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缪会业斗恶少(下) (1/2)
800小说网 52wx.net,科技兴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那李百药见手下小厮报出了自己的名号,想来众人应该是被镇住了才对,一脸骄傲的向缪会业看去的时候,却发现缪会业丝毫不为之所动,正想说些什么,却听到周围为围观的人说道自己,心想也好,看看民间是怎么议论自己的,于是便按下要说的话听了起来。
越听李百药心里就越来气,但是同时也无可奈何,为什么?看这些人的样子肯定不是第一次议论了,这些事想必亦是广为流传了,此时说话呵斥没有任何意义,想到这,李百药就只能负手立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了,最起码这样还能显示出一点风度。
缪会业对于李百药这个名字是一点也不感冒,他印象中的隋朝人,大多来自隋唐英雄传,而且大多是元帅将军,也就是打仗的,对于朝廷的文官,可能唐朝的大官,比如什么魏征啊,房谋杜断啊,长孙无忌啊等等可能会知道一点,现在的文官是基本不知晓。此刻听到他们讲,也是一脸兴趣的听着。话说听故事什么的,缪会业是最喜欢了,所以他此刻正一脸兴趣的听着,也不插话。听完以后心想,原来这就是破镜重圆成语的由来啊!
故事说完以后,就进入到了夸杨素,贬李百药的阶段了,缪会业见这些话没有什么营养,也没什么兴趣去听。而李百药见众人知道了自己的名讳身份,还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贬低自己,心下是怒不可遏。
其实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名气、才气,大多数在上层社会传播,也就是写入所谓的正史之中,平民百姓是不会管你有没有才,为官是否清廉,他们只要你不为难他们(当然若是能带来好处也是极好的),能生存下去就可以了,要求极少。那么这些平民百姓喜欢讨论什么呢,就是一些人的八卦,他们所讨论之事,虽然有些被写入正史,但大多记载于野史。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在这个时代也不是很适应,就拿杨素来说,小妾与人私会这事照理说一般人是不会往外说的,但他却偏偏弄得天下皆知,而且不止一件,是三件啊(李百药是一件,破镜重圆是第二件,红拂女是第三件)。寻常人遇到这种事必然是想办法捂着掖着,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么,因为被人知道以后,即使你是受害者,脸上也不光彩,偏偏天下人知道后都夸奖杨素的胸怀。若说其中没有杨素在里面推波助澜,增长自己的名气,是绝对不可能的,感觉应该和现在的民众关系危机公关差不多。
书归正传啊,这李百药这时候在上层社会还是很有名气和才气的,据史料记载:“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正是因为他的名气,才会年纪轻轻就被拜为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就是未来皇上的老师啊!但是在民间,却只有这类似桃色绯闻一样的“传说”。
正因为自己在上层才名都不错,所以在民间有人议论自己的时候,李百药才会有耐心去听。但是听完以后是真的怒不可遏,却不仅仅是因为这群人当面就敢这么非议自己,还有一些恼羞成怒的成分在里头。怒完之后呢,却有些害怕,害怕啥呢?这读书做官的人啊,最是好面子,就比如说这杨素,史书上记载被带了三顶绿帽子,可大家还是夸他,为什么?因为当他知道木已成舟之后,也知道发怒或者杀人无益,还不如成全他们,同时成全自己的美名。
李百药现在在民间的传闻品德如此之低,经过此事过后可能会更低,若是传到圣上耳里...李百药不敢想象啊。你还别说不可能传到皇帝那里去,这文人相轻,李百药年纪轻轻就在这么高的位置,羡慕嫉妒恨者甚多,每天弹劾他的人也不少,若是之前的捕风捉影也就罢了,之前杨素之事虽然不光彩,却也显示了自己的才名,如今之事既不占理,由不显才,越像李百药越害怕。历史上就是因为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和诽谤,为避祸,李百药才称病辞官。
李百药思绪万千,转念一想,不若我效仿一下杨素,也来个成人之美,当下拱手一抱,对缪会业说道:“诶呀,我才发现两位郎才女貌,天然配合,不若这样,你作诗一首描述你们之情,此事变作罢了,如何?”
“诶呀,现在才发现人家天作之合呀,刚刚干嘛去了!”
“你不懂,这恐怕是要学内史令一样,做一番成人之美!”
“内史令是自家小妾,乃有成人之美,这静茹姑娘与他又无甚关系,谈何成人之美啊?”
“是极是极,想必是东施效颦啊!”
&n... -->>
却说那李百药见手下小厮报出了自己的名号,想来众人应该是被镇住了才对,一脸骄傲的向缪会业看去的时候,却发现缪会业丝毫不为之所动,正想说些什么,却听到周围为围观的人说道自己,心想也好,看看民间是怎么议论自己的,于是便按下要说的话听了起来。
越听李百药心里就越来气,但是同时也无可奈何,为什么?看这些人的样子肯定不是第一次议论了,这些事想必亦是广为流传了,此时说话呵斥没有任何意义,想到这,李百药就只能负手立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了,最起码这样还能显示出一点风度。
缪会业对于李百药这个名字是一点也不感冒,他印象中的隋朝人,大多来自隋唐英雄传,而且大多是元帅将军,也就是打仗的,对于朝廷的文官,可能唐朝的大官,比如什么魏征啊,房谋杜断啊,长孙无忌啊等等可能会知道一点,现在的文官是基本不知晓。此刻听到他们讲,也是一脸兴趣的听着。话说听故事什么的,缪会业是最喜欢了,所以他此刻正一脸兴趣的听着,也不插话。听完以后心想,原来这就是破镜重圆成语的由来啊!
故事说完以后,就进入到了夸杨素,贬李百药的阶段了,缪会业见这些话没有什么营养,也没什么兴趣去听。而李百药见众人知道了自己的名讳身份,还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贬低自己,心下是怒不可遏。
其实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名气、才气,大多数在上层社会传播,也就是写入所谓的正史之中,平民百姓是不会管你有没有才,为官是否清廉,他们只要你不为难他们(当然若是能带来好处也是极好的),能生存下去就可以了,要求极少。那么这些平民百姓喜欢讨论什么呢,就是一些人的八卦,他们所讨论之事,虽然有些被写入正史,但大多记载于野史。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在这个时代也不是很适应,就拿杨素来说,小妾与人私会这事照理说一般人是不会往外说的,但他却偏偏弄得天下皆知,而且不止一件,是三件啊(李百药是一件,破镜重圆是第二件,红拂女是第三件)。寻常人遇到这种事必然是想办法捂着掖着,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么,因为被人知道以后,即使你是受害者,脸上也不光彩,偏偏天下人知道后都夸奖杨素的胸怀。若说其中没有杨素在里面推波助澜,增长自己的名气,是绝对不可能的,感觉应该和现在的民众关系危机公关差不多。
书归正传啊,这李百药这时候在上层社会还是很有名气和才气的,据史料记载:“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正是因为他的名气,才会年纪轻轻就被拜为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就是未来皇上的老师啊!但是在民间,却只有这类似桃色绯闻一样的“传说”。
正因为自己在上层才名都不错,所以在民间有人议论自己的时候,李百药才会有耐心去听。但是听完以后是真的怒不可遏,却不仅仅是因为这群人当面就敢这么非议自己,还有一些恼羞成怒的成分在里头。怒完之后呢,却有些害怕,害怕啥呢?这读书做官的人啊,最是好面子,就比如说这杨素,史书上记载被带了三顶绿帽子,可大家还是夸他,为什么?因为当他知道木已成舟之后,也知道发怒或者杀人无益,还不如成全他们,同时成全自己的美名。
李百药现在在民间的传闻品德如此之低,经过此事过后可能会更低,若是传到圣上耳里...李百药不敢想象啊。你还别说不可能传到皇帝那里去,这文人相轻,李百药年纪轻轻就在这么高的位置,羡慕嫉妒恨者甚多,每天弹劾他的人也不少,若是之前的捕风捉影也就罢了,之前杨素之事虽然不光彩,却也显示了自己的才名,如今之事既不占理,由不显才,越像李百药越害怕。历史上就是因为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和诽谤,为避祸,李百药才称病辞官。
李百药思绪万千,转念一想,不若我效仿一下杨素,也来个成人之美,当下拱手一抱,对缪会业说道:“诶呀,我才发现两位郎才女貌,天然配合,不若这样,你作诗一首描述你们之情,此事变作罢了,如何?”
“诶呀,现在才发现人家天作之合呀,刚刚干嘛去了!”
“你不懂,这恐怕是要学内史令一样,做一番成人之美!”
“内史令是自家小妾,乃有成人之美,这静茹姑娘与他又无甚关系,谈何成人之美啊?”
“是极是极,想必是东施效颦啊!”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