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万岁约阿希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储的婚礼让这个国家处处沐浴着喜悦的气氛,但摩洛哥危机始终像是一个悬在阳台边缘的花盆,随时可能落下来把人砸个脑袋开花。在德国皇帝的授意下,军队借着庆祝皇室婚礼的名义调整了部署,大批精锐部队向西部边境或铁路沿线开拔,克虏伯工厂的工人开始加班加点赶制枪炮弹药,数量庞大的德军后备人员接到随时候命的待战指令,整个国家如一部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转向备战状态,而在浪漫主义的改革折腾下,法国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有效的军事动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惧怕德国发动进攻,就在德国皇储大婚的同一天,法国政府和议会迫使外长德尔卡塞辞职,倾向于和德国缓和的法国总理罗维埃兼任外长,主张法德直接谈判解决摩洛哥问题。对于法国人的拙劣表现,威廉二世轻蔑地评论道:“我向法国人抛出了白手套,而法国人不敢把它拾起来。”
(欧洲的传统是在决斗时向对方扔下白手套)
法国的软弱态度固然到了令人耻笑的程度,但德国皇帝和他的政治幕僚们在这个时候也犯了一个很大的疏忽,他们觉得以武力恫吓法国政府的目标已经达成,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以免激化法*民的仇德意识,因而提议以国际会议的方式协商解决摩洛哥争端。在德国决策者看来,法国企图独霸摩洛哥的计划损害了大多数列强的利益,在德*事占优的情况下,列强国家应当在国际会议上支持德国、打压法国,然而这显然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德国政府的倡议只得到了奥匈帝国的呼应,冷场的局面令人尴尬。
以1905年夏天的国际形势,即便不召开国际会议,德国在摩洛哥问题上也不致于落入下风,造成局势大变是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意外——1905年7月,在威廉二世的提议下,因远东战事失利和国内革命运动而窝火不已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乘坐皇家游艇前往芬兰湾与之会晤。在德国的“霍亨索伦”号皇家游艇上,威廉二世拿出了一份俄德条约的文本,询问沙皇的意见。因为在日俄战争中被英国人摆了一道,沙皇希望用德俄同盟条约狠狠回敬伦敦。不曾想,两位帝国统治者的美好愿望没能得到各自臣属的支持。俄国大臣们不仅极力反对德俄同盟,为了搅黄此事,他们还故意将条约的内容泄露出去,这立即激起了法国人的强烈抗议,也让英国人坐不住了。在英国政府的怂恿下,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变得强硬起来,面对德国动员后备军的军事威胁,法国人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动员,并在1906年新年伊始大举向法德边境增派军队,两国一度濒于战争边缘。
虽然英国政府允诺向法国派遣10。5万名远征军,若是双方开战,德*队依然有很大的把握赢得胜利。关键时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受邀出面调停,并承诺保护德国在摩洛哥的投资。在用大炮还是外交解决争端的问题上,德国皇帝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后者,他决定派代表参加在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举行的国际会议。事实证明,威廉二世和他的现任首相伯恩哈德。冯。比洛根本没有俾斯麦那样的外交才能,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除了奥匈帝国支持德国,其余列强皆站在了法国人一方。受到孤立的德国政府最后不得不在军事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接受《阿尔赫西拉斯决议》:法国撤回部分对摩洛哥实施的管制,但依然控制部分重要地方,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则由西班牙掌握。
对于雄心勃勃的威廉二世来说,阿尔赫西拉斯会议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败,他相对温和的结盟主张受到了来自国内主战派的严厉指责,而这次失利也让他产生了一个过分绝对的观念:在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以多边会议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毫无意义。与此同时,德国统治阶层认识到了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于争夺海外殖民地,对于跟英国这个毫无信用可言的世界秩序仲裁者打交道的极端必要性。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对英法俄三国的影响同样深远,法国人看到了协约... -->>
皇储的婚礼让这个国家处处沐浴着喜悦的气氛,但摩洛哥危机始终像是一个悬在阳台边缘的花盆,随时可能落下来把人砸个脑袋开花。在德国皇帝的授意下,军队借着庆祝皇室婚礼的名义调整了部署,大批精锐部队向西部边境或铁路沿线开拔,克虏伯工厂的工人开始加班加点赶制枪炮弹药,数量庞大的德军后备人员接到随时候命的待战指令,整个国家如一部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转向备战状态,而在浪漫主义的改革折腾下,法国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有效的军事动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惧怕德国发动进攻,就在德国皇储大婚的同一天,法国政府和议会迫使外长德尔卡塞辞职,倾向于和德国缓和的法国总理罗维埃兼任外长,主张法德直接谈判解决摩洛哥问题。对于法国人的拙劣表现,威廉二世轻蔑地评论道:“我向法国人抛出了白手套,而法国人不敢把它拾起来。”
(欧洲的传统是在决斗时向对方扔下白手套)
法国的软弱态度固然到了令人耻笑的程度,但德国皇帝和他的政治幕僚们在这个时候也犯了一个很大的疏忽,他们觉得以武力恫吓法国政府的目标已经达成,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以免激化法*民的仇德意识,因而提议以国际会议的方式协商解决摩洛哥争端。在德国决策者看来,法国企图独霸摩洛哥的计划损害了大多数列强的利益,在德*事占优的情况下,列强国家应当在国际会议上支持德国、打压法国,然而这显然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德国政府的倡议只得到了奥匈帝国的呼应,冷场的局面令人尴尬。
以1905年夏天的国际形势,即便不召开国际会议,德国在摩洛哥问题上也不致于落入下风,造成局势大变是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意外——1905年7月,在威廉二世的提议下,因远东战事失利和国内革命运动而窝火不已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乘坐皇家游艇前往芬兰湾与之会晤。在德国的“霍亨索伦”号皇家游艇上,威廉二世拿出了一份俄德条约的文本,询问沙皇的意见。因为在日俄战争中被英国人摆了一道,沙皇希望用德俄同盟条约狠狠回敬伦敦。不曾想,两位帝国统治者的美好愿望没能得到各自臣属的支持。俄国大臣们不仅极力反对德俄同盟,为了搅黄此事,他们还故意将条约的内容泄露出去,这立即激起了法国人的强烈抗议,也让英国人坐不住了。在英国政府的怂恿下,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变得强硬起来,面对德国动员后备军的军事威胁,法国人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动员,并在1906年新年伊始大举向法德边境增派军队,两国一度濒于战争边缘。
虽然英国政府允诺向法国派遣10。5万名远征军,若是双方开战,德*队依然有很大的把握赢得胜利。关键时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受邀出面调停,并承诺保护德国在摩洛哥的投资。在用大炮还是外交解决争端的问题上,德国皇帝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后者,他决定派代表参加在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举行的国际会议。事实证明,威廉二世和他的现任首相伯恩哈德。冯。比洛根本没有俾斯麦那样的外交才能,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除了奥匈帝国支持德国,其余列强皆站在了法国人一方。受到孤立的德国政府最后不得不在军事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接受《阿尔赫西拉斯决议》:法国撤回部分对摩洛哥实施的管制,但依然控制部分重要地方,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则由西班牙掌握。
对于雄心勃勃的威廉二世来说,阿尔赫西拉斯会议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败,他相对温和的结盟主张受到了来自国内主战派的严厉指责,而这次失利也让他产生了一个过分绝对的观念:在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以多边会议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毫无意义。与此同时,德国统治阶层认识到了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于争夺海外殖民地,对于跟英国这个毫无信用可言的世界秩序仲裁者打交道的极端必要性。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对英法俄三国的影响同样深远,法国人看到了协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