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汉末大明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来张平本身就是对道学痴迷,二来也想趁此了解一下此时道门的形势,毕竟他现在所知只有张角说与他的一面之词。
张平向司马徽请教了不少道学问题,让司马徽对其刮目相看,没想到张平居然在道学上颇有见解,一面对张平好感大生,更添亲近之感,一面又对张平感到好奇。不由问道:“公子倒是对道学颇有研究,有些地方连我都自叹弗如,不知公子师从何人?”
张平一听知道自己难得遇到一个懂道学的,一时热情,说的有点多,怕是让司马徽起了疑,不得不赶紧补救道:“先生谬赞,我只是懂点皮毛,不似先生这般才学渊源,深通大道至理,许多言语与我有如醍醐灌顶。至于我所学不过因为家父有好于此,因此我不过闲暇时看看书有些许涉猎,并无他人传授,也不懂其中规矩,还望先生与我指点一二,先生,不若与我说说这道家的渊源?”张平怕再与司马徽讨论下去,会漏了底,赶忙话锋一转,向司马徽打探起道门之事。
司马徽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张平的说法,接过张平的话头说道:“要说这道家渊源,那就得从头慢慢说起,最早可追溯到上古宣扬‘天人合一’的轩辕黄帝的《黄帝四经》,应当是最早的道学起源,及至春秋老子李耳被认为是我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所著《道德经》乃是我道家至高典籍。”
张平听了点了点头,熟读道藏的他对此非常清楚。
“到战国时期,经过文子、列子、庄子、管子等先贤的不断完善,我道家学说一度发扬光大,甚至分化出不同的派别,除了老庄学派外,还有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当时齐国更是以黄老学派为治国思想,一度压倒其余百家学说。”司马徽眼里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便消失不见。
“直到始皇帝一统六国,任用李斯,让法家占据朝堂,并进行了惨烈的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各家典籍,十不余一,我道家经典亦是几近毁灭殆尽。”
“直到高祖斩白蛇灭秦,建立大汉天下,丞相曹参从稷下黄老学派的发源地,找到了黄老思想的星火,并将其引向全国,让我道家学说再次站上主流舞台,成为了当时整个大汉朝的指导思想。及至文、景二帝,因多年战乱导致民生凋敝,家祖司马谈提出‘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道学纲要,使得汉廷大力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带来了大汉国立的恢复,也让道家再次确立辉煌。”
这个说话张平到是第一次听说,他并不知道原来道家的发展还有这么曲折的过程,也不知道司马家祖上还有一位道家先辈司马谈。不过如此也能说得通,为何司马徽会对道学如此有研究,一句家学渊源自是说得通。
司马徽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后来一直到武帝,为了巩固君权,任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的发展再一次受到了压制。一直到现在,道家一直都是在民间流传,未能再次登上主流舞台。”司马徽说道这里叹了口气,捧起茶杯慢慢的喝着。
张平能从司马徽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对道家学说的热爱,和想要发展道家学说的心思,以及对于道家目前发展状态的不满。张平问道:“那先生,不知目下我道家情势如何?”
司马徽摇了摇头说道:“目下在儒家的统治之下,道家仍是处于压制状态。现在尚存的道家分为三派,分为黄老派,老庄派和杨朱派三派,三派中以黄老派发展最好。”
张平对这些派系虽然大致知道,但对其内中区别要旨却不大了了,于是连忙向司马徽请教。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讲究积极入世;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讲的是避世逍遥;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精要乃是全生保性的思想。”
张平听了终于对目前道家派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便有问道:“先生算是哪派?”
“我算是黄老一派。”
“那先生可知,如今几派都有何人?”
司马徽听了,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黄老一派倒是人数不少,现今闹的最凶的黄巾贼的首领,太平道的张角,以一本《太平经》为要义,就是黄老一派;还有汉中五斗米道的张修,琅琊的于吉都算是黄老一派;老庄派旨在隐居避世,因此我知道的只有左慈一人;至于杨朱派,我也不知道还有害人。”
张平听司马徽提起太平道,精神一震,他很想知道同为道家之人,司马徽是如何评价太平道和张角的,不由问道:“先生,如此说来,我黄老一派也算壮大,岂不是好事,为何摇头?”
司马徽听了张平的问话,沉吟了一下,叹了口气:“我黄老一派目下壮大是不假,但是毕竟当下乃是儒家天下,如此早早的锋芒毕露,站在风口浪尖,怕不是什么好事,只会为他人做了嫁衣啊。而且三人......唉。”
一来张平本身就是对道学痴迷,二来也想趁此了解一下此时道门的形势,毕竟他现在所知只有张角说与他的一面之词。
张平向司马徽请教了不少道学问题,让司马徽对其刮目相看,没想到张平居然在道学上颇有见解,一面对张平好感大生,更添亲近之感,一面又对张平感到好奇。不由问道:“公子倒是对道学颇有研究,有些地方连我都自叹弗如,不知公子师从何人?”
张平一听知道自己难得遇到一个懂道学的,一时热情,说的有点多,怕是让司马徽起了疑,不得不赶紧补救道:“先生谬赞,我只是懂点皮毛,不似先生这般才学渊源,深通大道至理,许多言语与我有如醍醐灌顶。至于我所学不过因为家父有好于此,因此我不过闲暇时看看书有些许涉猎,并无他人传授,也不懂其中规矩,还望先生与我指点一二,先生,不若与我说说这道家的渊源?”张平怕再与司马徽讨论下去,会漏了底,赶忙话锋一转,向司马徽打探起道门之事。
司马徽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张平的说法,接过张平的话头说道:“要说这道家渊源,那就得从头慢慢说起,最早可追溯到上古宣扬‘天人合一’的轩辕黄帝的《黄帝四经》,应当是最早的道学起源,及至春秋老子李耳被认为是我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所著《道德经》乃是我道家至高典籍。”
张平听了点了点头,熟读道藏的他对此非常清楚。
“到战国时期,经过文子、列子、庄子、管子等先贤的不断完善,我道家学说一度发扬光大,甚至分化出不同的派别,除了老庄学派外,还有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当时齐国更是以黄老学派为治国思想,一度压倒其余百家学说。”司马徽眼里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便消失不见。
“直到始皇帝一统六国,任用李斯,让法家占据朝堂,并进行了惨烈的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各家典籍,十不余一,我道家经典亦是几近毁灭殆尽。”
“直到高祖斩白蛇灭秦,建立大汉天下,丞相曹参从稷下黄老学派的发源地,找到了黄老思想的星火,并将其引向全国,让我道家学说再次站上主流舞台,成为了当时整个大汉朝的指导思想。及至文、景二帝,因多年战乱导致民生凋敝,家祖司马谈提出‘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道学纲要,使得汉廷大力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带来了大汉国立的恢复,也让道家再次确立辉煌。”
这个说话张平到是第一次听说,他并不知道原来道家的发展还有这么曲折的过程,也不知道司马家祖上还有一位道家先辈司马谈。不过如此也能说得通,为何司马徽会对道学如此有研究,一句家学渊源自是说得通。
司马徽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后来一直到武帝,为了巩固君权,任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的发展再一次受到了压制。一直到现在,道家一直都是在民间流传,未能再次登上主流舞台。”司马徽说道这里叹了口气,捧起茶杯慢慢的喝着。
张平能从司马徽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对道家学说的热爱,和想要发展道家学说的心思,以及对于道家目前发展状态的不满。张平问道:“那先生,不知目下我道家情势如何?”
司马徽摇了摇头说道:“目下在儒家的统治之下,道家仍是处于压制状态。现在尚存的道家分为三派,分为黄老派,老庄派和杨朱派三派,三派中以黄老派发展最好。”
张平对这些派系虽然大致知道,但对其内中区别要旨却不大了了,于是连忙向司马徽请教。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讲究积极入世;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讲的是避世逍遥;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精要乃是全生保性的思想。”
张平听了终于对目前道家派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便有问道:“先生算是哪派?”
“我算是黄老一派。”
“那先生可知,如今几派都有何人?”
司马徽听了,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黄老一派倒是人数不少,现今闹的最凶的黄巾贼的首领,太平道的张角,以一本《太平经》为要义,就是黄老一派;还有汉中五斗米道的张修,琅琊的于吉都算是黄老一派;老庄派旨在隐居避世,因此我知道的只有左慈一人;至于杨朱派,我也不知道还有害人。”
张平听司马徽提起太平道,精神一震,他很想知道同为道家之人,司马徽是如何评价太平道和张角的,不由问道:“先生,如此说来,我黄老一派也算壮大,岂不是好事,为何摇头?”
司马徽听了张平的问话,沉吟了一下,叹了口气:“我黄老一派目下壮大是不假,但是毕竟当下乃是儒家天下,如此早早的锋芒毕露,站在风口浪尖,怕不是什么好事,只会为他人做了嫁衣啊。而且三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