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汉末大明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蔡邕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前些时日,陛下刚刚出了雒阳,便有人告诉我说杨府有些不对,采买了不少白布麻衣,还有上好的棺木,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行事,只是告诉我的这人机缘巧合正好撞见了,这才说与我知。当时我不解其意,但直到杨司徒遇害的消息从翼州传回,我才恍然大悟。”
“叔父是怀疑杨府早就知道杨司徒要死?”张平想了想觉得这话说不通,有接着说道:“或者说是,这杨司徒是故意求死?”
蔡邕皱眉点了点头。
“那这杨司徒图的是什么呢?图高官厚禄?即便是他死了,其子杨彪也不过是封了个侍中,比起司徒来还是差的很远,根本不必以死来换。除非是有更大的利益,可是这利益又是什么呢?”张平不解的口中喃喃道。
蔡邕也是不接的摇了摇头。
“叔父,这些时日,朝堂可有发生什么大事?”
蔡邕闻言思索起来,想了半晌摇了摇头,“最近实在没有什么大事,最大的不过就是陛下欲出巡河间,众臣不允,”蔡邕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要说起来,陛下出巡河间这事倒还真引发了一件大事。”
“是何大事?”张平赶忙追问道。
“陛下当时欲出巡河间,杨司徒说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请求陛下立嗣,当时陛下大怒,要求百官上书各抒己见。再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及至陛下二次提出出巡时,百官再无人提及此事,也正是这时杨司徒请求与陛下同行,护佑陛下左右。”
张平听了细细思索,突然间福灵心至,仿若一道雷电劈在了心头,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这么说来杨赐的死必是早有预谋了,因此杨家才会提前就开始准备已经丧葬之礼。那杨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蔡邕的话,怕是与立嗣有关。那这立嗣最大的收益者会是谁呢?按照张让的说法,目前朝堂上知道的陛下子嗣仅有刘辩一人,而刘辩一直寄居在宫外由史道人抚养,旁人难以相见。而以刘辩当时的情形,哪里有半分理政的能力,如果被立为太子,不过是傀儡一个而已。想来陛下心中是清楚的,所以才会在朝堂之上大怒。
所以杨赐十因为提议立嗣之事触怒了皇上,要知道朝臣干预储君废立自古都是犯帝王忌讳的事情。因此杨赐怕皇上一怒之下迁怒杨家,将杨家灭了满门,所以为了保杨家,才想出求死的计策来保全杨家吗?
虽然这个理由基本上说的通,但张平却有些不信,以杨赐那般老谋深算,若仅仅如此,何必出此下策,必然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么杨赐提出立储的动机便有待商榷了。
汉帝才三十多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也就只有张平知道历史,知道刘宏活不了几年了,旁人是无从得知此时的,所以此时断然不会提出立储之事。而如此反常的事情恰恰出现了,再结合刘辩的状态,及对史道人的猜测,这其中绝不简单。那只能说明其中定然隐藏这一个大阴谋,... -->>
蔡邕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前些时日,陛下刚刚出了雒阳,便有人告诉我说杨府有些不对,采买了不少白布麻衣,还有上好的棺木,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行事,只是告诉我的这人机缘巧合正好撞见了,这才说与我知。当时我不解其意,但直到杨司徒遇害的消息从翼州传回,我才恍然大悟。”
“叔父是怀疑杨府早就知道杨司徒要死?”张平想了想觉得这话说不通,有接着说道:“或者说是,这杨司徒是故意求死?”
蔡邕皱眉点了点头。
“那这杨司徒图的是什么呢?图高官厚禄?即便是他死了,其子杨彪也不过是封了个侍中,比起司徒来还是差的很远,根本不必以死来换。除非是有更大的利益,可是这利益又是什么呢?”张平不解的口中喃喃道。
蔡邕也是不接的摇了摇头。
“叔父,这些时日,朝堂可有发生什么大事?”
蔡邕闻言思索起来,想了半晌摇了摇头,“最近实在没有什么大事,最大的不过就是陛下欲出巡河间,众臣不允,”蔡邕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要说起来,陛下出巡河间这事倒还真引发了一件大事。”
“是何大事?”张平赶忙追问道。
“陛下当时欲出巡河间,杨司徒说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请求陛下立嗣,当时陛下大怒,要求百官上书各抒己见。再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及至陛下二次提出出巡时,百官再无人提及此事,也正是这时杨司徒请求与陛下同行,护佑陛下左右。”
张平听了细细思索,突然间福灵心至,仿若一道雷电劈在了心头,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这么说来杨赐的死必是早有预谋了,因此杨家才会提前就开始准备已经丧葬之礼。那杨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蔡邕的话,怕是与立嗣有关。那这立嗣最大的收益者会是谁呢?按照张让的说法,目前朝堂上知道的陛下子嗣仅有刘辩一人,而刘辩一直寄居在宫外由史道人抚养,旁人难以相见。而以刘辩当时的情形,哪里有半分理政的能力,如果被立为太子,不过是傀儡一个而已。想来陛下心中是清楚的,所以才会在朝堂之上大怒。
所以杨赐十因为提议立嗣之事触怒了皇上,要知道朝臣干预储君废立自古都是犯帝王忌讳的事情。因此杨赐怕皇上一怒之下迁怒杨家,将杨家灭了满门,所以为了保杨家,才想出求死的计策来保全杨家吗?
虽然这个理由基本上说的通,但张平却有些不信,以杨赐那般老谋深算,若仅仅如此,何必出此下策,必然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么杨赐提出立储的动机便有待商榷了。
汉帝才三十多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也就只有张平知道历史,知道刘宏活不了几年了,旁人是无从得知此时的,所以此时断然不会提出立储之事。而如此反常的事情恰恰出现了,再结合刘辩的状态,及对史道人的猜测,这其中绝不简单。那只能说明其中定然隐藏这一个大阴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