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苏佑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顾晓春和李大哥赶回来已蛮晚了,被顾太太数落“无没清头”,赵连生在旁替他们开脱了两句,便去客堂了。
饭桌上赵连生烧的那三个菜最受人喜欢,都是没多久就所剩无几了,顾太太拉着苏佑玲的手笑眯眯道:“苏小姐好福气呶……”苏佑玲莞尔一笑,斜眼瞟了一下赵连生,她没想到他还会烧得一手小菜,但是他烧的菜似乎也并没有让她有多出乎意料,她吃着认为就该是这个味。
饭后都在客堂里喝茶,楼上人家的无线电氲氲郁郁唱着苏州评弹,错落的丝弦声里,软侬吴语讲着一段身世,凄迷跌宕,蔓结肠愁,掩盖在近处的盈盈谈笑中,有种脱离感,却自始至终绵延不绝。也许是饭桌上那两盅酒的缘故,恍惚中她感到一种感动潮水一样涌上来。她总觉得眼前这名男子是可靠的,从她只身来到上海,一直到如今,他都是可靠的,她不禁伸手去拉住他的衣服,他回头,她笑笑放开了手,他又握住了她的手……评弹唱到用情处,弦琶琮铮,拨乱了心神,撩乱了情志。
顾太太把赵连生送的那盒糕点拿出来给大家尝,正好有个同住此处的张师母回来,后门口进来,看见客堂里的顾太太,遥遥打着招呼,“侬好啊顾师母,今朝有客!”“侬好,回来看儿子咯?”两位妇人才见过没两次面,分外客气,顾太太也给了张师母两块糕,“侬尝尝味道,阿拉赵先生自己做的……”“哎哟,谢谢,真老好咯!阿拉唐先生必芳斋买的还没这个核桃多……”张师母笑说着顺着顾太太的指引朝赵连生点了点头,赵连生也回了个招呼,笑说,“可是静安寺那里的必芳斋?开店的是我家兄弟,核桃糕做得顶好了……”“嗬哟,巧了!唐先生每趟去必买核桃糕,做得好是好,也就稀奇个味道,可没你这实在!”张师母说的唐先生就是她帮佣的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她现在在静安寺那里帮佣,偶尔过来看看儿子,今天见顾家有客,便过来打几声招呼,后来就楼上去了。苏佑玲倒对这个唐先生有了些许疑问,是个什么样的人,何以也如此中意这核桃糕,想着却顾自笑起来——他们都在热闹地谈笑,也不知是什么事如此高兴。
顾家出来的时候天已黑,顾太太一直拉着苏佑玲的手,关照他们日后常过来玩,反正此处不难认。他们答应着,也关照二老注意身体,不必再送。
这里已比她们厂那里热闹繁华许多,他带着她穿梭在熙攘的人影里,幢幢的霓虹光影掠过她的眉睫,红的绿的明的暗的,光怪陆离。夜风带着歌声扑面而来,酒酣耳热,她把头抵在了他后背,迷离地望着这一路街景。他怕她睡着,时不时地跟她说话,她烦了,直起脖颈唱了一段戏里的青衣,自行车上唱得很是勉强——他还是第一次听她唱起青衣,她也已久没唱过了,今日醉酒,倒是尽兴唱了一回,虽唱得时断时续,却是声情并茂,次日见到他倒不甚好意思。
他说唱得好,她笑笑说昨日喝多了,他又问她是如何学来的,她便说她的姨母先前就是唱青衣的,耳濡目染,只可惜她姨母的结局不太好,加之后来她父母相继过世,寄人篱下,便再没去想那唱腔,渐渐也好似淡忘了,如今唱起只能让人见笑了。他摇摇头,说并没有,他自觉不是个懂戏的人,却认为她唱得是有些味道的。
他们这里不比虹口南,郊区的街一入夜,两边的店家便相继打烊上排门了,一派日落而息的样子。两人无事在街上踱着,这里也没什么好去处,只是闲走说说话而已。她说想不到他会做糕点,还烧得一手好菜,他笑说这没什么,同是吃的东西,做得不算太好,也就图个喜好而已。她便笑他,说但凡烧菜好的人口味都会比较刁,她不是太在行,所以她对吃没有多的要求,基本什么都能下咽,如此说着不免有些伤感起来。其实她也就是后来百家饭吃惯了,便渐渐丧失了所谓的“口味”。他的桂花糕是她口味的第一次复苏,它不见得有多好吃,却在那段时光恰到好处地给了她慰藉,让她从漂泊不安中安定下来,从此她便有了一种依赖——她能从赵兴记的糕点中品尝出他做的来,那些似乎都有他的味道,也是她如今的口味。
p; 顾晓春和李大哥赶回来已蛮晚了,被顾太太数落“无没清头”,赵连生在旁替他们开脱了两句,便去客堂了。
饭桌上赵连生烧的那三个菜最受人喜欢,都是没多久就所剩无几了,顾太太拉着苏佑玲的手笑眯眯道:“苏小姐好福气呶……”苏佑玲莞尔一笑,斜眼瞟了一下赵连生,她没想到他还会烧得一手小菜,但是他烧的菜似乎也并没有让她有多出乎意料,她吃着认为就该是这个味。
饭后都在客堂里喝茶,楼上人家的无线电氲氲郁郁唱着苏州评弹,错落的丝弦声里,软侬吴语讲着一段身世,凄迷跌宕,蔓结肠愁,掩盖在近处的盈盈谈笑中,有种脱离感,却自始至终绵延不绝。也许是饭桌上那两盅酒的缘故,恍惚中她感到一种感动潮水一样涌上来。她总觉得眼前这名男子是可靠的,从她只身来到上海,一直到如今,他都是可靠的,她不禁伸手去拉住他的衣服,他回头,她笑笑放开了手,他又握住了她的手……评弹唱到用情处,弦琶琮铮,拨乱了心神,撩乱了情志。
顾太太把赵连生送的那盒糕点拿出来给大家尝,正好有个同住此处的张师母回来,后门口进来,看见客堂里的顾太太,遥遥打着招呼,“侬好啊顾师母,今朝有客!”“侬好,回来看儿子咯?”两位妇人才见过没两次面,分外客气,顾太太也给了张师母两块糕,“侬尝尝味道,阿拉赵先生自己做的……”“哎哟,谢谢,真老好咯!阿拉唐先生必芳斋买的还没这个核桃多……”张师母笑说着顺着顾太太的指引朝赵连生点了点头,赵连生也回了个招呼,笑说,“可是静安寺那里的必芳斋?开店的是我家兄弟,核桃糕做得顶好了……”“嗬哟,巧了!唐先生每趟去必买核桃糕,做得好是好,也就稀奇个味道,可没你这实在!”张师母说的唐先生就是她帮佣的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她现在在静安寺那里帮佣,偶尔过来看看儿子,今天见顾家有客,便过来打几声招呼,后来就楼上去了。苏佑玲倒对这个唐先生有了些许疑问,是个什么样的人,何以也如此中意这核桃糕,想着却顾自笑起来——他们都在热闹地谈笑,也不知是什么事如此高兴。
顾家出来的时候天已黑,顾太太一直拉着苏佑玲的手,关照他们日后常过来玩,反正此处不难认。他们答应着,也关照二老注意身体,不必再送。
这里已比她们厂那里热闹繁华许多,他带着她穿梭在熙攘的人影里,幢幢的霓虹光影掠过她的眉睫,红的绿的明的暗的,光怪陆离。夜风带着歌声扑面而来,酒酣耳热,她把头抵在了他后背,迷离地望着这一路街景。他怕她睡着,时不时地跟她说话,她烦了,直起脖颈唱了一段戏里的青衣,自行车上唱得很是勉强——他还是第一次听她唱起青衣,她也已久没唱过了,今日醉酒,倒是尽兴唱了一回,虽唱得时断时续,却是声情并茂,次日见到他倒不甚好意思。
他说唱得好,她笑笑说昨日喝多了,他又问她是如何学来的,她便说她的姨母先前就是唱青衣的,耳濡目染,只可惜她姨母的结局不太好,加之后来她父母相继过世,寄人篱下,便再没去想那唱腔,渐渐也好似淡忘了,如今唱起只能让人见笑了。他摇摇头,说并没有,他自觉不是个懂戏的人,却认为她唱得是有些味道的。
他们这里不比虹口南,郊区的街一入夜,两边的店家便相继打烊上排门了,一派日落而息的样子。两人无事在街上踱着,这里也没什么好去处,只是闲走说说话而已。她说想不到他会做糕点,还烧得一手好菜,他笑说这没什么,同是吃的东西,做得不算太好,也就图个喜好而已。她便笑他,说但凡烧菜好的人口味都会比较刁,她不是太在行,所以她对吃没有多的要求,基本什么都能下咽,如此说着不免有些伤感起来。其实她也就是后来百家饭吃惯了,便渐渐丧失了所谓的“口味”。他的桂花糕是她口味的第一次复苏,它不见得有多好吃,却在那段时光恰到好处地给了她慰藉,让她从漂泊不安中安定下来,从此她便有了一种依赖——她能从赵兴记的糕点中品尝出他做的来,那些似乎都有他的味道,也是她如今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