日,已近没落,即便在颖阴最多也算是三流世家,又不是耕读传家,只能勉强度日罢了。
颍川乃中原大郡,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出过许多文化名人和朝廷高官,可谓人才辈出,世家大族多如牛毛,生在颍川的士子可以说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此地文风极盛,无论是求学还是做经,都能很容易的找到门路;而不幸之处在于本朝规矩,每郡每年的孝廉数量乃是恒定的,要想在人才辈出的颍川被察举,可谓千难万难。因此民间有歌谣曰:“要做官,莫颍川。”
而武安魁恰恰就是颍川众多士子中的一员,偏偏出身低微,学问也算不得出色,想要在这里出人头地自然很不容易。即便是愿意出仕为吏员,也因为竞争激烈的原因难以如愿。在这种情况下,武安魁干脆决定离乡到异地碰碰运气。恰好此时泰山郡费国县新R县令与武安魁的父亲有些交情,于是他背上包袱,千里迢迢跑到费国,委身在费国县做了一个书吏的位置。
武安魁学问不见得出色,但自幼便有宏愿,经世致用的知识掌握了不少。加上为人圆滑,又善于揣摩上峰的心思,在府衙里竟然如鱼得水。不过三年功夫,就从一个普通书吏爬到了县里的二把手,县丞的位置。这让武安魁自己大为得意,只要再努努力,熬上三五年,等到县令致仕或者离任,未必不能顶上这个六百石的位置,到时候也能尝尝一方大员的滋味。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新平三年,一场席卷全国的****到来。消亡六年的红巾再起,而武安魁所在的费国首当其冲,被红巾军挟裹着流民,一举攻陷县城,从此举县上下尽皆落入叛军之手。红巾是赤裸裸的农民起义军队伍,与做官的士绅阶层天然对立,因此原来的费国县令在红巾入城的当日就在府中自缢了。剩下的吏员们无路可逃,有的步上了县令的后尘,有的与红巾贼拼死一搏求仁得仁了,还有的被逼无奈,最终从了贼。而他武安魁,恰恰是其中投身最早的一个。
武安魁与大多数读书人不同,他从来没有一般士子所谓的傲骨。从根子上说,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即如果能获得切身利益,他会毫不犹豫的去做;而一旦与之相背,也会同意毫不犹豫的弃若敝履。在他看来,红巾军的态势不错,可惜组织形式上一盘散沙。如果能够好好的规划统筹一番,未必不能在这日间腐朽的大夏朝争得一席之地。因此自打投敌以后,殷勤的献计献策,事事当先。而红巾的渠将天蓬将军本就需要熟悉当地状况而又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帮他理顺费国的政务,加上武安魁的建言往往言之有物,给了自己不小的帮助。一来二去,对武安魁的信任也也与日俱增,渐渐就将他倚为心腹,竟有拜为军师的打算。惟因部将力劝,认为武安魁毕竟官府出身,立场不明,而且投靠时日尚短为由,这才作罢。
不过武安魁的红巾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至少天蓬将军麾下的各宿校尉就都不买账,时不时还要上些眼药,刁难一番。所幸前段时间他趁着宠信,提出在沂水分岔口虚摆水阵,实际在?水上游暗设铁索,拦截过往行船的计策,被证明行之有效。短短数日便截获了超过两百艘大小船只,这才堵上了不少人的嘴。
正春风得意之时,忽报有两艘船竟然突破重围,逃出断魂滩。武安魁闻报惊疑不定,按理说一般行商哪有这样本事?拦江的阵势、布铁索的位置、盘查人员的时间和人数,都是自己精心安排的,怎么会出这样的纰漏?为了搞清楚事实真相,他找来当时的溃兵细细盘问。而在他还没有问出结果之时,恰好发生了赵旻夜闯费国城,烧粮、夺旗、逃出生天的一档子事。听得来报,武安魁当时脑子就“嗡”地一声,知道大事不妙了。
果然,次日军中升帐议事,众多亲将和校尉纷纷鼓噪,言说依他的计策,结果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损失了上千士卒和大量粮草不说,关键是三军经此一事,士气落到了低谷,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武安魁考虑不周所致,如今也必须为此事负责。这番话虽有些强词夺理,但也未为错。断肠滩逆流而上就是费国县城,既然将船只放进?水,怎会没料到费国遭到逆袭?便是往常对他信任有加的天蓬将军,这时也面色阴冷,沉默不语。
武安魁暗中恨得牙痒痒。这时他已经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始末,谁知道上千的人马拦不住区区几十人?费国县偌大的城防竟让对方如入无人之境?你们这些泥腿子自己无能,偏偏要把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