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世民,也未能逃脱自己儿子造自己反的悲剧。
即便是在安史之乱,大唐覆亡在即的时刻,李唐皇室依旧没忘了这个传统,唐肃宗李亨背着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在灵武直接登基继位,把远在巴蜀的父亲给生生逼成了“太上皇”,而另一位起兵勤王的皇子,永王李璘,也最终陷入了皇位之争,兵败被杀。
所以,这个坏的先例,不到万不得已,刘照是万万不敢开的。
杨赐拭去了泪水后,心情略微平复了一些,他将手巾还给了刘照,和蔼的一笑,道:“老臣适才失态啦,竟然对着殿下发了那么多的牢骚。”
“杨公一心为国,忠心可嘉,只恨弁年纪尚幼,不能为杨公解忧。”刘照叹息一声,也忍不住流露出了一句心里话。
“殿下也毋须太过忧虑。只要殿下继续亲贤臣而远小人,收罗天下英才为己用,即便天下真的倾覆在即,殿下也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再造大汉。昔日,高皇帝起身不过一亭长耳,然得四方豪杰之士死力,故能攻灭强秦,击败项羽,成就千古帝业。而今,殿下身为嗣君,名正言顺,又有良臣为辅,豪杰效命,只需善处父子之间,他日必能成事。”杨赐反过来安慰起刘照来。
听到“善处父子之间”这一句话,刘照登时明白了过来。其实,在杨赐心里,早就把复兴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了。今日对刘宏的一番劝谏,只不过是他在尽人臣的责任罢了,同时,也是在尽力为刘照,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能让刘宏更改哪怕是一样过失,也等于是给大汉多创造了一分生机,让刘照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成长壮大。
刘照起身离开了座位,在车上向杨赐跪拜了下去,道:“杨公的恩德,弁此生莫忘!”
杨赐见状,赶忙将刘照扶了起来,道:“老臣如此,并非为了殿下一人,而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也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殿下何须对我一个行将枯朽之人,惦念不忘,只要殿下不要忘了天下的百姓,善待他们,老朽在黄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车驾行至太尉府门口,刘照扶着杨赐下车,刚出来,就见一个人影急匆匆的迎了过来,拱手行礼道:“大人无恙否?”
杨赐闻言,呵斥道:“弘农王在此,休得无礼!”
那人这才看清,扶着杨赐的,乃是刘照,赶忙行礼道:“彪一时心切,未曾看到殿下在此,失礼了,还望殿下恕罪!”
刘照呵呵一笑,道:“文先不必多礼,孝乃善之先,你关心父亲,何过之有!”
原来,来人正是杨赐的儿子,永乐少府杨彪【注一】。永乐少府是管理永乐宫日常事务的官职,而永乐宫,则是皇太后的居所,因此,永乐少府的地位,几乎可与大长秋相提并论。只不过,如今的董太后,身份尴尬,只能自称永安宫,住在南宫嘉德殿,故而,永乐少府反倒成了闲职。
听闻到父亲闯宫进谏的消息,杨彪也是吓了一大跳。他再三打探消息,却没有一点眉目,最后,只能回到太尉府,焦急的等待父亲的消息。没想到,父亲平安回来了不说,居然还是弘农王亲自相送。见此情状,杨彪总算放下了那颗悬在半空的心,既然是弘农王送父亲回来的,那足以证明,父亲与天子之间,并未发生什么冲突。
只不过,看到杨赐那苍老、疲惫的神态,杨彪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心。恭恭敬敬的送走刘照之后,他扶着杨赐,回到了府中。
“大人,今日究竟……”杨彪忍不住开口询问起了事情的经过。
杨赐摇了摇头,道:“为父不过是去尽人臣的本份罢了!身为三公,岂能尸位素餐,对天子的过错,视而不见?文先啊,日后,你可要多与弘农王亲近,大汉最后的一点希望,可全在他身上了!”
一直以来,杨赐虽然也很看重刘照,不过,他身为元老重臣,总体来说,态度还是比较持中的。杨赐深知,朝廷大臣的立场,若是过于亲近某位皇子,必然会引发皇帝的猜忌,进而引起朝局的动荡,同时,也是害了那位皇子。因此,杨赐一直没有公开的表态,支持刘照。
而今,他对杨彪的这一番话,分明就是摆明了立场,要支持刘照了,杨彪不知就里,见父亲一改常态,心中颇为差异。却不知,今日的一番进谏,已然耗尽了杨赐对刘宏所有的热情和期望,况且,他也深知,经此一事,刘宏怕是也不愿再让他继续呆在太尉的位置上了,故而才对杨彪有此托付之语。
是夜,杨赐突然发起热来,高烧不退,经过好几天的救治和看护,杨赐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身体却大不如前了。于是,杨赐向刘宏上疏,主动辞去太尉一职。
不出杨赐所料,刘宏对他的辞呈,没有半点挽留的表示,直接就批准了。不过,惦念着往日的一点师生之情,在杨赐患病期间,刘宏多次派侍医前来诊治,赐下了许多名贵的药材,并且让中常侍吕强代他探视、问安。在罢去了杨赐的太尉职务后,刘宏又特地任命杨赐为“特进”,以彰显杨赐的身份。
前不久,刘宏的另一位老师,故司空张济,终于沉疴难治,在缠绵病榻数月之后,与世长辞了,子张根嗣爵。如今,对张济过世的伤感之情,尚未完全消退,杨赐又病重了,而且还是在向自己进谏之后病倒的。心中有愧的刘宏,自然对杨赐是优渥有加,处处优待了。
不过,对于杨赐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了。一直以来,杨赐都期望着刘宏,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哪怕不与那些贤明的君王相提并论,只做一个守成之主也行啊。可是刘宏却完全辜负了他的期望,对于身为老师的杨赐,没有什么,比学生不成材,对他的打击更大了。
杨赐罢公之后,太尉一职,便空余了出来。按照故例,三公出缺,优先考虑由现任三公依次替补,然后才是从太常、太仆、光禄勋等卿职中选人接替。
三公虽然都是万石,但是地位还是稍微有些差别的。三公以太尉为首,其次为司徒,再次为司空。因此,大体上,新晋三公之位的大臣(指之前从未担任过三公职务的),一般都是从司空开始干起,很少有直接晋位司徒、太尉的(汉灵帝卖官鬻爵最猖獗的时期自然不再遵守这个规律了);而若是太尉空缺无人的话,也一般先由司徒优先替补,司徒由司空优先替补。
当然,后面这一条,就遵循的没有那么严格了,不少元老大臣,都可以直接从九卿的职位上,继任太尉、司徒。
而今,在经受了杨赐言辞激烈的劝谏之后,刘宏暂时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他先是颁下诏令,以司徒袁隗为太尉,司空卢植为司徒,一切都是因循故例而为,并没有什么出格地方。
但是,刘宏毕竟是刘宏,想让他完全的循规蹈矩,那是不可能的。因循故例补任太尉、司徒,不过是他缓和朝臣情绪的花招罢了。他真正的意图,却在司空一职上。
此前,刘宏虽然卖了不少官职,但是,三公的职位,尚未公开卖过,最多是一些亲近阉党的大臣,偷偷贿赂人情,使自己得以出任三公之位罢了。
但是,这一次,刘宏却是要公然将司空之职,标注价格,竞价拍卖了!
李世民,也未能逃脱自己儿子造自己反的悲剧。
即便是在安史之乱,大唐覆亡在即的时刻,李唐皇室依旧没忘了这个传统,唐肃宗李亨背着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在灵武直接登基继位,把远在巴蜀的父亲给生生逼成了“太上皇”,而另一位起兵勤王的皇子,永王李璘,也最终陷入了皇位之争,兵败被杀。
所以,这个坏的先例,不到万不得已,刘照是万万不敢开的。
杨赐拭去了泪水后,心情略微平复了一些,他将手巾还给了刘照,和蔼的一笑,道:“老臣适才失态啦,竟然对着殿下发了那么多的牢骚。”
“杨公一心为国,忠心可嘉,只恨弁年纪尚幼,不能为杨公解忧。”刘照叹息一声,也忍不住流露出了一句心里话。
“殿下也毋须太过忧虑。只要殿下继续亲贤臣而远小人,收罗天下英才为己用,即便天下真的倾覆在即,殿下也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再造大汉。昔日,高皇帝起身不过一亭长耳,然得四方豪杰之士死力,故能攻灭强秦,击败项羽,成就千古帝业。而今,殿下身为嗣君,名正言顺,又有良臣为辅,豪杰效命,只需善处父子之间,他日必能成事。”杨赐反过来安慰起刘照来。
听到“善处父子之间”这一句话,刘照登时明白了过来。其实,在杨赐心里,早就把复兴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了。今日对刘宏的一番劝谏,只不过是他在尽人臣的责任罢了,同时,也是在尽力为刘照,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能让刘宏更改哪怕是一样过失,也等于是给大汉多创造了一分生机,让刘照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成长壮大。
刘照起身离开了座位,在车上向杨赐跪拜了下去,道:“杨公的恩德,弁此生莫忘!”
杨赐见状,赶忙将刘照扶了起来,道:“老臣如此,并非为了殿下一人,而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也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殿下何须对我一个行将枯朽之人,惦念不忘,只要殿下不要忘了天下的百姓,善待他们,老朽在黄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车驾行至太尉府门口,刘照扶着杨赐下车,刚出来,就见一个人影急匆匆的迎了过来,拱手行礼道:“大人无恙否?”
杨赐闻言,呵斥道:“弘农王在此,休得无礼!”
那人这才看清,扶着杨赐的,乃是刘照,赶忙行礼道:“彪一时心切,未曾看到殿下在此,失礼了,还望殿下恕罪!”
刘照呵呵一笑,道:“文先不必多礼,孝乃善之先,你关心父亲,何过之有!”
原来,来人正是杨赐的儿子,永乐少府杨彪【注一】。永乐少府是管理永乐宫日常事务的官职,而永乐宫,则是皇太后的居所,因此,永乐少府的地位,几乎可与大长秋相提并论。只不过,如今的董太后,身份尴尬,只能自称永安宫,住在南宫嘉德殿,故而,永乐少府反倒成了闲职。
听闻到父亲闯宫进谏的消息,杨彪也是吓了一大跳。他再三打探消息,却没有一点眉目,最后,只能回到太尉府,焦急的等待父亲的消息。没想到,父亲平安回来了不说,居然还是弘农王亲自相送。见此情状,杨彪总算放下了那颗悬在半空的心,既然是弘农王送父亲回来的,那足以证明,父亲与天子之间,并未发生什么冲突。
只不过,看到杨赐那苍老、疲惫的神态,杨彪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心。恭恭敬敬的送走刘照之后,他扶着杨赐,回到了府中。
“大人,今日究竟……”杨彪忍不住开口询问起了事情的经过。
杨赐摇了摇头,道:“为父不过是去尽人臣的本份罢了!身为三公,岂能尸位素餐,对天子的过错,视而不见?文先啊,日后,你可要多与弘农王亲近,大汉最后的一点希望,可全在他身上了!”
一直以来,杨赐虽然也很看重刘照,不过,他身为元老重臣,总体来说,态度还是比较持中的。杨赐深知,朝廷大臣的立场,若是过于亲近某位皇子,必然会引发皇帝的猜忌,进而引起朝局的动荡,同时,也是害了那位皇子。因此,杨赐一直没有公开的表态,支持刘照。
而今,他对杨彪的这一番话,分明就是摆明了立场,要支持刘照了,杨彪不知就里,见父亲一改常态,心中颇为差异。却不知,今日的一番进谏,已然耗尽了杨赐对刘宏所有的热情和期望,况且,他也深知,经此一事,刘宏怕是也不愿再让他继续呆在太尉的位置上了,故而才对杨彪有此托付之语。
是夜,杨赐突然发起热来,高烧不退,经过好几天的救治和看护,杨赐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身体却大不如前了。于是,杨赐向刘宏上疏,主动辞去太尉一职。
不出杨赐所料,刘宏对他的辞呈,没有半点挽留的表示,直接就批准了。不过,惦念着往日的一点师生之情,在杨赐患病期间,刘宏多次派侍医前来诊治,赐下了许多名贵的药材,并且让中常侍吕强代他探视、问安。在罢去了杨赐的太尉职务后,刘宏又特地任命杨赐为“特进”,以彰显杨赐的身份。
前不久,刘宏的另一位老师,故司空张济,终于沉疴难治,在缠绵病榻数月之后,与世长辞了,子张根嗣爵。如今,对张济过世的伤感之情,尚未完全消退,杨赐又病重了,而且还是在向自己进谏之后病倒的。心中有愧的刘宏,自然对杨赐是优渥有加,处处优待了。
不过,对于杨赐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了。一直以来,杨赐都期望着刘宏,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哪怕不与那些贤明的君王相提并论,只做一个守成之主也行啊。可是刘宏却完全辜负了他的期望,对于身为老师的杨赐,没有什么,比学生不成材,对他的打击更大了。
杨赐罢公之后,太尉一职,便空余了出来。按照故例,三公出缺,优先考虑由现任三公依次替补,然后才是从太常、太仆、光禄勋等卿职中选人接替。
三公虽然都是万石,但是地位还是稍微有些差别的。三公以太尉为首,其次为司徒,再次为司空。因此,大体上,新晋三公之位的大臣(指之前从未担任过三公职务的),一般都是从司空开始干起,很少有直接晋位司徒、太尉的(汉灵帝卖官鬻爵最猖獗的时期自然不再遵守这个规律了);而若是太尉空缺无人的话,也一般先由司徒优先替补,司徒由司空优先替补。
当然,后面这一条,就遵循的没有那么严格了,不少元老大臣,都可以直接从九卿的职位上,继任太尉、司徒。
而今,在经受了杨赐言辞激烈的劝谏之后,刘宏暂时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他先是颁下诏令,以司徒袁隗为太尉,司空卢植为司徒,一切都是因循故例而为,并没有什么出格地方。
但是,刘宏毕竟是刘宏,想让他完全的循规蹈矩,那是不可能的。因循故例补任太尉、司徒,不过是他缓和朝臣情绪的花招罢了。他真正的意图,却在司空一职上。
此前,刘宏虽然卖了不少官职,但是,三公的职位,尚未公开卖过,最多是一些亲近阉党的大臣,偷偷贿赂人情,使自己得以出任三公之位罢了。
但是,这一次,刘宏却是要公然将司空之职,标注价格,竞价拍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