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大明163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古人之风呀!“说到这里,崇祯便叫太监拿出花银、蟒缎赐给刘成,刘成赶忙磕头谢恩。
“如今外有东虏、内有流贼,外廷有大臣进谏让所降蒙古兵南下,平定流贼,卿以为当如何?”
“果然来了!”刘成心中暗忖道,方才路上看到的难民的凄惨景象闪过脑海,可是话刚到嘴边,切桑的那封信又占了上风。
“对不起,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刘成闭上眼睛,当他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目已经坚定如铁。
“陛下,末将以为此乃祸国殃民之策,万万行不得!”
太监们都吃了一惊,他们还是头一次看到一个武将居然敢在天子的面前这么说话,一旁的王承恩偷偷的向崇祯瞟了一眼,以为他必会动怒,他看到年轻的皇帝原本苍白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但没有发怒,反而被弄得有点瞠目结舌,过了好一会儿方才问道:“刘卿家,你为何这么说,以降虏平贼也是古已有之的吧!”
“陛下,臣并非胡言,这是一封拿获的东虏细作招认的供状,还请陛下御览!”说罢,刘成从怀中取出那封切桑写给自己的信,双手呈上,崇祯点了点头,王承恩走到刘成身旁,拿起那封信转呈给崇祯。崇祯看完了信笺,有些疑惑的问道:“刘爱卿,这信上所写的与你所说的有何干系?”
“陛下,那细作招认说虏酋自去年冬天以来,便多次组织围猎,演练武事。这是东虏准备大举出师的征兆,须知冬天饲草本就不足,若要大举围猎,必然用积谷饲马,若非次年要大举用兵,何必如此?其次,东虏压价从朝鲜购买粮米、布匹,彼若是要破口伐我,便可因粮于我,何须如此?因此微臣揣测虏酋的目的是蒙古!”
听到刘成说到后金入关可因粮于敌,崇祯的脸上闪过一丝青气,这是他即将暴怒的先兆,不过他这次还是强忍住了,沉声问道:“因为这个你不愿意出兵平贼?”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成自然不会像当时的人们那样把崇祯当成半人半神的偶像,但作为一个****君主,雷霆之怒却绝不是虚言。刘成话刚出口,便有点后悔,毕竟自己可不是有一堆同年座师可以依靠的士大夫,而是丘八头子,要是把崇祯惹恼了,打进诏狱里可就彻底完了。不过若是不把这个暗疮的脓头拔了,自己在宁夏也不得安宁,谁知道会不会哪天一纸诏书就把自己拉到内地趟这个无底沼泽了。想到这里,刘成咬了咬牙,沉声道:“不错,察哈尔、土默特诸部皆为新败之众,归降是迫于形势而未曾心服。若是末将驱众入关平贼,东虏乘虚而入。其妇孺家业为人所虏,臣岂能使其子弟?只恐登莱之乱复起,那是便不可收拾了!”
听了刘成这一番话,崇祯的心思也动摇了,他本是个自视极高且性情急躁的人,登基之后干净利落的消灭了魏忠贤及其党羽后,朝廷上下皆视其为英迈之主,他也踌躇满志,希望能够迅速平定内忧外患,实现大明中兴,青史留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崇祯逐渐发现处理国事并不像消灭魏忠贤集团那么容易,理论上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臣子们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他的命令,但理论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他毕竟只是一个凡人,肉体的限制决定了他必须将权力委托给别人来执行,几次失败的教训让他不得不谨慎了起来,但在内心深处崇祯还是喜欢那些提出激进建议,夸下海口的臣子。比如这次的杨嗣昌提出的以虏平贼的方案,虽然被温体仁为代表的老臣否决了,他还是在心里念念不忘,给予刘成区区一个武将平台召对的待遇也是为了此事,但他不得不正视刘成提出的问题——如果后金进攻蒙古成功,那怎么才能确保在内地的那些失去故乡和家人的蒙古士兵不变成下一支乱军呢?他想了一会,问道:“那若是按你所说,东虏前来攻打,你打算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成的声音不大,但却十分坚定:“臣有铁骑三千,打算重建归化城、凭河为池,以骑队袭其后路,以逸待劳,虽不敢称必胜,但自守有余。”
“重建归化城?”崇祯看了看刘成,一方面他觉得刘成的方略颇有道理,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在内外交迫的情形下,将这样一支劲旅放在那儿有些浪费,万一形势有变,缓急不济,正犹豫间他的目光瞟到一旁的王承恩,低声问道:“王大伴,你以为当如何是好?”
“皇爷,老奴以为调兵入关乃是大事,须得与阁中相公商议,不过若是当真东虏要西侵,还是让刘总兵早日回镇准备的好!以虏平贼之事,还是要慎重为上。”
“嗯!”崇祯点了点头,王承恩的回答在他的心中分量很重,他抬起头,用冷淡的声音道:“卿鞍马劳顿,休息去吧。至于重建归化城,可与洪承畴、吕伯奇等仔细商议,看如何进行方好。”
听到崇祯的答复,刘成赶忙叩首辞出。他刚刚出了右顺门,便遇到一个太监,说皇上在左顺门赐他酒饭。刘成虽然早就已经不耐烦了,还是随着太监往东去了。皇上的赐酒饭照例是个形式,菜只有四样,不能认真吃;酒也不能认真喝,只能把杯中的酒浇在地上,还得重新叩头谢恩。不过在当时这被认为是天子的特别恩宠,也是臣子难得的光荣,尤其是刘成是个武将。当刘成向北叩头,三呼万岁后站起身来,看到胡可鉴快步赶了过来,赶忙迎了上去,问道:”胡公公,什么事?“
“皇上有赏!”胡可鉴提高嗓门喊道,身后的小太监捧着托盘走了上来。刘成还在发愣,看到胡可鉴的眼色才慌忙跪了下来,原来崇祯从御马监里拿了一套鞍具赐给刘成,待到行礼如仪完毕。胡可鉴笑嘻嘻的上前一步,低声道:“兄弟,此乃旷世难得的恩遇呀!”(未完待续。)
有古人之风呀!“说到这里,崇祯便叫太监拿出花银、蟒缎赐给刘成,刘成赶忙磕头谢恩。
“如今外有东虏、内有流贼,外廷有大臣进谏让所降蒙古兵南下,平定流贼,卿以为当如何?”
“果然来了!”刘成心中暗忖道,方才路上看到的难民的凄惨景象闪过脑海,可是话刚到嘴边,切桑的那封信又占了上风。
“对不起,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刘成闭上眼睛,当他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目已经坚定如铁。
“陛下,末将以为此乃祸国殃民之策,万万行不得!”
太监们都吃了一惊,他们还是头一次看到一个武将居然敢在天子的面前这么说话,一旁的王承恩偷偷的向崇祯瞟了一眼,以为他必会动怒,他看到年轻的皇帝原本苍白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但没有发怒,反而被弄得有点瞠目结舌,过了好一会儿方才问道:“刘卿家,你为何这么说,以降虏平贼也是古已有之的吧!”
“陛下,臣并非胡言,这是一封拿获的东虏细作招认的供状,还请陛下御览!”说罢,刘成从怀中取出那封切桑写给自己的信,双手呈上,崇祯点了点头,王承恩走到刘成身旁,拿起那封信转呈给崇祯。崇祯看完了信笺,有些疑惑的问道:“刘爱卿,这信上所写的与你所说的有何干系?”
“陛下,那细作招认说虏酋自去年冬天以来,便多次组织围猎,演练武事。这是东虏准备大举出师的征兆,须知冬天饲草本就不足,若要大举围猎,必然用积谷饲马,若非次年要大举用兵,何必如此?其次,东虏压价从朝鲜购买粮米、布匹,彼若是要破口伐我,便可因粮于我,何须如此?因此微臣揣测虏酋的目的是蒙古!”
听到刘成说到后金入关可因粮于敌,崇祯的脸上闪过一丝青气,这是他即将暴怒的先兆,不过他这次还是强忍住了,沉声问道:“因为这个你不愿意出兵平贼?”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成自然不会像当时的人们那样把崇祯当成半人半神的偶像,但作为一个****君主,雷霆之怒却绝不是虚言。刘成话刚出口,便有点后悔,毕竟自己可不是有一堆同年座师可以依靠的士大夫,而是丘八头子,要是把崇祯惹恼了,打进诏狱里可就彻底完了。不过若是不把这个暗疮的脓头拔了,自己在宁夏也不得安宁,谁知道会不会哪天一纸诏书就把自己拉到内地趟这个无底沼泽了。想到这里,刘成咬了咬牙,沉声道:“不错,察哈尔、土默特诸部皆为新败之众,归降是迫于形势而未曾心服。若是末将驱众入关平贼,东虏乘虚而入。其妇孺家业为人所虏,臣岂能使其子弟?只恐登莱之乱复起,那是便不可收拾了!”
听了刘成这一番话,崇祯的心思也动摇了,他本是个自视极高且性情急躁的人,登基之后干净利落的消灭了魏忠贤及其党羽后,朝廷上下皆视其为英迈之主,他也踌躇满志,希望能够迅速平定内忧外患,实现大明中兴,青史留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崇祯逐渐发现处理国事并不像消灭魏忠贤集团那么容易,理论上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臣子们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他的命令,但理论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他毕竟只是一个凡人,肉体的限制决定了他必须将权力委托给别人来执行,几次失败的教训让他不得不谨慎了起来,但在内心深处崇祯还是喜欢那些提出激进建议,夸下海口的臣子。比如这次的杨嗣昌提出的以虏平贼的方案,虽然被温体仁为代表的老臣否决了,他还是在心里念念不忘,给予刘成区区一个武将平台召对的待遇也是为了此事,但他不得不正视刘成提出的问题——如果后金进攻蒙古成功,那怎么才能确保在内地的那些失去故乡和家人的蒙古士兵不变成下一支乱军呢?他想了一会,问道:“那若是按你所说,东虏前来攻打,你打算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成的声音不大,但却十分坚定:“臣有铁骑三千,打算重建归化城、凭河为池,以骑队袭其后路,以逸待劳,虽不敢称必胜,但自守有余。”
“重建归化城?”崇祯看了看刘成,一方面他觉得刘成的方略颇有道理,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在内外交迫的情形下,将这样一支劲旅放在那儿有些浪费,万一形势有变,缓急不济,正犹豫间他的目光瞟到一旁的王承恩,低声问道:“王大伴,你以为当如何是好?”
“皇爷,老奴以为调兵入关乃是大事,须得与阁中相公商议,不过若是当真东虏要西侵,还是让刘总兵早日回镇准备的好!以虏平贼之事,还是要慎重为上。”
“嗯!”崇祯点了点头,王承恩的回答在他的心中分量很重,他抬起头,用冷淡的声音道:“卿鞍马劳顿,休息去吧。至于重建归化城,可与洪承畴、吕伯奇等仔细商议,看如何进行方好。”
听到崇祯的答复,刘成赶忙叩首辞出。他刚刚出了右顺门,便遇到一个太监,说皇上在左顺门赐他酒饭。刘成虽然早就已经不耐烦了,还是随着太监往东去了。皇上的赐酒饭照例是个形式,菜只有四样,不能认真吃;酒也不能认真喝,只能把杯中的酒浇在地上,还得重新叩头谢恩。不过在当时这被认为是天子的特别恩宠,也是臣子难得的光荣,尤其是刘成是个武将。当刘成向北叩头,三呼万岁后站起身来,看到胡可鉴快步赶了过来,赶忙迎了上去,问道:”胡公公,什么事?“
“皇上有赏!”胡可鉴提高嗓门喊道,身后的小太监捧着托盘走了上来。刘成还在发愣,看到胡可鉴的眼色才慌忙跪了下来,原来崇祯从御马监里拿了一套鞍具赐给刘成,待到行礼如仪完毕。胡可鉴笑嘻嘻的上前一步,低声道:“兄弟,此乃旷世难得的恩遇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