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贞观文宗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讨论接下来一整年的一应事务。这个过程罗彦并不觉得陌生,此前参加的好几次集会都是在做这种事情。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这么着急在过年的时候就进行这场集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老对手太子李建成在山东战场上成绩喜人捷报频传。这对于一直呆在长安城韬光养晦的李世民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建成在山东大有作为,加上他手底下的李纲魏征这些人,拉拢山东的豪门就很轻松了。这在朝堂之上又是一股很强大的助力。而李建成的势力壮大,可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
所以,虽然说心知肚明当下自己也只能和之前一样示弱,可是李世民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任李建成做大。
罗彦心知这一年其实大唐并不安稳,虽然说李建成在山东平定了刘黑闼和徐圆朗。但是接下来突厥和吐谷浑进犯,丹阳和沙洲两地又起了叛乱,基本上战事和外交谈判就没有停过。所以现在李世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李建成在山东已经拿到了想要的好处,不过也就那样了。反正李渊让李建成去山东纯粹就是为了让太子的地位更加稳固。接下来的战事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毛都沾不上。
所以接下来的博弈还是在朝堂上。
在这里可以说是李建成的主场,虽然这些天李建成去了山东,李世民趁机拉拢过不少人,但是收效甚微。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李世民挂着天策大将军的名号,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希望可言。最能拿主意的那个人,此时看好的并不是他。
听着李世民的这些高级幕僚侃侃而谈,罗彦倒是有些说不上来的羡慕。不管这些人说的对不对,至少是,他们现在可以这样为李世民出主意,而不像自己,虽然知道很多事情,却只能这样沉默着。即便是在李世民有需要的时候建言献策,也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到时候还得这些高级幕僚们点头才能被采纳。
其实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们现在也被李建成的发展逼急了,这要真说起来,事情还得怪到李渊的头上。这货虽然给自己的大儿子安上了太子的名号,但是对于这个二儿子态度也是暧昧不清。虽然近来对于李世民的势力打压的很厉害,但是问题人家打压了之后,立马会给予同等的补偿。这算怎么回事,完全就是吊着李世民的希望。
不得不说李渊的这手实在是太过昏晕。
这摆明了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斗个不停嘛。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一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干一场大的,其实就是李渊和李建成还没有把他逼急了,这抱有幻想的日子里,自然还是要守着规矩办事的。
此时此刻好几个人都谈到了李世民该表露一些峥嵘出来,这个主意也不能说错。现在李世民低调的有些过分,本来就很浅薄的朝堂根基现在可以说风雨飘摇。适当站出来说几句话,表明立场,还是有利于拉拢人的。
这些人都是从壮大自身力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是他们忘了几个月前罗彦就说过,当前不论怎么壮大自己的力量,其实只要李渊大手一挥,你就算是再有道理,人家也能把你的势力打残。
这些人还是把李渊的态度估算错了。毕竟这个时候,李世民吃了不少亏,但是同时也占了不少便宜。
静静听着,罗彦的思绪慢慢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近来由于读了几篇《韩昌黎集》中的文章,罗彦对于古文运动有了很多感触。
在没有读韩愈的文章之前,罗彦其实对于古文和骈文这两种文体并没有多大的感觉。虽说罗彦中进士科甲等,后来甚至凭借《权书》出名,托的就是《嘉祐集》的福,其实就是古文,不过罗彦可能更加喜欢骈文多一点。
因为给罗彦印象最深刻的古文,其实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在罗彦上高中的时候可是记忆非常深刻,不少诗词填空都出自这文章里边,而且读起来有韵律,很华美。
不过读起来是一回事,罗彦自己试着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里边其实很有玄机。
骈文很是考究作者的文学功底,想要写好一篇骈文,首先底蕴要深。很多时候为了韵律感,大量地套用典故,堆砌辞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就本有文学价值,这里边还要加上王勃打腹稿的故事。
后世骈文最多... -->>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讨论接下来一整年的一应事务。这个过程罗彦并不觉得陌生,此前参加的好几次集会都是在做这种事情。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这么着急在过年的时候就进行这场集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老对手太子李建成在山东战场上成绩喜人捷报频传。这对于一直呆在长安城韬光养晦的李世民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建成在山东大有作为,加上他手底下的李纲魏征这些人,拉拢山东的豪门就很轻松了。这在朝堂之上又是一股很强大的助力。而李建成的势力壮大,可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
所以,虽然说心知肚明当下自己也只能和之前一样示弱,可是李世民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任李建成做大。
罗彦心知这一年其实大唐并不安稳,虽然说李建成在山东平定了刘黑闼和徐圆朗。但是接下来突厥和吐谷浑进犯,丹阳和沙洲两地又起了叛乱,基本上战事和外交谈判就没有停过。所以现在李世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李建成在山东已经拿到了想要的好处,不过也就那样了。反正李渊让李建成去山东纯粹就是为了让太子的地位更加稳固。接下来的战事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毛都沾不上。
所以接下来的博弈还是在朝堂上。
在这里可以说是李建成的主场,虽然这些天李建成去了山东,李世民趁机拉拢过不少人,但是收效甚微。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李世民挂着天策大将军的名号,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希望可言。最能拿主意的那个人,此时看好的并不是他。
听着李世民的这些高级幕僚侃侃而谈,罗彦倒是有些说不上来的羡慕。不管这些人说的对不对,至少是,他们现在可以这样为李世民出主意,而不像自己,虽然知道很多事情,却只能这样沉默着。即便是在李世民有需要的时候建言献策,也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到时候还得这些高级幕僚们点头才能被采纳。
其实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们现在也被李建成的发展逼急了,这要真说起来,事情还得怪到李渊的头上。这货虽然给自己的大儿子安上了太子的名号,但是对于这个二儿子态度也是暧昧不清。虽然近来对于李世民的势力打压的很厉害,但是问题人家打压了之后,立马会给予同等的补偿。这算怎么回事,完全就是吊着李世民的希望。
不得不说李渊的这手实在是太过昏晕。
这摆明了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斗个不停嘛。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一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干一场大的,其实就是李渊和李建成还没有把他逼急了,这抱有幻想的日子里,自然还是要守着规矩办事的。
此时此刻好几个人都谈到了李世民该表露一些峥嵘出来,这个主意也不能说错。现在李世民低调的有些过分,本来就很浅薄的朝堂根基现在可以说风雨飘摇。适当站出来说几句话,表明立场,还是有利于拉拢人的。
这些人都是从壮大自身力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是他们忘了几个月前罗彦就说过,当前不论怎么壮大自己的力量,其实只要李渊大手一挥,你就算是再有道理,人家也能把你的势力打残。
这些人还是把李渊的态度估算错了。毕竟这个时候,李世民吃了不少亏,但是同时也占了不少便宜。
静静听着,罗彦的思绪慢慢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近来由于读了几篇《韩昌黎集》中的文章,罗彦对于古文运动有了很多感触。
在没有读韩愈的文章之前,罗彦其实对于古文和骈文这两种文体并没有多大的感觉。虽说罗彦中进士科甲等,后来甚至凭借《权书》出名,托的就是《嘉祐集》的福,其实就是古文,不过罗彦可能更加喜欢骈文多一点。
因为给罗彦印象最深刻的古文,其实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在罗彦上高中的时候可是记忆非常深刻,不少诗词填空都出自这文章里边,而且读起来有韵律,很华美。
不过读起来是一回事,罗彦自己试着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里边其实很有玄机。
骈文很是考究作者的文学功底,想要写好一篇骈文,首先底蕴要深。很多时候为了韵律感,大量地套用典故,堆砌辞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就本有文学价值,这里边还要加上王勃打腹稿的故事。
后世骈文最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