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突发“奇想”:休学两年,回国内乐坛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大多数父母或许会强行干涉,竭力阻止,可教授依然以“假如我是他”的哲理来处理,他认为女儿会半夜起来作曲,说明她有艺术灵感,有艺术创作冲动,作为父母决不该强行干涉,扑灭她的创作“火花”。中国封建的“家长意志”往往会抹杀女儿的创造精神,会不自觉地将儿女引入“歧途”,断送前程。平时,这位教授从不强行要求女儿去做什么,想什么,只是根据自己成长的经验,给她一些指导。因此,他很尊重女儿的选择。事实证明,艺术与科学是相互沟通、相得益彰的。这两年,女儿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录制了歌曲专辑,拍过音乐电视,还先后两次荣获过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
可以说,正是“假如我是他”的换位思考,使这位教授将女儿推上了人生成功的康庄大道。
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家长进行换位思考:
我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能让孩子接受吗?他们会听我的话,接受我的指导吗?
我希望别人用我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对我说话吗?
孩子对我为他们所做的选择会有什么想法?
比如,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儿子把收音机拆成一堆零件,而面对这堆零件他又束手无措。你可能不但不会帮助儿子,反而嘲弄他。其实,假如父母能做一番换位思考:“如果我在某件事上遇到困难,我乐意听到别人的责骂和贬损吗?那对我有帮助吗?”你就不会对儿子嘲弄和贬损了。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尽管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他的目的表达得很明确,但由于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他们的目的总是很难达到。实际上,无论是孩子、配偶、同事,还是邻居,如果我们不能将心比心,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在心理学界,换位思考已成为衡量“情商”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的人容易与人交流。家长对换位思考的实践和示范为培养孩子的许多技能奠定了基础,这些技能对其将来建立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这些技能包括:正确理解社交暗示;轻松有效地与他人对话;主动倾听;鼓励和支持他人;有效解决分歧与争执。家长每一次换位思考,都是对孩子的良好示范,都是在给孩子今后成功地处理人际关系播下健康的种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母开口之前,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就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自说自话”地对孩子喋喋不休,也就不会再用不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换位思考,就会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会使孩子更加理解父母,信任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导;更会培养出乐于进行换位思考,善解人意的孩子。
4.尊重孩子争辩的权利
父母在说服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子女回嘴、反驳、顶撞等。面对孩子的争辩,做父母的该怎么合理处置呢?
由于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觉得孩子小,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几乎形成了“父母说话,小孩子听”的习惯。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和父母争辩,奉行“父母之命”的教义,孩子只能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否则就认为有失父母威信,不守孩子的本分。
这其实是一种极不平等的观念,不但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而且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
许多家长的实践说明,父母平等地对待孩子,允许孩子争辩,孩子往往会讲出一通令父母受益的道理来。
某市科技协会副主席,一直希望儿子当个三好生,可儿子读到小学二年级还是没当上。当儿子取回成绩报告单交给她时,她一看成绩很好,老师评语也不错,就是上课做小动作的缺点老不改,于是很生气,数落了儿子一通,指责他有缺点不改。儿子听了坐在沙发上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儿子让奶奶送本书给妈妈看,书中讲有两个小组参加竞赛,预赛时甲组有位同学出了差错,于是大家就批评他,那位同学很紧张,决赛仍然出错,甲组因此失利;乙组预赛时也有位同学出了差错,可大家都鼓励他,结果决赛时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出错,乙组赢得了竞赛的胜利。
妈妈看完这本书,心中不免吃惊:儿子长大了,这不是在教育我该怎么做嘛!于是,她来到儿子身旁问儿子还有什么话要说,儿子说了一句:“我们班里的三好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是五好家长。”做妈的听懂了,从此关心代替指责,身教重于言教。等儿子上到三年级时捧回了三好生奖状。
明智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倾听孩子的申辩。
从孩子的争辩中,做父母的可以了解其发生某种错误行为的背景、条件以及心理动机等,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如果孩子的申辩是对的,家长就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申辩是错误的,家长也应该摆事... -->>
她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突发“奇想”:休学两年,回国内乐坛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大多数父母或许会强行干涉,竭力阻止,可教授依然以“假如我是他”的哲理来处理,他认为女儿会半夜起来作曲,说明她有艺术灵感,有艺术创作冲动,作为父母决不该强行干涉,扑灭她的创作“火花”。中国封建的“家长意志”往往会抹杀女儿的创造精神,会不自觉地将儿女引入“歧途”,断送前程。平时,这位教授从不强行要求女儿去做什么,想什么,只是根据自己成长的经验,给她一些指导。因此,他很尊重女儿的选择。事实证明,艺术与科学是相互沟通、相得益彰的。这两年,女儿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录制了歌曲专辑,拍过音乐电视,还先后两次荣获过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
可以说,正是“假如我是他”的换位思考,使这位教授将女儿推上了人生成功的康庄大道。
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家长进行换位思考:
我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能让孩子接受吗?他们会听我的话,接受我的指导吗?
我希望别人用我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对我说话吗?
孩子对我为他们所做的选择会有什么想法?
比如,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儿子把收音机拆成一堆零件,而面对这堆零件他又束手无措。你可能不但不会帮助儿子,反而嘲弄他。其实,假如父母能做一番换位思考:“如果我在某件事上遇到困难,我乐意听到别人的责骂和贬损吗?那对我有帮助吗?”你就不会对儿子嘲弄和贬损了。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尽管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他的目的表达得很明确,但由于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他们的目的总是很难达到。实际上,无论是孩子、配偶、同事,还是邻居,如果我们不能将心比心,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在心理学界,换位思考已成为衡量“情商”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的人容易与人交流。家长对换位思考的实践和示范为培养孩子的许多技能奠定了基础,这些技能对其将来建立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这些技能包括:正确理解社交暗示;轻松有效地与他人对话;主动倾听;鼓励和支持他人;有效解决分歧与争执。家长每一次换位思考,都是对孩子的良好示范,都是在给孩子今后成功地处理人际关系播下健康的种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母开口之前,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就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自说自话”地对孩子喋喋不休,也就不会再用不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换位思考,就会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会使孩子更加理解父母,信任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导;更会培养出乐于进行换位思考,善解人意的孩子。
4.尊重孩子争辩的权利
父母在说服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子女回嘴、反驳、顶撞等。面对孩子的争辩,做父母的该怎么合理处置呢?
由于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觉得孩子小,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几乎形成了“父母说话,小孩子听”的习惯。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和父母争辩,奉行“父母之命”的教义,孩子只能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否则就认为有失父母威信,不守孩子的本分。
这其实是一种极不平等的观念,不但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而且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
许多家长的实践说明,父母平等地对待孩子,允许孩子争辩,孩子往往会讲出一通令父母受益的道理来。
某市科技协会副主席,一直希望儿子当个三好生,可儿子读到小学二年级还是没当上。当儿子取回成绩报告单交给她时,她一看成绩很好,老师评语也不错,就是上课做小动作的缺点老不改,于是很生气,数落了儿子一通,指责他有缺点不改。儿子听了坐在沙发上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儿子让奶奶送本书给妈妈看,书中讲有两个小组参加竞赛,预赛时甲组有位同学出了差错,于是大家就批评他,那位同学很紧张,决赛仍然出错,甲组因此失利;乙组预赛时也有位同学出了差错,可大家都鼓励他,结果决赛时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出错,乙组赢得了竞赛的胜利。
妈妈看完这本书,心中不免吃惊:儿子长大了,这不是在教育我该怎么做嘛!于是,她来到儿子身旁问儿子还有什么话要说,儿子说了一句:“我们班里的三好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是五好家长。”做妈的听懂了,从此关心代替指责,身教重于言教。等儿子上到三年级时捧回了三好生奖状。
明智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倾听孩子的申辩。
从孩子的争辩中,做父母的可以了解其发生某种错误行为的背景、条件以及心理动机等,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如果孩子的申辩是对的,家长就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申辩是错误的,家长也应该摆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