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宋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亲的主张以及自己的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是千古不易的道理。青苗法没有预想的效果,遭到许多的抵制,勉强推行之后,朝廷的赋税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但是据说民间的反响很差,老百姓因此受苦的不少。
尤其是当初他们“嫡系”的门生林昭都反对青苗法,使得王安石丢尽了颜面。想起林昭,王雱没来由地便恼怒异常……
评价一个变法成功与否,绝对不是看他能否增加财政收入,民生问题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古代社会,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重君为轻的教训可就在耳边。若是民间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变法还有什么意义?还能继续推行吗?那么父亲的相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尤其是朝中并无父亲盟友,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因循守旧反对变法的。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单靠皇帝的支持。宰相之位并不十分稳固。要是有人再拿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来指责父亲,后果无疑会更加不利。
不过若只是如此,还是能够支撑下来的,有时候皇帝的宠幸与信任十分重要。些许的弹劾是不会起效的,年轻的皇帝未必会相信自己的江山已经民不聊生。不得不说,王雱有时候过于自负了,有些事情今天没有发生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当若干年后那幅图送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王安石的罢相之日也就不远了,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而今自负的宰相公子自然没想到这些,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忧。他的担忧便是天灾,古代讲究的是天人感应,像是什么旱灾、水灾、地震甚至火灾,都会与人间,尤其是朝堂相互联系。对应的人物自然就是皇帝、太子、与宰相,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物。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明朝成化年间,万贵妃曾经煽动皇帝更换太子。本来太子朱佑樘的地位岌岌可危,他若是有个什么闪失,未来大明朝将失去持续十八年之久的弘治中兴。巧合的事情就在此时发生,东岳泰山地震了。
东岳与东宫之间有联系,如此一来,成化皇帝以为是上天示警,自然就不敢再考虑更换太子的事情。往往发生了灾祸,当朝皇帝都会做出一些举动,要么是更换年后,要么是更换宰相。
注意,更换宰相!
在古代帝王制度时代,宰相虽然是很高的存在,很多时候也少不了需要帮皇帝被黑锅,或许这也是奸臣多余昏君的缘故吧!
一个不争的事实,皇帝虽然权力至高无上。可他终究是天子,是上天之子,自然要敬畏上天。所以在这个变法效果一般,百姓生活困顿,百官反对不断的时期,如果天象有什么变法,有人再抓住不放,来攻击王安石,即便是赵顼也护不住的。
在大宋朝是有这样先例的,仁宗年间,汴京大雨,积水甚多,便有人将这场水灾牵连到了狄青身上,最终导致狄青的枢密使当不下去。虽说都是人为的强词夺理,东拉西扯,可是朝堂之上最害怕的就是这等师出有名的胡拉乱扯。
以前王雱很自负,很少将人放在眼里,可以说是眼高于顶。要是放在过去,他是断然不会想这些事情的,根本不会在乎。但是经历了多次与林昭的比拼之后,他的自负与狭隘的自尊一点点的被磨灭,已经早不如当日了。
不过也正是因此,他才隐约有了一种危急感。炎热不雨的天气,猛然间让他觉得父亲的相位似乎不是那么稳固。
唉!想到这里,王雱又忍不住想起了林昭。如果只是变法上的事情,那么充其量是政见不同,其他官员的指责与攻讦也都好应付。可上次李复圭的事情,对于王安石的声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虽说事情已经了结,但还是有许多人说王安石实际上是知情的,是故意包庇李复圭。(实际上阵冤枉王相公了)因此可是有人质疑王安石的人品,身为宰辅之臣,人品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当年欧阳修的儿媳妇守寡在家,便传出了扒灰的传言,清誉受损,欧阳修甚至因此而辞官。在宋朝这样一个言论犀利的年代,一丁点的道德瑕疵都可能断送了一个人的庙堂前途。
好在有赵顼的全力袒护,事情才告一段落。可也正是因为此时,皇帝赵顼已经开始对他们父子有意见了,使得君臣关系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道理王雱自然懂得。
这一切与王安石的自负与执拗有关,也与他王雱的自作聪明有关,说到底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可是王雱似乎并不像自食苦果,而是把这一切都怪罪在林昭头上。
想起往日的种种,王雱就有种深深的怒意,更确切说是嫉妒。林昭抢了他的第一青年才俊之名,抢了他的汴京第一美人(尽管他都从未没有拥有过),还威胁到了他们父子的地位……彼此之间可谓是嫌隙颇深,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可是尽管上次他们谋划的十分得当的,眼看着林昭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转机再次发生。最终是他们没吃到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骚,倒是林昭因为此事得到不少好处。不但抱得美人归,还封了伯爵……最莫名其妙地是和太皇太后与曹家扯上关系,地位直接上了好几个台阶,而今的林昭已然完全今非昔比……
虽说只是个小小的伯爵,兵部侍郎,可是名声与派头可不小,已然抢了替他们宰相家的风光。
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王雱心中有很强烈的报复心理,这一点与梁太后完全一样。只是林昭而今在西北,不在汴京,自己即便是有想法,也是鞭长莫及啊!
可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想瞌睡的时候,就有人恰到好处送上枕头!就在王雱烦闷,嫉妒心与报复心强烈发作的时候,一张请帖送到了王安石府上!RS
亲的主张以及自己的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是千古不易的道理。青苗法没有预想的效果,遭到许多的抵制,勉强推行之后,朝廷的赋税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但是据说民间的反响很差,老百姓因此受苦的不少。
尤其是当初他们“嫡系”的门生林昭都反对青苗法,使得王安石丢尽了颜面。想起林昭,王雱没来由地便恼怒异常……
评价一个变法成功与否,绝对不是看他能否增加财政收入,民生问题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古代社会,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重君为轻的教训可就在耳边。若是民间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变法还有什么意义?还能继续推行吗?那么父亲的相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尤其是朝中并无父亲盟友,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因循守旧反对变法的。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单靠皇帝的支持。宰相之位并不十分稳固。要是有人再拿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来指责父亲,后果无疑会更加不利。
不过若只是如此,还是能够支撑下来的,有时候皇帝的宠幸与信任十分重要。些许的弹劾是不会起效的,年轻的皇帝未必会相信自己的江山已经民不聊生。不得不说,王雱有时候过于自负了,有些事情今天没有发生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当若干年后那幅图送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王安石的罢相之日也就不远了,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而今自负的宰相公子自然没想到这些,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忧。他的担忧便是天灾,古代讲究的是天人感应,像是什么旱灾、水灾、地震甚至火灾,都会与人间,尤其是朝堂相互联系。对应的人物自然就是皇帝、太子、与宰相,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物。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明朝成化年间,万贵妃曾经煽动皇帝更换太子。本来太子朱佑樘的地位岌岌可危,他若是有个什么闪失,未来大明朝将失去持续十八年之久的弘治中兴。巧合的事情就在此时发生,东岳泰山地震了。
东岳与东宫之间有联系,如此一来,成化皇帝以为是上天示警,自然就不敢再考虑更换太子的事情。往往发生了灾祸,当朝皇帝都会做出一些举动,要么是更换年后,要么是更换宰相。
注意,更换宰相!
在古代帝王制度时代,宰相虽然是很高的存在,很多时候也少不了需要帮皇帝被黑锅,或许这也是奸臣多余昏君的缘故吧!
一个不争的事实,皇帝虽然权力至高无上。可他终究是天子,是上天之子,自然要敬畏上天。所以在这个变法效果一般,百姓生活困顿,百官反对不断的时期,如果天象有什么变法,有人再抓住不放,来攻击王安石,即便是赵顼也护不住的。
在大宋朝是有这样先例的,仁宗年间,汴京大雨,积水甚多,便有人将这场水灾牵连到了狄青身上,最终导致狄青的枢密使当不下去。虽说都是人为的强词夺理,东拉西扯,可是朝堂之上最害怕的就是这等师出有名的胡拉乱扯。
以前王雱很自负,很少将人放在眼里,可以说是眼高于顶。要是放在过去,他是断然不会想这些事情的,根本不会在乎。但是经历了多次与林昭的比拼之后,他的自负与狭隘的自尊一点点的被磨灭,已经早不如当日了。
不过也正是因此,他才隐约有了一种危急感。炎热不雨的天气,猛然间让他觉得父亲的相位似乎不是那么稳固。
唉!想到这里,王雱又忍不住想起了林昭。如果只是变法上的事情,那么充其量是政见不同,其他官员的指责与攻讦也都好应付。可上次李复圭的事情,对于王安石的声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虽说事情已经了结,但还是有许多人说王安石实际上是知情的,是故意包庇李复圭。(实际上阵冤枉王相公了)因此可是有人质疑王安石的人品,身为宰辅之臣,人品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当年欧阳修的儿媳妇守寡在家,便传出了扒灰的传言,清誉受损,欧阳修甚至因此而辞官。在宋朝这样一个言论犀利的年代,一丁点的道德瑕疵都可能断送了一个人的庙堂前途。
好在有赵顼的全力袒护,事情才告一段落。可也正是因为此时,皇帝赵顼已经开始对他们父子有意见了,使得君臣关系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道理王雱自然懂得。
这一切与王安石的自负与执拗有关,也与他王雱的自作聪明有关,说到底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可是王雱似乎并不像自食苦果,而是把这一切都怪罪在林昭头上。
想起往日的种种,王雱就有种深深的怒意,更确切说是嫉妒。林昭抢了他的第一青年才俊之名,抢了他的汴京第一美人(尽管他都从未没有拥有过),还威胁到了他们父子的地位……彼此之间可谓是嫌隙颇深,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可是尽管上次他们谋划的十分得当的,眼看着林昭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转机再次发生。最终是他们没吃到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骚,倒是林昭因为此事得到不少好处。不但抱得美人归,还封了伯爵……最莫名其妙地是和太皇太后与曹家扯上关系,地位直接上了好几个台阶,而今的林昭已然完全今非昔比……
虽说只是个小小的伯爵,兵部侍郎,可是名声与派头可不小,已然抢了替他们宰相家的风光。
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王雱心中有很强烈的报复心理,这一点与梁太后完全一样。只是林昭而今在西北,不在汴京,自己即便是有想法,也是鞭长莫及啊!
可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想瞌睡的时候,就有人恰到好处送上枕头!就在王雱烦闷,嫉妒心与报复心强烈发作的时候,一张请帖送到了王安石府上!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