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2)
52文学网 www.52wx.net,六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程潜跟着木椿真人走了。
木椿真人形如枯槁,瘦得三根筋顶着一个脑袋,脑袋上扣着个摇摇欲坠的帽子,一只手领着程潜,就像个走江湖卖艺的草台班主领着他新拐来的小跟班。
程潜还是个儿童的形貌,内里却已经有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走得很沉默,但到底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他看见自己的娘身后背着个破背篓,背篓里是他熟睡的小弟,背篓外他娘哭哭啼啼、面目模糊的脸,而他的爹低头默立在一边,不知是叹气还是愧疚,就是不肯抬头多看他一眼,站成了一个灰不溜秋的影子。
程潜不怎么留恋地收回目光,渺茫的前路像是无边的黑夜,而他握着师父那只枯瘦的手,就仿佛握着一盏程家传家宝那样的灯——纵然大言不惭地有个“仙人”前缀,它也依然只能照出脚下几寸的光晕,中看不中用。
出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游历”,另一种叫做“流窜”。
程潜跟着他的师父,风餐露宿不说,还要被那老货灌一耳朵胡说八道的歪理邪说,实在是连“流窜”一说也配不上。
说起修仙求道,程潜也有所耳闻。
世间异想天开、想要叩问仙门的人,一度多如过江之鲫。
先帝时,坊间大小门派就像雨后河坑里的蛤蟆,什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只要家里子孙繁盛不缺小崽子的,全都一窝蜂地托关系,送去个什么门派求仙问道,学一些“胸口碎大石”之类的把式,除此以外,也没见谁真求出个什么名堂来。
当时炼丹的人比做饭的人多,诵经的人比种田的人多,乃至于好些年一度没人正经读书习武,让不事生产的江湖骗子们四处乱窜。
据说求仙问道最风靡的时候,一县之域不过十里八村,从东头排到西头,修仙门派林立却可多达二十来个,从小商小贩那买一本半新不旧的狗屁心法,就敢打着修仙的旗号敛财招人。
这些人要是真的都能飞升上天,也不知道南天门装不装得下这许多阿猫阿狗。
连打家劫舍的山匪都要跟着起哄架秧子,将原本那些“黑虎寨”“饿狼帮”改名叫什么“清风观”、“玄心馆”,再弄来一些“油锅取物”“张嘴喷火”之类的戏法,劫道之前先叽喳乱叫地表演一番,将过路人唬得纷纷慷慨解囊。
先帝爷行伍出身,是个暴脾气的粗人,感觉百姓们照这样乌烟瘴气地修下去,非得国将不国不可,于是一道谕旨下来,要将这些个横行乡里的大小“神仙”统统抓起来,不管真神还是假仙,一律发配去充军。
这道本该惊天动地的谕旨没来得及出宫门,满朝重臣就都听到了风声,一干人等吓得魂飞魄散,连夜从被窝里滚将出来,跑到大殿前排好队——官小的在前,官大的压轴,预备挨个撞死在大殿前柱上,以求死谏,唯恐皇上得罪了仙人断送国祚。
皇上总不能让满朝文武真的肝脑涂地,再者那蟠龙柱也受不了。
先帝被逼无奈,只好又收回成命,隔日,他令钦天监分出了一个“天衍处”,着太史令直接监管,拐弯抹角地请了几位货真价实的真人坐镇,规定往后大小仙门,都得报经天衍处核实,核实真假后颁发铁卷,才能招收弟子,禁止民间私立门派。
当然,泱泱大国纵横九州,东西千里,南北不通,想要令行禁止,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一刀切的法令尚且有空子可钻,别说这种稀松二五眼的狗屁政令。
朝廷连劫道拐卖的都肃不清,哪管得了仙门招不招弟子?
真仙门根本不把皇上老儿放在眼里,该干什么干什么,心虚的江湖骗子们多少收敛了一点,但收敛得有限——什么铁劵铜劵的,也不是造不了假。
不过先帝的苦心也不算完全白费,经过了几次三番的折腾、清查、整肃,虽然收效甚微,但将民间的修仙热情削弱了好多,加之邻里远近,没听说过谁真修出什么名堂来,时间长了,大家也就种地的种地,放羊的放羊,不怎么白日做梦了。
到了今上即位,民间修仙风气犹在苟延残喘,疯魔劲却已经过了,今上深知水至清则无鱼,对那些个以修仙为名的骗子,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
这些前因后果,程潜听老童生讲过一次,因此在他眼里,牵着他的那根棒槌就是一根纯粹的棒槌……充其量是根管饭的棒槌,实在没什么值得特别敬重的。
棒槌一样的木椿摸着他那两撇颤颤巍巍的小胡子,兀自扯淡道:“我派名叫‘扶摇’,小东西,你知道什么叫扶摇吗?”
老童生对这些东西深恶痛绝,自然是不肯讲的,程潜受其开蒙,多少被影响了一点,因此满心不屑,偏还要勉强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木椿就抬手一指程潜面前,他这一指仿佛带了什么灵通,所到处,只见一阵疾风无来由地升起,打着旋,卷着地面枯草腾空直上,那枯草凹陷的叶片有一线凌厉的枯黄,被一道天降的闪电照亮,几乎晃花了程潜的眼。
这怪力乱神的灵通一指将小少年看得目瞪口呆。
木椿自己其实也没料到这一变故,当即一愣,不过见自己唬住了这面和心冷的小崽子,便又就坡下驴地缩回了手。
他将枯瘦的双手揣... -->>
程潜跟着木椿真人走了。
木椿真人形如枯槁,瘦得三根筋顶着一个脑袋,脑袋上扣着个摇摇欲坠的帽子,一只手领着程潜,就像个走江湖卖艺的草台班主领着他新拐来的小跟班。
程潜还是个儿童的形貌,内里却已经有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走得很沉默,但到底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他看见自己的娘身后背着个破背篓,背篓里是他熟睡的小弟,背篓外他娘哭哭啼啼、面目模糊的脸,而他的爹低头默立在一边,不知是叹气还是愧疚,就是不肯抬头多看他一眼,站成了一个灰不溜秋的影子。
程潜不怎么留恋地收回目光,渺茫的前路像是无边的黑夜,而他握着师父那只枯瘦的手,就仿佛握着一盏程家传家宝那样的灯——纵然大言不惭地有个“仙人”前缀,它也依然只能照出脚下几寸的光晕,中看不中用。
出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游历”,另一种叫做“流窜”。
程潜跟着他的师父,风餐露宿不说,还要被那老货灌一耳朵胡说八道的歪理邪说,实在是连“流窜”一说也配不上。
说起修仙求道,程潜也有所耳闻。
世间异想天开、想要叩问仙门的人,一度多如过江之鲫。
先帝时,坊间大小门派就像雨后河坑里的蛤蟆,什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只要家里子孙繁盛不缺小崽子的,全都一窝蜂地托关系,送去个什么门派求仙问道,学一些“胸口碎大石”之类的把式,除此以外,也没见谁真求出个什么名堂来。
当时炼丹的人比做饭的人多,诵经的人比种田的人多,乃至于好些年一度没人正经读书习武,让不事生产的江湖骗子们四处乱窜。
据说求仙问道最风靡的时候,一县之域不过十里八村,从东头排到西头,修仙门派林立却可多达二十来个,从小商小贩那买一本半新不旧的狗屁心法,就敢打着修仙的旗号敛财招人。
这些人要是真的都能飞升上天,也不知道南天门装不装得下这许多阿猫阿狗。
连打家劫舍的山匪都要跟着起哄架秧子,将原本那些“黑虎寨”“饿狼帮”改名叫什么“清风观”、“玄心馆”,再弄来一些“油锅取物”“张嘴喷火”之类的戏法,劫道之前先叽喳乱叫地表演一番,将过路人唬得纷纷慷慨解囊。
先帝爷行伍出身,是个暴脾气的粗人,感觉百姓们照这样乌烟瘴气地修下去,非得国将不国不可,于是一道谕旨下来,要将这些个横行乡里的大小“神仙”统统抓起来,不管真神还是假仙,一律发配去充军。
这道本该惊天动地的谕旨没来得及出宫门,满朝重臣就都听到了风声,一干人等吓得魂飞魄散,连夜从被窝里滚将出来,跑到大殿前排好队——官小的在前,官大的压轴,预备挨个撞死在大殿前柱上,以求死谏,唯恐皇上得罪了仙人断送国祚。
皇上总不能让满朝文武真的肝脑涂地,再者那蟠龙柱也受不了。
先帝被逼无奈,只好又收回成命,隔日,他令钦天监分出了一个“天衍处”,着太史令直接监管,拐弯抹角地请了几位货真价实的真人坐镇,规定往后大小仙门,都得报经天衍处核实,核实真假后颁发铁卷,才能招收弟子,禁止民间私立门派。
当然,泱泱大国纵横九州,东西千里,南北不通,想要令行禁止,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一刀切的法令尚且有空子可钻,别说这种稀松二五眼的狗屁政令。
朝廷连劫道拐卖的都肃不清,哪管得了仙门招不招弟子?
真仙门根本不把皇上老儿放在眼里,该干什么干什么,心虚的江湖骗子们多少收敛了一点,但收敛得有限——什么铁劵铜劵的,也不是造不了假。
不过先帝的苦心也不算完全白费,经过了几次三番的折腾、清查、整肃,虽然收效甚微,但将民间的修仙热情削弱了好多,加之邻里远近,没听说过谁真修出什么名堂来,时间长了,大家也就种地的种地,放羊的放羊,不怎么白日做梦了。
到了今上即位,民间修仙风气犹在苟延残喘,疯魔劲却已经过了,今上深知水至清则无鱼,对那些个以修仙为名的骗子,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
这些前因后果,程潜听老童生讲过一次,因此在他眼里,牵着他的那根棒槌就是一根纯粹的棒槌……充其量是根管饭的棒槌,实在没什么值得特别敬重的。
棒槌一样的木椿摸着他那两撇颤颤巍巍的小胡子,兀自扯淡道:“我派名叫‘扶摇’,小东西,你知道什么叫扶摇吗?”
老童生对这些东西深恶痛绝,自然是不肯讲的,程潜受其开蒙,多少被影响了一点,因此满心不屑,偏还要勉强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木椿就抬手一指程潜面前,他这一指仿佛带了什么灵通,所到处,只见一阵疾风无来由地升起,打着旋,卷着地面枯草腾空直上,那枯草凹陷的叶片有一线凌厉的枯黄,被一道天降的闪电照亮,几乎晃花了程潜的眼。
这怪力乱神的灵通一指将小少年看得目瞪口呆。
木椿自己其实也没料到这一变故,当即一愣,不过见自己唬住了这面和心冷的小崽子,便又就坡下驴地缩回了手。
他将枯瘦的双手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