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回到明朝做千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0章 农商之辩、太原(1)
“来福哥哥,前面怎么停下来了?”见前面人流慢慢停了下来,顾云娘对黄来福道。
黄来福看了一眼江大忠,江大忠明白,他策马向前,很快他便回来道:“少爷,前面是一个巡检司。”
黄来福点了点头,便随众人慢慢停了下来,等到巡检司的人盘查后再说,从岢岚州城出来,这种巡检司他已经遇见几次了。明时,巡检司在地方向与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并行,巡检司在大明朝各处州县设立很普遍,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在要冲之处,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
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在基层控制方面颇为得力,但对外出的流动人口控制却是力不从心。巡检司制度正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地僻人稀的地方,巡检司的作用就更为重要。而且巡检司置撤灵活,巡检司的弓兵又无需国家财政供养,向来是各处卫所的重要补充力量。
见前面人流移动缓慢,黄来福等人便停在前面一颗大槐树下等待。黄来福一边抹着给暑热逼出的汗水,一边打量着周边的路况。这周旁还停有一些人,各人都是挑的挑,提的提,大部分都是累得说不出话来。暑热干渴下,便显得大槐树下的一家酸梅摊生意格外的好。
这酸梅摊一路来颇多,基本上每一颗大槐树下便有一摊,黄来福等人已经不知喝了多少摊了,因此此时倒一下了兴不起再去喝一碗的冲动。顾云娘也同样是如此,只是有些焦躁地坐在马背上。
反正那些巡检司检查的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便等等吧。此时各人所在的是一个路口,因为快进太原了,所以路上车马前来的颇为密集。黄来福一边等待,一边听旁人在聊天。
等待的人中,颇有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民,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拖儿带女的,这些人黄来福一路来见多了,因此也不以为意。
不过他们身旁有几个身着绸缎衣裳的年轻男子,身旁人人都有马匹,看他们身份家财都不错,此时这几人正意气风发地说着什么。他们的一些话,倒引起了黄来福的注意,听他们的语气,这些人都是来自古交县,因为几个同年在太原城内开米铺和绸缎庄都赚了大钱,所以他们也打算兴商,准备前往太原,大干一场,在商场上做出一番事业来。
本来这没什么,也引不起黄来福的注意,让黄来福注意的是,本来这些人家中都颇有一些田地,这些人竟都将自家的大部分田地卖了,换到一些银两,准备全心地投入到商业上去,就让人感到有些怪异了。
要知道,在古代的中国,大部分人家都是视田地为命的,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轻易出卖自家的田产的,这些人看上去不是吃不上饭的人,只因为要投身商业,就将田产卖了,倒是一件异事。
黄来福仔细听了,又听这些人竟然都是读书人,而且人人都有秀才的功名,不过倒没有人考中过举人,只因为各人都觉得在家种田没有意思,又觉得兴商颇为有利可图,便抛弃了田地,投身商业的怀抱去了。
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对未来的感想,不过黄来福听了几句后,心中只有一个感想:浮躁,就是浮躁!商业社会带来的金钱浮躁。就和后世那些年轻人一样,这些人口口声声不离发财的狂想,什么同年中谁又开了什么店铺了,谁又赚到多少大钱了,而他们到太原后,发财的梦想,就在眼前,云云云云。
黄来福一时有种社会颠倒的感觉,没想到此时的读书人也争先恐后地去经商了,一些流民弃农离乡是因为天灾,所以没有办法,如果这些读书人家有良田而不愿经营的话,就就很奇怪了。
其实黄来福不知道,当时万历时由于商业发达,当时明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从事商业确是比土里刨食来钱快,因此一些家道不裕的读书人纷纷弃儒从商,特别是到了天启,崇祯年间,那些文官们便大部分自家就是商人,或是商人的代表。
山西平阳府人氏席铭就曾说过:丈夫苟不能立功名于世,抑岂为汗粒之偶,不能树基业于家哉!很明显,他将通过经商树基业于家视为宏伟的事业,而对农... -->>
第40章 农商之辩、太原(1)
“来福哥哥,前面怎么停下来了?”见前面人流慢慢停了下来,顾云娘对黄来福道。
黄来福看了一眼江大忠,江大忠明白,他策马向前,很快他便回来道:“少爷,前面是一个巡检司。”
黄来福点了点头,便随众人慢慢停了下来,等到巡检司的人盘查后再说,从岢岚州城出来,这种巡检司他已经遇见几次了。明时,巡检司在地方向与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并行,巡检司在大明朝各处州县设立很普遍,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在要冲之处,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
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在基层控制方面颇为得力,但对外出的流动人口控制却是力不从心。巡检司制度正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地僻人稀的地方,巡检司的作用就更为重要。而且巡检司置撤灵活,巡检司的弓兵又无需国家财政供养,向来是各处卫所的重要补充力量。
见前面人流移动缓慢,黄来福等人便停在前面一颗大槐树下等待。黄来福一边抹着给暑热逼出的汗水,一边打量着周边的路况。这周旁还停有一些人,各人都是挑的挑,提的提,大部分都是累得说不出话来。暑热干渴下,便显得大槐树下的一家酸梅摊生意格外的好。
这酸梅摊一路来颇多,基本上每一颗大槐树下便有一摊,黄来福等人已经不知喝了多少摊了,因此此时倒一下了兴不起再去喝一碗的冲动。顾云娘也同样是如此,只是有些焦躁地坐在马背上。
反正那些巡检司检查的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便等等吧。此时各人所在的是一个路口,因为快进太原了,所以路上车马前来的颇为密集。黄来福一边等待,一边听旁人在聊天。
等待的人中,颇有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民,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拖儿带女的,这些人黄来福一路来见多了,因此也不以为意。
不过他们身旁有几个身着绸缎衣裳的年轻男子,身旁人人都有马匹,看他们身份家财都不错,此时这几人正意气风发地说着什么。他们的一些话,倒引起了黄来福的注意,听他们的语气,这些人都是来自古交县,因为几个同年在太原城内开米铺和绸缎庄都赚了大钱,所以他们也打算兴商,准备前往太原,大干一场,在商场上做出一番事业来。
本来这没什么,也引不起黄来福的注意,让黄来福注意的是,本来这些人家中都颇有一些田地,这些人竟都将自家的大部分田地卖了,换到一些银两,准备全心地投入到商业上去,就让人感到有些怪异了。
要知道,在古代的中国,大部分人家都是视田地为命的,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轻易出卖自家的田产的,这些人看上去不是吃不上饭的人,只因为要投身商业,就将田产卖了,倒是一件异事。
黄来福仔细听了,又听这些人竟然都是读书人,而且人人都有秀才的功名,不过倒没有人考中过举人,只因为各人都觉得在家种田没有意思,又觉得兴商颇为有利可图,便抛弃了田地,投身商业的怀抱去了。
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对未来的感想,不过黄来福听了几句后,心中只有一个感想:浮躁,就是浮躁!商业社会带来的金钱浮躁。就和后世那些年轻人一样,这些人口口声声不离发财的狂想,什么同年中谁又开了什么店铺了,谁又赚到多少大钱了,而他们到太原后,发财的梦想,就在眼前,云云云云。
黄来福一时有种社会颠倒的感觉,没想到此时的读书人也争先恐后地去经商了,一些流民弃农离乡是因为天灾,所以没有办法,如果这些读书人家有良田而不愿经营的话,就就很奇怪了。
其实黄来福不知道,当时万历时由于商业发达,当时明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从事商业确是比土里刨食来钱快,因此一些家道不裕的读书人纷纷弃儒从商,特别是到了天启,崇祯年间,那些文官们便大部分自家就是商人,或是商人的代表。
山西平阳府人氏席铭就曾说过:丈夫苟不能立功名于世,抑岂为汗粒之偶,不能树基业于家哉!很明显,他将通过经商树基业于家视为宏伟的事业,而对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